![]() |
首頁 >> 北京 >> 平谷區 >> 鄉鎮介紹 >> 大華山鎮 |
![]() |
大華山鎮 |
大華山鎮,北京市平谷區下轄鎮。地處平谷區西北部,東與鎮羅營鎮、熊兒寨鄉為鄰,西與劉家店鎮連界,北與密云區巨各莊鎮接壤,南與王辛莊鎮相鄰。鎮域面積96.76平方千米,戶籍人口有19529人。大華山鎮下轄20個行政村,鎮政府駐大華山鎮大華山大街269號。 建置沿革 民國三十五年(1946年)前,大華山地區為密云、懷柔、三河、平谷四縣交界地帶,境域南部屬三河縣,西部屬懷柔縣,北部和東部屬密云縣,東南小部屬平谷縣。 行政區劃 前北宮村、后北宮村、勝利村、陳莊子村、蘇子峪村、山門溝村、麻子峪村、掛甲峪村、大華山村、磚瓦窯村、泉水峪村、西峪村、西長峪村、西牛峪村、瓦官頭村、梯子峪村、李家峪村、東辛撞村、大峪子村、小峪子村
大華山鎮地形 地形地貌 大華山鎮地處燕山沉降帶中心地段薊縣凹陷的一個小區—平谷穩定褶皺區,地勢東北高、西南低。地形分為山地、丘陵、平原。境內最高峰華山頂位于大華山鎮、鎮羅營鎮、熊兒寨鄉三鄉鎮交界處,海拔755米,最低點位于百靈山西側,海拔65米。 氣候 大華山鎮屬暖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多年平均氣溫約11.3℃,1月平均氣溫約-5.5℃,極端最低氣溫-26.6℃(1966年2月22日)。7月平均氣溫25.6℃,極端最高氣溫為40.2℃(1961年6月10日)。最低月均氣溫-9℃(1951年1月)。最高月均氣溫30℃(1999年7月)。平均氣溫年較差31.7℃,最大日較差22℃(1961年6月10日)。生長期年平均225天。無霜期平均為191天,最長達205天(1967年),最短為160天(1961年)。年平均日照數2710.8小時,年總輻射5103.47兆焦耳/平方米。0℃以上持續期253天(一般為3月15日至11月28日)。年均降水日數71天,最多達89天(1987年),最少為53天(1981年)。極端年最大降雨量1091毫米(1987年)。極端年最少降雨量344.5毫米(1981年)。降雨集中在每年6月至8月,7月最多。
西峪水庫 水文 大華山鎮境內河道屬石河流域。主要河道有鎮羅營石河、熊兒寨石河和大華山石河3條,均為季節性河流,在枯水年幾乎全年無水,平水年、豐水年的汛期有水。河流總長度30.6千米,河網密度0.3千米/平方千米。 大華山鎮鎮域內有6眼泉眼,地下水位埋藏深度一般大于100米,最深處達400米。
大華山鎮(掛甲峪新村) 教育事業 大華山鎮共有幼兒園2所,在園幼兒215人,專任教師17人。小學3所,在校生784名,專任教師66人,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100%。初中1所,在校生470名,專任教師122人,初中適齡人口入學率、小升初升學率、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均達100%。 醫療衛生 大華山鎮共有社區衛生服務中心1所。病床40張,每千人擁有醫療床位2張。專業衛生人員64人,平均每千人擁有衛生技術人員3.2人。
大華山鎮鄉村公路 交通運輸 大華山鎮共有縣鄉級公路6條,總長117千米。橋梁40座,總長度6千米。 大華山鎮共開通公交汽車線路4條。 地名由來 大華山頂古稱鏵(hua)山。北魏年間,要陽縣由河北豐寧內遷,城址在今鎮羅營鎮上鎮村,并將當地桃花山之名同時帶入,將鏵山改稱桃花山。后因一字轉音,改為大華山,因此得名。 風景名勝
掛甲峪山莊 掛甲峪山莊位于大華山鎮掛甲峪村。掛甲峪是平谷北部山區,屬燕山南麓余脈的一部分,它北、東、南三面環山,中間為一狹小的丘陵盆地, 面積約5平方公里。掛甲峪村146戶,460口人,歷史文化悠久,相傳成村于明崇禎年間,因宋代名將楊延昭抗遼凱旋在此掛甲休息,后人便取村名為掛甲峪。山莊內地勢東南高西北低,如龍庭座椅一般。外環峰巒山連綿不斷,內伏丘壑蜿蜒起伏,海拔在180—623米之間,是一處風景秀麗的自然風景區。
老象峰景區 老象峰景區位于大華山鎮小峪子村村北五公里長的大峽谷內,峽谷兩側植被豐富,綠樹茂盛,為平谷旅游“西老象峰線”上的重要景區。因山谷北部,有一山峰猶如一頭巨象,巨象頭朝西,尾朝東,身高51.8米,體長82米,自成一峰,鼻、眼、身、腿惟妙惟肖。好像俯身用鼻子飲水,因此而得名。老象峰景區總面積為40多平方公里,為一條曲折蜿蜒的峽谷。老象峰景區森林茂密、百花爭艷、崖如塊壘,山如古堡,古藤纏繞,野菊飄香,老象天成,三十多處別具特色的景觀點綴其間,奇趣盎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