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寧縣位于福建省西北部,總面積1742.3平方千米。2003年末,戶籍人口14.43萬人,其中非農業人口3.01萬人。通行閩贛方言邵武話。行政上隸屬于三明市。建寧是福建省的母親河閩江的發源地。年降水量1822毫米,年均氣溫16.8℃。有云母、瓷土、稀土等礦藏10余種。207、309省道公路過境,水運可通航。游覽勝地有金鐃山、白鹿山等,古跡有迎薰門等�?梢怨┯慰陀^賞。
縣政府駐濉溪鎮。郵編:354500 代碼:350430 區號:0598
行政區劃
建寧縣轄4個鎮、5個鄉:
鎮:濉溪鎮、里心鎮、溪口鎮、均口鎮
鄉:伊家鄉、黃坊鄉、溪源鄉、客坊鄉、黃埠鄉
歷史沿革
地處海峽西岸經濟區,閩西北、武夷山麓中段,古為綏安縣,唐乾元二年建鎮,南唐中興元年(公元958年)置縣,迄今有1051年的悠久歷史。
1950年,全縣設4個區,區以下鄉、保暫用舊制。次年,廢除保甲制度,建立鄉人民政府,其規模較小。1984年初,遵照中共中央1983年10月24日中發(83)35號文件,《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實行政社分開成立鄉政府的通知》精神,將原8社1鎮1場改劃為8鄉2鎮1場,共轄98個村(居)民委員會,1085個村(居)民小組,1157個自然村。
經濟概況
2008全年實現生產總值21.01億元,增長15.1%;農林牧漁業總產值12.75億元,增長6.9%,增幅居全市第一;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14.1億元,增長47.8%;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14.78億元,增長89.6%;實際利用外資704萬美元,增長27.3%;出口總值1127萬美元,增長125%;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5.34億元,增長17.3%;財政總收入7726萬元,增長28.72%,其中地方級財政收入5197萬元,增長32.0%;居民消費價格指數104;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013元,增長24.5%;農民人均純收入4546元,增長12.1%。
實現糧食總產量9.59萬噸,增長1.0%;鞏固擴大蓮子、果子、種子、煙葉、林業、筍竹業、養殖業等7大特色農業基地,特別是煙葉產量再創新高,達12.84萬擔,居全市第二;油茶產業加快發展,被列入省油茶發展重點縣。完成土地整理、農業綜合開發、煙水路等基礎設施建設總投資近1億元,完成基本農田建設2000公頃,帶動農業機械化的普及推廣。實施新農村建設獎扶性項目184個,完成投資1043萬元;20戶以上自然村廣播電視“村村通”工程全面完成;新增農村戶用沼氣586口。“鐃山”品牌連續五屆榮獲“中國500最具價值品牌”;新增省著名商標1件、省名牌產品2個,品牌工作繼續保持全市領先。
特色產業持續壯大,蓮子、果子、種子、煙葉、林業、筍竹業、養殖業等七大特色農業加快發展,實現產值12.8億元,增長7%,其中:蓮子種植面積2600公頃,產量達2853噸;優質稻種植面積1.39萬公頃,增長3.6%,產量9.5萬噸,增長4.8%;養殖業迅猛發展,豬、牛、羊、禽出欄快速增長,增長45%;煙葉產量再創歷史新高,達12.42萬擔,居全省第五位、全市第二位。農業重點項目進展順利,1600公頃省級基本農田保護示范縣土地整理項目繼續實施,增加耕地160公頃;投入1749.8萬元實施了煙田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完成24個“六千”水利工程規劃設計,修復水毀水利工程83處,新增灌溉面積560公頃。新農村建設扎實推進,全年共安排獎扶性項目329個,總投資5958萬元;所有建制村完成道路硬化,農村“戶戶通電”、移動通信實現全覆蓋,建制村基本通合格用水,農村信息化扎實推進,24個示范村開通了寬帶網絡,每村配備2臺以上電腦建立電子閱覽室、發展5戶以上寬帶用戶,新增農村戶用沼氣519口,陽光工程、造福工程、“六千”水利工程扎實推進,農村生產生活條件明顯改善。
全年29個在建重點項目完成投資4.61億元,占年度計劃的100.2%;34個新建重點項目中,有24個轉入在建實施,轉化率為70.6%。工業項目持續推進,園區開發加快實施,翔飛工業集中區累計完成投資1億元,建成2萬平方米通用廠房和4000平方米職工公寓,企業服務中心大樓交付使用,道路、供水管網建設全面展開,引進香港至誠公司投資開發專業園。全縣現有規模以上企業66個,其中,當年新增13個。新開發水電3200千瓦,新增用電容量6600千伏/安。
外經內貿。全年新批外商投資企業2家,引進內聯項目30個,合同利用區外資金11.37億元。全年新增個體工商戶506戶,增長27.3%,其中,私營企業戶增長12.2%。三次產業結構由上年的35.8:29.7:34.5調整為33.2:34.1:32.7,產業結構更趨合理。全年接待游客12.83萬人次,實現旅游總收入6010萬元。物流業較快發展,閩贛省際物流專業運輸園完成“三通一平”,省際邊貿綜合市場建設進展順利,全年貨物周轉量增長22%。
新創建一批特色品牌,福建鐃紙集團的薄型紙、翠源公司“翠源馨”牌筍產品獲評福建省名牌產品,“翠源馨”商標被認定為福建省著名商標,綠源公司果品獲得國家綠色食品標志使用權。鐃紙集團“鐃山”品牌連續4屆榮獲“中國500最具價值品牌”,居全國造紙行業榜首,鐃紙集團被確定為14g薄頁包裝紙和半透明紙產品國家標準制定單位,企業建立了本縣首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目前全縣已創建中國馳名商標1件,國家地理標志產品保護1個,國家證明商標1件,國家免檢產品1個,省名牌產品13個,省著名商標6件,國家綠色食品標志使用權15個,獲原產地標記準用證企業4個,獲國家和省無公害農產品標志證書4個,通過ISO9000質量管理體系認證企業5家,取得HACCP認證企業2家,出口食品生產企業衛生注冊、登記3個,獲食品質量安全準入企業12家,品牌總數繼續保持全市領先。
社會事業
落實各項為民惠民舉措,農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標準由家庭人年均收入1000元提高到1200元。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保險參保對象10.5萬人,參保率達88.51%。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57%以內。社會保障體系不斷健全,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參保率達100%。村道路硬化、戶用沼氣工程、廣播電視“村村通”等十件為民辦實事項目完成年度計劃。統籌城鄉教育發展,高考本科上線560人,本科上線率52.5%,居全市第四;�?粕暇率94.4%,居全市第二;城關小學新校區和21個農村中小學危房改造項目全面推進;認真落實農村教育“兩免一補”和中職學校學生國家助學金制度。完成科研推廣項目13項,開發新產品5項。繁榮文化體育事業,選送參評的《蓮之韻》、《小荷才露尖尖角》節目分獲“星耀中華”全國青少年才藝競賽特等獎和銀獎,建寧藉女運動員楊德婉在世界青年舉重錦標賽中獲得2金1銅3枚獎牌。
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保險參保對象10.79萬人,參保率達88.4%,全年補償醫藥費848.7萬元�?萍紕撔麦w系更加完善,有8個科研項目獲國家和省、市立項,蓮子新品種選育項目獲市科技進步一等獎。高考本科上線550人,本科上線率達46.6%;21個農村中小學危房改造項目通過驗收,全市縣級一流的城小新校區投入使用;啟動化解農村義務教育“普九”債務試點工作;全年投入“兩免一補”資金700萬元。城鎮新增就業1145人,下崗失業人員實現再就業654人,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3.9%以內。10件為民辦實事項目完成年度計劃。
人文自然
城區“朱毛紅軍樓”(溪口天主教堂)是紅軍一方面軍總司令部和總前委舊址,毛澤東、朱德舊居。還有中華蘇維埃軍委舊址、紅一方面軍總政治部舊址。周恩來舊居(白樓),閩贛軍區司令部舊址、葉劍英舊居(下丁家屋)。萬安橋(“紅軍橋”)是第二次反“圍剿”勝仗紀念地。金鐃山景區有龍潭飛瀑、金鐃晴雪、石燕巖、仙人池等景,天臺山有天池水、云塢庵諸勝。客坊龍門山白云寺,宋代政治家、文學家王安石曾游此寄讀,神宗皇帝賜“白云崇圣寺”匾額。
閩江源自然保護區于2001年10月被省政府批準為省級自然保護區,同年成立閩江源省級自然保護區管理處,為正科級全額撥款事業單位,編制15人。2004年3月申報閩江源國家級自然保護區,2004年12月17日,全票通過國家林業局組織的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評審委員會初步評審。2006年通過國務院委托環保總局組織的終審,正式成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保護區面積為13022公頃,主要保護武夷山脈生物區系重要的組成部分、大面積的鐘萼木和南方紅豆杉原生種群、獨特的森林植物群落、福建閩江正源頭森林植被及珍稀瀕危生物物種等。保護區內有維管束植物228科899屬2268種,國家Ⅰ級保護的植物有南方紅豆杉、鐘萼木及歷史栽培的銀杏等3種,國家Ⅱ級保護植物有27種及64種蘭科植物;省級重點保護植物有23種;模式標本種有建寧金腰、建寧椴和建寧野鴉椿3種。有脊椎動物35目99科385種;國家Ⅰ級保護野生動物4種,國家Ⅱ級保護野生動物38種,其中鴛鴦種群數量較大,有300多只;有昆蟲30目(含蜱螨亞綱)245科1425種,在閩江源自然保護區已知的昆蟲中,金裳鳳蝶等8種被列入《國家保護有益的或有重要經濟、科學研究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有大型真菌38科156種;微生物資源18科34屬59種。
建蓮之鄉
建蓮是建寧特產,久負盛名,迄今已有1000多年的種植歷史,為歷代皇家貢品。建寧蓮子粒大而圓潤,色白如凝脂,易煮爛又久煮不糊,香酥可口,富含18種人體必需的氨基酸。目前全縣共有建蓮加工企業10家,其中省、市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3家,從事蓮子流通、加工人員達1500多人,加工增值8000余萬元,帶動農戶1.38萬戶;與福建農林大學等高等院校合作開發蓮子汁、保鮮蓮、蓮芯茶飲料等20多個系列39種產品;建成1個萬畝鎮、4個5000畝鄉、20個千畝村和1000家10畝以上的大戶,蓮子種植面積5.5萬畝,干蓮產量達2700余噸,蓮子產業年產值達8000萬元,農民人均從蓮子產業中獲得純收入500元。建寧通心白蓮1994年被農業部評為全國名特優農產品,1995年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辦的“中國首屆百家特產之鄉命名大會”上,建寧縣被評為“中國建蓮之鄉”。1999年、2004年建寧通心白蓮分別獲得福建省名牌產品稱號和國家綠色食品標志使用權、原產地標記準用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