宕昌縣,隸屬甘肅省隴南市,位于甘肅省南部、隴南市西北部,東與禮縣接壤,西與甘南州舟曲縣、迭部縣相鄰,南與武都區毗鄰,北與定西市岷縣相連。全縣幅員面積3331平方千米,下轄11個鎮、14個鄉,336個行政村。宕昌縣常住人口為25.49萬。
宕昌縣地處青藏高原邊緣和西秦嶺、岷山兩大山系支脈的交錯地帶,境內海拔1138—4154米之間,年均氣溫9.3℃,屬溫帶大陸性氣候區。渭武高速公路途經宕昌縣哈達鋪鎮、宕昌縣城、兩河口、沙灣鎮。蘭渝鐵路貫穿宕昌縣全境。
【行政區劃】
宕昌縣轄11個鎮、14個鄉:
鎮:城關鎮、哈達鋪鎮、理川鎮、南陽鎮、官亭鎮、沙灣鎮、阿塢鎮、南河鎮、八力鎮、臨江鋪鎮、兩河口鎮
鄉:木耳鄉、龐家鄉、何家堡鄉、賈河鄉、將臺鄉、車拉鄉、新城子藏族鄉、好梯鄉、韓院鄉、竹院鄉、興化鄉、甘江頭鄉、新寨鄉、獅子鄉
【建置沿革】
夏為雍州之地,古西戎世居地。商、西周為羌人居地。 戰國時期,秦國在今宕昌、舟曲一帶建羌道,屬隴西郡。秦漢時期,羌道仍屬隴西郡。 東漢初年,羌道改屬武都郡。 蜀漢建興七年(229年),羌道屬益州武都郡。魏景元四年(263年),魏滅蜀,原屬蜀國轄地分梁、益二州,武都郡入梁州。 西晉太康元年(280年),羌道縣廢,地屬武都郡。永嘉元年(307年),羌人梁勤建宕昌國,東西千里,南北八百里,有人口十萬余眾。 北魏始光元年(424年),宕昌國歸附北魏。北周天和元年(566年),北周大將田弘滅宕昌國,以其地為宕州,設宕州總管府,轄宕昌、甘松二郡,宕昌郡領陽宕、和戎二縣,甘松郡領懷道縣。 隋朝開皇三年(583年),廢宕昌、甘松二郡,以州統縣。開皇四年(584年),廢宕州總管府。開皇十八年(598年),改陽宕為良恭縣。大業三年(607年),改宕州為宕昌郡。 唐朝武德元年(618年),改宕昌郡為宕州,并署基城縣(今理川),屬岷州。武德四年(621年),宕州屬岷州總管府。貞觀元年(627年),成州潭水縣改隸宕州,后省入良恭縣。貞觀三年(629年),和戎縣省入懷道縣。先天元年(721年),改基成縣為祐川縣(今理川)。開元二年(714年),置隴右節度使,宕州屬之。天寶元年(742年),改宕州為懷道郡,領懷道,良恭二縣。至德三年(758年),懷道郡復改宕州。廣德元年(763年),宕州陷入吐蕃。 北宋建隆二年(962年),合良恭,大潭2縣為大潭縣,隸秦州。熙寧六年(1073年),王韶收復岷、宕二州。南宋瑞平三年(1236年),岷州、宕州、疊州、階州、文州十八番族降蒙古汗國。 元朝至元二十六年(1289年),設西固城軍民千戶所。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改置西固番漢軍民千戶所,屬階州。 明朝洪武四年(1371年),明將傅友德兵至,西固千戶韓文舉眾歸附。洪武七年(1374年),設西固軍民千戶所,屬鞏昌府。洪武十一年(1378年),建岷州衛于祐川,設岷州為指揮使司,隸屬鞏昌府。洪武十四年(1381年),改為西固城軍民守御千戶所,隸屬陜西都司。洪武十五年(1382年),西固千戶所歸岷州衛軍民指揮使司直轄。 清朝順治十二年(1655年),撤西固軍民守御千戶所,歸并階州,設州同分轄。雍正七年(1729年),西固番人慕化,編民為里,設撫夷同知,隸鞏昌府。乾隆元年(1736年),裁西固撫夷同知,仍設州同,隸階州。 中華民國二年(1913年),階州西固分州改為西固縣,隸屬隴南道(旋改渭川道)。中華民國十六年(1927年)7月,廢道,西固縣劃歸第一行政督察區(專員公署治岷縣)。中華民國三十一年(1942年),西固縣劃入第八行政督察區(專員公署治武都)。 1949年12月9日,西固縣人民政府成立,隸屬武都專區。1954年6月,經政務院批準西固縣治遷宕昌。1954年11月13日,西固縣更名為宕昌縣。1958年4月8日,宕昌縣劃歸天水專員公署。1958年12月20日,宕昌縣和岷縣合并,劃歸定西專區。1961年12月15日,恢復宕昌縣建制,劃歸武都專區。1985年5月14日,武都地區更名隴南地區。2004年,撤地建市,歸隴南市所轄。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宕昌縣位于甘肅省南部、隴南市西北部,東與禮縣接壤,西與甘南藏族自治州舟曲縣、迭部縣相鄰,南與武都區毗鄰,北與定西市岷縣相連。轄區南北長90千米,東西寬74千米,總面積3331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宕昌縣屬青藏高原邊緣和西秦嶺、岷山兩大山系支脈的交錯地帶,加之受岷江、白龍江等河流的長期沖刷、切割,境內山巒起伏,溝壑縱橫,地形地貌異常復雜,山岳特征顯著。地勢由西北向東南傾斜,地形由山地、丘陵、河谷三大單元構成,南部多深山峽谷,北部多黃土梁峁。縣境海拔在1138—4154米之間,平均海拔2300米,最高雷古山海拔4154米,最低沙灣水洞里溝口,海拔1138米,縣城海拔1748米。
氣候 宕昌縣屬溫帶大陸性氣候區,垂直氣候顯著,南北差異大,一般為溫帶大陸性氣候,氣候溫和而濕潤,按甘肅省氣候分區,屬隴南溫帶濕潤區。年均氣溫9.3℃,年均降水量583.9毫米,年平均相對濕度66%,年均日照1986.5小時,年均無霜期181天,最大凍土深度45厘米。
水文 宕昌縣境內有白龍江、岷江、良恭河等大小河流78條,其中流域面積大于50平方千米,且極端枯流量大于0.1立方/秒的有16條,具有縱坡大,流程長,落差集中等特點。
【交通運輸】
公路 渭武高速公路途經宕昌縣哈達鋪鎮、宕昌縣城、兩河口、沙灣鎮。
鐵路 蘭渝鐵路貫穿宕昌縣全境,境內設有中間站哈達鋪站(客貨),越行站臨江鋪站、雅園站。
【社會事業】
教育事業 宕昌縣學校總數149所,教職工3437人。其中:專職教師3083人,在校學生數4.87萬人。其中:小學在校生3.18萬人,初級中學在校生9900人,普通高中在校生5768人,幼兒園在園幼兒數1.11萬人。
文化事業 宕昌縣縣級公共文化服務單位有文化館、圖書館、哈達鋪紅軍長征紀念館、官鵝書畫院和宕昌縣文化傳媒中心。鄉村公共文化服務單位有25個鄉鎮綜合文化站、336個村級綜合文化服務中心。
醫療衛生 宕昌縣共有醫療衛生機構519個,共有衛生技術人員2281人,衛生機構床位1454張。其中綜合醫院4個,中醫院1個,婦幼保健院1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1個,有疾病預防控制中心1個,衛生監督機構1個,中心衛生院及鄉衛生院25個,鄉鎮衛生院擁有床位438張。
【風景名勝】
官鵝溝國家森林公園
官鵝溝國家森林公園,位于宕昌縣城郊,范圍包括大河壩溝、馬圈溝、官鵝溝、缸溝、八峽溝、大廟灘六大景區,東西長39千米,南北寬41千米,總面積500平方千米,森林覆蓋率達75.1%。公園集森林景觀、草原景觀、地貌景觀、水體景觀、天象景觀等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于一體。
八力草原
八力草原,位于宕昌縣北部,距縣城58千米,與岷縣閭井鎮、申都鄉接壤,有草場10.2萬畝,海拔在2600—2850米之間。
牛頭寺景區
牛頭寺景區,位于宕昌東部50千米處良恭河畔韓院境內的南麓群峰之中,平均海拔在1400—2500米之間,總面積4平方千米。 2015年11月17日,牛頭寺景區晉升為國家AAA級景區。
【地方特產】
宕昌黨參 宕昌黨參,宕昌縣特產,品種主要有紋黨、白條黨和野黨。其中,紋黨的種植主要分布在官亭鎮、獅子鄉、竹院鄉等鄉鎮,白條黨主要分布在好梯鄉、南陽鎮、韓院鄉等鄉鎮。 2011年,宕昌黨參通過農產品地理標志認證。
宕昌當歸 宕昌當歸,當歸的一種,產地集中在宕昌中北部阿塢、哈達鋪、理川、車拉、將臺等鄉鎮。年種植面積3萬畝,年產量達450萬公斤。宕昌當歸榮獲外貿部《出口商品榮譽證書》,在東南亞地區享有極高聲譽。
【榮譽稱號】
2017年9月17日至18日,宕昌縣榮登2017最美中國榜單中的“最美中國·目的地城市”。 2019年12月6日,宕昌縣入選全國農民合作社質量提升整縣推進試點單位。 2020年6月30日,宕昌縣入選“第二批革命文物保護利用片區分縣名單”。 2022年3月,被公示為“通過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國家督導評估認定縣(市、區)”名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