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林縣是廣西壯族自治區百色市所轄的一個縣,是廣西土地面積第一大縣。位于廣西西北部,是一個歷史文化悠久的革命老區。地處南貴昆經濟區中心,是滇、黔、桂三省區交界的商品集散地。縣域總面積5577平方千米,轄5鎮5鄉4民族鄉165個行政村。田林縣常住人口為224828人。
田林有成為第二次鴉片戰爭導火索之一的震驚中外的“西林教案”(也稱馬神甫事件)遺址,大陽盤,周馬峽谷,平塘老狼洞,平山三穿洞、仙人洞、“桂西第一峰”岑王老山原始森林風景區等。各族群眾能歌善舞,“乖呀咧”曲調沁人心脾,壯族歌圩、三月三歌節,瑤族的盤王節、銅鼓舞、扁擔舞、敬酒歌,漢族的山歌、嗩吶、八仙、哭嫁歌,苗、彝族的婚嫁習俗,以及平塘的古脊椎動物化石群、定安鎮的清代古民居建筑等,構成了田林獨特的人文景觀。
【行政區劃】
田林縣轄5個鎮、9個鄉:
鎮:樂里鎮、舊州鎮、定安鎮、六隆鎮、浪平鎮
鄉:那比鄉、高龍鄉、百樂鄉、者苗鄉、平塘鄉、利周瑤族鄉、潞城瑤族鄉、八桂瑤族鄉、八渡瑤族鄉
【建置沿革】
秦時,東南部屬象郡,西北部屬夜郎部落,西南部屬句町部落。 漢時,東南部屬郁林郡廣郁縣,西南部屬群舸邴句町王國,西北部屬夜郎王國。 三國時期,東南部屬交州郁林郡,西南、西北部屬益州興古郡。 晉時,分屬廣州晉興郡、寧州興古郡句町縣。 南北朝時,分屬南寧州晉興郡廣郁縣、寧州西平郡句町縣。 隋時,分屬郁林郡宣化縣、南寧州總管府昆州統管。 唐時,東南部屬嶺南西道邕管田州如賴縣,西北部屬黔中道雙城州、盤州。 五代十國時,屬南漢,東南部屬田州,西北部屬大理。 宋時,屬廣南西路邕州右江道統管,分屬泗城州(羈縻州)、利州、路程州、上林峒。 元時,屬廣西行中書省兩江道,分屬田州路的利州、泗城州及來安路的路城(今潞城)州、上林峒、安隆峒。 明時,屬廣西承宣布政使司右江道,分屬泗城州、上林長官司和安隆長官司。 清時,屬廣西省右江道泗城府,分屬西林縣、凌云縣和西隆州。 中華民國時期,1~23年(公元1911~1934年),隸屬廣西省,分屬西林、西隆、凌云3縣。24年冬,從西林縣劃出潞城、八桂、供央3個鄉及者苗鄉央邊村,西隆縣劃出舊州、南角2個鄉,凌云縣劃出樂里、浪平、百平3個鄉共8個鄉置田西縣(四等縣),屬廣西第五(百色)行政區,縣治在潞城圩。 解放后,初期仍置田西縣。1951年1月,凌云縣利周鄉劃入,屬第二區。1951年8月西林縣裁撤,將定安、八渡、高閣、者苗4個鄉劃歸田西縣,置田林縣,屬百色專區。1953年3月起屬桂西壯族自治區(后又稱州)。1958年3月,廣西壯族自治區成立后屬百色專員公署。1969年屬百色地區。2002年開始屬百色市。
【地理環境】
地形地貌 縣地處廣西丘陵至云貴高原的過渡地帶。東北有青龍山,西北側有金鐘山,南面有六韶山作外圍屏障。全境東北、西北、西南和中部較高。向東南、向北逐步傾斜。地貌類型縣境以山地為主,由土山(砂巖與頁巖)和石山兩類組成。 縣境范圍近似正方形,都是山地,無一處平原,有海拔2026.5米的“桂西屋脊”岑王老山,也有海拔200米的河谷低地,垂直高度差異明顯。整個地勢,東北、西北、西南及中部高,河水向西北、北和東南分流。石山集中在縣境東北部和西北部,多溶洞;其余為土山,山上林深草密;海拔1000米以上的高峰有200多座,層巒疊嶂,丘陵起伏。因地勢、日照、輻射、熱量、雨量的差異,形成溫暖、溫涼、高寒3個氣候區。全縣有“三最”:總面積5577平方千米,為自治區之最大。
水文特征 全縣河流全長866.3千米,河面寬30~100米,河床高2~6米,總流域面積5577平方千米,水面面積12388.48多公頃,多年平均流量57.14立方米每秒。河流多屬季節性溪河,水量的補給主要來自降水,年際變動大,豐水期流量與枯水期流量相差大。豐水年(澇年)常造成澇災,枯水年(旱年)往往出現旱災。土山區地表徑流多,巖溶地區地表徑流少。境內河流分為右江和南盤江兩大水系,有12條河流集雨面積在100平方千米以上。
氣候特征 全縣氣候屬亞熱帶季風氣候類型。因處于低緯度,太陽輻射量較強,溫度較高,熱量豐富,雨量適中,氣候溫暖,大部分地區夏長冬短,霜期短,雨熱同季。但隨著海拔的升高,地貌的各異,氣候的地域性和季節性差異較大,形成許多不同的小氣候,為農林牧生產提供多種多樣的氣候條件。
【社會事業】
教育事業 田林有民辦幼兒園共71所,其中縣城民辦幼兒園14所,鄉鎮民辦園48所,村級民辦園9所(已休園4所),已經確定營利性民辦幼兒園20所,其余53所為非營利民辦幼兒園。田林有53所運營中的小學/中心校以及15所運營中的中學。
醫療衛生 田林現有田林縣人民醫院、田林縣中醫醫院和田林縣婦幼保健院三所醫院和遍布各鄉鎮的衛生院。
【交通運輸】
縣境內主要交通干線有324國道(盤縣-百色公路)、357國道和G78汕昆高速公路(隆百高速公路),其他道路有通往隆林各族自治縣、云南省的217省道和通往凌云縣、樂業縣的794縣道等。 324國道、G78汕昆高速公路:從百色市右江區汪甸瑤族鄉入境,途徑樂里鎮、潞城瑤族鄉、舊州鎮等,進入隆林縣沙梨鄉; 357國道:從凌云縣朝里瑤族鄉入境,途徑利周瑤族鄉、樂里鎮、六隆鎮、八桂瑤族鄉、八渡瑤族鄉、定安鎮等,進入西林縣那勞鎮; 217省道(舊州至那臘公路):接貴州省312省道,從貴州省冊亨縣八渡鎮經車渡入境,途徑舊州鎮、平塘鄉、隆林縣介廷鄉、田林縣那比鄉等,接云南省239省道進入云南省富寧縣阿用鄉; 794縣道(樂業至河口公路):從凌云縣玉洪瑤族鄉入境,途徑浪平鄉、利周瑤族鄉、樂里鎮等。 2022年12月29日,廣西田林至西林高速公路(簡稱田西高速)正式通車。
【風景名勝】
鉗牙峽
“周馬峽”位于流經田林縣八桂瑤族鄉弄瓦村的馱娘江上,從六隆鎮的周馬屯上溯七八百米便到。又名“鴛鴦峽”,土名為“內鉗”。“鉗”,壯語意為“陡峭”,又因其最險處的江流一分為二,水窄約1米的右支稱“鉗布”(公),有礁石能通航;水寬達3米的左支稱“鉗牙”(母),可以通航。以水寬可以通航的一支為名,便叫“鉗牙峽”。峽長1.5千米,兩岸石壁削立,最高處離水面約360米,左岸即為云南省地界�?菟�,江面最寬處10多米,最窄處3米。
三穿洞
位于田林縣浪平鎮大保村,百樂河第三次潛流洞下,因而得名。洞口直徑約40米。洞分上下二洞。從洞外的麻青石階進入上洞。下洞也有木板梯通至上洞。上洞寬敞平坦,可容上萬人。又分明暗兩洞:明洞有“天窗”;暗洞曲折直桶山腹。1895年,在明洞修建云簾寺,有廟宇樓臺三座,暗洞有丁木佛數尊。
“西林教案”遺址
位于現田林縣定安鎮,1852年起,法國侵略者派天主教神甫馬賴潛到田林縣定安鎮一帶,以傳教為名進行非法活動。馬賴等人目無官府,肆意橫行。1856年2月,西林縣知事張鳴風順應民心,依法將馬賴及其忠實信徒白小滿、曹貴(女)等三人在定安教場斬首示眾,這就是當時震驚中外的“西林教案”事件,也稱馬神甫事件。法國拿破侖三世以此為借口,與英國侵略者串通一氣,向中國發動第二次鴉片戰爭,并強迫清政府在西林縣城定安鎮建起規模較大的天主教堂,定安鎮從此成為法國傳教士宣傳洋教的一個據點。 鑒于“西林教案”曾經是近代中國人民反洋教斗爭高潮的前奏的特殊歷史意義,1994年自治區政府將其列為文物保護單位。
馱娘峽
馱娘江,在云南省富寧縣剝隘鎮境內,地處云、桂兩�。▍^)交界。距富寧縣城102千米,距廣西壯族自治區百色市73千米。馱娘江左岸是一高大的原始巖林山,巖壁從江底直立千尺。此峽的兇險,清康熙五年,廣西西林縣知事王維淮在路經此峽時題《舟過鉗牙》,對之作了描繪,整段馱娘峽長約3千米。 馱娘江流域已被云南省人民政府列為自然生態保護區。
岑王老山
岑王老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地處云貴高原和廣西盆地接壤的斜坡地帶,是中國階梯地勢第二級與第三級的過渡帶,地貌屬云貴高原外圍的桂西山原中山地形,主峰岑王老山海拔2062米,是百色最高峰桂西之巔,廣西第四高峰,地跨田林、凌云兩縣的利周、浪平、力洪、玉洪四個鄉,東西長20.48千米,南北寬19.08千米,總面積18994公頃,距百色市80千米。保護區成立于一九五五年,2005年升格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歷史文化】
民歌 民歌分為傳統民歌和創作民歌兩種。傳統民歌廣泛存在于民間,一代傳一代,口傳心記;創作民歌系解放后見諸報刊的新民歌,多為七言四句。 壯族民歌宋代就有。父教子,母教女,老教少。一個傳歌,聽者甚眾,一傳十,十傳百,流傳廣泛,老少皆知,深入到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不論日常生活,走村串寨,趕街集會,敬席賀壽,生養死葬,褒貶形勢,都用歌來表達問候、愛憎、祝愿、尊敬;路遇,用歌代問;一個屯來了女的(或男的),晚上便去邀歌。盛大的歌節是“吼敢”(hueu gamj),即歌圩。不少青年男女在“吼敢”時認識而成夫妻,都是以歌為媒。這種婚姻,最能白頭偕老,永不離異。 壯族山歌由勞動人民口頭創作,經過漫長的歷史發展,其思想內容和藝術形式達到了相 當高的水平。千百年來,壯歌經過不斷創造、潤色、提煉,以其鮮明的民族特色,立于世界民族文化之林。
戲曲 田林縣的戲曲以北路壯劇為主。北路壯劇,即流行于廣西西北部壯語方言地區的壯劇,源于舊州鎮。 北路壯劇原叫“土戲”,誕生于乾隆三十年,起源于田林縣舊州鎮。它的形式經歷了八音班、八音坐唱、板凳戲、門口戲、地方戲、搭臺戲等階段。北路壯劇的音樂經過藝師的不斷改革,已有三十六聲腔。“正調”唱腔是北路壯劇的主要唱腔,由舊州山歌發展而成,調式穩固明朗,旋律恬靜優美,素來男女通用。北路壯劇的行當較齊全,主要有生、旦、武、丑四大行當。生角有小生、中生、文生、窮生、公子、老生;旦角有小旦、正旦、花旦、搖旦、彩旦;武角有武生、小生、老生、武旦;丑角有大丑、小丑等。壯劇用本地壯話演唱,不少民間諺語、俚語、格言膾炙人口,主要伴奏樂器馬骨胡是壯劇獨特的樂器。北路壯劇于2006年列入國家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田林還流行邕劇、粵劇、彩調、鬧燈等戲曲。
舞蹈 田林縣境內有春牛舞、銅鼓舞、盤王舞、花扇舞、花燈舞和八仙賀壽舞等多種舞蹈。
【地方特產】
八渡筍 八渡筍因以廣西百色市田林縣八渡瑤族鄉為代表正宗產地而得名,作為八渡筍竹之夏筍,是田林縣歷史悠久的著名傳統特產。清代列為皇帝貢品。當時曾由西林縣籍的岑春煊(清朝寵官,太子少保后任兩廣總督)家族每年專人到八渡鄉博峨村采購送進京城。清道光年間,有廣東商人逆珠江而上至田林縣馱娘江一帶收購八渡筍、云木耳,經水路銷往東南亞各國。
食用菌 田林縣種植的食用菌質量優良、朵大柄短,現年產量約137噸。田林縣比較有名的菌類主要是云木耳,云木耳簡稱云耳,是田林傳統的出口特產,產品朵大肉薄、晶亮透明,質量好,主要用于食用、藥用。各鄉(鎮)均有出產,但沒有形成規模生產,主要為農戶零星栽培和野生�,F云木耳的年產量約為10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