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首頁 >> 河北 >> 滄州市 >> 鄉鎮介紹 >> 找王鎮 |
![]() |
找王鎮 |
找王鎮共有38個自然村,6萬畝耕地,2.8萬人,2005年人均純收入3124元。距縣城11千米。鎮政府駐找王村。找王鎮近鄰縣城,省道千武路橫貫東西,市道南吳路縱穿南北,京滬高速公路出口距該鎮只有2公里,即將修建的京滬高速鐵路穿鏡而過,河北省唯一的客貨車站又將建于鎮內,全縣九個鄉鎮中有六個鄉鎮必經此地,交通異常便利,區位優勢明顯。 1958年建找王公社,1984年改找王鄉,1988年改找王鎮。1997年,面積56平方千米,人口2.7萬,轄找王、肖莊、孟莊、郭莊、馬莊、班莊、白眉張、宋莊、楊莊、吳莊、大郝家寺、小郝家寺、張莊、馬辛、劉藥包、大曹莊、小曹莊、冢孫莊、后屯、西宋莊、史家井、西竇、中竇、復興、東竇、大崔莊、西姬莊、王橛莊、后周、前屯、楊卷毛、雙廟王、張良莊、王校店東、王校店西36個行政村 近幾年來,該鎮確立了“打區位牌,唱人氣歌,走工業化道路,奔城市化目標”的發展規劃,提出了“工業興鎮強鎮,商貿活鎮富民”的工作思路,并實現了2004年全市經濟各項指標跨越式發展排名第一。形成了以發展棉花深加工為主的油棉深加工、玻璃制鏡、塑料彩印三大主導產業,及無公害葡萄種植和草柳編加工兩大特色產業。目前,全鎮有玻璃制鏡專業村(小曹)一個,玻璃制鏡企業20家;無公害葡萄專業批發市場一個(白眉張無公害葡萄專業批發市場),葡萄種植專業村兩個(孟莊、白眉張),種植葡萄1000畝;草柳編加工專業村20余個,草柳編加工戶1000余戶,從業人員3000余人;棉花交易市場一個(冀東棉花交易市場),油棉加工企業79家,其中皮棉加工53家,棉籽加工26家,油棉機械2家,紡紗廠1家,制線廠1家。并逐步形成了以培育棉花良種、壯大油棉加工企業、扶持棉花經紀人隊伍、提升棉花機械制造檔次、建立冀東棉花交易市場、發展棉花深加工企業(3萬錠銀龍紡紗項目)等為主的棉花產、供、銷及深加工一條龍的鏈條產業。2005年涉棉企業稅收占整個稅收任務的60%,總投資3000萬元的銀龍棉業3萬錠環錠紡紗項目是找王鎮的新興立鎮項目,預計年產值9000萬元,年納稅300萬元。 找王鎮充分發揮區位優勢,實施與縣城的全面“對接”。 一是增強招商成效。充分運用本地的區位、人文優勢,加大社會宣傳力度,優化經濟環境,努力營造“引商愛商、重商親商、知商安商、富商樂商”的濃厚氛圍,在全鎮叫響“投資者是上帝,引資者是功臣”的口號。積極倡導:發展是硬道理的觀念;先予后取的觀念;服務全局的觀念。做到滿腔熱情搞服務,及時了解客商的“急、難、盼、怨”問題。并實行片、區經濟指導員包企業制度,改過去的“企業上門”為“上企業門”、改“讓企業跑”為“替企業跑”,為企業的安家落戶提供工商、稅務、電力等各方面的全程服務,從而打造招商平臺,實現招商引資工作的全面突破。 二是推進項目建設。緊抓立鎮大項目不放,積極扶持銀龍棉業公司環錠紡紗項目二期工程,努力打造小巨人企業。同時實施“星光工程”,按照“宜大則大、宜小則小、宜工則工、宜商則商’的思路,推進中小項目建設,在全鎮形成群星聚集、遍地開花的項目建設氛圍。 三是實施產業升級。對油棉、玻璃兩大特色產業加大服務扶持力度,在推動總量擴張的同時,突出重點龍頭企業的發展,積極鼓勵企業抓管理、創品牌、提檔升級。 近年來,該鎮堅持把促進農民增收做為“三農”工作的出發點和立足點,大力推進草柳編加工業。成立 了草柳編協會,為編織婦女結對子。自草柳編協會成立以來,全鎮新發展草柳編織村10余個、300余戶,1000余人,使草柳編成為找王鎮婦女致富的主導產業,出口創匯掙大錢,大大加快了農業增收和農民致富的步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