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首頁 >> 河北 >> 邯鄲市 >> 鄉鎮介紹 >> 南徐村鄉 |
![]() |
南徐村鄉 |
南徐村鄉位于館陶縣中部偏東10.4千米。面積42平方千米,人口2.55萬人(2002年)。轄25個行政村,鄉政府駐南徐村。館(陶)魏(僧寨)公路過境。工業有農機修配、制磚、金屬加工、面粉加工等廠。農業主產小麥、玉米、棉花。精細化工、蛋雞養殖、飼料生產等都比較發達。 行政區劃 1953年建南徐村鄉,1958年屬柴堡公社,1963年析置南徐村公社,1984年改鄉。轄徐村、盧頭、后許莊西、后許莊東、郭辛莊、前許莊、東徐村、河套、北郭莊、冀淺、后李八寨、前李八寨、馬頭南、馬頭中、馬頭北、西廠、東廠、毛圈、營盤、東馬欄、西馬欄、顏窩頭、馬窩頭、北韓莊、康莊25個村委會。 氣候環境 屬暖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四季分明。春季風多干旱,夏季炎熱多雨,秋季溫和涼爽,冬季寒冷干燥,年平均氣溫13.5℃,最冷月份(一月)平均氣溫-2.3℃,極端最低氣溫-19℃,最熱月份(七月)平均氣溫26.9℃,極端最高氣溫42.5℃,全年無霜期200天,年日照2557小時。 動物資源 境內野生動物主要為陸棲脊椎動物,其中馬類較多,兩棲類、爬行類和獸類較少。較大的獸類幾近絕跡;哺乳類有豹、狼、狐、獾、貍、野兔、黃鼠狼、刺猬、水貂等;鳥類有麻雀、鴿、喜鵲、燕子、貓頭鷹、雕、雉雞、石雞、烏鴉、鵪鶉、啄木鳥、布谷鳥、畫眉、黃鸝等;魚類有鯉魚、草魚、鯽魚、鰱魚、泥鰍、青魚等;爬行類有龜、鱉、壁虎等。 植物資源 境內自然植被類型可分為針葉林、闊葉林、灌叢和灌草叢、草甸、沼澤植被、水生植被6種類型。草叢植被主要分布在山地丘陵區的溝谷和荒坡,草甸植被則遍布全境;沼澤植被和水生殖被主要分布在滯水洼地。亞熱帶樹種漆樹在山區有著廣泛分布。領春木和太行花為特有的植物物種。 鄉鎮建設 南徐村鄉從實際出發,積極爭取各方面的支持,建立脫貧長效機制,使貧困村更好、更快地走上致富路。認真貫徹《河北省產業化扶貧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現場會》精神,謀劃第三批重點村的項目,以當地特色主導產業為支撐,打造成方連片的產業化發展項目區,充分發揮龍頭企業、主導產業對貧困戶的帶動輻射作用,確保項目進村、資金入戶,為貧困村向社會主義新農村發展奠定基礎。昔日貧窮落后的郭辛莊村,短短兩年時間,以扶貧為基點,從棚室蔬菜起步,變成了“路通、水甜、燈亮、街綠、民富”的生態文明村、新農村建設示范村。 鄉鎮企業及小城鎮建設健康發展。把大力發展鄉鎮企業,放在了突出位置去抓。已初步形成冷庫、果品加工、腸衣、油漆化工、糧油加工、廢品收購加工、建材加工、機械制造等八大優勢行業和一批規模企業。鄉鎮企業已成為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鄉鎮企業的快速發展,吸收了大量農村剩余勞動力,實現了分散開發向聚集開發轉移,促進和帶動了小城鎮建設。社會各項事業蓬勃發展,初步形成小城鎮規模。 養殖上,建成養殖小區,萬頭豬廠、良種豬繁育中心、屠宰加工廠等一大批養殖龍頭企業。形成了豬、雞、羊常規品種為主,規模養殖與分散養殖相結合的畜牧生產格局。鴨梨、蔬菜、養殖三大產業鄉鎮。 鄉鎮規劃 搶抓西部大開發機遇,抓好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和民族文化、民族風情、民族特色建筑旅游資源開發,積極申報項目;隨著小城鎮建設步伐加快,雙井鎮規劃興建鎮農貿市場、鎮客運站。全鎮人民勤勞致富、熱情大方、安居樂業,為奔幸福小康生活而努力奮斗。 以促進農民的增產增收為目標,積極采取有力措施引導農民狠抓秋種、秋養和秋管,開展多種多養增加收入。 南徐村鄉南徐村村在創建文明生態村活動中,多渠道籌措資金,軟件硬件一起上,創建活動進展很快。一是發動鄉直部門全力幫。積極動員所在徐村駐地的鄉直部門,為創建文明生態村提供資金和物質上的幫扶。二是賣斷攤位籌資金,將村里門口攤位費按每米15元的價格賣給臨街商戶,使用期20年,僅此一項村里籌創建資金4.2萬元。 名勝古跡 釣魚磯塔:又名一峰塔。位于南徐村鄉荷葉口東陽江畔的釣魚礬上。明萬歷二十一年(1603),知縣張維摳倡建,完成5層。繼任知縣周廷待命邑人陳思善捐資增建2級。系磚木結構樓閣式。現為6面7層。塔內原沿壁沒有木扶梯,盤旋至5層,可登臨憑窗遠眺。今塔內木構件已朽,塔壁局部風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