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道區是黑龍江省雞西市的市轄區。位于雞西市境西北部,東與城子河區相連,南與雞冠區、恒山區和麻山區接壤,西北與林口縣分界,北與雞東縣毗鄰。滴道區政府駐地距市中心雞冠區15公里。滴道區轄2個鄉(蘭嶺鄉、滴道河鄉),19個村,4個街道,19個社區。轄區總面積614平方公里。滴道區常住人口為65980人。
【行政區劃】
滴道區轄4個街道、2個鄉:
街道:東興街道、礦里街道、洗煤街道、大通溝街道
鄉:蘭嶺鄉、滴道河鄉
【建置沿革】
滴道區,以境內滴道河得名。 清末,始有墾民到滴道溝墾荒,隸屬密山府管轄。 民國十七年(1928年),隸屬密山縣第六保管轄。 東北淪陷后,民國二十七年(1938年)后改設滴道村。 民國三十年(1941年)九月,劃歸雞寧縣管轄。 1946年5月,設置滴道區。 1950年7月改稱第三區,改隸雞西縣管轄。 1956年5月,撤區劃鄉,設置滴道鎮。 1957年3月,撤銷滴道鎮,正式設置雞西市滴道區。
【地理環境】
地理位置 滴道區位于雞西市西北部,距市中心15公里。東與城子河區毗鄰,西北、西南分別和林口縣、麻山區交界,南與雞冠區、恒山區和麻山區北緣接壤,北與雞東縣興農鄉相連。東西最大橫距31公里,南北最大縱距33公里,轄區總面積614平方公里。
地形地貌 滴道區境內地勢北高南低,海拔195~600米,主要山峰有青龍山、四平山、峰煥山及拉哞山等。土壤類型多,以暗棕土壤為主。
氣候 滴道區地處中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區。受極地大陸氣團和季風的影響,四季明顯,冬季寒冷干燥,夏季溫熱多雨。年平均氣溫3.7℃,活動積溫2500℃以上。無霜期143天以上。降雨量400~600毫米。
水文 滴道區有穆棱河、牤牛河、大通溝河、滴道河、暖泉河等約20條河流,地表逕流總量1.6億立方米。其中,牤牛河自西向東縱貫全境,為影響區域最大的河流。團山子、大同2座水庫,總庫容6120萬立方米。
【社會事業】
教育 滴道區擁有各類中學3所、小學1所,在校生9319人,教師729人。主要中學有滴道學校、雞西市天華高級中學、雞西市滴道區蘭嶺學校。
衛生 滴道區有大型醫院3個、專業衛生技術人員586人。
【交通運輸】
滴道地處鶴大高速、建雞高速及方虎公路交匯處,哈密鐵路貫穿東西,有滴道、蘭嶺兩個戰略裝車點,鶴大公路、201國道、方虎公路縱橫交錯,距興凱湖機場40分鐘車程。
【風景名勝】
侵華日軍雞西罪證陳列館
1966年12月,滴道礦在煉人爐遺址上建起了200多平滴道礦史館方米的,2011年更名為侵華日軍雞西罪證陳列館。現為黑龍江省級文物保護單位,雞西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