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奎縣,隸屬黑龍江省綏化市,位于黑龍江省中部,松嫩平原腹地。屬中溫帶大陸性半濕潤季風氣候,總面積2314平方千米。望奎縣常住人口為286848人。轄4個街道、10個鎮、5個鄉。縣人民政府駐望奎鎮文明路48號。
望奎縣,秦漢之際為扶余屬地,清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改為“望奎鎮”,1980年6月至1985年,縣政權改稱“望奎縣人民政府”。縣內哈伊高速公路、哈黑公路、依四公路、綏安公路環繞四周,哈爾濱、大慶和太平國際機場盡在一小時經濟圈內。是國家商品糧生產基地縣,全國產糧大縣;畜牧業發達,是中國瘦肉型生豬之鄉,全國生豬調出大縣;是全國生態農業建設先進縣、國家三北防護林建設先進縣。新型工業快速崛起,望奎經濟技術開發區于2014年5月晉升為省級經濟開發區。初步形成了以食品、醫藥、化工、紡織、能源為框架的地方工業體系,成為國家循環經濟試點縣。
【行政區劃】
望奎縣轄4個街道、10個鎮、5個鄉:
街道:東風街道、前進街道、東勝街道、興安街道
鎮:望奎鎮、通江鎮、衛星鎮、海豐鎮、蓮花鎮、惠七滿族鎮、先鋒鎮、火箭鎮、東郊鎮、燈塔鎮
鄉:靈山滿族鄉、后三鄉、東升鄉、恭六鄉、廂白滿族鄉
【建置沿革】
秦漢之際,望奎為扶余的屬地。 魏、晉、南北朝時,望奎屬夫余后裔。 隋唐時,望奎為靺鞨黑水都督府達莫婁部轄境。 遼朝,望奎為生女真的屬地; 金朝,望奎為上京會寧府管轄。 元朝,成吉思汗四弟帖木哥斡赤斤受封于松花江以北地區,望奎為其封地,后歸水達達路管轄。 明朝,望奎屬奴兒干都指揮使司轄地。 清軍入關后,視東三省為“龍興之地”,實行一系列封禁政策,禁漢人流人,將望奎指為索倫人圍場,允許索倫部族獰獵朝貢。康熙初年,在呼蘭河流城設“卡倫”若干處,望奎廂白鄉中心屯有一處“卡倫”,后來“卡倫”裁撤。光緒二十四年(1898年),清政府設置通肯副都統衙門駐綏化。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遷移海倫,光緒三十年(1904年),于通肯設置直屬廳,名日海倫廳,為專管漢人之機關,又使副都統駐在此地,為管旗人之機關。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八月,裁通肯副都統,設通肯協領署,望奎邑紳出放街基,取名“雙龍城”。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海倫直屬廳改為海倫府,是時改‘雙龍城”官辦為“望奎鎮”。 民國七年(1918年)2月11日,奉令改為二等縣,隸屬綏蘭道。民國七年(1918年)2月至民國十八年(1929年)2月,稱“望奎縣公署”,隸屬綏蘭道。民國十八年(1929年)2月15日,縣政權改稱“望奎縣政府”,至民國二十一年(1932年)3月,轄于黑龍江省。 民國二十一年(1932年),偽政權建立稱“望奎縣政府”,屬偽黑龍江省公署轄。民國二十二年(1933年),偽縣政府改稱“望奎縣公署”,仍屬偽黑龍江省公署轄。民國二十三年(1934年)12月,偽望奎縣公署劃歸偽濱江省公署轄。民國二十八年(1939年)6月至民國34年(1945年)8月,偽望奎縣公署屬偽北安省公署鎮。 民國三十四年(1945年)8月15日,日本戰敗投降,偽政權解體。至同年10月29日,官僚政客乘虛而入,爭權奪位,短短兩月余先后成立兩期“地方治安維持會”。民國三十四年(1945年)11月至同年12月,共產黨史接管政權,組織臨時政府,屬黑龍江省轄。民國三十五年(1946年)1月至1949年10月,民主政府建立稱“望奎縣政府”,屬龍南行政督察專員公署轄。 1949年10月至1954年5月,縣政府改稱“望奎縣人民政府”屬黑龍江省轄。 1954年6月至1958年8月,人民政府改稱“望奎縣人民委員會”,屬黑龍江省轄。 1956年3月,直屬綏化專員公署轄。 1965年7月至1967年2月11日,屬綏化專員公署轄。 1967年2月至1980年5月,“文化大革命”中改稱縣革命委員會,隸屬綏化地區革命委員會。 1980年6月至1985年,縣政權改稱“望奎縣人民政府”,屬綏化行政公署轄。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望奎縣,位于黑龍江省中部,松嫩平原腹地。地處小興安嶺南邊緣與松嫩平原的過渡地帶,縣境近似紡錘狀菱形,三面瀕河,東、南沿克音河、諾敏河、呼蘭河3條流城與綏化市鄰接,西南向隅與蘭西縣以河為界,西倚通肯河與青岡縣毗連,北端陸路與海倫縣接壤。縣境:南北長65.8千米,東西闊62.5千米,總面積2314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望奎縣地處松嫩平原東部、呼蘭河北岸,小興安嶺西側山前沖積波狀臺地。地勢東北高西南低。東部為丘陵漫崗區,中部為漫川漫崗區,西部為低洼平原區,海拔高度在127~250米,平均海拔167米。
氣候 望奎縣全年分為明顯的干濕兩季,春季多風少雨,干旱低溫;夏季炎熱潮濕,降雨集中,光照時間長,平均年降水量475毫米;冬季寒冷干燥,晝短夜長,屬中溫帶大陸性半濕潤季風氣候。
水文 望奎縣內分布有三道烏龍溝,河水由東向西匯入通肯河,建有衛星、山頭蘆等水庫。縣邊界河南部有呼蘭河,流經望奎縣境內67.2千米,在衛星、海豐、通江三個鎮均衡分布;西部有通肯河,克音河由北向南流經本縣的東部邊境;縣內生態環境優美、地貌形態獨特、水力資源充沛。
【交通運輸】
望奎縣交通便利,四通八達。哈伊高速公路、哈黑公路、依四公路、綏安公路環繞四周,綏北高速公路和即將開工建設的綏安鐵路穿境而過。哈爾濱、大慶和太平國際機場盡在一小時經濟圈內。通鄉、通村公路已形成四環八射的公路網絡。
【風景名勝】
紅光寺
紅光寺,位于黑龍江省望奎縣衛星鎮廟山旅游開發區內,1996年由政府撥款興建,占地面積2萬平方米,建筑面積2400平方米,并于2002年8月份舉行了隆重的開光慶典儀式,是綏化市占地面積最大,設施較齊全的一所寺院。 紅光寺整體設計、布局和建筑結構,均保留了中國寺院建筑的風格和特點。寺院座北,南臨呼蘭河,進入山門,首先見到的是露天觀音、鐘鼓二樓、源起碑和公德碑。主院分三重大殿:一為天王殿。正中供彌勒佛,背后供韋馱菩薩,東西供有四大天王。二為大雄寶殿。是全寺最大的殿,前供釋迦牟尼,后供南無大悲菩薩,兩側供有十八羅漢。三為藏經樓。寺院兩側有配殿,主要有:肉身舍利殿、西方三圣殿、藥師殿、地藏殿、千佛殿、禪堂、僧療等建筑。
林楓故居紀念館
林楓故居紀念館,位于黑龍江省望奎縣文明路12號,始建于民國七年(1918年),是東北地區保持完好的近現代革命遺址,省級文物保護單位、“省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省級國防教育基地”、AA級旅游景點、哈爾濱——愛輝紅色旅游線路上重要景點之一。 1992年,經省委、省政府批準,林楓故居紀念館進行維修,1994年7月26日,開始對外開放。喬石、宋平、呂正操、周鐵農、孫維本、陳雷、趙德尊、黃楓等多位領導人為林楓故居題詞。林楓故居占地面積6000平方米,建筑面積1935平方米,建筑風格系典型的東北民居建筑風格。五檁五鳩、雕梁畫棟、飛檐翹角、布局考究,盡顯東北民居建筑風格的審美遺韻。
妙香山生態旅游區
妙香山生態旅游區,位于黑龍江省望奎縣衛星鎮南部,南北寬4千米,東西長5千米,全園占地面積5.7萬平方米,其中綠地面積4.4萬平方米,水面1.3萬平方米,建筑面積1000平方米。園內橋涵、亭臺、水上游樂場、寺院及道路、水電等均已初具雛形。總面積20平方千米。開發區所在區域屬于小興安嶺南邊緣過渡地帶,地形由北向南呈梯狀分布。北為丘陵漫崗,中部是沖積平原,南部是沼澤地、漫灘及呼蘭河。開發區距衛星鎮中心1千米,距望奎縣城19千米,距綏化市31千米,交通極為便利。其中,投資6600萬元建設的綏望大橋成為游人進入妙香山生態旅游開發區的“黃金索道”和“空中走廊”,并與老橋、紅光寺構成妙香山生態旅游開發區的“金三角”。
【歷史文化】
名稱由來 望奎縣駐地,原稱“雙龍城”。放荒之初,“因山地居高,遙望西北,卜奎(省城齊齊哈爾)隱約可現”。
望奎皮影 望奎縣素有“皮影之鄉”的美譽。望奎人在本地皮影的基礎上,大膽吸收河北“樂亭影”腔調,形成黑龍江“兩合水”皮影的韻致風格。1985年,國家確定望奎皮影演唱風格為“江北派”,并正式命名。 望奎的皮影戲,可追溯到清朝同治年間,大約在1865年前后,就有皮影藝人活動。其藝人以“邊外”東北影為主要唱腔。在土地改革運動中,他們結合當時政治形勢,自編自演以宣傳黨的方針政策和新婚姻法為主要內容的《小出子》《別走錯道》《一支槍》等劇目。
【地方特產】
高賢老酒 高賢老酒,黑龍江省綏化市望奎縣特產,中國國家地理標志產品。 高賢老酒,清澈透明,醇香濃郁,回味悠長,具有瀘州老窖的品味,兼具茅臺風韻。 2016年12月28日,原國家質檢總局批準對“高賢老酒”實施地理標志產品保護。
望奎大米 望奎大米,黑龍江省綏化市望奎縣特產,中國國家地理標志產品。 2016年07月04日,原國家質檢總局批準對“望奎大米”實施地理標志產品保護。
【榮譽稱號】
2014年6月,望奎縣獲得“中國書法之鄉”稱號。9月,榮獲“最美中國·生態旅游目的地城市”、“最美中國·文化旅游目的地城市”稱號。 2018年,望奎縣入選“2018年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縣”。 2019年,望奎縣入選全國綠化模范單位。 2020年5月,望奎縣入選2019年全國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縣(市、區)。9月,望奎縣入選“深化農村公路管理養護體制改革試點地區”。10月,望奎縣入選國家數字鄉村試點地區。 11月,望奎縣入選第三批節水型社會建設達標縣(區)。 2021年9月8日,望奎縣入選屋頂分布式光伏開發試點縣。12月22日,望奎縣入選全國第六批率先基本實現主要農作物生產全程機械化示范縣(市、區)。 2023年5月,望奎縣入選黑龍江省2023年全國綠色高產高效行動示范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