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村區是河南省焦作市轄4個市轄區之一,總面積122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積6133.33公頃;總人口13.9萬人,其中鄉村人口6.8萬人。人口自然增長率為4.46‰。轄馬村、北山、馮營、九里山4個街道辦事處,待王鎮和安陽城、九里山3個鄉。
行政區劃
馬村區轄7個街道:馬村街道、北山街道、馮營街道、九里山街道、待王街道、安陽城街道、演馬街道
歷史沿革
1956年置馬村區,因駐地在中馬村得名。
經濟發展
2004年,全區生產總值完成4.5億元,同比增長22%。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8000萬元,增長10%;第二產業增加值1.93億元,增長38%;第三產業增加值1.77億元,增長18%。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額4.3億元,增長114%。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5600萬元,增長22%。農民人均純收入3139元,增長17.8%。
全區推廣種植優質小麥3000公頃,發展無公害蔬菜、中藥材、優質牧草163﹒33公頃,新建食用菌大棚203座。大力實施造林工程,全年造林413.33公頃,建設“綠色通道”41.8公里。畜牧業發展步伐加快,牛存欄8700頭,其中奶牛905頭,羊存欄9500只,建成機械化擠奶站3個、冷配網點2個、養殖小區3個。認真落實支農政策,直接補貼農民種糧資金98.1萬元。
全區工業總產值完成4.92億元,同比增長39.6%,其中限額以上企業產值3.76億元、增長40.8%,產銷率達98%。企業改制步伐加快,東城建陶公司已進入變現分配階段,東湖食品集團東廠成功整體出售。全面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全區安全生產形勢總體平穩。
健全招商體制,加快項目建設,全區形成了前所未有的招商引資熱潮,項目建設呈現出梯次跟進、良性循環發展態勢。全年全區累計引進項目70個,預計總投資16.7億元,其中500萬元以上項目16個;竣工項目7個,總投資7.54億元;在建項目9個,總投資7.98億元。
全區有個體工商戶2730個、私營企業208個,非公有制經濟增加值完成2.6億元,占全區生產總值的58%。財政收入持續快速增長。全區財政收入完成5070萬元,同比增長37.3%,其中稅性收入3620萬元,占財政收入的71.4%。財政支出超過9000萬元,實現了保工資、保穩定、保重點的目標。政府采購、國庫集中收付制度進一步規范,全年政府采購780萬元,節資率達10.8%。
基礎設施
全區道路建設總里程完成41公里,實現投資8000余萬元,建成城區道路4條、農村公路5條,國債項目九高公路基本完成,山門河橋正在施工,安李線部分標段已開工建設。全方位開展“創綠、建綠、護綠”活動,新增公共綠地面積3.2萬平方米,人均公共綠地面積為7.21平方米,綠地率達到36.62%。“四創”活動蓬勃開展,城區占道經營、亂搭亂建和亂停亂放問題得到有效解決,城鄉面貌明顯改觀。加快舊城改造步伐,投資2460萬元,拆除舊房1.1萬平方米,新建商品住宅樓3.5萬平方米,建成陽光小區精品工程,居民生活環境明顯改善。
社會保障
免費為下崗職工提供“一站式”服務,有針對性地開展各類崗前培訓,加大勞務輸出力度,合理調配崗位資源。全區新增就業2770人,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2393人,城鎮失業率控制在3.2%,圓滿完成全年目標。社會保障體系已經形成,“兩個確保”得到鞏固,“三條保障線”銜接更加密切,離退休人員養老金足額發放率和社會化發放率均達到100%,實現了基金收支平衡、安全運行。社會救助體系日趨完善,城市“低保”標準得到提高,最低生活保障線達到全國保障標準。
改善教育辦學條件,教育現代化水平明顯提高,全年投資699萬元,全面完成合點并校工作和校舍危房改造任務,建成衛星教育地面接收站和實驗小學二期工程。大力普及全民健身活動,積極組織參加各類競技比賽,加大網吧、游戲廳等場所集中整治力度,文化市場得到凈化。積極進行禽流感防治,全面開展既往有償供血人員普查,加強食品藥品監督管理,有效建立區、鄉、村三級協管網絡,公共衛生體系進一步完善;改造擴建安陽城中心衛生院,廣泛開展農民家庭保健合同工作,全區醫療水平明顯提高。認真落實計劃生育優先優惠政策,深入開展農村計劃生育家庭小康工程,實現了計劃生育信息化建設甲級縣(區)的目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