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精品VIDEOSSEX少妇,97免费公开在线视频,欧美最猛黑人xxxx黑人猛交,午夜性刺激免费看视频

    北京 | 上海 | 天津 | 重慶 | 河北 | 山西 | 內蒙古 | 遼寧 | 吉林 | 江蘇 | 浙江 | 安徽 | 福建 | 江西 | 山東 | 河南 | 湖北
    湖南 | 廣東 | 廣西 | 海南 | 四川 | 黑龍江 | 貴州 | 云南 | 西藏 | 陜西 | 甘肅 | 青海 | 寧夏 | 新疆 | 香港 | 澳門 | 臺灣
   鄭州市 | 開封市 | 洛陽市 | 平頂山市 | 安陽市 | 焦作市 | 鶴壁市 | 新鄉市 | 濮陽市 | 許昌市 | 漯河市 | 三門峽市 | 南陽市
   商丘市 | 信陽市 | 周口市 | 駐馬店市 | 濟源市
河南的相關信息
河南旅游投訴電話
國家旅游投訴電話:010-65275315

河南最佳旅游時間
河南是中華民族的主要發祥地之一,是我們的先民們生活和創業的地方,歷史上先后有20多個朝代在這里建都。中國七大古都中,殷商古都安陽、九朝古都洛陽、七朝古都開封都位于河南境內,此外還有商丘、南陽、鄭州等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遠在四千年前的新石器時代,中原人民就創造了著名的“裴李崗文化”、“仰韶文化”和“龍山文化”。

河南旅游特別提醒
暫無。

河南娛樂指南
河南省是華夏文明的發源地之一,給人的印象往往是:中原古地古樸嚴謹,但殊不知在這里的娛樂項目也非常豐富。保齡球、夜總會、賽車場、臺球房、卡拉0k歌舞廳等活動場所應有盡有,而現代聲、光、電齊全的大型游樂場所也能在鄭州、洛陽等城市里找到。而在古跡瀏覽之余,到現代化的迪斯科廳、歌舞娛樂場去玩樂一下,也在河南成為可能。在眾多城市的娛樂活動中,河南省的消費還算比較合理,各種收費檔次的娛樂場所在大中城市內都能找到。
首頁 >> 河南 >> 南陽市 >> 桐柏縣

  桐柏縣位于河南省東南部,南陽盆地東緣,桐柏山腹地,淮河發源地。海拔180米,地理坐標界于北緯32°17′-32°43′,東經113°00′-113°49′之間。南鄰湖北省隨州市,屬南陽市。總面積1941平方公里,轄9鎮7鄉,214個行政村,縣城人口43萬,總人口48萬。桐柏山水秀美,文化厚重。盤古開天地,“血為淮瀆”,被命名為“中國盤古之鄉”。秦漢為始,50多位帝王遣官祭淮,康熙御書“靈瀆安瀾”。

行政區劃

  桐柏縣轄11個鎮、5個鄉:

  鎮:城關鎮、月河鎮、吳城鎮、固縣鎮、毛集鎮、大河鎮、埠江鎮、平氏鎮、淮源鎮、黃崗鎮、安棚鎮

  鄉:城郊鄉、回龍鄉、朱莊鄉、程灣鄉、新集鄉

歷史沿革

  春秋戰國時屬楚,秦時屬南陽郡湖陽樂鄉,西漢建平氏縣,又于今固廟地封復陽侯國,侯廢后,建復陽縣。三國魏時,分平氏縣義陽鄉之地東部建義陽縣。南北朝時,西部仍為平氏縣,東部建置數改,梁建淮安縣(治所在今固縣街)西魏建淮南縣,北周建義鄉縣。隋開皇十八年(598年)改義鄉縣為桐柏縣,治所在今固縣街,因桐柏山得名。隋、唐、五代時,桐柏、平氏二縣并立。宋開寶五年(972年)廢平氏縣為鎮,開寶六年(973年)桐柏縣治所移至淮瀆固廟。元至元三年(1266年),以人口稀少廢縣為鎮,隸屬于唐州泌陽縣(今唐河縣)。明成化十二年(1476年)重置桐柏縣,縣治在今縣城屬南陽府。清沿明制,民國期間,桐柏縣屬河南省第六行政區督察公署。1925年桐柏已建立了中共黨支部,1927年9月在固縣黃畈成立桐柏革命委員會,屬以四望山為中心的豫南蘇區。1929-1934年桐柏屬豫鄂邊革命根據地。1943年新四軍五師到桐柏地區,在回龍榨樓建立中共信桐縣委和信桐縣抗日民主政府,1944年3月建立信桐柏隨縣,1944年10月建立桐泌確縣,1944年11月建立桐柏縣抗日民主政府。1945年10月20日新四軍五師解放桐柏縣城。建立中共桐柏縣委、縣政府,1946年6月國民黨軍隊進占桐柏縣。1947年12月,桐柏解放,建立桐柏縣委、縣政府。建國后,屬南陽地區行署。國務院1994年7月1日批準撤銷南陽地區和南陽市、南陽縣,此縣劃歸南陽市管轄。

氣候資源

  本區屬亞熱帶季風型大陸性溫濕氣候,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年平均氣溫15℃,一月平均氣溫2°C,7月平均氣溫28°C,年平均降水量1168毫米

  桐柏資源豐富,區位優越。桐柏地處南北氣候過渡帶,四季分明,雨量充沛,生物種類繁多,宜林山坡164萬畝,連片草場40萬畝,森林覆蓋率50.1%,被專家譽為“天然生物物種基因庫”。資源富集,尤以旅游、礦產、林果、畜牧、水產、土特產著稱,被譽為“全國特大資源寶庫縣”。現已發現金屬和非金屬礦產56種,已探明或部分探明儲量23種,礦產地348處,其中超大型礦床2處(金、純堿),潛在巨型礦床1處(金)。據統計評估,縣境內礦物(礦石)量11億噸,遠景儲量85億噸,現技術水平可采礦量60.58億噸,原礦價值4000億元以上。其中,已探明天然堿儲量1.2億噸,位居亞洲第一位,黃金儲量75噸,白銀儲量2900噸。此外,境內的銅、鐵、鋅、鉻、鉀長石、重晶石、海泡石、大理石、螢石、石墨、石英等礦產分布廣、品位高、易開采,價值十分可觀。盛產木瓜、板栗、茶葉等農副土特產,被稱為“木瓜之鄉”。

  現已發現金屬和非金屬礦產56種,已探明或部分探明儲量23種,礦產地348處,其中超大型礦床2處(金、純堿),潛在巨型礦床1處(金)。據統計評估,縣境內礦物(礦石)量11億噸,遠景儲量85億噸,現技術水平可采礦量60.58億噸,原礦價值4000億元以上。其中,已探明天然堿儲量1.2億噸,位居亞洲第一位,黃金儲量75噸,白銀儲量2900噸。此外,境內的銅、鐵、鋅、鉻、鉀長石、重晶石、海泡石、大理石、螢石、石墨、石英等礦產分布廣、品位高、易開采,價值十分可觀。

經濟建設

  2004年,全縣實現生產總值35.01億元,比上年增長11%。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10.48億元,增長6.8%;第二產業增加值18.09億元,增長12.5%;第三產業增加值6.52億元,增長14.2%。財政一般預算收入0.96億元,一般預算支出2.6億元。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額9.17億元。社會消費品零銷總額14.59億元。商品出口總額13萬美元。實際利用外資51萬美元。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917元,人均消費性支出4069元;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1701元,人均生活費支出1394元。城鄉居民年末儲蓄存款余額15.17億元。

  招商引資工作有新突破。全年共引進縣外投資項目192個,到位資金4.46億元;已建成項目114個,在建69個。其中,安棚堿礦二期40萬噸擴建項目已動工建設,25萬噸芒硝項目正式試車,海晶堿業10萬噸重質純堿項目順利達產,白銀提純項目已試車生產,中藥浸膏、螺旋藻種植、盛煌精煉油、吳城乳制品加工等項目進展順利。

  經濟結構調整初見成效。工業經濟圍繞優勢資源的深度開發,堿硝化工、金銀礦產和農副產品加工等重點產業快速增長。全縣天然堿生產能力達到60萬噸,硝酸銀生產能力達到300噸。淮北工業城、安棚化工城、埠江輕工城初現雛形。全縣國有及限額以上工業企業增加值完成4.67億元,實現利潤1.4億元,工業經濟對財政貢獻份額達65%。農業經濟強力培育果、藥、茶、牧等傳統產業和螺旋藻、花卉等新型產業,加速推進農業產業化發展。全年完成大面積造林4353.33公頃,新發展中藥材種植面積2666.67公頃、茶葉66.67公頃,螺旋藻種植面積達50萬平方米;畜牧業總產值達6.8億元。

  工業:堅持"內涵與外延并舉,規模與效益并重"的指導方針,立足資源優勢,強力實施"三引"(引資、引技術、引人才)戰略,加速工業結構調整和企業體制創新,促進工業經濟快速發展,已形成金銀、堿化工、機械電器、非金屬、石材、農林特產品加工六大工業系列。2000年,全縣限額以上企業發展到36家,其中民營企業23家,主要產品有黃金、白銀、銅、鐵、氧化鋅、硫酸、重質純堿、收割機、電風扇、汽車減震器、鉀長石、水泥、氟石粉、大理石、飲料、曲酒、茶葉、山野菜等40余種,20余種產品分別獲國際或國、部、省優稱號,遠銷歐、美、日、東南亞多國。 

  全縣商貿繁榮,480多個商業網點、20余處大中型購物中心和30多處綜合(專業)市場遍布城鄉,聯系國際國內市場。外貿出口30多個品種,年貿易額達2000多萬元。

  到2004年底,全縣共批準外商投資企業16家,其中具有進出口經營權的企業6家,實際利用外資3100萬美元,出口產品20余種,銷往10多個國家和地區,出口創匯超500萬美元,其中樂神飲料、桐桔梗、葛根淀粉、靈芝、天麻、無鉛松花蛋、山野菜等土特產品已成為出口創匯的名牌拳頭產品。

社會事業

  各項社會事業持續發展。在縣城重點實施了桐山路改造、清茶園廣場、站前路和樂神路南延建設及城區綠化工程,新增綠化面積達50萬平方米,獲全省人居環境獎。埠江、月河、平氏、淮源等小城鎮發展步伐加快,全縣城鎮化率由24.4%提高到26.7%。松云溪、通天河、桃花洞旅游線路開發全面啟動,淮源風景名勝區被國家旅游局評為3A級旅游區。省道魯姚線桐柏段路基順利完成,朱黃公路全線貫通,信宛高速開始施工。龍潭河水庫建設、趙莊水庫除險等一批重點水利工程進展順利。教育教學質量進一步提高。縣鄉衛生醫療條件逐步好轉。投入3000多萬元實施農村危房改造、村村通公路和貧困學生救助3項工程,改造農村危房800間,完成24個行政村村村通公路工程,救助大中小貧困學生1600多人。

  近年來,桐柏縣委、縣政府按照“小城鎮,大戰略”的要求,抓住機遇,把縣城建設作為推進改革開放、改善投資環境、拉動經濟發展、加強精神文明建設的戰略舉措,推行“政府主管,市場運作”模式,走經營城市之路,努力爭取縣外各類建設資金加強縣城基礎設施建設,堅持以人為本,以綠造城,高起點規劃,塑造地方特色,規范建設,強化管理,營造精品工程,突出建設山水園林城,努力向生態旅游城目標邁進,縣城建設取得了新的突破,發生了歷史性巨變。

教育教學

  河南佛教學院位于風景秀麗的河南省桐柏縣龍潭河景區,學院于2005年經國家宗教局批準開辦,是河南省唯一一家佛教高等院校。學院學制為全日制四年本科,面向佛教界和社會招生。學院規劃用地面積25平方公里,現有建設占地面積100000平方米,建筑面積30000平方米,籌建于2006年6月,歷時5年,于2010年10月驗收批準正式掛牌招。2011年2月25日~27日,這所河南唯一的佛教學院首次進行招生考試。

  河南南陽桐柏一高是桐柏縣歷史名校,河南省示范高中。學校現有兩個校區:北校區(新校區)和南校區(老校區)。學校前身為清代乾隆7年(1742年)成立的蓼野書院,后改為桐淮書院,距今已有260多年的歷史。按照現代模式辦學,始于1935年。南校區是全國著名的四瀆之一的淮瀆廟遺址,占地面積105畝,建筑面積48000平方米.校園內翠柏蒼勁,古樸典雅。1985年以前,學校是一所完中,85年以后,初中部與高中部分離,學校更名為桐柏縣第一高級中學。

  桐柏縣實驗高中(原名桐柏縣第二高級中學)成立于1997年8月,前臨淮河,后依筆架山,占地400余畝,建筑面積40000平方米,南陽市A類高中、省文明學校、省管理規范化學校(全市高中僅有兩所省管理規范化學校)、市花園式學校和市教育教學工作先進學校。所有建筑均按高于示范高中標準建設,教學區、運動區、生活區、風景區四區分離,有標準游泳池、足球場、400米跑道、7個藍排球場、20副乒乓球臺、30多套體操器械。有各種樹木20000多棵,草坪30余畝,花卉5000多株,人均80平方米綠地。現有正式教職工151名,34個教學班,在校學生2450人。

縣城規劃

  為確保縣城建有特色,發展有方向,自1982年首次完成桐柏縣城總體規劃以來,于1992、1996年先后兩次分別聘請長春城市規劃院和河南城鄉規劃設計院對縣城總體規劃進行了修編調整,并編制了城鎮體系、近期建設規劃、各類專業規劃和詳細規劃,把建設生態旅游城作為發展方向,努力尋求縣城建設與縣域經濟發展的最佳結合,滿足了各個時期的建設要求,有效地指導了城鄉建設科學有序健康發展,為保證縣城可持續大跨度發展,加快淮北新區建設步伐,2001年,又聯合長春城市規劃設計院專家完成了淮北新區控制性詳細規劃編制,規劃面積8.6平方公里,為縣城建設發展提供了新的理論依據。以規劃為指導,先后投資6.1億元,改造縣城14個區域,新建成600多棟臨街樓房,新建、改造主次干道20.5公里,形成了五縱六橫的道路網絡格局,更新敷設地下供排水管線45公里,建橋梁8座,疏通河道、硬化河堤9.8公里,擴建、新建自來水第一、二水廠,開辟了水簾河水庫等三水源地,開通3條公交線路,辟建了濱河公園、浸月圓公園、春秋園游園,鳳凰山公園正在配套建設中,建廣場3個,其中建設了集愛國主義革命傳統教育和大型群眾集會場所與一體的英雄廣場,占地面積達4公頃,結束了桐柏縣城多年來沒有高品位大型 城市集會活動場所的歷史,建各類市場7個,居住小區8個,開發區2個,人均住房面積達14平方米以上,縣城規劃區面積28平方公里,建成區面積已由1997年的4.3平方公里發展到目前的9平方公里,人口7萬。興建了淮河城區橡膠壩和攔河壩,形成了蓄水面積達30余萬平方米的人工湖泊,碧波蕩漾,與河堤上的綠樹碧草、燈飾相互映襯,形成岸綠水清湖秀的獨特淮河風光,為市民提供了新的休閑、娛樂、游玩場所,縣城基礎設施日臻完善,載體功能不斷強化,文明程度日益提高,基本實現了道路網絡化、市場體系化、功能多元化、管理科學化。

旅游資源

  桐柏山水秀美,文化厚重。盤古開天地,“血為淮瀆”,被命名為“中國盤古之鄉”。秦漢為始,50多位帝王遣官祭淮,康熙御書“靈瀆安瀾”。桐柏山創佛教臨濟宗白云系,境內水簾寺為中原四大名寺之一,河南省佛教學院,是全國第六家、河南省唯一的佛教高等院校。桐柏是中原旅游勝地,有主要景觀118處,淮河源國家級森林公園是河南省十佳風景名勝區、省級自然保護區。桐柏是“二戰”時期的蘇區、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的革命根據地,劉少奇、李先念、徐海東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曾在這里戰斗和工作過。中共中央中原局舊址被確定為全國百家紅色旅游經典景區之一。

  桐柏史稱"天下七十二福地"之一,名勝古跡眾多,歷史文化積淀深厚,淮源文化、佛道文化、盤古文化、蘇區文化成為中原乃至民族文化的豐富和延伸。境內以"四大文化"為主線,以淮源風景名勝區為重點,構成了融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為一體的旅游勝地。1993年7月,桐柏山淮源風景名勝區被河南省政府專家組評定為省級風景名勝區,它是連接豫西南雞公山-淮源-武當山-石人山-寶天曼旅游熱線的重要一環。區內有旅游景點100余處,集中分布在方圓78平方公里范圍內。整個景區既有南國韻味,又具北國風光,可以說是自然天成與人工造化相結合的典范。主要景點有太白頂大復橫云、桃花洞、水濂寺、太陽城、普化寺、清泉寺、云臺禪寺、原生森林、張良洞、飛仙橋、淮源亭、鎖蛟井、牌坊洞、禹王廟、孫臏洞、水簾洞瀑布、淮瀆廟、文廟、祖師頂等。另外,還有劉少奇、李先念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的工作地遺址。這些豐富的旅游資源,具有極大的開發價值和潛力。

  區內有旅游景點100余處,集中分布在方圓78平方公里范圍內。整個景區既有南國韻味,又具北國風光,可以說是自然天成與人工造化相結合的典范。主要景點有太白頂大復橫云、桃花洞、水濂寺、太陽城、普化寺、清泉寺、云臺禪寺、原生森林、張良洞、飛仙橋、淮源亭、鎖蛟井、牌坊洞、禹王廟、孫臏洞、水簾洞瀑布、淮瀆廟、文廟、祖師頂等。另外,還有劉少奇、李先念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的工作地遺址。這些豐富的旅游資源,具有極大的開發價值和潛力。桐柏山淮源風景名勝區為省級風景區,屬于山岳型旅游區,總面積108平方公里,東至桐柏縣城關鎮西楊莊村下虎山組,西至淮源鎮固廟村西的分水嶺,北至312國道以南,南至與湖北省交界處。1996年5月景區被省人民政府批準為省級風景區。景區開發建設進入快車道,先后投入160多萬個人工和1.4億元人民幣,開辟并硬化了貫通景區東西32公里的旅游公路,鋪設了通往各著名景點的6000米石階路,設置了“懷蘇亭”等建筑小品,修筑了庫容127萬立方米的松云湖,架通了景區東部、北部的通訊電力設施,建起了可同時容納150人食宿的水簾閣,形成了較強的綜合接待能力。1997年該景區被評為河南省十佳景區。2003年晉為國家級森林公園。現景區管委會為正科級規格,事業編制35人,另有開發公司20人,共有工作人員55人。年接待中外游客30萬人(次)以上,綜合收入5000余萬元。

景區景點

  水簾洞:是桐柏山淮源風景名勝區的主要景點之一,居挺翠峰48米高的絕壁上。洞寬10米,深5米,中有猴王石像,通天河水飛流直下,掩遮洞口,雨則龍吟虎嘯,晴則游絲斷珠;洞內一泉捐滴,匯于一石缽內,其水甘甜凌冽,四季不涸,周有石桌石凳可供小憩。透過如雪飛簾,盡可遠眺太陽城等山色寺景,“水簾掛雪”是明清以來桐柏八景之一。

  桃花洞:位于太白頂西側的大峽谷內,峽谷兩側峻峰擎天,古木森森,巖石壁立,大小七十二洞分布其上,其中西壁有一大洞,即桃花洞,傳為桃花仙女居住之地。桃花洞寬丈二、高九尺,深逾七丈,深處有井叫“龍池”。東壁有“觀音洞”,供有石雕觀音和十八羅漢;北有“孫臏洞”,上下兩層,縱深數丈,傳說孫臏曾在此著書立說;南有“鑼鼓洞”,在洞中擊石,聲如鑼鼓,奇妙異常。桃花洞前的普化寺,是中原標準的窟寺文化代表,已有260多年的歷史,峽谷底巨石磊磊,溪流叮咚,是澧水的源頭,流入長江。桃花洞一溪連三潭,下有桐柏著名的“仙人擺布”景觀,其間的神話傳說,更是妙趣橫生,內有天橋寺、鐵佛寺“漢蛟望淮”等景觀。陽春三月,桃花洞前漫山桃花盛開,花紅十里,香溢滿谷,宛若朝霞,瑰麗妖嬈。“桃洞鋪霞”為桐柏明清古八景之一。

  太白頂:位于桐柏縣城西十五公里的國營陳莊林場境內,是桐柏山主峰,海拔1140米,山勢峻峭,景色奇秀,雄偉壯觀,遠近聞名。登頂遠眺,北視中原,南閱楚天,萬山俱下,極目千里。頂上有名剎云臺禪寺,為佛教臨濟宗白云山系祖庭,堪稱中原的布達拉宮。寺東側有大淮井,是淮河源頭;井東南30米遠石壁間有張良洞,傳說張良功成身退,辟谷于此;還有松月臺、老虎洞、小淮井等景觀。太白頂山頂四周林木遮天蔽日,1982年辟為省級自然保護區,內有國家一級保護動物33種,國家重點保護植物41種,且南北兼容,現為國家級森林公園。

  淮河源文化陳列館:淮河,古與長江、黃河、濟水齊名,并稱“四瀆”,是唯一發源于中原腹地的河流。“盤古開天,血為淮瀆”。秦漢為始,歷代帝王遣官祭淮,御書匾額,祈求五谷豐登,國泰民安。無數賢達墨客到此探源覽勝,留下千古絕唱。淮河源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為更好地挖掘、整理和弘揚淮河源文化,經水利部淮河水利委員會批準,并在其大力支持下,該縣從1999年開始規劃和建設淮河源文化陳列館。該館占地52畝,先后投資470萬元,修建了南北大門及廣場、淮池、淮井、淮源碑廊、禹王殿、“走讀淮河”、淮源文化展覽室等工程,集中展示了淮河源悠久的歷史、源遠的文化及淳樸的民風民俗。她的建設不僅能使更多世人了解淮源,激起人們保護淮源,關愛淮源,弘揚淮河源文化,而且對該縣打響淮河源品牌,宣傳推介桐柏,實現旅游帶動戰略,促進縣域經濟社會的全面發展都將產生積極深遠的影響。

  桐柏縣黑明寺景區:位于河南省南陽市桐柏縣程灣鄉境內。景區核心面積約30平方公里,主要在石頭莊村、岳溝村轄區內。以著名寺院黑明寺冠名。主體山峰玉皇頂海拔779米。境內景點以錦繡山水為主體,融有蘇區紅色文化、宗教佛文化。風景秀麗,奇布交錯,云蒸霧翥,怪石顯赫,有中原九寨溝之稱。該景區交通較為便利,有10公里三級砼路與平(氏)、新(湖北新城)路相接,距312國道20公里,距寧西鐵路平氏站22公里,距南陽火車站95公里,距南陽飛機場85公里,距信陽火車站125公里。東側是著名的淮源景區,僅距30公里。東去信陽南灣水庫景區130公里。是信陽——南陽——西峽——西安旅游帶上的一處亮麗旅游區。當地政府非常重視旅游業的發展,近年來投入200多萬元,修通了旅游主景區的公路,架設了景區電線,修建了地面通訊站,對部分景點如黑明寺、秦王澗等進行整修。該景區目前由程灣鄉人民政府進行直接保護、開發,并編制了開發規劃。

  桐柏縣啟母嶺景區:位于南陽市桐柏縣黃崗鄉境內。景區面積50平方公里,主峰啟母嶺海拔758米。景區內風景秀麗,海拔500米以上以奇山怪石為主,500米以下以紅葉灌木林為主。以蘇區紅色文化、西游記文化、盤古文化、山石文化為景區主要內涵。縣組織有關部門專家對景區進行了初步規劃。縣鄉政府投資100余萬元,修通了環型旅游公路,山門、休息亭等。旅游公路與毛泌公路、明泌鐵路相接。該景區北距泌陽銅山景區22公里,西距桐柏淮源景區68公里,東距信陽雞公山景區140公里。該景區2/3部分景點是銅山景區南側的重要景點。每年到景區的游客約為5萬人(次)。

桐柏民歌

  桐柏民歌豐富多彩,是桐柏山勞動人民在長期生產勞動中創造出的富有獨特風味的民間歌唱藝術。桐柏民歌歷史悠久,內容豐富,形式多樣,在一定程度上滿足著勞動人民的文化生活需求,表現了山區人民樸實、友好、熱情、粗獷的精神風貌。據傳,諸葛亮躬耕南陽時,為解除勞動人民終日勞碌之苦,教民唱歌,借以振奮精神,驅除疲勞,偕協相處,充實生活。桐柏民歌大約從那時起開始推廣,并步入興盛。

  每年的三月至六月,是唱歌的好季節。陽春三月,春耕伊始,人們對新年景充滿希望,情緒比較亢奮,從打薅肥到插秧、泥秧草,無論田間地頭,不分男女老幼,一人引唱,眾人各隨,或高亢激揚,或細柔甜脆,十分悅耳動聽。民歌分山歌、田歌、牧歌、燈歌、號子或小調等多種。

  山歌活動,多在桐柏縣的幾個山區鄉鎮如城郊、月河、吳城、固縣、回龍等地。勞動家庭代代耳染,輩輩相傳,男女老少都能隨唱幾句。

飲食特產

  糊辣湯:另有一個雅致的名字叫八珍湯,叫八珍自然夸張,不過這也說明糊辣湯“內容”很多。最常見的有面筋、海帶絲、粉絲、千張絲、花生米、香菜、姜末、榨菜、胡椒粉等。根據節令和地域的不同,還會有牛(羊)肉、黃豆、木耳、黃花菜、菠菜、蘿卜條、蔥花等。做法很繁瑣,先用淡鹽水和面,揉成面團,然后不斷加水“洗”出面筋。水燒開后下面筋,面筋熟后將洗面筋的水,也就是稀淀粉糊倒入鍋內,小火燒至湯汁粘稠,再放入其他配料,旺火燒沸。胡辣湯盛到碗里后,加榨菜,淋香油、香醋等,喝起來粘乎乎、香噴噴。

  豆腐腦:又叫老豆腐,系用糖餳起色,加火燒開后,加入濕粉芡,放入泡好的油粉絲,加豆腐腦適量,蔥鹽椒調味。其色澤金紅透亮,質微稠,舀入碗中再加入海米、海帶絲、金針、韭菜丁、胡椒粉,淋點芝麻香油,濃香無比,泡食餅饃麻葉是當地人喜愛的早餐。

  桐柏木瓜:桐柏縣地處南北氣候的過度區,自然特點優越,近幾年,該縣因勢利導,采取林業部門扶持,鼓勵大戶承包,典型帶動的多種有效形式,大力發展木瓜產業,木瓜種植面積不斷擴大,目前該縣已發展木瓜3萬畝,已成為當地群眾發家致富的主要途徑。近日,國家林業局到桐柏對木瓜產業的發展現狀、以及桐柏精心打造出的人與自然相結合的環保型無公害木瓜栽培模式進行實地考察,在充分論證后,04年12月,正式命名桐柏縣為“中國木瓜之鄉”。

熱點城市: 杭州 | 大連 | 青島 | 南京 | 西安 | 深圳 | 蘇州 | 廣州 | 拉薩 | 麗江 | 洛陽 | 威海 | 珠海 | 廈門 | 沈陽 | 哈爾濱 | 濟南 | 長春 | 無錫 | 桂林
熱門景點: 黃山 - 湘西鳳凰 - 九寨溝 - 廣西漓江 - 天涯海角 - 泰山 - 頤和園 - 杭州西湖 - 山海關 - 圓明園 - 八達嶺長城 - 神農架 - 千島湖 - 五臺山 - 北戴河
本站部分圖文內容取自互聯網。您若發現有侵犯您著作權行為,請及時告知,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侵權作品、停止繼續傳播。
Copyright ©365135.com Inc.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做中國最好的旅游門戶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