泌陽縣位于河南省駐馬店市西部,南陽盆地東隅。東距駐馬店市、西距南陽市均為90公里。屬淺山丘陵區,總體格局是“五山一水四分田。”境內伏牛山與大別山兩大山脈交匯,長江與淮河兩大水系相分流。本區屬暖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溫14.6°C,年降水量960毫米,無霜期219天。全縣轄5鎮17鄉373村委,總面積2459平方公里,89萬人,其中農業人口85.8萬。
行政區劃
泌陽縣轄5個鎮、16個鄉:
鎮:泌水鎮、羊冊鎮、馬谷田鎮、春水鎮、賒灣鎮
鄉:高店鄉、盤古鄉、高邑鄉、王店鄉、銅山鄉、下碑寺鄉、象河鄉、付莊鄉、賈樓鄉、黃山口鄉、郭集鄉、泰山廟鄉、官莊鄉、楊家集鄉、雙廟街鄉、花園鄉
歷史沿革
西漢初置比陽縣,比也作沘,是泌河的原名。比陽縣治在今河南泌陽縣城東,由于縣治在沘水之陽,故名。屬南陽郡。南朝宋屬廣平郡。北魏改陽平縣,屬襄城郡。西魏復置比陽屬淮州,隋開皇五年(公元五八五年),改淮州為顯州。大業三年(公元六O七年)廢顯州為淮安郡, 唐武德五年(公元六二二年)屬唐州。武德九年(公元六二六年)將州治遷移到比陽(泌陽縣)。天寶元年(公元七四二年)改唐州稱淮安郡 ,乾元元年(公元七五八年)又改淮安郡為唐州。天佑三年(公元九O六年)分比陽以西今縣地為唐州,州治遷移到泌陽(即今唐河縣城),更名泌州。后唐(公元九二三——九三六年)改泌州為唐州。后晉(公元九三六——九四七年)又改唐州為泌州。后漢(公元九四七——九五O年)又改泌州為唐州。后周(公元九五一——九六O年)仍為唐州,比陽屬轄 。宋隆興二年,宋與金議和,金割得唐州,改名裕州,元至元三年(公元一三三七年)廢比陽縣。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析唐縣東北毗陽鎮又置泌陽縣,即今縣城。明清兩代泌陽均屬南陽府。民國初屬汝陽道。建國后。初屬南陽專區,1965年改歸駐馬店專區,1969年屬駐馬店地區,2000年6月8日起屬駐馬店市,至今不變.
自然資源
全縣有耕地 127.7萬畝,宜林面積147萬畝。縣境地域寬廣,土壤資源豐富且類型多樣,土地肥沃,涵養豐富,既適應于種植一般農作物,又適宜種植特殊的經濟作物。
泌陽是豫南地區重要的金屬、非金屬礦產基地。現已探明的各種礦藏43種,其中,鐵礦石儲量1000萬噸以上,花崗巖儲量1億立方米以上,“泌陽青”可與舉世聞名的“臺北青”相媲美;大理石儲量100萬立方米以上,石灰巖儲量1億噸以上;蛇紋石儲量600萬噸以上;含鉀巖儲量10億噸以上,平均品位9.7%,儲量及品位均居全國第二位。特別是金紅石礦,其品位和含量被《人民日報》報道為亞洲第一,世界罕見。
泌陽森林資源豐富,適生樹種繁多,僅以喬木、灌木為主的果樹就這200余種。現有山林120萬畝,其中,經濟林20萬畝,薪炭林25萬畝,用材林60萬畝,防護林20萬畝,森林覆蓋率33.7%,常年林業總產值4億元。
境內有泌陽河、汝河等中等河流,有大中小型水庫76座,其中大型水庫2座(板橋水庫和宋家場水庫)。總蓄水量10億立方米,可養殖水面12萬畝,年水產品總量2400噸,為全省之最。淡水養殖前景廣闊。

南河廣場
經濟發展
2004年,全縣完成生產總值424925萬元,比上年增長10.5%。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174902萬元,增長17.8%;第二產業增加值151841萬元,增長7.3%;第三產業增加值98182萬元,增長6.5%。
種植業獲得豐收。全年糧食總產量462614噸,增長45.76%;油料產量80236噸,增長188.1%;棉花總產量4032噸,增長90.37%。全年完成造林面積2817公頃,其中退耕還林面積330多公頃,配套荒山、荒坡、荒灘造林2300多公頃,森林覆蓋率達33.8%。畜牧養殖業穩定發展。全年肉類總產量73370噸,增長1.2%,其中豬牛羊禽肉類總產量71511噸,減少0.23%;禽蛋產量23634.3噸,增長4.9%;水產品產量7045噸,增長0.4%。農業生產條件不斷改善。年末全縣農業機械總動力達62.02萬千瓦,增長0.6%;全年農村用電量5100萬千瓦時,增長6.4%。新增有效灌溉面積2.5萬多公頃。
工業生產快速增長。全年全部工業增加值135751萬元,比上年增長9.3%。國有工業企業及年產品銷售收入500萬元以上的非國有工業企業實現增加值34940萬元,增長19.7%。工業經濟效益大幅度提高,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綜合經濟效益指數為163.06,提高28.8個百分點,創歷史最高水平。產品銷售收入107112萬元,增長33.4%。實現利稅6900萬元,增長20.7%。工業品產銷銜接良好,全年工業產品銷售率為97.8%,提高1.5個百分點。建筑業平緩增長。全年建筑業完成生產總值16090萬元,增長7.5%。
固定資產投資增長較快。全年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81020萬元,增長17.4%。全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15410萬元,增長11.4%。全年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比上年上升6.3%。全年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完成9620萬元,增長15.7%;一般預算支出37512萬元,增長19.9%。年末金融機構各項存款余額203798萬元,比年初增加40605萬元,其中城鄉居民儲蓄存款余額為169730萬元,增加32373萬元;各項貸款余額為150066萬元,增加8498萬元。
工業集聚區
泌陽縣工業集聚區位于泌陽縣城西部,經省發改委、省土地廳初審規劃面積12.8平方公里,其中起步區4.8平方公里,發展區4平方公里,控制區4平方公里。東至工業路、西至西環路、南至棠西路、北至北三環。目前,建成區面積4.8平方公里。組建了縣工業集聚區管理委員會及園區公安派出所,統一負責工業區的規劃、建設、招商、服務、管理、安全工作。
2005年以來,工業區累計投入基礎設施建設資金1.6億元,其中爭取省工業區建設專項資金1520萬元。進行園區通訊、水、電、路、照明、綠化、環衛、標準廠房、服務設施建設。目前,區內通車里程13公里,主干道照明2.5公里,供排水管網2.2公里,供電容量6萬千瓦,綠化面積7.2萬m2,固定電話、有線電視、寬帶上網“三通”。建成標準廠房17棟,建筑面積7.4萬m2。建成園區職工綜合服務中心6萬m2,集中提供職工的食宿、購物、洗滌、洗浴、衛生、文化娛樂等服務。工業區的基礎設施基本完善,為入駐企業可提供便利的生產、生活條件。
目前,工業區已入駐企業36家,其中投產企業27家,在建企業9家。企業計劃固定資產投入10.12億元,已完成投資6.10億元,利潤1200萬元。產值上億元企業5家,分別是泌陽聯合板業有限公司,泌陽縣鑫琪紡織有限公司,泌陽縣三超鋼構有限公司,泌陽縣懿豐油脂有限公司,泌陽縣國璽紙業有限公司,泌陽縣敏洲科技有限公司。引進國外投資企業1家,日本三明株式會社投資興建的河南三明食品有限公司。引進港臺地區企業2家,香港百達制造有限公司投資興建的泌陽百達電工電科有限公司,臺灣敏洲科技有限公司投資興建的泌陽敏洲科技有限公司。出口創匯型企業2家,河南三明食品公司和百達電工電料公司。依托泌陽“菌、林、牧、礦、勞動力”等資源優勢,引進資源開發加工型企業,發展泌陽特色工業。如三明食品公司年加工菌類食品1200噸,浙江溢佳香食品集團泌陽公司年屠宰加工夏南牛4000頭,敏洲科技公司勞動用工達到3000人,生產網絡電子器件。同時,在春水鎮、象河鄉形成了花岡巖開采加工基地;在馬谷田鎮形成了鐵礦石開采精選基地。一大批資源加工型企業成為帶動輻射當地經濟發展的龍頭骨干。2008年,工業區完成工業總值11.53億元,實現利稅5760萬元,就業員工12420人。工業區主要產品有:棉紗、滌綸線、水泥、纖維板、建筑鋼品、水暖制品、電子產品、食用菌加工品、肉食制品、農產品深加工制品等。食品、建材、紡織、電子成為工業區的支柱產業。
基礎設施
縣城距京廣鐵路、京廣鐵路客運專線70公里、焦枝鐵路95公里、南陽飛機場90公里。駐南、確內、泌唐、許泌、平桐、棠西六條省級公路貫穿全境,滬陜高速、焦桐高速、新陽高速穿境而過,形成以6條省道5條高速為骨架,8條縣鄉道為輔助的公路運輸網絡;通訊設施網絡健全,光纜數字傳輸直撥國內外,實現金融、財政、經濟信息、國際貿易、統計系統與外界的微機聯網。電力資源充沛,有110KV變電站2臺,供電容量可達63000KVA,駐馬店市、南陽市兩條主電源可實現環網供電。電價低廉。
社會事業
科教文衛等事業健康發展。全縣初中適齡人口入學率為97%,小學學齡兒童入學率達100%。農村有醫療點的村數占85%。科技事業穩定發展,技術市場共簽訂技術合同6份,成交金額1100萬元。年末廣播人口覆蓋率為92%、電視人口覆蓋率為90%,有線電視用戶達1.6萬個。參加市以上體育運動會共獲金牌1枚、銀牌18枚、銅牌18枚。居民生活水平、社會保障事業穩步提高和發展。全年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034﹒52元,實際增長8.4%;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2120.23元,增長6.16%。年末全縣參加失業保險職工30540人,有9981名職工和4102名離退休人員參加基本養老保險,17756名職工和4228名退休人員參加醫療保險。全年共發放城鎮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616萬元,享受最低生活費保障9212人。
旅游資源
泌陽歷史悠久,文化積淀濃厚,自然景觀、人文景觀及歷史傳說遺址俯拾皆是。通過近幾年的強力發展,旅游業已成為泌陽的新興產業,目前,全縣已形成“三山兩園兩水一圣地”的旅游格局。三山,即:銅山、盤古山、白云山。銅山以其秀、怪、奇、險而聞名,被確定為省級風景名勝區。白云山,山勢雄偉,云霧繚繞,奇花異草郁郁蔥蔥,自然繁殖野生動物30多種,是省級自然保護區。盤古山是傳說中盤古開天辟地的地方,每年三月三廟會,陜西、湖北、安徽等地前來尋根拜祖的人數多達 數十萬人。“兩園”即白云山森林公園和銅山湖森林公園,其中銅山湖森林公園是國家級森林公園。“兩水”即銅山湖、板橋水庫,銅山湖水面1.3萬畝,湖中有島,島湖相連,天水一色,碧波蕩漾,清澈見底,是國家級水利風景區。“一圣地”,即焦竹園革命紀念地,是鄂豫邊省委最早所在地。此外,還有北魏石窟、楚國長城、南朝齊梁時期無神論者范縝故里等聞名遐邇。特別是近期發現的馬谷田鎮下河灣古冶鐵遺址,是集采、冶、鑄于一體的戰國秦漢時期的官營冶鐵遺址,在中原地區乃至全國都十分罕見。
泌陽歷史悠久,自然景觀、人文景觀及歷史傳說的遺址俯拾皆是。盤古山有“盤古圣地”之說。銅山和白云山分別被確定為省級風景名勝區和自然保護區。此外,還有北魏石窟、楚國長城、南朝齊梁時期無神論者范縝故里以及焦竹園革命遺址等,聞名遐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