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山區位于長江之畔,東湖之濱,是武漢市以城帶郊的中心城區。全區自西向東呈半圓形,東抵鄂州市,南與江夏區接壤,西與武昌、青山兩區相鄰,北與黃陂區、新洲區隔江相望,是武漢的東大門。全區版圖面積570平方公里,戶籍人口82.6萬,常住人口超過100萬,轄8個街道6個鄉鎮。洪山區人文特色濃郁,科教智力密集,交通發達便捷,山水資源豐富,發展空間廣闊,是創業、居住的理想之地。
行政區劃
洪山區轄8個街道、2個鎮、4個鄉:
街道:珞南街道、關山街道、獅子山街道、張家灣街道、紅旗街道、葛化街道、洪山街道、和平街道
鎮:花山鎮、左嶺鎮
鄉:青菱鄉、九峰鄉、建設鄉、天興鄉
歷史沿革
洪山地域自漢高祖六年(公元前201年)起至1949年10月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前,均屬武昌縣管轄。清朝末年,武昌縣下轄鄉,鄉下轄里,里下設保,保下設甲。在現洪山區境內設南鄉和北鄉。其中南鄉設上鸚鵡里(今青菱湖周圍)和下鸚鵡里(今黃家湖一帶)北鄉設6里,即:保安一里、保安二里(即今東湖一帶);永豐一里、永豐二里(即今嚴家湖、洪山、花山一帶);招賢里、橫山里(即今張家鋪和青山一帶)。 在民國初期,沿用清末舊制。
1950年為第八區。1955年由東湖、南湖2區合并稱洪山區。1958年江北的漢橋區并入,鄂城縣葛店劃入,稱郊區,后復名洪山區。1964年江北分置漢橋區。1976年漢橋區又并入。轄區跨武漢3鎮。1985年漢口、漢陽轄區先后劃出。1986年武昌區石牌嶺以東、八一路以南地區劃入。
氣候特征
洪山區屬亞熱帶季風濕潤區,光能充足,熱量豐富,雨量充沛,水熱同季、四季分明、干濕明顯,無霜期長,適宜蔬菜等農作物的生長和漁牧業的養殖。全年平均日照時數為1950~2050小時,太陽輻射總量為106~110卡/平方厘米,無霜期平均為240~205天,年平均降水量為1150~1190毫米,并與光熱同季,主要集中在農作物需水的4-8月。光、熱、水資源豐富,并且具有組合優勢,為農業、漁業、畜牧業的發展提供了優越的氣候條件。但是,區內光、熱、水分布不均勻,變化較大,冬、夏季日照相差約一倍,一年中氣溫變化大,最熱的七月份平均氣溫29℃左右,最冷的元月份平均氣溫4℃,存在著夏季高溫,冬季冷凍等弊端。降雨量一般集中在4-8月,通常春夏多雨,秋冬少雨,在季節上分布不勻,春季陰雨連綿,夏季大暴雨,突發性強,日降雨量最多達248毫米,秋冬降雨較緩和,冬季時有干旱發生。這些災害天氣對農業生產是不利的。洪山地區年均氣溫16.3℃,農業界限溫度高于5℃者為283天,高于10℃者235天,高于20℃者136天,元霜期236天,年均日照時數2087時,年均降雨量1163mm。加上長江環繞全區東北西三面湖泊星羅棋布,地勢略有起伏。故湖泊效應、壟崗效應、城市效應明顯。這些氣候因素的綜合影響為洪山區蔬菜生產創造了優越條件。
資源優勢
洪山因山而得名,其山水資源非常豐富。山體在武漢主城區中所占比例達70%以上,水面所占比例更高,達83.2%。擁有山峰122座,面積4萬余畝,其中洪山、九峰山、珞珈山、伏虎山、白滸山、花山、獅子山、桂子山、喻家山等眾多山峰,高聳云宵,挺立鬧市。東湖、南湖、嚴東湖、嚴西湖、曬湖、湯遜湖、野芷湖、黃家湖等10多個湖泊安家洪山。得天獨厚的山水資源,為洪山實施“環境優區”戰略,大力發展旅游休閑業,打造最適宜創業和居住的生態園林城區奠定了獨特的優勢。洪山的森林覆蓋率、建成區綠化覆蓋率均為武漢市主城區之最,成為城市綠肺,天然氧吧。目前,洪山已獲得市級“山水園林城區”稱號,正在向更高的目標邁進。
經濟發展
2011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540億元,是2006年的2.5倍,按可比口徑計算年均增長14.9%;全口徑財政收入59億元,是2006年的2.8倍,年均增長22.9%;區級地方一般預算收入20.9億元,是2006年的3.4倍,年均增長28.3%。完成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108億元,是2006年的3.5倍,年均增長28.4%。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42億元,是2006年的2.2倍,年均增長17.1%。五年累計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968億元,年均增長26.9%。我區綜合實力在全市中心城區位次穩步前移,呈現出良好的趕超勢頭。
產業結構進一步優化。按照“5311”產業發展布局,推動工業向園區集中、現代服務業向商圈集中,產業結構進一步合理,全區一、二、三產業比重中,第一產業所占比重不到0.4%,第三產業的比重接近65%。工業經濟發展加快。累計新增規模以上工業企業124家,長動、馬應龍等企業進一步做大做強,青菱都市工業園和南湖創意產業園等園區建設取得實質性進展。大力實施精品名牌戰略,五年間共創中國名牌產品2個、國家馳名商標2家、長江質量獎2家。現代服務業快速發展。街道口、徐東、白沙洲等商圈集聚效應進一步顯現,南湖商圈初具雛形,奧林匹克一條街、珠寶奇石文化街等特色街區建設取得積極進展,群光廣場、湖北長江出版集團等企業發展迅猛。創意產業突破性發展,已建成創意產業基地7個,推動出版傳媒、建筑設計、動漫網游等創意產業集聚發展,預計今年可完成產值120億元。科教旅游快速發展,累計接待游客400萬人次。都市農業穩步發展,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洪山菜薹等特色品牌得到保護和加強,蘭氏蔬菜等農業龍頭企業發展壯大,農業產業化覆蓋率不斷提高。
2011年實現高新技術產業產值210億元,是2006年的4.1倍,年均增長32.9%。五年來,轄區有350余項科研成果列入國家、省、市科技計劃,區域專利申請數量突破1萬件。洪山科技一條街規模、輻射力進一步擴大。積極培育創新主體,科技企業蓬勃發展。科技孵化器實現集群發展,建成科技企業孵化器15個,孵化科技企業1000余家,全區現有科技企業1691家,其中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54家。烽火科技等30余家企業成為國家、省、市級創新型企業,港迪電氣、高德紅外等一批科技企業成長壯大,4家科技企業實現上市。

交通狀況
武漢市城區現有和在建的6座長江大橋中,二橋、陽邏、天興、白沙洲等4座大橋聯通洪山;武漢市4大環線均通過洪山;滬蓉、京珠高速公路、107國道、316國道、京廣、武大和規劃建設中的武廣、武京高速客運專線以及武漢2號、4號軌道交通均穿越洪山;珞喻路、珞獅路、雄楚大道、南湖大道、徐東大道、迎賓大道、友誼大道等六條城市主干線橫貫東西南北,白沙洲以及正在興建之中的街道口、卓刀泉、岳家嘴四大立交橋成為東西貫通、南北交融、四通八達的交通樞紐;天興汽渡、左嶺白滸碼頭成為水上交通與運輸的紐帶。便捷的交通,為洪山倉儲、物流、經濟發展提供了支撐。
社會事業
2007年,全區普通中學41所,在校學生30420人,下降2.66%;職業學校6所,在校學生3533人,增長11.73%;小學67所,在校學生34275人,下降5.33%;幼兒園54所,在園幼兒10898人,增長25.1%;6~11歲人口入學率100%,12歲~14歲人口入學率100%。小學在校生輟學率0%,初中在校生輟學率0.32%。初中生畢業一次合格率99.55%,高中生升學率為89%,其中上省線1655人。全年新建、改擴建中小學校竣工面積13524平方米,改造中小學校危房面積4000平方米。全區累計建立專業技術人員繼續教育基地1個,全年完成職工全員培訓 5736人次。
2007年,全區有各類衛生機構508個,其中醫院41個。有衛生技術人員5014人,醫院病床3076張。平均每千人擁有醫生7.6人,擁有醫院病床4.7張。全年法定報告傳染發病率為109人/10萬人,兒童免疫接種率95%以上,達到初級衛生保健規劃目標比率為100%,開展社區衛生服務單位比例為100%,食品衛生監督覆蓋率100%。
2007年,全區有文化事業機構3個,其中文化館1個,影劇院1個,圖書館1個,藏書14.5萬冊(不包括區內大學圖書館藏書,其中僅華中科技大學圖書館藏書579萬余冊);從業人員78人。全年開展大型群眾文化活動60次,文化市場管理稽查覆蓋率達98%,音像制品案件查處率達100%。2007年中國第八屆藝術節,“我哥四”獲獨唱類群星大獎。攝影作品《家園》或群星獎。
全區共開展大型群眾性體育活動180次,參加活動人數3萬人,有36萬人參加全民健身活動,體育人口達到40萬人,組成參加市級以上體育競賽54人次。
歷史文化
洪山作為獨立行政區雖然時間不長,但其歷史可以追溯到西周,從西周直到新中國成立,洪山均屬歷史上的武昌縣(今江夏區)管轄。這里山清水秀,風景優美,吸引著歷代的精英人物,聳立著歷史上眾多特色建筑。
在這里,有南望山上西漢時期的蠻王冢;有在東湖風景區為愛國主義詩人屈原所建的行吟閣;有洪山上的施洋烈士陵園;有光谷廣場上的李四光等著名科學家的雕塑群像等。這里還有建于南朝的寶通寺;建于唐代的北洋橋;建于元代的無影塔;建于明代的洪山寶塔、蓮溪寺。
近幾年來得到修復并開放的卓刀泉古寺,位于伏虎山麓。相傳東漢末年,關羽曾駐兵于此,因天旱無水,兵干馬渴,關羽一急之下,卓刀于地,頓時水涌成泉,是為“卓刀泉”。
旅游資源
洪山豐富的山水、路橋、科教及歷史人文等資源,為發展旅游休閑業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已經形成以東湖九峰城市森林保護區為核心的大東湖自然景觀線路。比西湖面積大5倍的東湖,水面面積34平方公里,沿岸被34座山峰環繞,山下有湖,水中有山。秀麗的山水,豐富的植被,濃郁的荊楚風情和別致的園中園,吸引著眾多的中外游客。九峰山方圓20平方公里,其9座山峰蜿蜒起伏,其丁管峰海拔200米,是武漢城區第一高峰。九峰山上林木遍布,風光秀麗,氣候宜人,是人們親近大自然的理想去處。形成了環湯遜湖嚴西湖青菱湖黃家湖周邊的鄉村休閑旅游線路。湯遜湖擁有水面1.5萬畝,已建和在建的有三大區域:農家樂園區、水上運動游樂區、避暑休閑區。還有張公山休閑娛樂度假區、黃家湖休閑觀光風景帶等等,為人們的休閑娛樂提供了絕佳去處。形成了以武大、華科大、光谷步行一條街、卓刀泉歷史文物古跡、圖書城等眾多科教歷史景點為基礎的科教文化線路。東湖海洋世界、鳥語林、武漢植物園、中南民大博物館、中國地大博物館、絢麗多姿的武大櫻花,具有神奇典故的卓刀泉古寺等等多處景點,讓人們在游覽中增長知識,陶冶情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