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精品VIDEOSSEX少妇,97免费公开在线视频,欧美最猛黑人xxxx黑人猛交,午夜性刺激免费看视频

    北京 | 上海 | 天津 | 重慶 | 河北 | 山西 | 內蒙古 | 遼寧 | 吉林 | 江蘇 | 浙江 | 安徽 | 福建 | 江西 | 山東 | 河南 | 湖北
    湖南 | 廣東 | 廣西 | 海南 | 四川 | 黑龍江 | 貴州 | 云南 | 西藏 | 陜西 | 甘肅 | 青海 | 寧夏 | 新疆 | 香港 | 澳門 | 臺灣
   武漢市 | 宜昌市 | 黃石市 | 襄陽市 | 十堰市 | 荊州市 | 荊門市 | 鄂州市 | 孝感市 | 黃岡市 | 咸寧市 | 隨州市 | 仙桃市 | 潛江市
   天門市 | 神農架林區 |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湖北的相關信息
湖北旅游投訴電話
湖北旅游投訴電話:027-87124701
國家旅游投訴電話:010-65275315

湖北最佳旅游時間
湖北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溫在15°c左右,年均降水量在800毫米至1600毫米之間。全省大部分地區四季分明,夏炎冬寒,所以到湖北旅游最好是在春秋兩季。

湖北旅游特別提醒
1.在武當山如果遇上暴雨須暫避,因為暴雨和雷暴多連在一起,暴雨如果引發泥石,雷暴亦常作滾地雷,容易傷人。
2.鄂西土家族偏處于西隅山區,離宜昌和湖南武陵山區較近,路程安排可自宜昌過江前往,或由咸豐去湘西武陵源地區。

湖北娛樂指南
湖北省有著古老的楚文化和帶有巫楚意味的藝術形式,據史料記載,春秋戰國時期湖北已經有了民間歌舞,而一些祭祀中的舞蹈表演則在更早的時候就已經產生了,湖北豐富多樣的戲曲藝術就是在源遠流長的楚地文化基礎上慢慢形成的。在湖北的街頭巷尾,最常聽見的就是漢劇、楚劇以及荊州花鼓戲,傳統的保留劇目有《宇宙鋒》、《二度梅》、《審陶大》以及《竇娥冤》等,游客在此可領略到比京劇古老得多的劇種的獨特韻味。
首頁 >> 湖北 >> 武漢市 >> 武漢市新洲區
武漢市新洲區地圖

  新洲區是武漢市的遠城區之一,位于武漢市東北部、大別山余脈南端、長江中游北岸,東鄰團風,西接黃陂,南與青山、鄂州隔江相望,北與紅安、麻城毗鄰交錯,地勢由東北向西南傾斜,山崗與河流呈“川”字型排列,俗稱“一江(長江)、兩湖(武湖、漲渡湖)、三河(舉水河、倒水、沙河)、四崗(樓寨崗、葉顧崗、長嶺崗、倉陽崗)”。全區版圖面積1500.66平方公里,其中陸地占82%,水域占18%;總人口98.57萬,轄10街3鎮1個經濟開發區1個風景旅游區。

行政區劃

  新洲區轄9個街道、3個鎮:

  街道:邾城街道、舊街街道、潘塘街道、陽邏街道、雙柳街道、三店街道、倉埠街道、汪集街道、李集街道

  鎮:徐古鎮、鳳凰鎮、辛沖鎮

歷史沿革

  隋開皇十八年(598年)為黃岡縣。1951年從黃岡縣析置新洲縣,隸屬黃岡專署,1970年屬黃岡地區。

  新洲史稱邾。戰國末期,楚宣王滅邾,其地并入楚,名邾城。秦置邾邑,漢設邾縣,魏晉南北朝時先后易名西陵縣、南安縣、齊安郡、衡州。隋開皇初,改衡州為黃州,于此首建黃岡縣,至唐中和末一直為州、縣治地,歷經304年。公元885年,州、縣治東移,乃為黃岡縣之西半部,稱黃岡西鄉。因黃州易址,新洲又俗稱舊州,隸黃州(府)近千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黃岡縣分為兩縣,其西半部析置建立新洲縣,隸屬黃岡地區。

  1983年8月,新洲縣劃歸武漢市管轄。1998年9月15日,國務院(國函[1998]77號)批準:撤銷新洲縣,設立武漢市新洲區,以原新洲縣的行政區域為新洲區的行政區域,區人民政府駐城關鎮。

地理環境

  新洲區位于長江中游北岸、武漢市東北部,居東經114°30′—115°5′和北緯30°35′—30°2′之間,東鄰團風,西接黃陂,北與紅安、麻城毗鄰交錯,南與青山、鄂州隔江相望,版圖面積1500.66平方公里。地勢由東北向西南傾斜,東北部為低山丘陵,中部為崗地、平原相間,西南部為濱江、濱湖平原和江湖水域。陸地海拔高度在20—100米之間,最高點將軍山頂海拔675米,最低點武湖二墾區段家崗農場(爛泥淌筲箕底)海拔15.2米。山崗均系大別山余脈,經黃岡、麻城、紅安等地延伸入境。河流沿山崗蜿蜒注入長江。

  境內主要有樓寨山地和沙潭河山地,皆西接沙河平原,東北靠麻城,東南連黃岡。總面積68.74平方公里,地勢北高南低,海拔在100米以上。受河庫割切,山丘各自成脈,自北向南延伸,自東向西排列,其中:將軍山矗立于東北端,海拔675米,峰巒疊翠,風景秀麗;大羅山位于東端,海拔264.6米;鳳凰山盤踞東南,海拔381.8米;普安堂寨屹立東南端,海拔192米。

氣候特征

  新洲區地處北半球中緯度,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四季明顯,光照充足,熱量豐富,雨水充沛,無霜期長,嚴寒期短。春季氣溫回升,日照增加,雨量增多,天氣多變,偶有寒潮、冰雹、大風;夏季雨多溫高,初夏時有梅雨,盛夏多發伏旱;秋季涼爽,晴多雨少,偶有秋澇;冬季干冷,日照時間短,時有寒潮大風、雨雪冰凍。

  夏季多偏南風,冬季多偏北風,春秋兩季為過渡季節,風向介于偏南風和偏北風之間。偏南風風力弱,以6—7月為多;偏北風風力強,時間長,平均頻率為26%。全年平均風速為2.4米/秒,最大風速為19米/秒。常年平均氣溫為16.6℃,月平均氣溫以1月的3.8℃為最低,7月的28.5℃為最高。日極端最高氣溫為40.3℃(有史資料記載,下同),日極端最低氣溫為-11.5℃。年際間降水變化大,降水最多的年份為1982年的2165.4毫米,降水最少的年份為2001年的848.5毫米;季節性降水變化明顯,夏季降水量占全年的46%,春季占28.2%,秋季占16%,冬季占9.8%;全年降水天數平均為120.6天,最多年份為137天,最少年份也有98天。

  多年平均日照時數為2018.6小時,最多年份2369.3小時(1979年),最少年份1721.9小時(2003年)。一年中,8月日照時數237.3小時為全年最多,2月112.4小時為最少。初霜日一般在11月16日左右,終霜日一般在3月3日左右。無霜期平均為253.7天,1999年的無霜期最長,達278天,1995年最短,只226天。

經濟發展

  經濟平穩較快增長。2007年,全區生產總值1099005萬元,按可比價比上年增長17.6%,比上年快4個百分點。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268014萬元,增長6.6%;第二產業增加值556769萬元,增長27.1%;第三產業增加值274223萬元,增長 11.4%。按常住人口計算,人均生產總值為12691元,扣除價格因素影響實際增長15.3%。企業效益不斷提高,全區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稅54500萬元,增長18.8%。財政總收入比上年增長30.5%,財政收入占全區生產總值的比重由上年的10.2%提高到11.2%,提高了1個百分點。

  經濟結構繼續完善。2007年,在全區生產總值中第二產業增加值占全區生產總值比重由上年的46.8%調整為50.67%,提高了3.9個百分點,一產業增加值比重由26.6%調整為24.4%,下降了2.2個百分點。新型工業化穩步推進。全區工業增加值占生產總值的比重比上年提高了5.2個百分點。高新技術產值達8.19億元。非公有制經濟工業增加值比上年增長34.9%,增幅提高了11個百分點。民營經濟快速發展,全年新增私營企業456家,個體工商戶3479戶。

  市場物價持續上漲。全區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上漲4.6%,漲幅比上年提高了0.4個百分點。漲幅最大的是,食品類上漲11.8%,煙酒及用品上漲了3.3%,衣著上漲了1.2%,居住上漲了3.7%。

  和諧社會建設穩步推進。全年為民辦好10件實事的目標全面完成。幫助4765個下崗失業人員實現再就業,新增就業人員7244人,完成各類職業技能培訓14061人,轉移農村富余勞動力2.2萬人。城鎮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參保人數79341人,比上年增長48.4%,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參保人數52107人,比上年增長1.1倍。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人數達679510人,參合率達90.7%。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年末已保人數44281人。全年累計募集善款1200萬元,資助貧困大學生616人。設立了50萬元的農民工維權救助資金,免費為223003名外出農民工辦理了人身意外傷害保險。

農林牧漁

  2007年全區實現農林牧漁業總產值434422萬元,比上年增長13.9%。年末全區總耕地面積48415公頃,其中年內新增耕地面積191公頃,當年減少耕地面積63公頃。糧食總產量322842噸,比上年增加15349噸;棉花總產9479噸,比上年增加735噸,增長8.41%,油料總產50071噸,比上年增加4790噸。當年造林面積7321畝,其中用材林5765畝,零星植樹245萬株。全年肉類產量50013噸,比上年增加1966噸,禽蛋產量80889噸,比上年增加18792噸,增長30.3%。全年水產品產量85304噸,增長13.7%。農業結構出現新變化。全區糧食棉花產值占種植業總產值的比重為21.3%和6.6%,分別比上年下降0.3和0.7個百分點;油料占比重為7.4 %,比上年上升2個百分點。生豬、禽蛋占畜牧業總產值比重為36.7%和47.3%,分別比上年下降1.7個百分點和上升2.9個百分點。食用菌、蔬菜、畜禽、水產品等四大優勢產業規模進一步擴大。成功舉辦了第二屆蘑菇節活動,被國家授予“全國雙孢蘑菇之鄉”。建立了13個畜禽養殖區,蛋雞養殖規模居全省第一,新增13個綠色無公害農產品品牌。全區農田有效灌溉面積43058公頃。全年農村用電量14871萬千瓦/小時,比上年增長3.3%。沙河橡膠壩主體工程順利竣工。

工業建筑

  2007年全區實現工業總產值105.6億元,比上年增長50.8% ,到年底全區規模以上的工業企業達84家,比上年增加11家,增長15.1%,實現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750941萬元,比上年增長72.9%,增加值221603萬元,增長61.7%。其中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完成增加值124474萬元,增長42.4%;股份合作企業增加值78534萬元,增長61.4%;外商及港澳臺投資企業增加值11264萬元,增長29.5%;其他經濟類型企業增加值7331萬元,增長9.7%。輕、重工業結構由2006年的27.2 :72.8變為22.0:78.0。產銷銜接進一步向好,產品銷售率為97.5%,比上年提高了0.2 個百分點。企業虧損面為22.6 %,減少3.4個百分點。高新技術產業產值8.188億元,占全區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的比重達10.9 %。重點骨干企業不斷壯大,全年銷售收入過億元的企業由上年8家增加到13家。武鋼江北基地已建成投產。

  全年建筑業實現增加值23.41億元,比上年增長13.9 %。到目前為止全區一級資質企業達到7家,建筑施工總承包企業達到42家,年創總產值可達90億元。新八集團成功晉升為特級資質企業,已進入全國前500強民營企業。

資產投資

  2007年固定資產投資突破50億元大關,達512415萬元,比上年同期增長23.2%。其中城鎮50萬元以上項目投資429889萬元,增長17.4%;農村50萬元以上項目投資16610萬元,增長1.3 倍。農村私人建房完成65916萬元,比上年增長56.0%。重點工程建設實施順利。陽邏長江大橋建成通車;平江西路改造和刷黑工程完成投資6461萬元;漢施公路排水管道安裝工程完成投資4924萬元;重冶二期工程完成投資1億元,開轉車間和熱處理車間已投產,重型廠房正在安裝設備。武鋼江北鋼材深加工基地本年完成投資5億元;湖北亞東水泥本年完成投資2.05億元,一號旋窯及二號粉磨站年底已投入使用。武漢一棉搬遷工程完成投資1億元,一期車間已試運行。黃石機電學校搬遷工程已正式投入使用,新洲一中陽邏校區二期工程完成投資6400萬元,創業服務中心配套服務樓的陽邏大酒店和商住樓主體工程已完成,正在進行全面裝修。

  2007年,全區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576063萬元,增長8.0%,其中,國有經濟實現58496萬元,比上年增長6.5%,私營個體實現82813萬元和287074萬元,分別比上年增長28.0%和10.7%。分行業看批發零售貿易業規模日益擴大,實現零售額379764萬元,比上年增長11.1%,占全區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65.9%,住宿、餐飲業實現零售額97646萬元,增長2.3%;其他行業實現98653萬元,增長0.2%。中百倉儲,中商平價等一批連鎖經營商店,購銷兩旺,規模不斷擴大,一大批自選超市應運而生,服務檔次不斷提高。陽邏武漢新港集裝箱中轉量達15萬標箱。鋼材、煤炭、商貿、糧食四大物流項目全面啟動。2007年末全區有個體戶17519戶,從業人員32103人,私營企業2623家,從業人員41855人。

人民生活

  全區年末總人口達985685人,其中農業人口764429人,占總人口的77.6%。2007年全年出生人口8538人,出生率8.66‰,死亡人口1910人,死亡率1.94‰,人口自然增長率6.72‰。城鄉居民生活水平顯著提高,2007年全區農民人均純收入5022元,比上年增加636元,增長14.5%。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558元,比上年增加917元,增長12.0%。經濟的健康發展,使人民生活水平也開始向高層次邁進。據城鄉住戶抽樣調查,2007年農村居民每百戶擁有彩色電視機122臺,摩托車65輛,電話79部,移動電話151部,電冰箱42臺,洗衣機46臺,家用電腦8臺。城鎮居民每百戶擁有電話145部,移動電話180部,電冰箱120臺,彩電210臺,空調58臺,家用電腦38臺。 現在有蒙古族、回族、藏族、維吾爾族、苗族、彝族、壯族、布依族、朝鮮族、滿族、侗族、瑤族、白族、土家族、哈尼族、傣族、黎族、畬族、高山族、水族、納西族、土族、撒拉族、仡佬族、錫伯族、阿昌族、羌族、塔吉克族、京族等民族分布。

交通狀況

  近年來,隨著財力的不斷增加,新洲區加大了對交通建設的投入力度,路網結構不斷優化,道路等級明顯提升,等級公路密度進一步加大。截止2007年,全區公路總里程為2184.89公里,其中:高速公路13.89公里(不含武英、大廣高速公路);通鄉公路20條258公里;全區547個建制村全部實現“村村通”,通村公路1200公里;1000多個自然灣建成通灣公路713公里。全區基本形成了干支相連、內接外聯、四通八達的公路交通網絡。

  京九鐵路新洲段全長22.759公里,途經潘塘、舊街等5個街鎮22個建制村。新洲火車站是京九鐵路武漢境內唯一的火車站,1993年動工興建,1996年通車營運。陽邏電廠專用鐵路與京廣鐵路灄口站東側接軌,單線,全長21公里,設計年運輸量600萬噸,常年4臺機車運行。

  陽邏武漢新港區上起窯頭,下至龍口閘下游1530米,岸線全長12公里,陸域縱深50—800米。擁有堆場4.5萬平方米,倉庫2560平方米,泊位31個,最大靠泊能力5000噸,年貨物通過能力350萬噸。港區上段為淺水區和深水區,深水區有泊位6個,其中:集裝箱專用泊位2個,煤炭進口泊位2個,水泥熟料泊位1個,散裝水泥泊位1個。下段為陽邏老港區,碼頭密集,除5個公用碼頭外,其余均為專用碼頭。2007年完成貨物吞吐量250萬噸,集裝箱運輸量10.8萬TEU。

  空軍漢口機場于2002年1月遷建陽邏毛集,2005年12月建成,總投資18億元,占地5600畝,其中飛機場占地面積330萬平方米,可停飛波音737、767等大型運輸機。隨著空軍漢口機場的建成,新洲已形成水、鐵、公、空立體交通網絡。

社會事業

  2007年全區共有各類學校187所,其中小學96所,初中36所,普通高中8所,職業教育5所,特教學校1所,幼兒園41所。義務教育取得新進展,普及程度進一步提高。全區小學在校學生49959人,初中在校生51691人,普通高中生22305人。小學學齡入學率為100%,初中升學率為99.29%。幼兒園在校學生8373人。有32名學生在全市中小學藝術節中獲獎,1000余名中小學學生在國家、省、市各類知識競賽中獲獎。中高考成績繼續保持全市領先,全市中考22名“狀元”中該區占22%;高考全區過重點線1031人,連續四年突破千人大關,本科上線人數和比例居全市第一。

  全年組織實施各類科研項目52項,其中市級以上科技項目已立項12項,頒發科技進步獎27項。其中全區有優秀星火科技示范戶80戶。全年完成高新技術產業產值8.2億元。創建全國科技進步區順利通過省級驗收。

  2007年末全區擁有表演藝術團體34個,文化館站13個,其中文化館3個。成功舉辦了第四屆民間藝術節,為社區、農村免費送戲62場,放映電影2356場。全區共有有線網絡站23個,電視差轉臺450/4瓦/臺,地面衛星接收站26座,已通有線電視村549個,電視人口覆蓋率100%。體育運動蓬勃發展,參加省市各類運動會獲獎牌20枚,其中金牌4枚。舉辦區級以上運動會5次,參加各類運動會活動人數4萬人次。成功舉辦了首屆農民運動會。

  全區擁有衛生機構101個,醫院共有病床1498張,有各類衛生工作人員4626人,其中衛生技術人員3665人,有執業醫師683人,執業助理醫師1036人,注冊護士809人,每千人擁有醫院醫生1.78人,每千人擁有衛生院床位數1.6張,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試點工作進入全市先進行列,全區參合人數達67.95萬人,參合率達到90.65%。適齡兒童計劃免疫接種率為97.7%。嬰兒死亡率為6.23‰。7所街鎮衛生院和100個村衛生室標準化建設任務全面完成。

旅游文化

  人文歷史悠久。新洲古為邾城,早在殷商時期就有人群聚居,迄今3000余年。 公元1951年6月21日,新中國又多了一個縣級政權,新洲縣。經呈請當時的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批準,將原黃岡縣劃分為黃岡、新洲兩縣,從而結束了新洲地方由唐中和5年(公元885年)縣衙遷至黃州后,千余年無縣治的歷史,也從根本意義上由舊州變成新洲。 在歷史上新洲這個地方從未用新洲之名設置過縣級政權,在明、清兩代《黃州府志》和《黃岡縣志》以及《史記》、《括地志》等書中都記載,公元前1066年,武王伐紂,曹俠為武王“挾轂驂乘”因而有功,封國于邾,名邾子國,都城在今新洲城區一帶。

  境內人文景觀豐富,南有陽邏香爐山文化遺址,北有道觀河風景旅游區,報恩禪寺、紫霞寺、將軍山、孔嘆橋等18處名勝令人流連忘返,問津書院(因孔子使子路問津,西漢淮南王劉安在問津河畔修建的孔廟)歷史上與白鹿書院、東林書院、岳麓書院齊名,并稱中國四大書院,2002年被列為湖北省文物保護單位。

民風民俗

  舊街花朝會,最遲起源于南宋淳熙年間,于每年的二月十五至十八在舊街河灘舉辦,迄今已有八百余年的歷史。

  每年花朝日的清晨,吃遠元宵的人們,明清之際,鄰縣黃岡之大崎山、泉華山、賈廟鄉、杜皮鄉、鐵冶等地農民也慕名前來趕會,來時順帶些竹木器出售。武漢、黃陂及安徽省的宿松、太湖人也聞汛而來,他們順帶的是銅器和鐵器。民國期間,江蘇的綢緞,湖南的湘繡,皖豫的木耳、香菇……都來舊街趕會,使整個花朝會充滿了物資交流的色彩。會期也根據需要,由二月十五一天改為由十四至十六三天。由于增加了物資交流、群眾文化活動等新內容,舊街花朝會以其新的魅力,吸引著四方游客,八方商賈。廟會期間,游人如織,商賈如云。山貨土產,琳瑯滿目,會址亦由大廟內外改到空曠的河灘上。交流場里,叫買叫賣、討價還價聲,此起彼伏,場上還搭起戲臺唱戲助興,測字攤、茶攤、小吃攤一應俱全。游人商賈無不各取所需,乘興而來,盡興而歸。

熱點城市: 杭州 | 大連 | 青島 | 南京 | 西安 | 深圳 | 蘇州 | 廣州 | 拉薩 | 麗江 | 洛陽 | 威海 | 珠海 | 廈門 | 沈陽 | 哈爾濱 | 濟南 | 長春 | 無錫 | 桂林
熱門景點: 黃山 - 湘西鳳凰 - 九寨溝 - 廣西漓江 - 天涯海角 - 泰山 - 頤和園 - 杭州西湖 - 山海關 - 圓明園 - 八達嶺長城 - 神農架 - 千島湖 - 五臺山 - 北戴河
本站部分圖文內容取自互聯網。您若發現有侵犯您著作權行為,請及時告知,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侵權作品、停止繼續傳播。
Copyright ©365135.com Inc.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做中國最好的旅游門戶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