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首頁 >> 湖南 >> 邵陽市 >> 鄉鎮介紹 >> 白倉鎮 |
![]() |
白倉鎮 |
白倉鎮隸屬于湖南省邵陽縣,全鎮總面積140平方公里,人口7.3萬。該鎮交通發達,商賈云集,是邵陽西南部物資集散中心之一。文化底蘊深厚,高蹺、變臉、舞龍、舞獅藝術水平高超,1998年被評為湖南省文化藝術之鄉。 白 白倉鎮地處湖南省邵陽縣東南部,207國道縱貫南北,洛湛鐵路、邵永高速穿境而過,芙荑水傍鎮而行。鎮域地形東南高、西北低,地貌以丘陵為主,平均海拔250米。全鎮總面積140平方公里,城區面積3平方公里,人口7.3萬。主要礦產有大理石、石灰石、鐵、錳、銻等。 行政區劃 轄:白倉居委會;白倉、大旺、白云、何伏、北旗、園藝場、坦灣、黃連、井陽、迎豐、蘆家、石腳、中乙、大塘、賀家、鳥語、鄧十、農科、瓦屋、新華、巖塘、觀竹、三堆、石盆、冷水、大水、雙合、夏亮、合興、鄧八、石山、水津、喜鵲、竹元、千秋、新民、團結、石龍、勝利、高塘、沙河、塘代、莫元、元山、三門、橫沖、石牛、臺山、企業49個村委會。 歷史沿革 相傳此地昔有一糧倉,外墻用石灰刷白,百姓呼之為白倉,日久成為地名。元時設置白倉屯,明時設白倉堡,又稱白倉司,清時設白倉團,有白倉市(見道光寶慶府志)。1949年,新中國成立時屬武崗四望鄉,1958年劃為紅星人民公社,1959年改為白倉人民公社,1983年冬改為白倉鄉,1985年改鄉設鎮。1995年撤區并鄉,原白倉鎮和千秋鄉、新建鄉合并為新的白倉鎮。
芙 文化底蘊 1998年,被評為“湖南省文化藝術之鄉”,現有文藝演出團體15家、相關娛樂場所20處。高蹺、變臉、舞龍、舞獅藝術水平高超。2008年,已向國家申報“中國民間高蹺藝術之鄉”和“非物質文化遺產” 保護。變臉藝術曾被邀請參加在廣西舉行的國際福壽節,得到了國內外觀眾的贊譽。高蹺也曾被廣東、香港等地邀請出演過多次。 區位優勢 境內交通“四縱五橫”,207國道、洛湛鐵路、邵永高速、塘千公路橫貫南北,龍勝、北新、白盛、水津、賀黃等公路交織其間,村村通水泥路,交通條件十分便利。建材城、商貿街、金峰路、北旗四個開發區聯成一片,客賈云集,市場繁榮,已成為邵陽西南部物資集散中心之一。 白 農業經濟 根據市場信息和本鎮的傳統習慣,努力促進“烤煙、制種、香蔥、水果、蔬菜、生豬、醫藥”七大產業上規模、上檔次,著力打造“三門蔬菜、坦灣香蔥、迎豐奈李、石龍柑桔”等品牌。現以井陽、觀竹、迎豐、三堆、等村為重點形成了一條金色經濟帶,發展烤煙生產3000畝;以千秋、沙河、白云、瓦屋、夏亮等村為重點,發展牲豬養殖1532戶,100頭以上的養殖戶5戶;以坦灣、迎豐、井陽等村為主,發展香蔥種植基地2600畝;以三門、石山等村為主,發展無公害蔬菜基地2000余畝;以迎豐、井陽、石龍等村為重點,發展精品水果基地2000余畝,特別是石龍村250畝的優質柑桔基地,目前是全市唯一的一個新柑桔品種示范基地。 企業雄厚 白倉鎮有民營企業132家,規模工業企業10家,年產值100萬元以上的民營企業8家,年產值200萬元以上的企業4家,年產值500萬元以上的企業2家,年產值1000萬元以上的企業2家。座落在白倉鎮坦灣村境內的坦灣工業園,距離207國道800米,占地38畝,廠房面積45000平方米,建有一個3000立方米的蓄水池,交通便利,用水方便。園內現有工業企業8家,從業人員300余人。其中,規模工業企業4家,分別是北大鐵合金廠、鴻鉦醫藥原料廠、邵陽縣第一造紙廠、寶倉鋼球廠。鎮政府成立了工業園區管理委員會,由鎮黨政府主要領導擔任管委會主任,鎮企業辦具體負責管理和服務,安排專職人員對水、電、路等園區公共設施進行管理和維護,并對園內企業實行掛牌重點保護。 白 城鎮建設 快步推進“小城鎮擴展工程”,先后引資2000萬元啟動了建材城、商貿街、金峰路、北旗為車站四個小區建設,完成了占地 平方米的綜合農貿市場的建設,硬化、綠化、美化了全長4000余米的主街道。城區面積已擴大到2平方公里,一個基礎設施完善、服務功能齊全、集鎮管理規范的新型城鎮已初步形成。 風景名勝 境內四望山層巒迭翠,最高海拔844.8米,登上四尖峰,俯視群山,大有“登山凌絕頂,一覽眾山小”之感。風景名勝古跡有燕子巖、觀音閣、白云庵、野豬洞、金華山寺、天明巖碑刻、雷音閣舊址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