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首頁 >> 湖南 >> 益陽市 >> 鄉鎮介紹 >> 新灣鎮 |
![]() |
新灣鎮 |
湖南省沅江市新灣鎮[1]位于東經112°17′、北緯28°54′。位于沅江市西北沅、澧二水匯合處的赤山島上。如今新灣鎮三面環水,東以挖口子河與共雙茶垸及團山為界、西臨目平湖與漢壽縣隔湖相望、南憑白沙大橋與沅江市郊相連,北與南嘴鎮接壤。 全鎮面積56.5平方公里,2002年末總戶數6032戶,其中農業人口19858個,總人口22889人,有非農業人口1494人,人口出生率8.35‰。擁有耕地面積26479畝,其中水田7692畝,旱土18787畝。2002年度被評為沅江市雙文明建設先進單位、計劃生育一類單位、黨管武裝先進單位。 行政區劃 2002年,新灣鎮下轄柏村、明月、龍山、毛田、新灣、北洲、南洲、古樓、沙灣、洪家嘴、杉合、大沖、蘭花、麗園、楊閣老、茶關、葵花等17個行政村和沅南、康復、振興3個居委會,144個村民小組。 歷史沿革 1995年10月撤區并鄉,原楊閣老鄉全部及明月鄉的明月村、柏沖村兩個村并入新灣鎮。2006年11月沅江市鄉鎮機構改革撤鄉并鎮未動而沿襲下來。 經濟狀況 2002年,工農業總產值1.31億元,其中農業產值5559萬元,糧食產量達到5146噸,水果產量8748噸其中柑桔產量8365噸。財政收入479萬元,農民人平純收入2431元。 2005年底統計國民生產總值1.6個億,財政收入375萬,人均純收入3480元。盛產桔柑、鮮魚、小水果、苧麻、生豬等,是沅江市的桔柑之鄉。 2002年,鎮黨委、政府把優化經濟建設環境,調整經濟結構作為工作重點,把發展作為第一要務,采取兩手抓,兩促進的辦法,一手抓環境的優化,促進民營、私營企業的發展,一手抓經濟結構的調整,充分利用土地資源,促進農村經濟的協調發展,實施了“山上改柑桔,山中擴黃花,山汊養珍珠,山外植楊樹”的結構調整方針。山上改良柑桔品種1500畝,新擴黃花1000畝,飼養800畝,利用湖洲植六九楊8000畝。 2002年末,新發展民營企業9家,總投入550萬元,如創億牛業有限公司、古樓再生紙廠等企業創稅近20萬元。境內有楊閣老和新灣兩個集鎮,均為農副產品集散地,年成交額988萬元,2002年全鎮社會商品零售總額達7800萬元。旅游資源較豐富,有釣魚島、赤山森林公園等多處旅游景點。 社會事業 2002年,全鎮圓滿完成稅費改革,農民減負135萬元,人均負擔由169元降至95元。全年完成各類稅收213萬元。農網改造順利進行,整改線路255公里,新增變壓器30臺,降低平均電價每度0.39元。村委班子全面進行換屆調整,精簡人員15人。教育布局調整實現并校減員,撤并學校6所,教師分流38人,2002年有小學10所,中學2所,在校學生3377人,基本實現九年制義務教育。 1998年,全鎮有11家蔬菜加工廠,14支農產品營銷隊伍。為發揮他們的作用,加快農業產業化經營的步伐,鎮人民政府積極引導,使全鎮的胡瓜、辣椒、蘿卜 等蔬菜的種植、收購、加工、推銷達到有序進行,全年為鎮創造2000余萬元的總產值。同時,村民們自發到附近的農場、新圍墾區承包土地,其規模經營總面積達9000余畝。為配合全市殯葬改革,鎮及早行動,開展平墳、清墳工作。至上半年,在鎮區域內共平毀建筑性墳墓1023穴,成為全市第一個無建筑。 基礎設施 省道204線貫穿該鎮,有兩個22萬伏變電站坐落在該鎮境內,17個行政村公路貫通,交通便利,有湖洲灘頭面積4萬余畝,電力資源充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