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首頁 >> 湖南 >> 株洲市 >> 鄉鎮介紹 >> 嘉樹鄉 |
![]() |
嘉樹鄉 |
嘉樹鄉地處湖南省株洲市醴陵市南部,距地區14公里。醴陵市轄鄉。1950年屬第五區,1956年為嘉樹鄉,1958 年屬泗汾公社,1961年析置嘉樹公社,1984年復置鄉。面積56平方公里,人口2.03萬。鄉政府駐蠟樹下。轄羅沖、儒塘、滲塘、杉仙、楓林、玲瓏、嘉樹、溫塘、荷樹、荊林、烏石、玉茶、冷水潭、里都、上長水15個村委會。 嘉樹鄉現轄12個行政村、209個村民小組、2.3萬人。鄉域面積65平方公里。2005年,被中央文明委授予“全國文明村鎮創建活動先進單位”稱號;被湖南省委確定為“黨建示范點”。2007年榮獲湖南省首屆新農村建設十大魅力鄉鎮之一。 鄉黨委、政府認真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各項工作都取得了輝煌的成績,該鄉經濟快速健康發展,社會政治穩定和諧,人民生活質量明顯提高。2005年,該鄉投資6800萬元,新辦企業6家。其中:溢佰利瓷業有限公司總投資4000萬元,一期工程于6月28日建成并投產;玉茶工業園分廠投資2300萬元,于9月8日建成投產;江城花炮廠投資180萬元,于10月建成投產,預計年生產能力可達1000萬元。該鄉32家工業企業中,有規模企業11家,其中銷售收入過3億元的企業1家,過3000萬元的企業2家,過1000萬元的6家;中外合資和臺商企業4家;自營出口企業7家。骨干企業華聯瓷業繼續保持健康快速發展態勢,公司2005年完成銷售收入3.4億元,出口創匯3529萬美元。該鄉全年實現企業總產值9.2億元,比上年增長18%;自營出口創匯4800萬美元,比上年增長33%;完成工商稅收5298萬元,比上年凈增1766萬元,增長50%。 2005年,被中央文明委授予“全國文明村鎮創建活動先進單位”稱號;被湖南省委確定為“黨建示范點”。2007榮獲湖南省首屆新農村建設十大魅力鄉鎮之一。 命名由來 嘉樹得名的兩種說法嘉樹是醴陵炻瓷的發源地,距離縣城十七公里,相傳地方的得名和麻衣老爺有關。麻衣老爺是唐朝貞觀年間出生在瀏陽的一位醫生,姓楊名耀庭。幼年發憤出外學醫,學成之后,順著淥江在瀏陽、攸縣、醴陵一帶給群眾看病。一年,楊醫生正在嘉樹一帶行醫時,得知家中母親得病。但因為當地有一個重癥病人需要照看,他就把回去的日期推后了三天。等到三天后回家,母親已經去世了。楊醫生痛不欲生,為表達對母親的忠孝,在料理完喪事之后,披著麻衣投河自盡,追隨母親而去。楊耀庭也因此成為家喻戶曉的孝子,民間稱為“孝仙”。嘉樹人也就在路邊的幾棵米蠟樹下為麻衣老爺立廟祭祀,民間的祭祀在楊醫生投河的那一天也就是每年的八月十三日達到高潮。地方因此得名“蠟樹下”。后來為了進一步頌揚他為人治病的忘我精神,改稱“嘉樹”。從嘉樹鄉往東三公里有一座山嶺,土壤顏色比別處鮮艷,出產的茶葉有一種特別的芬芳。鄉人拿來進貢朝廷,被稱為御茶。這個地方就是現在的玉茶村。茶樹在典籍記載中稱為“南方嘉木”,所以地方由此得名,這也是一種說法。 經濟情況 嘉樹鄉工業發達,年產值10億元,主要以生產炻瓷為主,產品遠銷80多個國家和地區,年出口創匯6200多萬美元,是全國聞名的“炻瓷之鄉”。其中華聯瓷業銷售收入過4億元,年創稅收達7000多萬元。近年來,該鄉大力推進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引導推廣種植連片蔬菜、瓜果、苗林。加快基礎設施建設,拓寬改造砂石公路100余公里,水泥硬化鄉、村、組道路100公里,水泥硬化農田灌溉主渠道35公里。不斷完善農村電網的改造,還新建35KV嘉樹變電站。2007年,全鄉人均純收入達5400多元。 說到嘉樹,不得不提到那里的炻瓷產業,以華聯、玉茶為代表的嘉樹炻瓷在國內國外都享有盛譽,在嘉樹鄉產業結構中,科技也充當著獨挑大梁的角色,現在,嘉樹鄉黨委政府領導班子在醴陵市科技局的支持下,準備在“瓷”這個大家族中大力發展另一種產品——電瓷產業。 全鄉共有36家與炻瓷有關的企業,2007年嘉樹鄉的工業總產值是12.35億元,其中炻瓷的產值就達到了11.59億元,炻瓷單打獨斗的局面一直延續了多年。醴陵市科技局主動與該鄉鎮新一屆的黨委政府領導班子接觸,提出利用現有瓷業基礎,打破現在嘉樹鄉經濟結構單一的現狀,大力發展電瓷、硅火泥等企業。 位于玉茶村的華凌電瓷電器制造有限公司就是嘉樹鄉大力招商引資、優化經濟格局的一個成功范例。華凌電瓷公司十四年前還是一家小作坊,只能生產3.5千伏的電瓷,經過十幾年的逐步發展,現在已趨于規模化,具備了生產22萬伏電瓷的能力,企業一直在原有規模上穩步發展,但與其差不多同期起步的一些企業相比,它的發展速度卻不算很快。目前華凌正在加緊第二條生產線的擴建,預計總投資達六百余萬。從幫助企業征地、維護企業發展環境、協調各職能部門關系等各方面,嘉樹鄉政府都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在其引導和幫助下,現在華凌基建的各項工作都進行得有條不紊,預計六個月的時間就能完成這條生產線。在這條生產線建成以后,華凌將在09年對產品的結構進行調整,到2010年的產值將突破五千萬。 產業結構 說到嘉樹,不得不提到那里的炻瓷產業,以華聯、玉茶為代表的嘉樹炻瓷在國內國外都享有盛譽,在嘉樹鄉產業結構中,科技也充當著獨挑大梁的角色,現在,嘉樹鄉黨委政府領導班子在醴陵市科技局的支持下,準備在“瓷”這個大家族中大力發展另一種產品——電瓷產業。 自1998年以來,炻瓷給嘉樹鄉和醴陵的經濟帶來了巨大的騰飛,嘉樹鄉共有36家與炻瓷有關的企業,2007年嘉樹鄉的工業總產值是12.35億元,其中炻瓷的產值就達到了11.59億元,炻瓷單打獨斗的局面一直延續了多年。醴陵市科技局主動與該鄉鎮新一屆的黨委政府領導班子接觸,提出利用現有瓷業基礎,打破現在嘉樹鄉經濟結構單一的現狀,大力發展電瓷、硅火泥等企業。 位于嘉樹鄉的華凌電瓷電器制造有限公司就是嘉樹鄉大力招商引資、優化經濟格局的一個成功范例。華凌電瓷公司十四年前還是一家小作坊,只能生產3.5千伏的電瓷,經過十幾年的逐步發展,現在已趨于規模化,具備了生產22萬伏電瓷的能力,企業一直在原有規模上穩步發展,但與其差不多同期起步的一些企業相比,它的發展速度卻不算很快。華凌正在加緊第二條生產線的擴建,預計總投資達六百余萬。從幫助企業征地、維護企業發展環境、協調各職能部門關系等各方面,嘉樹鄉政府都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在其引導和幫助下,現在華凌基建的各項工作都進行得有條不紊,預計六個月的時間就能完成這條生產線。在這條生產線建成以后,華凌將在09年對產品的結構進行調整,到2010年的產值將突破五千萬。 陶瓷工藝 90年代初,醴陵嘉樹鄉一群做陶罐與火缸的老華瓷人敏銳地察覺到昔日光芒四射的醴瓷出現了日漸沉寂的陰魘,于是開始了對新的制瓷工藝的探索。而此時,一種新興的造型粗獷、釉色豐富、裝飾華麗,倍受歐美人士青睞的瓷種———炻瓷,在世界陶瓷市場上占據了一定的市場份額。老華瓷人從中看到了巨大的商機,在經過反復研究、艱苦試驗下,終于自行研制開發出低溫炻瓷系列產品,這一產品不僅填補了湖南省內的空白,也奠定了華瓷后來輝煌事業的基礎。 作為世界經濟交流與文化交流的一個載體,陶瓷具有明顯的時代烙印與地域特征,隨著對國際市場的了解不斷深入,華瓷人深深感受到,陶瓷不僅是水、土、火的產物,要做好做精陶瓷產業,還必須注重附加于產品的文化、藝術甚至生命等內涵。于是,華瓷人確定了以“新、奇、特、異”為產品目標,以“時尚+自然”為產品定位,打造了差異化和獨特性的賣點。華瓷針對每一個銷售區域的文化背景、消費特點和生活習性都會進行細致考察,結合時尚的流行風格,充分利用材質、色彩、圖案、文字等美學元素,對產品不斷進行塑造,以達到迎合市場、引領市場的目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