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首頁 >> 湖南 >> 株洲市 >> 鄉鎮介紹 >> 高隴鎮 |
![]() |
高隴鎮 |
高隴鎮地處高阜,依田垅走向,故名高垅,后演化為高隴。位于茶陵縣東北部,省道S320貫穿全境,距縣城34公里,東鄰秩堂鄉,西南毗火田鎮、八團鄉,北接江西蓮花、永新兩縣。集鎮有公安、工商、稅務、電信、廣電、電力等28個行政事業單位分支機構。全鎮17個村,1個居委會,154個村(居)民小組,19500人,土地面積140.66平方公里。其中耕地22241畝,林地15萬多畝,蘊藏豐富的鉭鈮、鎢、銅、錫、煤、鐵礦石、螢石等礦產資源和水電資源,其中鉭鈮儲量4885萬噸,煤炭595 萬噸,鐵礦石150萬噸,螢石礦100萬噸。 歷史背景 茶陵縣轄鎮。1949年屬三區,1959年設高隴公社,1984年建鎮。位于縣境東北部,距縣城35公里,面積87平方公里,人口1.6萬。鎮政府駐高隴。三南公路通過境內。轄光明、石沖、莊田、星高、石床、光泉、樅江、荔市、仁源、古城、龍集、星鋒12個村委會和高隴居委會。礦藏有鎢、銅、錫、煤、螢石。光泉村有南宋抗金名將岳飛手書高達2米多的“光泉”摩崖石刻。龍集村是明代大學士、茶陵詩派領袖李東陽故里。石床村是前國民政府代主席、行政院長譚延愷故里。 高隴歷史悠久,名人輩出,明代吏部尚書、華蓋殿大學士李東陽、曾任國民政府主席及行政院長的譚延闿祖居地都是高隴,境內有著名的南宋抗金將領岳飛親筆題寫的“光泉”石刻、鄧阜朝陽等景點。歷來有尊師重教,好武崇文的優良傳統,不斷涌現出軍政要人、賢達名流、商界巨子。 資源狀況 該鄉累計電話安裝2400多部,省道豫04線,商開高速公路東西橫穿全鄉,濟空商丘空軍機場座落在本鄉腹地,軍民兩用機場也正在籌建之中,6縱3橫鄉村公路網已經形成,全鄉已實現電話、公路村村通。梁園區高隴鎮,總面積67平方公里,人口3.8萬,是國家級良種棉繁育基地,農業綜合開發項目鄉。 區位優越,交通便利,商丘機場坐落在鄉域腹地,鄭永路、商(丘)開(封)高速公路橫空鄉境,該鄉現有村級油路50.5公里,依托隴海鐵路與京九鐵路、105國道和310國道形成的“雙十字”交通樞紐,鐵路、公路運輸四通八達。 高隴鎮沿鄭永路建有兩個工業小區和長達5華里的商貿街。工業小區內擁有各類企業30余家,涉及化工、紡織、建材、機械制造、工藝雕刻、農副產品加工等,產品運銷全國各地,鄉鎮企業發展迅猛。繁榮的商品交易使觀堂鄉成為區域性的物資集散地。 高隴鎮資源豐富,糧、棉、油、菜、畜、禽產品優質高產。高效農業開發及棉花、辣椒、觀賞林木等生產基地建設發展良好。 高隴鎮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首創了將改水、改廁、沼氣、養殖有機結合起來的“四位一體”模式,全鄉已有1800戶建成“四位一體”,促進了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型。從2002年起,觀賞鄉開始退耕還林工程,新植速生楊15萬株,有效改善了農村生活環境,致力于建設生態農園。 經濟特色 隨著農業結構調整的步伐加快,高隴鎮不少人種地普遍存在著隨波逐流的現象。為了使農戶生產少走彎路,高隴鎮黨委、政府引導群眾瞄準市場“空當”,種植反季節蔬菜。菜農們圍著市場調整種植結構,啥蔬菜缺他們就種啥,啥見效快就種啥。不少頭腦靈活的農戶靠種植反季節蔬菜走上了致富路。該鄉苗莊村青年農民李勝營2007年冬季利用溫棚種植了2畝番茄,2008年2月份產品便上市銷售,如今這2畝大棚番茄已收入9000多元。觀堂鄉反季節蔬菜面積已發展到2.3萬畝,僅此一項,全鄉人均年增收740元。 高隴鎮黨委、鄉政府把勞務輸出作為強鄉富民的突破口來抓,大力引導農村剩余勞力外出打工掙錢,使之成為農民增收的主要渠道。全鄉76個自然村外出人數已達1.3萬人,外出民工在打工掙錢之余,不忘搜集致富信息,每年捎回的致富信息就達800余條。 城鎮建設 城鎮建設高隴鎮小城鎮建設已經初具規模,供銷百貨大樓、銀信大樓、郵電通信大樓等已拔地而起,擁有先進完備的程控電話和有線電視網絡,增強了觀堂在經濟、科技、文化信息諸方面的輻射能力。 電力資源充足,實現了軍民用電聯網。 對外商、外地來此投資者實行稅收返還、免費提供建設場地等諸多優惠政策,保障良好的投資環境、優質的服務環境、有序的市場環境、安全的社會環境。 旅游名勝 光泉石刻位于高隴鎮光泉村。傳說“光泉”二字系南宋名將岳飛所書,后人仿跡籬于崖。民間傳說云:岳飛率部自江西入茶迫剿曹成,至此疲渴,遂拔劍插地,劍插處頓時泉涌。兵馬暢飲,�?嗜�。恰適天亮,岳飛乘興書“光泉”二字于崖。“光泉”二字每字高2.66米,寬1.66米;題款“宋岳忠武王題”,每字70厘米見方。(附近秩堂鄉一伺堂內還有巨幅“墨莊”石碑,題款為“宋征西將軍岳飛題”,亦傳說為岳飛所書。) 空靈岸風景名勝區耗資數十萬元建設的詩詞碑林順利峻工,近十塊大小不一、風格各異的摩崖石刻鑲嵌在湘江之濱的峭壁之上,尤其是李鐸先生所書的唐代詩人杜甫《次空靈岸》詩石刻,長21.8米,高6.4米,其規模之大、藝術之精湛堪稱中國之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