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山區位于吉林省中南部,東遼河畔,是遼源市的中央城區,市委、市政府所在地。總面積257.44平方千米。總人口32萬人(2009年)。
行政區劃
龍山區轄8個街道、1個鎮、1個鄉:
南康街道 面積約4平方千米。人口4.5萬人。轄4個社區:龍安社區、龍康社區、龍泰社區、龍府社區。
北壽街道 面積3.5平方千米。人口3.1萬人。轄4個社區:北平社區、北安社區、北順社區、北門社區。共有290個居民組。
東吉街道 面積約4.5平方千米。人口3.5萬人。轄4個社區:吉明社區、吉春社區、吉嶺社區、吉寧社區。
西寧街道 面積約4平方千米。人口19321人。辦事處駐西寧大路92號。轄3個社區:福源社區、誼陽社區、齊寧社區。
站前街道 面積6平方千米。人口22000人。辦事處駐西寧大路中段。轄3個社區:站通社區、站興社區、站寧社區。
新興街道 面積4平方千米。人口2.9萬人。轄3個社區:飛洋社區、學府社區、翠湖社區。
福鎮街道 面積7.5平方千米。人口2.3萬人。轄3個社區:福奧社區、福安社區、福旺社區。
向陽街道 面積約6平方千米。人口31262人。轄3個社區:正陽社區、興陽社區、福陽社區。
壽山鎮 面積106.25平方千米。人口18998人,其中非農業人口3532人。鄉政府駐七一村橋東屯(即:高力木小街)。轄7個行政村,43個村民小組:七一村(7個組)、東升(村6個組)、忠誠村(6個組)、國慶村(8個組)、山灣村(5個組)、福山村(7個組)、朝陽村(4個組)。
工農鄉 面積78.2平方千米。人口3.1萬人。轄12個行政村,68個社。
歷史沿革
1983年12月22日,吉林省人民政府批準設立遼源市龍山區。
2000年,龍山區轄8個街道、2個鄉:東吉街道、西寧街道、南康街道、北壽街道、站前街道、向陽街道、福鎮街道、新興街道、山灣鄉、工農鄉。 根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全區總人口283045人,其中:南康街道 45252人、北壽街道 28791人、東吉街道 32541人、西寧街道 20326人、站前街道 21437人、新興街道 22264人、福鎮街道 25902人、向陽街道 33745人、工農鄉 33331人、山灣鄉 19456人。
2003年底,龍山區轄:東吉街道、西寧街道、南康街道、北壽街道、站前街道、向陽街道、福鎮街道、新興街道、工農鄉、山灣鄉。
2003年以來,遼源市進行行政區劃調整:將東遼縣壽山鎮劃歸龍山區管轄,壽山鎮并入山灣鄉(山灣鄉更名為壽山鎮)。調整后,龍山區面積146.44平方千米增加到257.44平方千米,人口由270581人增加到287717人。
自然環境
龍山俗稱八嶺山,因由八道嶺組成而得名。它位于荊州城西北,東起楊場新灣村,西至新場村鄧家祠堂,北至裁縫鄉安碑樹,南至馬跑泉,面積約40平方公里。此山名叫山,實際上是丘陵,為荊山余脈,最高海拔103.3米(荊州城為30米左右)。
由于這里地勢高,被歷代視為風水寶地,被王侯及達官顯貴選為陵寢,故有許多古代墓葬。據清乾隆版《江陵縣志》載,楚莊王、楚康王以及明代11位藩王的墓葬,均在山里。現經地面調查,這里有封土堆 372座,其中大多為春秋戰國時期的土坑墓。
經濟發展
龍山區委、區政府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緊緊圍繞市委、市政府提出的“15345”奮斗目標,按照“立足現有、抓大扶小、開發資源、追求高效”的工作思路,努力推進“八廠、三業、四園區”建設。截止到8月末,全區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完成454730.5萬元,同比增長34.6%;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309166萬元,同比增長49.8%;全口徑財政收入完成15254萬元,同比增長43.2%;招商引資完成110080萬元。立足現有打造立區企業。精心培育利源鋁業、國能生物發電、鴻圖紙業、工業硅集團、選礦建材機械廠、國醇新能源、真雨集團、金昌集團等八個重點企業。利源鋁業新建硬合金車間主體基礎已完工,正在進行鋼結構廠房安裝,已訂購設備;鴻圖紙業在環保漿層紙項目達產達效的基礎上,新建年產4400萬平方米鋰電池隔膜項目,目前已完成投資1500萬元,正在進行車間、綜合樓及附屬設施土建施工,并與韓國master公司洽談設備采購合同;金昌集團與通化紫鑫藥業和北京雨潤集團公司合作意向正在洽談中;國能生物發電公司一期工程運行態勢良好,日發電能力達到70萬度;選礦建材機械廠鉬精粉項目安圖礦區已投入1.3億元,初選車間試生產;工業硅集團年產5萬噸高純硅項目一臺礦熱爐已投入生產,正在爭取優惠電價;真雨集團服裝生產線已陸續開工生產;國醇新能源公司甲醇汽油項目完成土地、環評、規劃、安評等前期審批工作。
抓大扶小做強三業。建筑開發業。緊緊抓住資源枯竭型城市經濟轉型的政策機遇,結合遼源市城區棚戶區改造,投資6億元對東吉路棚戶區改造區域和新興北路水淹地兩個地塊進行綜合改造開發。規劃用地總面積39萬平方米,回遷安置居民2200余戶。規劃建設大型商貿中心、大型室內農貿市場和多功能文化影視城和遼源實驗小學,與市一中、五中、師范學院配套構成“小、初、高、大”一體化的教育長廊。現代服務業。正在規劃建設餐飲娛樂、汽車維修美容、名品精品等特色街區;木業加工業。正在研究以廢棄塑料、木屑、秸稈等材料生產復合板材,代替木材。
開發資源建設四個園區。為了解決大唐遼源熱電廠灰壩下游群眾上訪問題,維護社會穩定,保護生態環境,引進吉林省成邦新型墻體材料有限公司,投資12億元建設粉煤灰綜合開發利用園區,主要建設環保蒸壓磚、超細纖維紙漿、提取三氧化二鋁和鐵精粉、超細粉煤灰等項目。目前,土地、房屋交接手續已辦結,土地平整完畢,并就廠區進行規劃。生產主車間正在進行設備基礎土建工程及水電等配套設施施工。完成生產設備招標,預計9月末前設備到貨,11月中旬安裝調試完畢投入試生產。依托壽山鎮“百鎮建設”工程試點的有利機遇,把壽山鎮工業園區和“百鎮建設”工程兩個項目捆在一起,在壽山鎮內建設裝備制造園區。同時,按照壽山鎮現有產業發展格局和自身具備的優勢,科學定位,努力發展特色小鎮,培育襪業紡織、裝備制造及汽車零部件、新型材料、新能源等特色產業園區。東大物流園區,正在做征地、拆遷等前期工作。
追求高效,做精產品。積極引導新上企業和新上項目開發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的產品,提升我區產業發展水平。吉林北方光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太陽能電池板項目正在做前期工作,項目建成達產后,年可實現銷售收入11.5億元,稅金1.4億元。目前,已完成可研報告編制;企業與臺灣微晶科技有限公司簽訂了技術合作意向書,正在籌集建設資金,準備利用市奧托塑鋼型材有限公司現有土地、廠房建設該項目。鴻圖紙業公司年產4400萬平方米鋰電池隔膜、國醇新能源公司甲醇汽油等項目進展順利。
社會發展
龍山區轄29所小學,其中城區14所(區屬12所,民辦2所),農村15所(鄉鎮中心校2所,村小13所);教育局直屬部門5個,民辦幼兒園53個。全區教職工1475人,學生14 531名、幼兒2659名;校園占地247 117㎡,校舍建筑87 203㎡。
龍山區是全國首批課程改革實驗區,省首批“兩基”達標區,教研科研、特教民教、圖書裝備、校舍建設、勤工儉學等工作多次被評為省級先進,教育目標管理責任制連年獲得市先進稱號,多次承辦省市教研會議。區教育局被教育部命名為“全國首批新世紀小學數學研究與應用優秀基地”,區青少年活動中心被市委宣傳部命名為“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基地”。語文積累、寫字教學、英語教學、外教進課堂等項實驗走在全市前列。辦學條件的快速優化、教師素質的整體躍進、教育質量的迅猛提升,學生、家長和社會普遍認可。[3]
建立新型合作醫療制度,是新形勢下黨和國家著眼現實,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目標,統一城鄉協調發展,大力推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切實解決“三農”問題,提高農村健康水平的一項重要舉措。龍山區政府高度重視這項工作,把建立和完善社會主義合作醫療制度當作今年的“民心工程”來抓。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的建立,為解決群眾“看病難,看病貴”問題起到了作用,在一定程度上減輕了我區農民因疾病帶來的負擔,“因病致貧,因病返貧”的狀況得到有效緩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