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首頁 >> 內蒙古 >> 赤峰市 >> 鄉鎮介紹 >> 西拉沐淪蘇木 |
![]() |
西拉沐淪蘇木 |
西拉沐淪蘇木位于巴林右旗東南部,有著“巴林小江南”美譽的,坐落于西拉沐淪河北岸。自然資源和區位優勢非常顯著,那里水源豐富、土質優良、一系列林業重點工程的實施,把西拉沐淪林業建設推上跨越式發展之路,西拉沐淪林業種植面積的不斷擴大,積極扶持以林木深加工項目為主的龍頭企業,林產業發展前景廣闊,并已成為一項強鄉富民的主打特色產業,右旗西拉沐淪蘇木始終把平安建設作為重點工作來抓,牢固樹立防范意識,加強防范措施。 西拉沐淪蘇木位、無霜期長(年均在140天左右),年積溫高(在2100--2300℃),不但是水稻、玉米等農作物的主產區,更是速生豐產林的重要產區,現有速生楊樹用材林20多萬畝,還有50萬畝的發展空間。特別是該蘇木東臨阿魯克爾沁旗,北和巴林左旗接壤,南與翁牛特旗隔河相望,境內有305國道經過。憑借這些得天獨厚的資源優勢,巴林右旗西拉沐淪蘇木堅持科學的發展觀,統籌農牧業生產布局,大力開展招商引資,最大限度的提供優惠政策,創造優良的發展環境。經過積極爭取和不懈努力,投資600萬元、總資產超1000萬元的民營“新越林場”正式成立。該林場現已營造楊樹速生豐產林5000畝,其中成材林1000畝,擁有成套的木材初級加工設備,現有工人50多人。年內將上馬木材深加工生產線一套,年創產值300萬元。 民營新越林場的成立標志著巴林右旗西拉沐淪蘇木林業產權制度的改革及引進多種林業經營機制工作步入了一個嶄新的階段。這對于進一步發展當地林業生產,促進資源的開發,鼓勵發展個體私營經濟起到了一個示范帶動作用,也為打造巴林右旗最大的集產、加、銷于一體的木材集散地提供了平臺。 林業發展 村鎮路邊,沿河兩岸,山坡上,高大的楊樹、秀美的河柳、飄香的果樹匯成波瀾起伏的綠色大潮,連綿不絕。村鎮、村莊綠化構成“點”,道路、河堤、溝渠林帶繡出一條條綠“線”,生態林和商品林基地構成了“面”,一個點、線、面有機結合,覆蓋全蘇木的林業生態網絡正在形成。 一系列林業重點工程的實施,把西拉沐淪林業建設推上跨越式發展之路。蘇木利用風沙源項目、速生豐產林工程、退耕還林工程開始了大規模的造林。全蘇木新造林近25萬畝,已形成20萬畝生態林、18萬畝商品用材林和8000畝文冠果經濟林基地。2007年,造林就達46250畝。全蘇木3780戶80%以上都有幾畝或幾十畝甚至上百畝不等的“綠色銀行”。2007年,在西拉沐淪蘇木造林500畝以上的外地客商就有12戶,總投資超過600萬元。全蘇木有500畝以上的造林大戶100多戶,1000畝以上的造林大戶20戶。如今,全蘇木林木覆蓋率現已達40%左右,僅速生豐產林就25萬畝,戶均達70畝,且每年都以3萬畝的速度遞增。預計到2010年,全蘇木僅速生豐產林一項總產值可達到32億元,人均24000元以上。。 林產業發展前景廣闊,并已成為一項強鄉富民的主打特色產業。林產業的興起推動了招商引資的發展,招商引資又促進了蘇木商貿流通業的繁榮。現在,西拉沐淪蘇木正在規劃設計千畝木材深加工園區,提高木材吞吐能力和精深加工水平,進一步提高林業資源的經濟效益,使生態建設步入良性循環的發展軌道。西拉沐淪蘇木正在成為巴林右旗乃至赤峰市北部最大的集產、加、銷于一體的木材集散地。 生態建設 自2001年以來西拉沐淪蘇木緊緊抓住國家實施京津風沙源治理的重大機遇,綜合規劃,科學實施,走出了一條“防風、固沙、增綠、興林、富民”的發展之路。已累計完成退耕還林76869畝,人工造林70640畝,飛播造林20500畝,封山育林40000畝。在治理方式上對于農田重點是加強防護林體系建設。對沙化退化、水土流失嚴重地區采取綜合措施集中治理,提高建設成效。在治理模式上,采取徑流調控工程與林草措施相結合,功能互補,植物措施做到喬、灌、草結合,以灌草為主的方式,同時堅持工程措施與植物措施相結合,治理與開發相結合,長期效益與近期效益相結合。對于環境特別惡化地區則采取移民搬遷,減少人為破壞。切實加強生物治河,在50多華里的西拉沐淪河沿岸,實施生物軟體護岸工程,通過栽植楊樹、河柳、沙棘等植物,保護沿河的村莊和農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