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近五一黃金周假期,一票難求的火車票令不少旅客開始出現“搶票焦慮”。據報道,蔣女士近日在12306APP購買5月1日G1278次高鐵車票時發現,選擇買“武漢—天津”沒票,而當她多買一站,選“武漢—唐山”時卻有票。這種變相鼓勵“買長乘短”的現象,讓蔣女士感到不解,同時也引起了廣大網友的共鳴和熱議。
作為中國鐵路官方的在線售票平臺,12306購票系統一直是億萬旅客的首選。然而,隨著節假日的到來,一票難求的現象愈發凸顯,“買長乘短”正是這一問題的縮影。12306客服對此回應稱,不鼓勵也不建議買長乘短,但運力畢竟有限,票額的分配肯定會優先滿足長途旅客需求,長途票賣不完才會分配給沿途票,沿途一些大站的票也會多分配一些。這實際上也反映了當前鐵路票務的分配策略:面對出行需求激增和現有資源不足的矛盾,系統會優先分配較長路線的車票。
客服的解釋雖然說明了票額分配的原則,但并不能完全平息公眾對公平性的質疑。畢竟,對于旅客而言,他們更希望能夠在有限的票源中,以最經濟的方式購買到合適的車票。有網友表示:讓老百姓多花冤枉錢,提前下車應該返回差價,信息技術這么發達,這實現不了嗎?也有人提出,如果長途票一直充足,說明長途預留的票過多,應該適時調整,避免資源浪費。網友們的評論五花八門,但普遍表達了對現有購票機制的不滿,也折射出中國鐵路運輸面臨的挑戰。從黃金周到小長假,從春運到暑運,每一次出行高峰都是鐵路系統的一次大考。如何平衡不同旅客的需求?如何優化票務資源的分配?逐步拉直這些問號,才能讓供需更好匹配,讓出行更加便利。
購票問題關系到廣大旅客的切身利益,面對“買長乘短”,不能僅止于解釋和勸導,而要拿出可行辦法加以解決。一方面,全國聯網售票多年,相關部門可運用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手段,對客流進行更精準的分析和預判,更加科學合理地分配票額,并為未能購到票的旅客提供便捷的候補購票服務,從而在有限條件下實現運力資源最大化利用。另一方面,在客流量較大的假期來臨之際,相關部門可從宏觀層面出發,動態優化調整列車開行方案,及時在熱門線路、方向和時段增開旅客列車,緩解高峰期的出行壓力。
安全有序出行,人人都是主角。旅客可根據動態更新的余票情況選擇錯峰出行,也可選擇候補購票、中轉換乘等方式購票,合理規劃行程。與此同時,當前一些平臺機構將火車票供需的矛盾作為賺錢“商機”,制造了快速、光速、VIP等花樣繁多的“加速包”概念,開展“搶票牟利”業務,嚴重擾亂了購票秩序。旅客務必擦亮雙眼,通過鐵路官方渠道購票,防止遭遇附加費、捆綁銷售服務等“陷阱”,避免個人隱私信息泄露。
任何公共資源的分配都應兼顧公平與效率,在追求經濟效益的同時,不能忽視社會公平和公眾需求。期待相關部門以此為契機,優化票務分配機制,更好地服務廣大旅客,營造和諧有序的出行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