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暑期旅游旺季,更多地區加入了“取消景區預約”的行列。6月20日,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宣布,除故宮、國博等旅游景區和對外開放單位外,北京全市旅游景區已全面取消預約要求;7月3日以來,江蘇省多地、湖南省長沙市、湖北省武漢市等也紛紛取消旅游景區實名制預約。
預約制的初衷是為了讓游客數量更為合理可控,同時對一些文保單位來說,能夠避免游客過多而產生可能給文物古跡帶來的風險,這樣的做法在國際上也較為普遍。近年來,“先預約,再游玩”的旅游模式已經深入人心。對于取消預約制,網友們也紛紛熱議。有網友認為,實名預約流程繁瑣,造成了資源擠兌,甚至存在過度采集個人信息的嫌疑,讓游客體驗感下降。也有網友表示,預約入園制度有其合理性,特別是對于一些特殊的文旅場所,預約和分時入園對于保障游客的安全和體驗感非常重要。事實上,隨著文旅市場步入復蘇軌道,景區預約確實出現了諸多問題。如,對老年游客極不友好、“黃牛”代訂惡意哄抬價格等等。
在暑假來臨之際,多地文旅部門宣布較大范圍取消門票預約制,讓公眾看到了相關地方傾聽游客心聲、提升游客文旅體驗的誠意。同時,取消景區預約的相關政策也帶動了旅游熱度的上漲。以北京為例,據美團數據顯示,近一個月,北京市景區門票預訂訂單量環比增速達45.4%,訂單人次環比增速達61.2%,住宿(含酒店、民宿)預訂量環比增速達40.6%,北京成為今年7月全國最熱門的旅游目的地。不少游客表示,雖然不少特別熱門的景區仍然需要提前預約,但整體而言,旅游變得更方便了。
可以說,游客的“預約焦慮”正在得到顯著緩解。但還是要提醒游客注意,有的城市景區實名預約政策并非“全面取消”,而是結合自身旅游市場的情況,有選擇地保留了部分景區的實名預約政策。這樣的調整,既能滿足提升各種要素的配置效率,又能節省游客的時間成本,是供需兩方的雙贏之舉。景區也不能因實名預約的取消,回到粗放的管理水平。景區要采取增加更多購票途徑、提前向游客發布節假日客流高峰預警等措施,不斷提升自身的服務質量。
對于已經取消實名預約的景區來說,景區如何控制人流,避免“扎堆”,成為關注的焦點。這也提醒其他還沒實行取消預約的各地景區,討論預約制實行與否的“度”在哪里,需要因地制宜,由更多的實踐來給出答案。(來源:人民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