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7日,“北京中軸線——中國理想都城秩序的杰作”等成功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據新華社報道,習近平總書記近日對加強文化和自然遺產保護傳承利用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強調,要以此次申遺成功為契機,進一步加強文化和自然遺產的整體性、系統性保護,切實提高遺產保護能力和水平,守護好中華民族的文化瑰寶和自然珍寶。要持續加強文化和自然遺產傳承、利用工作,使其在新時代煥發新活力、綻放新光彩,更好滿足人民群眾的美好生活需求。
全長7.8公里的北京中軸線上,串聯著鐘鼓樓、萬寧橋、景山、故宮、端門、天安門、正陽門、永定門等15個遺產構成要素,它們也是北京最重要的旅游地標。這個暑假,體驗中軸線的游客絡繹不絕,旅游熱度持續攀升。
記者8月7日獲悉,北京市文旅局將加強對北京中軸線旅游服務管理的統籌謀劃,盡快制定《北京中軸線旅游服務管理規劃》,設置多語種在線游客中心,進一步發揮北京中軸線世界級旅游吸引物密集區優勢,讓北京中軸線這一中華民族文化瑰寶煥發新活力、綻放新光彩。
現場
北京中軸線迎旅游熱潮 中外游客感嘆古都魅力
北京中軸線申遺成功,讓越來越多的北京市民將目光再次投向這一“家門口”的世界遺產,重新“閱讀”古都北京的悠遠歷史。
永定門位于北京中軸線的最南端。8月6日,五年級小學生林浩宇和媽媽在這里一起完成了一項特別的暑期實踐作業——他們在永定門城墻周圍,按照地圖搜尋中軸線的標志物,其中就包括了永定門的標識性井蓋。“老師讓我們找找歷史留下的痕跡。”很快,林浩宇就找到這個刻有“北京中軸南端點”的井蓋。
北京市民陳曉(化名)和好友正準備從永定門出發,開啟他們的中軸線徒步之旅。得知北京中軸線申遺成功的消息,陳曉立刻提議帶著外地的朋友一同探索這條歷史長廊。“我從小在這兒長大,對中軸線有很深的感情,我會盡力把我知道的關于中軸線的故事都告訴朋友。”
暑假是旅游旺季,以前旅行社業內有句老話——北京旅游是“爬長城、看故宮、吃烤鴨”,這也被稱為北京旅游“三件套”。國家金牌導游、北京京騎文化聯合創始人竇俊杰認為,北京中軸線申遺成功后,“三件套”應升級為“四件套”——爬長城、看故宮、吃烤鴨、玩中軸線。
近期,北京市文旅局組織開展了中軸攬勝文化探訪活動,游客中不乏外地、外籍游客。
在前門大街,山西游客張先生和家人體驗了手工拓印銅片工藝,親手制作了一張有天安門圖案的銅片。“我們之前對中軸線了解不太多,但看新聞知道中軸線申遺成功了,感覺很有意義,我們愿意花更多時間去了解。”導游張力說,“中軸線周邊一直以來都是北京旅游的熱門路線,幾乎每個來北京的游客都不會錯過故宮、天安門。”現在,張力更加注重向游客介紹北京中軸線,讓游客更好地體驗古都的文化底蘊。
環境設計專業的大學生展梓家對先農壇有深刻印象,他說,不同于中軸線上其他熱門景點,“先農壇的游客數量相對較少,可以讓人更深入地了解建筑空間和植物綠地的格局。”如今,先農壇是北京古代建筑博物館所在地,收藏并展示了大量與古代建筑、農耕文化相關的文物和文獻資料,成為研究中國古代建筑技術和農業歷史的重要場所。
建議
開發沉浸式旅游、研學游 完善中軸線講解
如何讓更多中外游客了解北京中軸線?中國旅游協會副秘書長葛磊認為,中軸線旅游充滿“莊重感”,未來可以多元化開發“儀式感”“趣味感”“傳承感”和“煙火氣”。
葛磊解釋說,現代文化旅游強調的是沉浸性,建議借鑒西安的“入城儀式”,打造常態化的北京中軸線“中華迎賓禮”,讓游客感受中華氣派、大國風度。從趣味感來看,面向年輕一代,可以利用MR(混合現實)、AR(增強現實)、VR(虛擬現實)等新科技把中軸線游覽過程開發成尋寶游戲。
葛磊同時表示,中軸線是中小學生感知中華文化的最佳課堂,建議開發包括研學課程、研學導師、研學基地等系統化的研學旅游體系。此外,中軸線上也有人間煙火氣,要把好吃、好玩、好住的內容推薦給游客,尤其應重視讓北京老字號重現新活力。
在服務方面,葛磊建議打造北京中軸線旅游的服務保障體系。首先是互聯網服務體系,形成“網上中軸線”。其次是講解員服務體系,不僅要有專業講解員,還要發展義務講解員。
對此,竇俊杰也持相同觀點,“在目前的導游證考試中涉及北京中軸線的內容并不多。”因此,他建議建立北京中軸線導游員講解體系,讓更多的年輕人關注中軸線的文化、歷史,開展更加專業的旅游接待。
除了專業的服務保障,葛磊認為,區域交通服務體系也十分重要,尤其要實現步行的通達性和區間交通的便捷性。同時,應形成合力,構建中軸線全球推廣工作機制。善用144小時過境免簽政策,通過創意新玩法,讓更多的外國游客體驗中軸線、傳播中軸線。
行動
打造北京中軸線特色IP 支持中軸線文創產品開發
北京市文旅局迅速傳達學習了習近平總書記對加強文化和自然遺產保護傳承利用工作重要指示精神,研究部署并開展相關工作。
北京市文旅局表示,將在進一步加強對中軸線文化整體性、系統性保護基礎上,持續做好傳承利用工作。
北京中軸線旅游服務管理的統籌謀劃將進一步加強。盡快制定《北京中軸線旅游服務管理規劃》,圍繞北京中軸線遺產旅游的開發與利用,設置多語種在線游客中心,設計主題深度游、City Walk(城市漫步)游線和統一的標識標牌,打造北京中軸線特色IP等,進一步發揮北京中軸線世界級旅游吸引物密集區優勢。支持中軸線文創產品開發,推出一批能夠展現中軸線壯美景觀、人文精神和建筑藝術的“北京禮物”。
同時,加大對中軸線區域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保護。在北京市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評審、市級非遺生產性保護示范基地評定、北京市中國非遺傳承人研培等工作方面,為中軸線及沿線建設儲備優秀人才。
在藝術創作方面,北京市文旅局將用好北京文化藝術基金,支持北京中軸線題材的精品創作。與中軸線遺產區域內的國家大劇院、北京天橋藝術中心、北京人民藝術劇院等知名演出場所深度合作,加大新時代首都原創劇本孵化力度,助力北京“演藝之都”建設。
此外,還將依托中國世界遺產旅游推廣聯盟平臺,加強與國內其他遺產地的旅游推廣、文化交流。重點宣傳包括北京中軸線在內的8項世界文化遺產,以及北京作為全球世界文化遺產最多城市的文化魅力,加強文化旅游國際交流合作。
■ 相關新聞
北京市文物局:加快文化遺產利用與旅游深度融合
記者從北京市文物局獲悉,8月6日下午,北京市文物局、北京中軸線申遺保護工作辦公室組織集體學習,學習領會習近平總書記對加強文化和自然遺產保護傳承利用工作重要指示精神,并就下一步北京中軸線保護利用工作進行研究部署。
北京市文物局黨組成員、副局長,北京中軸線申遺保護工作辦公室專職副主任褚建好表示,申遺成功既是一座里程碑,也是一個新起點,標志著北京中軸線文化遺產保護進入新階段。下一步,北京市文物局(申遺辦)將全面做好中軸線申遺總結工作,全力完成申遺后續任務,不斷完善北京中軸線保護管理體制,落實好《北京中軸線文化遺產保護條例》《北京中軸線保護管理規劃》,進一步加強北京中軸線文化遺產整體性、系統性保護,鍥而不舍推動北京老城整體保護工作。同時,切實推進文化遺產高水平活化利用。強化科技賦能,探索用好數字技術,讓文化遺產活起來;加快文化遺產利用與旅游深度融合,打造更多精品旅游線路和獨具首都特色的消費場景。深入開展文明交流互鑒。
(來源:千龍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