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5日,北京大興國際機場(以下簡稱“大興機場”)迎來投運五周年。在京津冀民航協同發展大興機場推進會上,大興機場方面透露了五年來的運營數據,保障旅客超過1.27億人次,航班起降超過98萬架次。隨著大興機場的投運,圍繞著這座航空樞紐,周邊產業正在加速聚集。首都機場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劉春晨表示,今年前8個月,首都機場集團管理的京津冀8個機場旅客量已突破1億人次,京津冀機場群基礎設施規模、綜合保障能力、航空服務水平已經進入全球前列。未來,隨著雙樞紐機場的快速發展,北京也將成為全球首個同時擁有兩個億級規模機場的城市。
大興機場保障旅客超1.27億人次
“快來幫我拍張照片,我要留個紀念。”在大興機場航站樓出發層,來自四川的游客劉曉正在和朋友一起拍照,她表示,雖然大興機場已經投運了五年,但自己還是第一次來到這里,看到航站樓的設計十分震撼,便想著一定要拍照“打卡”。其,像劉曉一樣的游客并不在少數,自2019年投運以來,大興機場吸引了一批又一批的游客拍照留念。
9月25日,大興機場迎來投運五周年。在過去五年的時間里,大興機場收獲多項亮眼數據。
北京大興國際機場航空業務部總經理王亞琦介紹,投運五年來,大興機場入駐中外航空公司65家,保障旅客超過1.27億人次,航班起降超過98萬架次。目前,大興機場客運航司在飛航線216條,覆蓋197個國內外航點,通達歐洲、亞洲等25個國家。其中,國際及地區通航點43個,國際及地區旅客累計超310萬人次。
聚焦2024年,王亞琦還披露了一個數據,今年暑運期間,大興機場單日最高旅客量近18萬人次,創開航以來新高。
談及大興機場未來的發展計劃,王亞琦說到,通過五年的發展,大興機場國內航線網絡已經趨于完善,下一步,大興機場發展的重點為國際航線網絡,著重布局歐洲和北美航線網絡。此外,大興機場還會進一步加密中東地區和俄羅斯航線,并且需要進一步優化國際中轉流程、改善航站樓的設施,讓旅客在機場中轉更加便捷。
航空樞紐撬動新產業
投運五年來,大興機場在不斷修煉“內功”的同時,也帶動周邊相關產業的快速發展。
近日,北京大興國際機場臨空經濟區(大興)管理委員會副主任滿群杰介紹,臨空區大興片區搭建了以生命健康為主導產業、以航空樞紐和航空服務保障為兩大基礎產業、以新一代信息技術和智能裝備為補充的“1+2+2”產業體系。
其中,在航空領域,滿群杰介紹,臨空區大興片區依托民航科技創新基地建設,加快民航大學、航科院、適航審定中心等項目建設,在適航審定技術、安全數據管理與應用、空天地一體化等領域探索“中國標準”。在低空經濟賽道中,緊扣適航和安全主題,探索建設新型研發機構,推動構建“北京研發—河北驗證試飛”的產業鏈協同機制,賦能國家低空經濟發展。
資深民航專家韓濤分析到,隨著大興機場規模的不斷擴大,預計將顯著帶動航空物流業、旅游業、會展業、高新技術以及金融等產業的快速發展。其中,在航空物流業,隨著機場貨運能力的增強,預計將促進包括快遞、冷鏈運輸、跨境電商等產業的快速發展,機場周邊區域將形成以航空物流、服務保障等為主導的臨空經濟區,吸引相關產業集聚。另外,在旅游業的帶動方面,機場規模的擴大將增加旅客吞吐量,帶動旅游產業的發展,進一步拉動酒店、餐飲、租車、旅行社等相關服務業。
到2035年京津冀機場群將保障旅客超3億人次
當前,產業聚集的同時,京津冀地區已初步形成“雙核兩翼多節點”的機場群發展格局。
劉春晨表示,今年前8個月,首都機場集團管理的京津冀8個機場旅客量已突破1億人次,較2019年增長8%。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實施的十年間,京津冀機場群基礎設施規模、綜合保障能力、航空服務水平已經進入全球前列,為支撐首都核心功能、服務雄安新區建設和促進京津冀協同發展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作為支撐雄安新區建設的京津冀區域綜合交通樞紐,大興機場也貢獻出了自己的力量。王亞琦表示,大興機場的地理位置決定了其是服務整個京津冀地區的交通樞紐。未來,依托京雄高速和京雄城際鐵路,大興機場也可以服務雄安甚至河北省其他地區的出行旅客,并將建設雄安城市航站樓。同時,大興機場在天津西站建設的城市航站樓爭取年底投入運行,方便天津乃至東北地區的空鐵聯運旅客辦理值機手續、行李托運。不難看出,大興機場與京津冀各地之間的聯系將更加緊密。
此前,中國民航局和國家發展改革委聯合下發了《關于推進國際航空樞紐建設的指導意見》,其中提出,強化北京、上海、廣州等國際航空樞紐全方位門戶復合型功能,重點是強洲際、強中轉、強國際競爭力,遠程國際航線原則上合理有序向北京、上海、廣州等集中。
劉春晨還表示,未來,北京雙樞紐機場年保障能力將超過2億人次旅客吞吐量,在跑滑系統效率、航站區運行品質、綜合交通網絡等方面將達到世界一流水平。北京也將成為全球首個同時擁有兩個1億級規模機場的城市。
針對提升機場群綜合保障能力,劉春晨也公布了下一步的目標:首都機場集團將科學推動京津冀機場群基礎設施升級改造。到2035年,首都機場集團將投資近千億元用于改善提升機場基礎設施,京津冀“三地四場”將擁有12條跑道、11座航站樓,旅客保障能力超過3億人次,成為最具競爭力和影響力的世界級機場群之一。(來源:北京商報 作者:吳其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