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大慶顧問(北京市政協港澳臺僑工作顧問、盤古智庫學術委員會副主任)反映,近年來,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對精神文化和身體健康的需求同步提升,越來越多的北京市民熱衷于戶外運動,而這其中又以山野漫步、郊野出游的方式最受歡迎。與此同時,北京郊區鄉村也受益于越來越多的到訪徒步愛好者的消費升級,從而反哺了鄉村振興。從這雙向維度講,北京非常有必要全面規劃建設一套有體系、有聯動、設施完備、安全保障的山徑步道系統。
山徑步道,是指建設在山脊、山谷等自然山體地形起伏地區,穿越林地、農田、自然郊野公園等區域,可供野外徒步、親近自然的綠道,具有休閑健身、科普教育、生態保護和促進經濟發展等功能。目前中國有代表性的山徑步道有香港麥理浩徑、深圳鯤鵬徑、浙江寧海國家健身步道等。其中,香港麥理浩徑1979年建成投用,東起北潭涌、西至屯門,全長100公里,是香港最長、最早建成的山徑步道,年均吸引徒步愛好者上百萬人次,被《國家地理》評為“全球20條最佳遠足徑”之一。
北京市現有徒步道路數量眾多,但線路規劃建設總體不完整、不連貫、配套差,與國內外經典山徑步道相比存在諸多不足,經過全面梳理發現,存在以下幾個問題:
有的步道僅停留在概念規劃階段,缺乏實質性的建設與推進,如北京淺山千里京華攬勝森林步道,西起房山區周口店北京人遺址,東至平谷區金海湖;
有的沒有系統規劃,各小路分支繁雜,路徑之間缺乏有效的銜接與整合,如西山國家森林公園徒步綠道;
有的路段孤立,由多段景區道路拼湊而成,沒有形成完整的、具有連貫性的長途徒步網絡,如門頭溝京西古道;
有的基礎設施不完善,途中未設置休息補給區域,游客在長時間徒步過程中難以得到基礎服務,極大地影響了徒步體驗,如密云云蒙山徑;
有的路線難度單一,未區分休閑與專業線路,對普通游客部門路段陡峭艱難,而對于專業徒步愛好者又缺乏足夠的挑戰,無法滿足群眾多樣化登山需求,如懷柔箭扣山徑。
為此,我提出以下建議:
第一,強化統籌設計,整體規劃步道系統。建議由北京市文旅局聚焦昌平區北中軸延長線及北京市三條文化帶,根據建設地自然環境條件和鄉村風貌,因地制宜設計山徑步道,分區域分主題差異化規劃山徑步道,實現山徑步道與周邊自然和人文風貌融為一體。根據不同區域的山徑步道,設計增加差異化主題元素,滿足游客豐富多彩的登山體驗感。
第二,提升服務水平,完善基礎設置。建議由北京市體育局建設停車場、公共廁所、休憩場所等必要的登山服務設施,對沿線山徑步道進行必要的修繕、維護,包括木棧道刷漆、危險路段加固護坡擋墻、修繕破損水泥路面、石階路、石板路等,保障游客人身安全。
第三,優化山徑環境,打造沿線自然景觀。建議由北京市園林局結合地區自然環境條件和鄉村風貌,因地制宜對步道兩側進行林草綠化美化,堅持適度設計,最大限度減少人工痕跡,通過樹種配置、種植花卉等,實現步道與周邊自然和人文風貌融為一體,打造必要的自然景觀節點,提升市民游客的登山體驗感。
第四,補齊標識系統,加強步道安全管理。考慮到昌平區在山徑步道建設方面已有相對成熟的經驗和案例,建議由昌平區統籌設計安裝標距柱、地質災害警示牌、危險路段標識等,形成就地取材、生動有趣、功能齊全的標識系統;參考香港游徑的地質災害預防管理系統及應急救援系統,依據地質條件,科學評估潛在危害,準確采用針對性措施對災害進行預防及管理。
最后,建議在地理條件優越的昌平區延壽鎮先行試點,打造大北京地區山徑步道的第一試點案例。文后附《昌平延壽“延·山徑”的規劃設計方案》,請查閱。
附件:延壽“延·山徑”規劃設計
一、延壽鎮基本情況
延壽鎮地處燕山山脈,氣候濕潤,水資源充足,植被覆蓋率達90%以上,自然環境得天獨厚,空氣質量全年Ⅰ級,地勢上風上水,背山向陽,生態優美,天成形勝。獨特的地形地貌形成了豐富的山水層疊交錯的地貌特征,構成了獨特的自然景觀。延壽鎮作為昌平區唯一的純山區鎮,地貌有山嶺、梁、咀、坨、頂、口、洞等,著名的山峰有銀山、大黑山、大楊山、分水嶺、牛蹄嶺,主要屬燕山余脈軍都山系,為典型的山川地貌。銀山塔林位于鎮域中部,是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大楊山國家森林公園位于延壽鎮東部,水草豐茂,野生動物種類繁多,是一個天然的動物樂園。京北古剎延壽寺位于北莊村西北約1公里,據考始建于遼金,延壽甘泉、盤龍松和碧玉佛并稱為鎮寺三寶。濃厚的文化氛圍、悠久的歷史傳承、優美的自然風景使其成為修身養性、靜心養生的勝地。
二、“延·山徑”規劃
延壽鎮環形溝域契合培育山區文旅經濟發展模式,集生態涵養、旅游觀光、經濟發展和人文價值于一體。充分發揮地域資源文化特色,打造環延壽山徑徒步路線,串聯延壽眾多村落、景區、山間棧道、林中小徑,展現延壽生態文化與自然資源的獨特魅力,規劃一條長65公里遠足徒步道路,取名“延·山徑”,取自唐杜甫“宿江邊閣”,“暝色延山徑,高齋次水門”。將依據鎮域內銀山、大黑山、大楊山的山勢建設開拓,實施分段規劃,將各類線路接駁在一起,徒步愛好者可以在山野間穿行,觀花、賞景、徒步、放松,營造全民參與的良好氛圍,為實現昌平區高質量發展服務。
三、望湖段的徒步路線設計
位于銀山塔林景區外,距離9.5公里,由湖門出發,經木棧道、山間小徑、望寶川、石板路、硬化路、西湖,回到湖門。春季賞花、夏日觀景、秋季賞紅葉、冬季觀雪的絕佳路線。
湖門村-望寶川-西湖小環線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