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山縣位于山東省的泰安市、濟寧市、菏澤市和河南省的濮陽市四地級市交界處,境域南北長41千米,東西寬45千米,總面積964平方千米。縣城在東南與西北和西南與東北方向的對稱中心處,距濟寧市65千米,距省會濟南市148千米。東北至泰安市130千米,東南至兗州市83千米,西南至菏澤市92千米,西北過黃河至臺前縣縣城36千米。 梁山縣北、東面與東平縣、汶上縣毗鄰,南、西面與嘉祥縣、鄆城縣接壤,西北隔黃河與河南省臺前縣相望。總面積964平方千米,總人口74.07萬人,其中城鎮人口11.18萬人,人口城鎮化率34%。有少數民族23個,2096人。
行政區劃
梁山縣轄2個街道、9個鎮、3個鄉:
街道:水泊街道、梁山街道
鎮:小路口鎮、韓崗鎮、拳鋪鎮、楊營鎮、韓垓鎮、館驛鎮、小安山鎮、壽張集鎮、黑虎廟鎮
鄉:馬營鄉、趙固堆鄉、大路口鄉
歷史沿革
1949年置梁山縣。因境內梁山而得名。《山東通志·疆域志》:“梁山,……本名良山,以梁孝王游獵于此得名。”《水滸》中所說梁山,即此。
1940年8月,中共魯西區黨委為鞏固軍展魯西抗日根據地,決定在東阿、陽谷、壽張、鄆城、汶上、東平六縣邊區結合部建立昆山實驗區。昆山實驗區隸屬魯西區黨委領導,駐地在張博士集(今屬大路口鄉)。1941年1月,昆山縣抗日民主政府成立,隸屬魯西行政公署領導,駐地在張博士集、師集等村。是年7月,改屬冀魯豫行政公署領導。1942年5月,屬晉冀魯豫邊區政府二十三專署領導。1943年1月,屬晉冀魯豫邊區政府十七專署領導(1944年8月改稱八專署)。1945年8月,屬二專署。1946年1月,屬七專署(同年3月撤銷七專署,并入二專署;11月恢復七專署)。1949年8月,昆山縣隸屬平原省菏澤專署。
1949年8月25日,改昆山縣為梁山縣。縣委、縣政府分別遷至閻莊村和西小吳村(今屬黑虎廟鄉)。1950年2月,梁山縣委、縣政府遷至鄭該村(今屬前集鄉)。1952年春,縣委、縣政府遷至后集村(今屬梁山鎮)。是年11月,平原省撤銷,梁山縣隨菏澤專區劃歸山東省。1958年10月,撤銷菏澤專區,梁山縣改屬濟寧專區。1959年6月,梁山縣復屬菏澤專區。1990年1月,梁山縣劃歸濟寧市所轄。
自然地理
梁山縣地處暖溫帶半濕潤地區,屬大陸性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溫13.5℃,降雨量601毫米,無霜期205天,適宜糧、棉、油、萊、果等多種植物生長。農作物以種植小麥、玉米、大豆、地瓜、谷子、棉花、蔬菜為主,畜禽有牛、馬、驢、騾、豬、羊、雞、鴨、鵝等,林果有楊、柳、槐、榆、椿、泡桐、桃、杏、梨、蘋果、柿、棗等,水產品有魚、蝦、蟹、甲魚等。
梁山縣境內山石、泥沙資源豐富,發展建材業得天獨厚。全縣山石、紫砂巖儲量豐富,可發展水泥、石灰和陶瓷等建材業。 另外,縣境內水資源總量43185萬立方米, 煤炭儲量約10億噸,還有豐富的天然氣和鐵、鉛、石膏等礦藏,極具開采利用價值。
經濟發展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以下簡稱建國)前,梁山經濟長期處于封閉自給狀態。1949年,工農業總產值3214萬元。其中,農業總產值3147萬元,工業總產值67萬元。建國后,梁山經濟逐步向開放型商品經濟發展。 1978 年,工農業總產值15726萬元。其中,農業總產值7400萬元,工業總產值 8326萬元。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后,工農業生產蓬勃發展。1986年,工農業總產值40520萬元。其中,農業總產值18595萬元,工業總產值21925萬元。1999年,全縣實現國內生產總值283236萬元,其中農林牧漁業總產值為165935萬元。
全縣工業已形成了以輕紡工業為重點,縣、鄉(鎮)工業為主體,布局合理,門類較齊全的生產體系。有4 個企業被評為省級先進企業,27個被評為地縣級先進企業。有12個開發項目達國內先進水平,合同利用外資732萬美元。全縣30多種產品分別獲部優、省優、廳優稱號。電力工業發展迅速,全縣年供電量達2。1億千瓦小時,并實現了全縣村村通電。八十年代末,梁山縣拳鋪鎮一些農民逐步學會了制造拖拉機拖斗,隨著運輸業的發展,他們開始生產汽車全掛車、半掛車。梁山縣委、縣政府以此為契機,提出“工業立縣”的發展思路,引導他們走合法化、規模化、集約化的路子。在政府的扶持下,東岳、通亞、華宇13家企業相繼進入國家專用生產目錄,25家通過國家“3C”認證,并成為掛車產業的龍頭,帶動相關配套企業迅速涌現出來。目前,梁山縣專用汽車制造及零部件生產廠家發展到76家,從業人員5800余人,汽車工業總資產已達7.8億元,產品發展到12大系列100多個品種,專用汽車產量占全國總產量的三分之一,成為全國最大的掛車生產基地。掛車專用車產業產值占全縣GDP的三分之一,利稅占全縣的近二分之一,成為梁山經濟發展名副其實的支柱。 2005年,梁山縣被命名為“中國掛車(專用車)生產基地”,并被山東省認證為“山東省特種車輛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中心服務于省內特種車輛業內企業,服務于周邊100家企業,帶動特種車輛產品結構調整和產業升級換代,帶動輻射全省、全國特種車輛產業發展。2006年4月,梁山縣圍繞掛車產業發展到浙江、廣東、福建、吉林、四川等地開展專題招商,在談、簽約項目總額近17億元。目前,梁山縣作為專用車產業全國生產基地的地位更加穩固,專用車產量比去年同期增長近2倍,市場不斷擴大,不僅鞏固發展了北方市場,而且開拓了南方市場,已有2家企業接納了國外訂單,梁山縣掛車專用車產業進入快速發展期。
梁山縣地處黃河沖積平原,土層深厚,土地肥沃,適于發展糧棉生產。尤其是小麥播種面積大、產量高( 約占糧食總產量的65%),是山東省商品糧生產基地縣。全縣種植結構趨向合理,農副加工業已初步形成了草條編織、蔬菜種植、食用菌養殖、淀粉生產、畜禽屠宰等五大商品基地,以及魯西黃牛、銀耳、粉條、蔬菜、木材等13處批發縣場。90年代初,梁山縣先后被農業部授予“全國糧食生產創高產先進單位”、“全國棉花生產創高產先進單位”、“全國平原綠化先進單位”、“全國農業技術推廣先進縣”等榮譽稱號,被山東省政府命名為“全省農田水利基本建設先進縣”、“全省淡水漁業生產先進縣”。1991年, 棉花播種面積20540公頃,總產19250 噸,向國家交售皮棉17800噸,是山東省優質棉生產基地, 被列為全國棉花百強縣。梁山魯西黃牛、小尾寒羊為全國著名良種。1977年,山東省政府確定梁山為魯西黃牛基地縣,1980年確定梁山為小尾寒羊保種基地縣。1988年,梁山被批準為全國小尾寒羊良種繁育基地縣。1999年,全縣魯西黃牛存欄量9.92萬頭,小尾寒羊存養量30.88萬只。
社會事業
科技、教育、文化、衛生、體育事業發展迅速。1999年,全縣已建立各種科學技術學會31個、鄉鎮科協24個。全縣共有各級各類學校217所。其中,普通中學38所,小學160所,職業學校2所,職工中專和技工學校各1所,教師進修學校和衛生進修學校各1 所,武術學校13所。 普通中小學在校學生147573名。教學環境和設施大大改善,被山東省委、省政府授予“教育先進縣”和“校改先進縣”稱號,全縣教育工作“普九”通過國家驗收。全縣共醫療衛生機構27處,醫療病床963張,衛生技術人員1408人,農村醫療點269個,鄉村醫生1137人。有縣級醫院3所病床525張,鄉鎮衛生院16所病床394張,1996年被評為省級文明衛生城。全縣擁有文化館站19個,電影放映單位47個,影劇院(場)35處,藝術表演團體8個,藝術教育機構1個,公共圖書館(室)139個,藏書17萬冊,文物保護機構1個,其中縣級電影院、劇院、文化館、圖書館各1處。全縣擁有廣播電臺、電視臺、有線電視臺各1座,全縣有線電視入戶達8000戶,全縣廣播、電視人口覆蓋率均達100%。縣城擁有大型中心體育場、館,設施齊全,各項體育活動蓬勃開展,被國家授予“體育先進縣”稱號。
交通狀況
梁山是《水滸傳》故事的淵源所在,以此名揚海內、久負盛譽。梁山縣是因境內的梁山得名的。梁山縣臨黃靠湖。黃河自西北過境,過境長25千米;梁濟運河貫穿南北,境內長48千米;東部緊靠東平湖。山湖相映,兩河縱橫,地理位置獨特而重要。京九鐵路縱穿縣境,過境段長15千米。梁山火車站于1996年9月正式投入運營。 220國道及聊(城)一商(丘)、肥(城)一梁(山)、蒙(陰) 一館(河北館陶)等公路穿行交織,梁山汽車站每天始發和過路客車達百輛次,北通北京市、天津市、濟南市,南達鄭州市、商丘市、南京市,東抵泰安市、濟寧市、兗州市、煙臺市,西連安陽市、新鄉市、邯鄲市,晝夜往返,交通方便。濟寧曲阜機場距梁山縣城僅40千米。
歷史文化
梁山縣境域的社會發展歷史悠久。據對青固堆、賈固堆古遺址的考查,早在新石器時期,先人就在這里耕種稼穡,燒制陶器。隋朝建立后,鼓勵農耕,加之唐初的“貞觀之治”,梁山境域曾一度出現經濟興盛景象。五代至北宋,境內形成梁山泊,居民多流離失所,少數成為當地漁民。元末明初,梁山泊水退還耕。明朝從山西洪洞縣大量移民至此拓荒,獎勵農耕,加之大運河通航,梁山農業生產和社會經濟得以恢復和發展。
在階級社會中,梁山人民對統治階級的剝削和壓迫,進行了不屈不撓的斗爭。僅有史記載的農民起義多達10余次,以張榮、宋江、李青山等英雄好漢較為著名,其傳奇故事廣泛流傳。1936年9月, 創建了境內第一個中共基層黨支部。1938年2月,共產黨員劉星、陳伯衡等組織領導了永安寺起義,點燃了梁山抗日烽火。1939年8月2日,八路軍一一五師楊勇部在梁山一舉殲滅日軍300余人,創造了抗日戰爭史上敵強我弱、以少勝多的模范戰例。在抗日戰爭中,共殲滅日軍640人、偽軍1450人,有602名梁山兒女為國捐軀。1947年6月30日,劉、鄧大軍在梁山縣蔡樓村渡河南下,拉開了向國民黨反動派反攻的序幕。在解放戰爭中,梁山人民全力支援和配合人民解放軍同敵人頑強斗爭,有655人獻出了寶貴生命。
風景名勝
水泊梁山風景區:水泊梁山是憑借“水滸”文化資源優勢而開發興建 的省級風景名勝旅游區,包括梁山景區和水泊景區,南山北水形成不同的自然風光和旅游特色。梁山位于梁山縣城東南隅,由虎頭峰、郝山峰、雪山峰、青龍山四山峰七支脈組成,山體險峻,藏奇納勝。梁山本名良山,漢代改稱梁山。唐代曾為佛教勝地,雪山峰下,寺院林立,教徒云集,香火興盛,以蓮臺寺和法興寺聲望尤高。唐朝女皇武則天兩次駕臨,許多文人墨客也前來觀光攬勝。著名詩人高適在《別李少府》詩中寫道:“黃鳥翩翩楊柳垂,春風送客使人悲。怨別自警千里外,論交卻憶十年時。云開汶水孤帆遠,路繞梁山匹馬遲。此地從來可乘興,留君不住益凄凄”。北宋時期,晁蓋、宋江等英雄好漢據守梁山,殺富濟貧,“替天行道”,至今仍保留著許多古跡。施耐庵所著《水滸傳》一再鋪陳渲染,遂使梁山名揚天下。
水滸前寨:地處虎頭峰,危崖壁立,唯北面有崎嶇山道通黑風口可出入。有兩道石砌寨墻圍護,原為亭堂式木石建筑,后屢遭毀壞。元代詩人袁桷登游梁山,有“飄飄愧陳人,歷歷見遺址;流移散空洲,崛強尋故壘”記述。現已修復忠義堂,東西廂房塑有水滸人物像,忠義堂內壁有唐三彩陶瓷巨畫《梁山泊英雄聚義圖》。此外,還修復了“宋江井”和“花榮射雁”等古跡。
水滸后寨:在青龍山北側,是當年梁山義軍安置眷屬、鑄造兵器、囤積糧草之處,有古戲樓、宋家胡同、曬糧場等建筑古跡,另有名勝“帝子遺碑”。《史記·梁孝王世家》有“北獵良山”的記載。梁孝王劉武狩獵良山,暴病而亡葬于此,漢景帝為其樹碑。黑風口在虎頭峰與騎三山相連的山凹處,兩側懸崖峭壁,谷幽澗深,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勢。此處風大且急,素有“無風三尺浪、有風刮掉頭”之說,故名“黑風口”,號稱梁山第一險關。現建有李逵塑像和黑風亭。并樹有著名書法家沙孟海手書碑,題字筆力雄健、結構寬博。“黑風口”3字是沙孟海先生晚年的得意之作。
斷金亭:在梁山支脈狗頭山,西臨懸崖巨壑。是當年林沖為納晁蓋等七好漢入伙,火并白衣秀士王倫的地方。斷金亭名取《易經》“二人同心,其利斷金”之意。現已修復斷金亭,并在亭下修建108級登山石階。當年林沖雪夜上梁山時,朱貴引見林沖,撐一葉小舟穿過金沙灘,看岸上兩邊都是合抱的大樹,半山里一座斷金亭子。四面水簾交卷,周圍花壓朱闌。萬朵芙蓉鋪綠水,千枝荷葉繞芳塘。華檐外陰陰柳影,鎖窗前細細松聲。江山秀氣滿亭臺,豪杰一群來聚會。后來,林沖為納晃蓋、吳用,阮氏三雄等七位好漢入伙,在此間火并了胸懷褊狹、嫉賢妨能的白衣秀士王倫,立晃蓋為梁山泊主。正是: “ 斷金亭上 ” ,招多少斷金之人;聚義廳前,開幾番聚義之會。”今日 “ 斷金亭 ” 在一百零八磴山石級盡處的懸崖上。三面環臨深谷絕澗,木石結構,粗獷雄渾,亭中置石桌石凳,古樸莊重。匾額 “ 斷金亭 ” 為著名書畫家范曾題寫,筆勢瀟灑俊逸,與亭榭渾然一體,給梁山增添了無限風韻。置身亭榭,憑欄俯瞰,令人浮想聯翩。
疏財臺:又名分贓臺。郝山峰上蒼松翠柏掩映著一塊天然巨石,上端有一塊元寶狀石頭,周圍36個石凳環繞,相傳這里就是梁山眾英雄“大秤分金銀、異樣穿綢綿”的仗義疏財臺。明代詩人劉基《梁山泊·分贓臺》詩云:“突兀高臺累土成,人言暴客此分贏。飲泉清節今寥落,何但梁山獨擅名”。“疏財臺”三字為當代書法家陳天然手筆。
梁山水泊:《水滸傳》中形容梁山水泊是“山排巨浪,水接遙天。亂蘆攢萬萬隊刀槍,怪樹列千千層劍戟”。而今歷經 800 多年歷史滄桑,這里早已不見了當年湖河交匯、港汊縱橫、蘆蕩蒼茫、煙波浩渺的八百里水泊。而今水泊北移東平境內的東平湖。梁山附近保留的水泊遺址只是一汪淺淺的細水罷了。
忠義堂:原叫聚義廳。晁蓋在曾頭市中箭身亡后,宋江成了山寨之主,他便把聚義廳改為忠義堂,并在門前樹起了“替天行道”的大旗。忠義堂院落里,中央是一根朱紅色的旗桿,上面懸掛著一面杏黃旗,上書“替天行道”四個黑色大字。忠義堂前的平臺兩側,又有兩桿粉色的大旗,東面的旗幟上是“山東呼保義”,西邊懸掛的是“河北玉麒麟”,昭示著各路豪杰在此集會。忠義堂的抱楹上雕刻著一副紅底金字的對聯:“常懷貞烈常忠義,不愛資財不擾民。”這是后人對梁山好漢們的贊美之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