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精品VIDEOSSEX少妇,97免费公开在线视频,欧美最猛黑人xxxx黑人猛交,午夜性刺激免费看视频

    北京 | 上海 | 天津 | 重慶 | 河北 | 山西 | 內蒙古 | 遼寧 | 吉林 | 江蘇 | 浙江 | 安徽 | 福建 | 江西 | 山東 | 河南 | 湖北
    湖南 | 廣東 | 廣西 | 海南 | 四川 | 黑龍江 | 貴州 | 云南 | 西藏 | 陜西 | 甘肅 | 青海 | 寧夏 | 新疆 | 香港 | 澳門 | 臺灣
  西安市 | 寶雞市 | 咸陽市 | 銅川市 | 渭南市 | 延安市 | 榆林市 | 漢中市 | 安康市 | 商洛市
 
陜西的相關信息
陜西旅游投訴電話
陜西旅游投訴電話:029-85261437
國家旅游投訴電話:010-65275315

陜西最佳旅游時間
陜西地處我國東南濕潤地區到西北干旱地區的過渡帶,屬大陸性氣候。由于受復雜地形的影響,南北氣候差異較大。
陜北黃土高原屬溫帶半干旱地區,年平均氣溫較低。關中地區屬于暖溫帶半濕潤地區,四季分明,秋季陰雨連綿,夏季炎熱多雨,間有“伏旱”,每年夏天都會出現超高溫天氣。陜南地區年平均氣溫較高,屬亞熱帶氣候,冬天較暖,夏秋兩季多連陰雨甚至大暴雨,每年的十月份以后降水速減,天氣睛好,雨雪稀少。
根據上述的氣候特點,游客可以自行選擇自己的旅游時間,但最好不要把時間選擇在炎熱的盛夏或寒冷的嚴冬。

陜西旅游特別提醒
一、陜西氣候冬冷夏熱,夏季自六月至九月初。這季節是雨季,每月雨日約有十天。古都雨后越發酷熱,氣溫可高達攝氏四十一度。陜北高原海拔約一千公尺,故此氣候清涼得多。黃土高原值得一游,最好是在春季前往。春節時分,民間生氣盎然。探訪窖洞居民,看腰鼓舞、社戲等,都是上佳節目。
二、西安的游程至少三天,早晚不妨流連市區。東、南、西、北四座古城樓,可以擇近游逛。仿古街道的人與物,俱古意盎然。八百里秦川可擇近一游。留意民間表演藝術地點;唐樂、社戲、皮影戲、民俗娶親等都凝聚古都文化的精華。
三、地方風味的食品有面食、大拼盤、泡饃等,也可品嘗西安的葫蘆雞。
四、往游黃土高原,宜備防沙口罩、眼鏡、睡袋。旅游日程的安排:西安三天游程只能算作掠影;陜北高原車程來回已需兩天,應作三天游;華山游程亦需三天;秦川游程兩天,租用小型旅游車為宜。

陜西娛樂指南
陜西省幾個主要旅游城市的文化娛樂場所很多,游人盡可以在游覽之余來到這些地方小憩。比較有特點的地方如西安的西安唐樂宮、古都大劇院、陜歌大劇院,白廟游泳場、北方樂園等,同南方的一些旅游城市相比,這些場所的價格都很便宜,真可謂“物美價廉”。
首頁 >> 陜西 >> 安康市 >> 鎮坪縣

  鎮坪縣位于陜西省安康市東南,大巴山北側腹地,東經109° 11′--109° 38′,北緯31° 42′--32° 13′,與湖北、重慶交界,有雞鳴一聲聽三省之喻,是著名的小三峽大寧河發源地之一,距小三峽旅游始發點60公里;地處巴山北麓,屬北亞熱帶濕潤氣候,境內最高點海拔2917米,最低點海拔540米,縣城海拔940米,總面積1503平方公里。總人口5.7萬。

  縣人民政府住所地城關鎮,郵政編碼:725600,電話區號:0915

行政區劃

  鎮坪縣轄4個鎮、6個鄉:

  鎮:城關鎮曾家鎮牛頭店鎮鐘寶鎮

  鄉:洪石鄉白家鄉上竹鄉小曙河鄉曙坪鄉華坪鄉

歷史沿革

  鎮坪縣位于陜西省最南端,大巴山北麓,川、陜、鄂三省交匯處,山高林密,地勢險要,交通閉塞。歷史上常有土匪、游勇占山為王,殘害人民。解放前夕,國民黨軍隊及地方反動武裝紛紛竄入川陜鄂邊境,妄圖憑險據守,負隅頑抗。因而,鎮坪縣是陜西省最后解放的一個縣。1946年7月24日,中原解放軍江漢軍區司令員羅厚福、政委文敏生率領軍區機關、警衛團和第三團由湖北竹山出發,分南北兩路進入竹溪,準備經平利、鎮坪向川東北進軍。7月28日,警衛團第一營在白人溝、竹葉關突破地方反動武裝圍堵。30日下午攻克牛頭店埡子,解放了國民黨鎮坪縣政府所在地牛頭店。后因入川受阻,8月3日撤離鎮坪。中原解放軍突圍到鎮坪給鎮坪人民留下了深刻的政治影響。

  1950年1月7日,安康軍分區獨立七團政委秦金鐸率領三營之七、八連和一營之一連,由嵐皋出發,沿嵐河而上,翻過化龍山,順竹溪河直下,向鎮坪挺進。平利獨立營蘇振海營長率領近兩個連,同時從平利縣出發,經秋坪、秋山過牛頭店,沿南江河直上,向鎮坪抵進。國民黨鎮坪縣政府的自衛團見我軍已到,于1月10日晚倉惶逃竄到四川省巫溪縣銅灌溝的沙子嶺一帶,向地方反動武裝鄂陜邊區自衛指揮部靠攏。1月11日上午,獨七團和平利獨立營在竹溪河口會師,下午進駐國民黨鎮坪縣政府臨時駐地舊城鐘寶街,宣告鎮坪縣解放。

地理環境

  鎮坪縣位于陜西省安康市東南,大巴山北側腹地,東經109° 11′--109° 38′,北緯31° 42′--32° 13′,與湖北、重慶交界,有雞鳴一聲聽三省之喻,是著名的小三峽大寧河發源地之一,距小三峽旅游始發點60公里;地處巴山北麓,屬北亞熱帶濕潤氣候,境內最高點海拔2917米,最低點海拔540米,縣城海拔940米,總面積1503平方公里。

  鎮坪區位獨特,地處長江經濟帶和關中經濟帶接續地區,介于陜、渝、鄂、湘南北經濟走廊及西安至三峽、張家界、神農架黃金旅游大道區間,一腳踏三省的雞心嶺,一夫當關的東溝埡、奇珍異寶的化龍山、三道門、麥渣坪原始狩獵、天生橋、佛爺山等奇特自然景觀使人流連忘返,生態旅游開發方興未艾,前景廣闊。

資源環境

  鎮坪是一個綠色資源大縣。尤以生物、礦產、水能、旅游四大資源優勢明顯。氣候溫和、雨量充沛,具有“冬無嚴寒、夏無酷暑”的特征,宜林宜牧草宜藥生長。生物資源豐富,是一個天然綠色寶庫,南北植物交匯,名貴稀有樹種多,其中珙桐被稱為250萬年前的活化石,森林覆蓋率83%。有天然草場面積43.1萬畝,可利用面積38萬畝,牧草種類達79種。中藥材種類多,分布廣,屬全國四大藥帶之一,素有“巴山藥鄉”的美譽。有各類中藥材420余種,宜藥面積40.4萬畝。史載“無農不藥,無地不藥”,為陜西省中藥材現代化科技示范縣;地道中藥材以葛根、杜仲、黃連、玄參等為主,以鎮坪制藥廠為主的加工企業,年產值5000余萬元,主導產品葛根素占全國同類產品70%以上的市場份額。林麝人工訓化、活體取香在全國具有領先水平。鎮坪農業科技享譽省內外。中高山雜交玉米良種繁育推廣獲省科技進步二等獎。無污染、純天然的五味子、獼猴桃、板栗、竹筍、特色臘肉等綠色保健食品量大質優,縣美味佳食品有限責任公司生產的“鄉肴”牌臘肉系列產品,在全省率先實現了工業化生產“零”的突破。

  礦產資源品種多,儲量大。目前已發現的礦種有34種。以煤、瓦板石、花崗石、大理石、銅、鉛、鋅為主,其中金紅石是西北地區儲量最大、品位較高的礦種之一,開發潛力大。水能資源豐富。水能理論蘊藏量36萬千瓦,可開發利用25.4萬千瓦。

  生豬飼養基礎良好,2004年全縣農民人均養豬2.5頭,通過了省級無公害生產基地認證,鎮坪臘肉遠近聞名,美味佳食品公司的“鄉肴”牌系列食品和分割肉市場暢銷。洋芋、蘿卜、玉米等農產品品質優良。鎮坪有良好的區位、便利的交通、快捷的通訊、優惠的政策、寬松的環境,是一片充滿生機與活力的熱土。

經濟發展

  2009年全縣實現生產總值5.708億元,較上年增長15.6%。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1.813億元,增長7.6%;第二產業增加值1.562億元,增長15.2%;第三產業增加值2.333億元,增長21.3%。第一、第二和第三產業增加值占生產總值的比重分別為31.7%、27.4%和40.9%。年末全縣從業人員30983人,其中農林牧漁業從業人員16562人。年末單位從業人員3476人,比上年增加130人。2008年全縣城鎮登記失業人員109人,較上年減少63人,城鎮登記失業率為2.4%。

農業生產

  農業生產形勢穩定。全年完成農林牧漁業總產值34334萬元,較上年增長8.0%,其中農業產值18322萬元,林業產值3105萬元,牧業產值11506萬元,漁業產值31萬元。

  糧食產量穩定增加。全年糧食種植面積9411公頃,比上年增加69公頃,增長0.7%。糧食產量達到28780噸,比上年增長11.1%,其中秋糧18038噸,增長13.9%;油料種植面積804公頃,增加10公頃;蔬菜種植面積1800公頃,增加128公頃。全年有效灌溉面積100公頃。

  生豬“一縣一業”強勢推進,2009年新啟動建設萬頭村10個、萬頭養殖場9個,新建“鎮坪模式”標準化圈舍880戶6.8萬平方米;生豬飼養總量達到23.8萬頭,同比增長18.8%,凈增出欄生豬2.7萬頭。林權制度改革基本完成,確權率達99.1%;建設土地流轉示范點18個;農村金融改革深入推進,金融服務地方經濟的能力和水平明顯提高。

  全年新發展藥材6.2萬畝。勞務經濟健康發展,全年勞務輸出1.28萬人,人均勞務收入近萬元。

工業經濟

  工業經濟質量明顯提高。全縣工業實現增加值10610萬元,比上年增長16.9%,拉動全縣經濟增長2.2個百分點。其中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8140萬元(含農電),同比增長27.6%。全年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達20882(不含農電)萬元,同比增長57.2%,產品銷售率達到96.1%,較上年提高1.2個百分點。電力工業有序發展,電力供輸運行平穩,安全有效地保障了重點企業、重點項目和民眾用電需求。龍頭企業舉足輕重。2009年,縣美味佳食品有限責任公司完成產值超過5000萬,達到6590萬元,占規模以上工業的31.6%。龍頭企業的健康發展,對全縣工業經濟,乃至全縣國民經濟的持續健康發展起到了較強的推動作用。全年全縣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750.3萬元。

  全年全縣建筑業增加值5010萬元,同比增長12.9%。資質等級以上企業一個,實現建筑業產值1105萬元。

交通狀況

  公路通鄉率達100%,通村率達100%以上,有出境公路5條,初步形成了直通縣境內外的公路交通網絡;110KV輸變電和35KV輸配變網工程貫通全縣,城鄉普及程控電話,移動電話通鄉鎮率達98%以上;城鎮建設日新月異,城鎮配套和服務功能日趨完善。

教育科技

  義務教育階段有了新進展。2009年,全縣共有小學52所,186個班級,在校學生4181人,425名專任教師;全縣共有中學5所,68個班級,在校學生3567人,專任教師222人。普通高中在校生1139人。各類中小學共有教職工702人,其中專任教師647人。從教職工學歷看,大學本科及以上學歷189人,專科畢業336人;高中及以下122人,從職級看,小學高級教師146人,一級教師255人,中學高級教師28人,一級教師86人,二級及以下教師108人。各類中小學共有計算機472臺,體育運動場38個,61750平方米,圖書藏量達14.29萬冊(含電子圖書藏量12342片)。全縣有幼兒園1所,幼兒園(含學前班)共有28個班,在園幼兒824人。

文化衛生

  文化事業健康發展。2009年,全縣有文化館1個,閱覽室1個。有線廣播電視臺1個,電視人口覆蓋率達75%,廣播人口覆蓋率為80%,能接收中、省、市等75套電視節目。全縣有66個村通有線電視,年末有線電視用戶達7300戶,其中數字電視3100戶。全縣有各類書店4個,公共圖書館圖書藏量為22.2千冊,基本可以滿足人們買書、租書需求。建設完工標準化鄉鎮文化站7個,村文化活動室63個。

  公共衛生、醫療衛生工作呈現健康協調發展的良好態勢。2009年末,全縣共有醫院、衛生院12個,擁有病床位242張;各類衛生技術人員199人,比上年增加28人。其中,醫生67人,比上年減少10人。2009年全縣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人口45807人,參合率達92.03%。計劃免疫率達98.85%,產婦住院分娩比例99.5%。

人民生活

  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全年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3215元,增長21.5%;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356元,增長22.7%。農村居民家庭恩格爾系數(即居民家庭食品消費支出占家庭消費總支出的比重)為47.4%,城鎮居民家庭恩格爾系數為61.8%。城鎮居民人均住房使用面積34.24平方米;農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積達到36.99平方米。

  城鄉居民家庭主要耐用消費品明顯增加。根據抽樣調查,止2009年末,平均每百戶城鎮居民家庭耐用消費品擁有量:彩電106臺,電冰箱92臺,家用電腦52臺,淋浴熱水器82臺,移動電話174部;平均每百戶農村居民家庭耐用消費品擁有量:有線電視97臺、摩托車37輛、洗衣機95臺、冰箱17臺、電話機60部、移動電話93部、抽油煙機5臺、電腦2臺、熱水器17臺、太陽能7個。

社會保障

  社會保障事業更加完善。2009年末,全縣各種社會福利收養性單位7個,擁有床位430張,集中供養五保戶 320人;全縣已參加基本養老保險人數為2147人,比上年末增加132人,農村已參加養老保險人數為294人;城鎮已參加基本醫療保險的人數為6102人,增加74人;城鎮已參加失業保險的人數為1873人,增加59人;城鎮已參加生育保險的人數為2118人,與上年持平。2009年,1186人城鎮居民得到政府最低生活保障,比上年增加83人; 6616人農村居民得到政府最低生活保障;全縣撫恤、補助各類優撫對象218人;有1596人次得到民政醫療救助。社會保障體系建設不斷完善,農村低保擴面工作全面完成,五保戶集中供養體系建設步伐加快,殘疾人綜合救助工程全面實施,困難群眾的生產生活得到妥善安置。

風景名勝

  玉雕灣:居鎮平縣石佛寺鎮,趙河之濱。玉雕產品琳瑯滿目,是全國規模最大的玉 雕加工銷售集散地,主要經營飾品、擺件、實用保健等三大系列十大類 8000多個品種。玉雕灣標志性建筑--中華玉文化中心仿行書“玉”字而建 ,外觀簡潔流暢,內部豪華氣派,融玉雕精品展銷、國內外玉石標本展示 、玉文物陳列、玉文化知識介紹等多功能為一體,彰顯中華玉文化的源遠 流長和博大精深。

  五垛山風景區:久負盛名的中原道教圣地,與湖北武當山齊名,素有“北頂”之稱 ,氣勢巍峨,香火旺盛。祖師廟所在的五垛山海拔1665米,四周摩 壁萬仞,云霧茫茫,如臨仙境。五垛山自然景觀兼具南秀北雄,景 區內奇峰林立,飛瀑高掛,林海莽莽,云蒸霞蔚,氣象萬千,有“ 五垛曉煙”、“金頂日出”、“三潭印月”等四十多個名勝景點。

  菩提寺森林公園:居鎮平縣老莊鎮,因千年古剎中原名寺菩提寺位于其間而得名。 公園內山巒起伏,綠影婆娑,擁有植物1350余種,涵蓋了溫帶和 亞熱帶的眾多物種,一派原始森林風光,森林覆蓋率90%,系省 級森林公園。菩提寺、櫻花湖、彭公祠等景點掩映于古樹名木和 茂林修竹之間。 公園內的菩提寺始建于唐高宗永徽年間,距今 已有1300余年的歷史,是中原八大名寺之一、河南省重點文物保 護單位。鎮寺之寶《貝葉經》系唐高僧玄藏從古印度取回,隱藏 于此,被有關專家確定為國家一級文物。

   彭雪楓紀念館:鎮平是中華民族英雄彭雪楓將領的故鄉,位于城南的將軍故居保存 完好,紀念館陳列了戰爭年代和抗日戰爭時期的大量文物和圖片資 料,凸現了紅 色旅游的顯著特征。

  楚長城遺址:蜿蜒于鎮平境內的杏花山巔,是古楚國主要的軍事防御工程,現有烽 火臺、擂鼓臺、寨城、后墻等遺址,南端的老君山寨城保存完好。

  杏花湖:居鎮平縣老莊鎮東北部,映杏花山,吞蘭溪河,攜楚長城,煙波浩淼。周 圍松竹交翠,群山披綠,湖內有湖叉100余處,島嶼10余個,鴛鴦戲水, 白鷺翔集,漁舟晚唱,閑情逸致,盡在其中。

革命歷史

  1949年5月,經中共陜南區委批準,在湖北鄖縣成立中共鎮坪縣委和鎮坪縣人民民主政府,隨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十九軍西進,8月到達與鎮坪縣交界處平利縣秋坪區,幫助該地區宣傳政策,發動群眾,組織農會,建立政權,爭取瓦解平利縣自衛團,收繳武器,偵察鎮坪敵情,發動群眾,做爭取瓦解國民黨鎮坪縣政府和自衛團的工作。中共鎮坪縣委和縣政府在此期間,深入到鎮坪縣的沙壩、牛頭店、白土嶺一帶宣傳政策,張貼布告,發動群眾,偵察敵情,并兩次派人給國民黨鎮坪縣上層人士送勸降信。1950年1月7日,中共鎮坪縣委和縣政府干部從平利縣秋坪出發,次日行至與鎮坪交界的琉璃埡時,縣委書記兼代理縣長趙子平主持召開了臨時會議,宣布鎮坪縣人民政府開始行使管理鎮坪縣的職能,全縣成立3個區公所,縣人民政府設秘書室、財政科、文教科,并布置了解放后的工作。鎮坪雖然解放了,但國民黨鎮坪縣政府和自衛團逃竄到了與四川巫溪縣交界地區。特別是從鎮坪逃竄的鄂陜邊區自衛指揮部(鄂保四團)土匪900余人,糾集陜、川、鄂反動地方武裝組建的所謂5個團、1個旅及綏一師共2200之眾的兵力,在慣匪、國民黨少將指揮官柯愈珊的指揮下,盤踞在川、陜、鄂交界的大巴山一帶,妄圖在此建立反革命根據地,等待時機,東山再起。這些匪徒所到之處,都是搶劫一空,嚴重威脅著我地方人民政權。因此,鎮坪解放后,安康軍分區獨七團和平利縣獨立營奉命向雞心嶺以東進剿,配合湖北兩鄖軍分區和川北部隊,三面合圍,徹底消滅這股殘匪。

  1月14日晨,部隊從鎮坪鐘寶街出發向雞心嶺挺進,在崇山峻嶺、大雪封山、自然條件十分困難的情況下追剿竄匪。19日,與兩鄖軍分區的鄖均獨立團在源茂溝會師。這次剿匪除匪十八旅遠遁房縣外,柯部被我全殲。安康軍分區獨七團和平利縣獨立營共斃傷敵人少將指揮官柯愈珊以下23人,俘敵423人,接受投降349人,繳獲輕重機槍13挺,太行炮2門,手槍133支,步槍457支,發射筒5個,各種子彈25000余發,戰馬8匹,電臺1部,電話機2部,藥品及醫療器械一批。此外,當地群眾在源茂溝打死敵兵1人,繳獲步槍1支;五里埡消滅1個排,砍死3人,砍傷數人,繳獲步槍7支。1月18日,鄂陜邊區自衛指揮部第四團陳友三帶1個大隊23人向人民政府投誠。自此,鎮坪縣反動地方武裝基本被消滅,安康軍分區獨七團留1個連配合地方工作。中共鎮坪縣委和縣人民政府進駐牛頭店,宣傳黨的政策,發動群眾,建立基層政權組織,開展生產自救等工作。

熱點城市: 杭州 | 大連 | 青島 | 南京 | 西安 | 深圳 | 蘇州 | 廣州 | 拉薩 | 麗江 | 洛陽 | 威海 | 珠海 | 廈門 | 沈陽 | 哈爾濱 | 濟南 | 長春 | 無錫 | 桂林
熱門景點: 黃山 - 湘西鳳凰 - 九寨溝 - 廣西漓江 - 天涯海角 - 泰山 - 頤和園 - 杭州西湖 - 山海關 - 圓明園 - 八達嶺長城 - 神農架 - 千島湖 - 五臺山 - 北戴河
本站部分圖文內容取自互聯網。您若發現有侵犯您著作權行為,請及時告知,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侵權作品、停止繼續傳播。
Copyright ©365135.com Inc.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做中國最好的旅游門戶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