麟游縣位于陜西省寶雞市東北部,地處渭北旱塬丘陵溝壑區,東鄰永壽、乾縣,西接千陽、鳳翔,南俯扶風、岐山,北依彬縣及甘肅靈臺縣。總面積1740平方公里,全縣轄5鎮11鄉、110個行政村、438個村民小組,共有22604戶、8.71萬人,其中農業人口7.6萬人,農村勞動力3.98萬個。縣城距西安市160 公里,距寶雞市106 公里,距西寶高速公路眉縣口55公里。境內群山結秀,諸水環布,氣候宜人,是天然的避暑消夏、觀光旅游勝地。
行政區劃
麟游縣轄5個鎮、5個鄉:
鎮:九成宮鎮、崔木鎮、招賢鎮、兩亭鎮、天堂鎮
鄉:常豐鄉、河西鄉、丈八鄉、桑樹塬鄉、酒房鄉
歷史沿革
麟游歷史悠久,據古遺址及出土文物考證,舊石器時代,先民已在境內繁衍生息,新石器時代已有氏族部落聚居。夏:夏禹“治漆及岐”,疏通漆水,公元前21世紀,夏王朝建立后,麟游地屬雍州。
1949年5月21日,麟游第二次解放,麟游縣歸彬縣專區轄。1950年,撤銷彬縣專區,麟游劃歸寶雞專區。1956年10月1日,寶雞專區撤銷,麟游縣直屬陜西省。1958年12月10日,麟游、岐山、鳳翔三縣合并為鳳翔縣。1961年10月9日,寶雞專區恢復。同時恢復麟游縣,歸寶雞專區轄。1971年12月8日,寶雞專區撤銷,設寶雞市。麟游歸寶雞市轄。1979年3月10日,寶雞地區恢復后,麟游縣屬之。1980年8月1日,寶雞地區與寶雞市合并,恢復省轄市領導縣、區體制,麟游縣仍歸寶雞市轄。
自然條件
麟游縣位于陜西省寶雞市東北部,渭河支流漆水河上游,地處東經107°19′—108°2′,北緯 34°33′—34°58′,東臨咸陽永壽、乾縣,西接千陽,南與扶風、岐山、鳳翔毗鄰,北與彬縣及甘肅靈臺縣接壤,全縣版域面積 1740 平方公里。
麟游縣屬渭北旱塬丘陵溝壑區,全縣平均海拔 1271 米 ,最高海拔 1664 米 ,最低海拔 740 米 。地勢西北高、東南低,東西長 65.28 公里 ,南北寬 46.35 公里 。境內溝壑縱橫、坡緩川狹、少有臺塬。可分為低中山、黃土丘陵、黃土殘塬、河谷川道四種地貌單元。
麟游縣屬溫帶半濕潤—濕潤季風氣候區,氣候的特點是熱量不足,春旱、夏涼、秋澇、冬寒,且春夏季節不明顯,日照分布不均,全年日照時數 2200 小時左右,無霜期為 180 天,平均氣溫 9.1 ℃ 。東部塬區光照充足,年平均氣溫為 9 -10 ℃ ,北部年平均氣溫為 8.1 ℃ 。 年平均降水量為 680 毫米 ,多集中在7 、 8 、 9 三個月,占年降水量的 50% 以上。影響我縣的農業氣象災害有干旱、連陰雨、冰雹、霜凍、大風等。
麟游縣常年農業耕地面積為 40 萬畝左右,分布于梁、塬、山、河谷,由坡旱地、川地、塬地、旱平地、梯(臺)田構成。全縣土壤共有 8 個土類, 26 個土種,黃土性土是主要土壤,分布普遍,占總面積的 75% 左右,性綿易蝕,土層深厚,透水性強,易耕作,其次是紅土及粘黑壚土、紫色土、褐土等。土壤有機質含量平均為 1.1% ,全氮 0.073% ,堿解氮 48ppm ,速效鉀 139ppm 。
麟游縣地表水總徑流量 14539 萬立方米,地下水總蘊藏量 6332 萬立方米,地下水可開采量 670 萬立方米。由于環境條件制約,農田水利設施相對落后,農業灌溉用水利用率不高,屬雨養型農業。
經濟發展
麟游縣是傳統的農業縣,種植業以糧食作物為主,年農作物播種面積 35 萬畝左右,主要有小麥、玉米、雜豆、蕎麥、薯類、煙葉、蔬菜等,糧食總產常年穩定在 5 萬噸以上。并有優質玉米、名貴雜豆、蕎麥等一批名、特、優農產品。近年來,認真貫徹落實各級關于扶持農業和農村的一系列優惠政策和措施。把發展優勢特色農產品作為科學定位種植業結構調整的方向,壓糧擴經、壓夏擴秋,狠抓規劃布局,突出基地建設,集中精力發展區域優勢作物,年建立穩定的優質玉米基地6萬畝,優質小雜糧基地5.6萬畝,無公害蔬菜基地1000畝,有力的促進了全縣的農業和農村經濟的發展。截止2005年全縣種植業產值10386萬元,占農林牧魚業總產值的32.72%,農民人均純收入1499元;種植業結構進一步優化,糧食作物面積穩定在30萬畝左右,糧食總量繼續保持增長,總產達到6.6萬噸,蔬菜、烤煙、瓜果等經濟作物發展步伐加快,面積穩步增長。
2009年麟游縣完成麟游生產總值10.17億元,比上年增長15.4%。其中,第一產業完成增加值3. 49億元,增長9.0%;第二產業完成增加值3.63億元,增長22.8%;第三產業完成增加值3.05億元,增長15.1%。
特色農業
農業特色產業發展勢頭強勁。按照“壓糧擴經、強抓畜牧、突出林果、大上藥草”的發展思路,引導群眾狠調農業產業結構,大力發展“羊、草、果、藥”四大特色產業,農村經濟持續增長。2003年,全縣農業總產值達到2.33億元,比上年增長24%。畜牧強縣建設成效顯著。2003年全縣羊只飼養量36萬只,牛7.2萬頭,畜牧業產值達到1.27億元,占農業總產值的54.5%,畜牧業已占據農村經濟的“半壁江山”。特別是布爾羊,因其品系最全、種公羊數量最多、雜交改良面最大、外銷純種布爾羊和雜交改良羊數量最多而被譽為“中國布爾羊之鄉”。飼草產業方興未艾。堅持立草為業,全縣以苜蓿、紅豆草、黑麥草等為主的優質牧草總面積達到10.7萬畝。以優質核桃、仁用杏為主的干雜果基地縣建設進展順利。全縣完成人工造林22.3萬畝,其中,退耕還林17.26萬畝,完成以核桃、仁用杏為主的干雜果建園8.8萬畝。多經生產穩步發展。全縣種植烤煙4812畝,實現產值270萬元、稅金54.9萬元;種植板蘭根、黃芩、柴胡等中藥材1.32萬畝,全縣藥材留床面積達到1.39萬畝。
工業經濟
工業經濟實現快速增長。把發展工業經濟作為壯大縣域經濟實力的主體來抓,2003年,全縣工業總產值達到2.43億元,同比增長28.8%,其中縣屬工業產值1.2億元,同比增長48.4%。投資600多萬元,引進國家二類新藥加替沙星項目已經國家藥監局審批,即將投產;縣印刷廠和植保化工廠通過租賃改制恢復生產;新莊塬水電站正式建成發電;由西安中罡實業有限公司投資710萬元新建的寶雞鑫中天制藥有限公司,已完成基本建設任務,開始試產;寶雞市伏爾康醫藥研究所和香港慶豐國際投資集團有限公司合作組建的陜西慶豐信念藥業有限公司已動工建設,目前,一期工程已開工奠基。積極爭取省、市支持,加快丈八煤炭資源開發,目前正在加緊勘探等前期工作, 已與徐州礦務局簽訂了開發協議,預計明年立項開發。全縣非公有制經濟和第三產業持續發展,2003年底,全縣個體工商戶和私營企業分別達到914戶和36戶,第三產業增加值增長8.1%。
教育文化
麟游縣共有各類學校(教學點)32個,其中小學(教學點)23個,普通中學8所,職業中學1所,幼兒園1個。麟游縣教職工總數為1125人,增長6.2%。其中小學校教職工總數為585人,普通中學476人,職業中學39人,幼兒園25人。各類在校學生數14445人,其中小學在校學生數為7003人,幼兒園347人,普通中學在校學生數6444人,職業中學在校學生為651人。
麟游縣有公共圖書館1個;各種藝術表演團體舉辦各類演出600余場次;民間藝術方興未艾,社火、剪紙、書法等進一步豐富了人們的業余文化生活;書法、繪畫全年共展出8期;出刊發行各類書籍13種8000余冊(期);年末有線電視用戶達到4320戶,比上年增長8.0%;城區有線電視入戶率達到96%;麟游縣廣播、電視覆蓋率達到了100%;全年共放映電影1400場次,觀眾達33萬人次;麟游縣共擁有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2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9處。完成了309個自然莊頭廣播電視“村村通”工程,麟游縣榮獲了全省廣播電視“村村通”工程先進集體
醫療衛生
麟游縣衛生局下設縣醫院、縣中醫醫院、縣疾控中心、縣衛生監督所、縣婦保所、縣衛校6所縣級醫療衛生機構和7所鄉鎮中心衛生院(兩亭中心衛生院、丈八中心衛生院、常豐中心衛生院、崔木中心衛生院、招賢中心衛生院、酒房中心衛生院、閣頭寺中心衛生院)、8所鄉鎮衛生院(桑樹塬衛生院、澄銘窯衛生院、河西衛生院、洪泉衛生院、花花廟衛生院、天堂衛生院、廟灣衛生院、良舍衛生院)。共有在職職工314人,其中各類專業技術人員270人,高級職稱15人,中級職稱91人,大專以上學歷72人。主要負責全縣醫療衛生機構的規劃管理,監督管理縣、鄉、村三級醫療網絡建設;負責協調全縣衛生技術力量,組織對重大疾病的綜合防治,防控處置重大疫情、病情、災情等衛生突發事件;承擔傳染病、地方病和其他常見病、多發病的監測防治任務;監督管理全縣傳染病防治和食品衛生、職業衛生、環境衛生、學校衛生等工作,依照國家食品、化妝品、保健品等相關產品規范,負責經營許可工作;同時承擔著全縣愛衛工作和衛生城鎮的創建工作,組織發動群眾開展愛國衛生運動,負責對全縣大環境衛生的綜合治理工作進行監督管理,組織開展健康教育、除害防病工作;負責對衛生城鎮、衛生先進單位的創建工作進行業務指導、監督檢查、考核驗收。近年來,全縣衛生工作在縣委、縣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堅持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針,認真貫徹落實省、市各級衛生工作會議精神,緊緊圍繞加快發展,努力提高醫療衛生服務能力這一主題,突出抓好衛生改革、公共衛生、農村衛生、行風建設四項工作,優化配置衛生資源,加快基礎設施建設,全面提高醫療衛生服務能力和水平,努力完成了各項衛生工作任務。
旅游資源
麟游縣歷史悠久,文化古老。早在舊石器時代已有人類活動。秦統一六國即設縣制沿革至今。隋唐時期,封建帝王在縣城所在地修筑過舉世聞名的避暑離宮仁壽宮、九成宮,兩朝曾有四位皇帝二十一次駐蹕麟游避暑消夏,使麟游一度成為全國的政治文化中心。境內文物古跡遍布,旅游景點繁多,著名的玉女潭、點將臺、梳妝臺、唐宮庭古井、唐慈善寺大佛以及千佛山、石鼓峽摩崖造象等,具有極高的考古研究和旅游觀光價值。特別是由唐代著名宰相魏征撰文、著名書法家歐陽詢書丹的九成宮醴泉銘碑刻和唐高宗李治御制御書、當朝三品以上文武官員48人親筆簽名的萬年宮銘碑,均屬國寶級文物 。隋唐歷史文化遺存十分豐富,其中規模宏大的九成宮遺址上遺存有唐九成宮醴泉銘碑、萬年宮銘碑、唐宮廷水井、37號大殿遺址等文物遺址。還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慈善寺石窟,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千佛院摩崖造像等眾多文物風景名勝。麟游縣位于陜西關中西北部,東距西安160公里,在寶雞市東北方向的120公里處。東臨乾縣、永壽,西接千陽,南與扶風、岐山、鳳翔縣毗鄰,北和彬縣、靈臺接壤。境內群山結秀,溪流密布,自古便有“麟山十二景”之說。麟游地形地貌復雜,頁嶺余脈和岐山山脈交匯,植被茂盛,生態良好,加之獨特的夏季涼爽氣候,以及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使麟游佳境天成,素有“天然公園”的美稱。其中最著名的有玉女潭、安舒莊百里林海、青蓮山公園、石鼓峽等景觀,是旅游度假的好去處。
名優特產
麟游人的主糧以小麥、玉米為主,輔以蕎麥、糜谷和豆類。其風味小吃有:
核桃干糧:縣西招賢、兩亭一帶出產桃核,尤其是酒房鄉卞良坡等地,產量多,果質優良,每年八月中秋前后,新核桃成熟,家家戶戶都能吃上用核桃作的“油厚旋饃”。招待至親厚友或家人外出,都烙核桃干糧。作法是先將核桃仁焙黃碾爛至出油,加調料、蔥花。用薄面片摺疊包好,搟成餅,上鍋烽出,層數繁多,酥軟、香爨 ,走親戚用的核桃酥,比月餅大一倍多,以核桃仁為餡子,外包一層薄面皮,上鍋烙出,異常酥軟,人喜食。
杏仁茶:杏仁含有氰化物,應≤2mg/公斤,其制作方法是,將杏仁微炒碾料加水,過濾去皮成杏仁漿,盛漿入鍋溫火煮之,不時揚湯至沸去毒過的全杏仁入鍋,加炒菜、面筋、旗花面片、雞蛋漿、調料(忌醋),即可食用,光滑油香,清潑爽口。
血條面:以細麥面用豬、羊血搓成塊,搟薄擦油,切細,蒸熟涼干,吃時再入濃湯鍋煎煮。血條面湯,要配大料,姜汁、蒜苗、蔥花、豆腐條、雞蛋餅、油潑辣子、臊子,即可食用,香味俱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