耀州區,位于陜西省中部,銅川市西南部,海拔650-1700米。全縣轄10鎮6鄉,191個行政村,25.3萬人(其中農業人口21.6萬),總面積1551平方公里。屬暖溫帶大陸性半干旱半濕潤易旱區,晝夜瘟差大,光照好,是蘋果、花椒、中藥材的優生區。

耀州區歷史悠久。現存文物古跡200余處,其中著名的中國藥王山、大香山、照金薛家寨,已成為陜西北線旅游的熱點。耀州區曾是唐代大書法家柳公權、史學家令狐德芬,醫藥學家孫思邈及北宋著名山水畫家范寬的故里。歷史上,耀州瓷、耀州窯享有圣譽。
行政區劃
耀州區轄2個街道、10個鎮、5個鄉:永安路街道辦事處、天寶路街道辦事處,董家河鎮、廟灣鎮、瑤曲鎮、照金鎮、寺溝鎮、坡頭鎮、小丘鎮、孫塬鎮、關莊鎮、柳林鎮,安里鄉、石柱鄉、演池鄉、阿子鄉、白瓜鄉。
歷史沿革
西漢景帝二年(公元前155年),始建縣。魏黃初元年(公元220年),改為泥陽縣。隋開六年(公元586年),改泥陽為華原縣。天佑元年,李茂貞于華原置茂州,翠年改為耀縣。1959年撤縣并入銅川市,原縣轄地區成立耀城、小、柳林三個人民公社,1961年9月市、縣分設恢復耀縣建制。 2002年6月18日,國務院批準(國函[2002]54號):撤銷耀縣,設立銅川市耀州區,以原耀縣的行政區域為耀州區的行政區域。區人民政府駐城關鎮。2005年,撤銷城關鎮,設立永安路、天寶路2個街道辦事處。
自然資源
耀州區是渭北高塬罕見的物種資源寶庫。已查明的植物種類800多種,森林覆蓋率達41.4%,境內年平均降水量56 7.8mm,無霜期228天,年平均氣溫12.3℃,晝夜溫差大,光照好,是蘋果、花椒、中藥材的優生區。僅野生中藥材品種近400種。動物種類600余種,旱獺、麝等屬國家重點保護動耀州區礦產資源豐富,儲量大,是陜西省的重要能源建材基地之一。境內煤炭探明儲量8468萬噸,年生產煤炭150萬噸,石灰石儲量約18億立方米,年生產水泥60萬噸。此外,鐵礦、坩土礦、高嶺土礦、油頁巖礦、粘土礦、電石和天然氣等礦產資源也相當豐富。
耀州區山川原相間,區域農業發展前景廣闊。全區土地總面積242萬畝。北部山地峽谷區占土地總面積56.2%,是發展林牧業和農業多種經營的理想地域。中部梁峁丘陵區,適宜農林牧副漁業發展。南部臺塬川道區,原面平坦,土厚地肥,灌溉條件優越,是商品糧菜和外貿農產品的主產區。全區農副產品種類眾多,以辣椒、花椒、大蒜、蘋果、核桃、白蜂密及名貴中藥材最為有名。
經濟產業
耀州區是連接陜西關中地區和陜北地區的交通要道。北依銅川,南去西安及咸陽國際機場均70公里,西銅一級公路和咸銅、梅七鐵路縱貫全縣,交通十分發達。城市建設已初具規模,各項基礎設施趨于完善�?萍肌⒔逃⑽幕⑸虅�、外貿、金融等各項事業飛速發展。 目前,全縣已經形成了以煤炭為主的能源產業;以水泥和水泥加工業為主的建材業;以造紙、陶瓷、化工為主的輕化工業、以辣椒、花椒、蘋果、豆類為主的農副產品加工業;以藥王山為基地的中藥材加工業和醫療保健品產業等五大支柱產業。
該縣能源產業以煤炭為主;建材業以水泥和水泥加工業為主;輕化工業以造紙、陶瓷、化工為主;農副產品以辣椒、花椒、蘋果、豆類為主;另有以藥王山為基地的中藥材加工業和醫療保健品產業。
經濟發展
按照區委、區政府的統一部署,全區上下認真貫徹落實省、市、區經濟工作會議精神,在“抓落實,創一流”活動的推動下,經濟和社會各項事業保持了良好的發展勢頭。初步測算,全區GDP完成14億元,同比增長15%,增幅同比提高4.4個百分點。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0.57億元,同比增長6.0%;第二產業增加值9億元,同比增長19%;第三產業增加值4.43億元,同比增長13%。三次產業的比重為4.1:64.2:31.7。
全區實現農林牧漁業總產值1.9億元,增長10.1%。一是夏糧生產豐年偏平,24.2萬畝小麥總產47530噸,同比下降0.7%,畝產196.1公斤,受4、5月份干旱的影響,較上年減少3.1公斤;5.33萬畝油菜總產4798萬噸,同比增長26.8%,畝產90公斤,較上年增加18.5公斤,增長25.9%。二是種植結構進一步優化,蔬菜面積3.3萬畝,總產3.7萬噸;新建蘋果園1.31萬畝,累計達到16萬畝;新栽雜果經濟林5萬畝;藥材面積年內新增6997畝,累計1.2萬畝。三是畜牧業穩步發展,上半年全區新增奶牛1547頭,達到12697頭,肉牛出欄6425頭,肉羊出欄18689只,生豬出欄10787頭;肉蛋奶產量分別達到5390噸。四是生態環境和基礎設施建設不斷推進。植樹造林完成6.6萬畝,流域治理完成28.73平方公里,新建戶用沼氣池426口,累計7566口,通村公路完成10條54.3公里。上半年全區農村剩余勞動力轉移就業3.1萬人,成為農民增收主要支撐點。
全區工業企業完成工業總產值17.6億元,同比增長25.06%,完成全年計劃的51.1%。其中區屬規模以上企業完成產值10.24億元,增長33.11%;區屬規模以下企業完成工業總產值7.36億元,同比增長9.23%。上半年原煤產量127.38萬噸,同比增長4.57%,銷售目前進入淡季;水泥產量108.31萬噸,同比增長49.17%,熟料產量97.6萬噸,同比增長30.14%,產銷銜接良好。
招商引資
我區共簽約項目9個,簽約金額10.09億元,其中引進資金6.49億元,簽約項目中,合同項目7個,金額1.69億元,協議項目2個,金額8.4億元。目前,9個簽約項目中有4個合同項目開工建設,其中1個項目已建成投產,累計到位資金3900萬元。加上往年簽約項目新增到位資金4500萬元,今年上半年共計到位資金8400萬元。
全區財政總收入完成12955萬元,增長65%。地方財政收入5045萬元,增長42.9%,增幅同比加快7.2個百分點,其中:地稅完成2388萬元,增長110.8%;國稅完成602萬元,增長80.8%。全區財政一般預算支出8491萬元,增長17.3%。城鄉社區事務、交通運輸、社會保障與就業經費支出分別增長86.3%、54.1%、66.6%;一般公共服務支出1969萬元,增長66.3%;農林水事務支出增長18.2%。全區教育、醫療衛生支出分別下降10.7%。
社會事業
公共衛生服務體系建設穩步推進,區醫院門診樓、鄉鎮衛生院建設及設備儀器配套項目進入尾期;農村衛生醫療服務進一步完善,參加合作醫療農民21.6萬人,參合率達到95.79%,報銷藥費395萬元。計生工作進展順利,全區人口自增率控制在5‰以內。
文體旅游事業較快發展。居民文化生活豐富多彩,共組織全區性大型文體活動4次,送電影下鄉30余場;配備80萬元文化室圖書器材。旅游收入穩步提高,全區1-6月份接待游客35.99萬人,綜合收入4832.2萬元,同比增長24.6%。
社會保障覆蓋面進一步擴大。上半年養老保險人數達到8426人,醫療保險參保7926人,失業保險參保9113人;城鎮新增就業1436人,登記失業率3.98%;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3.1萬人。
科技服務體系建設逐步完善。上半年開展科技培訓22場次,受訓3800人次;建立京兆村、水峪村的蘋果,豹村、草灘村的藥材,王家砭的奶牛等5個示范點;申報省、市科技項目9個;為民營科技企業申報科技項目4項。
教育事業蓬勃發展。全面扎實的做好了“兩基”國檢迎驗各項準備工作;1.5萬平方米D級危房改造任務基本完成;耀州中學今年高考成績再創全市榜首;耀州教育網建成并投入運行,柳公權中學實驗樓已開工建設,樓村中學宿舍樓開工建設準備就緒;規范化管理學校及文明校園創建工作有序進行。
旅游風光
大香山
大香山又名叫三石山,位于銅川市耀州區西北45公里處,平均海拔1414.3米,最高峰為西峰,海拔1430.6米。香山及其周圍,森林覆蓋率85%以上,是天然植被保存完整的典型次生林區,生物種類繁多。山勢東西走向,主峰分東峰、中峰、西峰依次排列,酷似一個巨大的筆架,又象一個巨大的香爐,遠望之,東峰、中峰、西峰尤如三根頂天香柱插入爐中。。山之周圍,萬頃林海、青翠欲滴,崇山峻嶺、云霧繚繞,山中泉、溪、瀑、潭、湖、河等水景形態多樣,有山泉近百處、小溪近50多條,山水相依,秀麗異常。更有多處天然溶洞,小者數百平方米,鐘乳石形態各異,奇秀無比。在這里,春賞山花,山花爛漫覓佛跡;夏聽松濤,濤聲充耳似驚雷;秋覓紅葉,葉紅遍野盡天染;冬觀雪景,玉樹瓊臺竟風流�?蓮恼战鹬资律焦取⒘忠τ�、廟灣鎮直達香山,南有西銅高速公路、210國道、梅七線鐵路與西安相接,北有銅正公路通往甘肅、寧夏和內蒙。
藥王山
藥王山位于陜西銅川市耀州區城東1.5公里處,景區面積10.1平方公里。山上五峰環撓,古柏蒼翠,殿宇軒昂,碑石林立,風景優美,被列為全國第一批重點保護單位和省級風景名勝旅游區。隋唐偉大游醫藥學家孫思邈晚年歸隱于此,后世尊為“藥王”,藥王山便由此得名。 藥王山歷史悠久,自然景觀獨特,文物薈萃,文化內涵極為豐富。山有關中面積最大的古柏林,有金元建筑的大型元代壁畫。有藥王大殿之藥方碑、太玄古洞、洗藥池等景點五十余處。藥王山石刻遍及全山,隋至明摩崖造像四十余尊,精美絕倫,北魏至唐代造像、碑百余通,彌足珍貴。歷代碑石二百余通,為藥王山的實物歷史檔案,還有石塔、石棺、石牌坊等石刻。均有極高的歷史、科學、藝術價值。
玉華宮景區
福地湖位于宜君縣城東三十華里處。湖中半山腰的北魏石窟始建于446年。佛教、道教融為一窟。該窟始鑿于北魏,歷經北魏、北齊、隋、唐、宋、清也有零星雕鑿。窟為方形平頂,進深1.25米,寬1.78米,高1.29米。石窟中央和左、右壁正中各雕一龕造像。正中央大龕中釋迦牟尼佛結足加跌坐,左下方雕一供人在博山爐前跪拜禮佛�?哂冶谥型邶愔性煜褚阉鷼В写嫖难婕y龕,楣上飾蛟龍和4朵蓮花,周圍雕12個小佛,佛龕上雕有山巒和走鹿、蹲猴。窟左壁中央尖拱形大龕中,雕手持芭蕉的老君盤膝端坐像,左右道士捧笏侍立。龕楣浮雕10個半身像,上為7個手持箜篌、笙、琵琶、蕭、長笛、腰鼓、長鼓的伎樂飛天。雕刻內容除佛教、道教外,還涉及音樂、體育、游樂、服飾等。人物造型謹嚴,形象秀美。充滿力量的摔跤力士給人以無窮力量,飄飄欲仙的《飛天》是中國石刻藝術的一絕。龕楣背光精巧富麗,圖案紋飾豐富多彩,它對研究我國的藝術史、體育史有著重要的價值。
節慶活動
2002年陜西銅川玉華宮冰雪藝術節開幕式于2002年1月10日在銅川玉華宮隆重舉行,屆時省、市黨政領導及有關方面的代表出席。開幕式預計觀賞游客五萬多人,冬日的玉華宮,將成為三秦大地上旅游的一個新熱點。
玉華宮,位于銅川市西北37公里處,曾是唐初三代帝王的避暑行宮,佛教圣地,是陜北黃土高原與關中平原接壤處唯一的一片綠洲,我國三大油松林區之一。王華山松濤陣陣,清泉飛瀑,曲徑通幽,禪房花深,有“高寒清迥,遠勝驪山”之譽。唐代高僧玄奘在此譯經講學四載,并在這里創立了“法相宗”(也叫玉華宗“。麟德元年,一代大師玄奘法師圓寂于此,為此,玉華宮名揚海內外,來此休閑度假,朝圣膜拜者絡繹不絕。在這里還有目前全國最大的記述玄奘生平的百米漢白玉浮雕,有世界最大的玄奘石刻座像。玉華宮不但文化內涵豐富,而且自然景觀優美。這里春天山花燦漫,夏天林蔭清泉,秋天紅葉遍野,冬季冰雪迷人。游玉華宮可盡享森林大自然之沐浴,拜佛休閑讓人心曠神怡,賞冰雪使人留戀忘返。
2001年玉華宮景區充分發揮景區獨特的自然資源優勢,舉辦了第一屆陜西銅川玉華宮冰雪藝術節,在省內外引起了強烈轟動。為了進一步開發玉華宮的旅游資源,發展旅游經濟,為陜西省冬季旅游增新的活動內容,陜西省旅游局、銅川市人民政府聯合在玉華宮舉辦2002年陜西銅川玉華宮冰雪藝術節,本次活動較去年規模更大,作品更精,藝術性更強,內容更豐富。
為了充分顯示玉華宮冬季旅游的魅力,冰雪藝術節期間,將有幾百件大型冰雕藝術作品與游客見面。根據玉華宮地理特點和文化底蘊,冰雪藝術作品集中分布在五個區域,主要內容有:1.體現悠久的佛教文化;2.展示燦爛輝煌的唐文化;3.冰雪世界游樂項目;4.人類朋友--動物樂園;5.展現銅川建設的輝煌成就。所有作品通過新穎獨特的藝術構想,施以精雕細琢的技術手法,加之悠韻絢麗的聲光效果,使千奇百態的冰雪藝術作品,新潮刺激的溜冰、滑雪和古樸黃雅的唐風建筑融為一體,交相輝映,呈現出玉華宮景區博大精深的淵遠文化和冰雪藝術活動的豐富多彩,使游人真正感受到晶瑩剔透、瑰麗無比的皚皚冰雪藝術大世界的極致魅力,使玉華宮為21世紀西部冰雪旅游樂園,形成“北看哈爾濱、西看玉華宮”之勢,滿足人們在陜西也能欣賞到高雅的冰雪藝術的愿望。在冰雪節活動期間將組織系列民俗風情展示表演活動,有民間藝術作品、繪畫、攝影、書法展覽,民俗風情鑼鼓、秧歌、戲劇、舞蹈等活動,天天有表演,天天新花樣。同時推出商貿活動,以旅游拉動經濟發展。
新擴建的玉華宮滑雪場是目前西北地區最大的現代化滑雪場,擁有先進的制雪機和牽引機。目前,雪場面積30000平方米,其中中級滑雪道2條,初級滑雪道1條,能夠滿足旅客冰雪旅游活動的需要。
地方特產
宜君核桃
宜君被人們譽為“核桃縣”,核桃是宜君縣小有名氣的特產之一,它是優質的干果和木本油料。有兩個品種:一個品種是個小,皮硬而堅、難砸,群眾稱"根根核桃";另一個品種是"露仁核桃",人們贊為優質核桃,個大皮薄、仁脆而甜,味香而濃、色亮而有澤,含油量和其成份高而品質好。在60年代省核桃鑒定會上,好多專家評論,宜君的優質核桃不亞于陜南。測定表明每100克核仁含脂肪63克、蛋白質15.4克、碳水化合物10克、柞油50-60克,并含有多種維生素。藥用可增補血液、濕潤肺腎、定喘化痰等。
銅川大刀面
刀:長二尺二寸,背前端寬三寸,背后端寬四寸,老秤重十九斤。
切:右手提刀,左手按面,邊提邊落,案隨刀響,刀隨手移。
面:搓成絮,木杠壓,成硬塊,盤起回性,搟開一毫米厚薄后拎搟杖疊起成半圓形。
顧名思義,大刀切的面叫大刀面。澆上事先調好油炸面醬、豆腐、粉條臊子,調入醋、鹽、辣子油,即可食用。
特點:面條泛黃,湯紅里透黑,酸辣可口,長久食用,可治胃寒。
耀州窯
窯址在陜西同官縣(即今銅川縣)黃堡鎮,因以前同官屬耀州,故名耀州窯。當時燒制規模很大,沿黃堡鎮漆河上下十里都是燒瓷的,因而有“十里窯場”之稱。耀州窯的裝飾方法,主要有刻花、剔花、印花、鏤空等。裝飾題材有牡丹、菊花、忍冬、蓮荷等植物紋樣;有鳳、鶴、鴨、魚等動物紋樣;所產器皿,以碗為最有特色。碗的造型一般呈喇叭形,外形作蓮瓣狀。還有稱為“小海鷗”的,口緩外卷,如海鷗之展翅,玲瓏精巧可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