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首頁 >> 陜西 >> 西安市 >> 鄉鎮介紹 >> 泄湖鎮 |
![]() |
泄湖鎮 |
泄湖鎮位于陜西省藍田縣城西北部,總面積88.2平方公里,轄28個行政村,160個村民小組,總人口4.2萬。2005年,實現財政收入431.32萬元。 行政區劃 泄湖鎮轄泄湖、十里鋪、薛家河、宋家廟、兀家巖、沙河、潘桃、漫道、麻坡、張村、唐溝、杜家坪、前李坪、后李坪、馬王、馮家、徐粱坡、鏵嘴坪、簸箕掌、騫灣、李家坪、下付、唐凹、黑溝、牛家口、陳家溝、西余家溝、大興等28個村委會。 招商引資 泄湖鎮招商引資成效明顯。依托市經濟開發區建設帶來的千載難逢的發展機遇,泄湖鎮確定了“全民抓經濟、重點抓民營、突出抓招商”的經濟發展思路,對到泄湖鎮投資興業者,根據省市區有關規定,將享受稅收獎勵、用地優惠、收費優惠、落戶優惠、環境服務等多重優惠政策,為企業發展提供良好的治安環境,進一步優化招商引資環境。建立招商引資工作流程,在辦理土地使用手續、工商稅務辦證等方面提供優惠服務。到2007年,共引進項目33個,引進資金3.28億元,其中過千萬元的項目26個。其中,2007年引進項目12個,實際到位資金1.2億元。泓運紡織有限公司、天一置業有限公司分別實現當年建設、當年投產。 泄湖鎮農村經濟結構不斷優化。特種動物養殖規模迅速擴大。2007年泄湖鎮擁有養殖大戶3600戶,狐貍、貂、貉子的秋季存檔量達到130萬只,特種動物養殖實現的收入占泄湖鎮年農業總收入的65%,是特種動物養殖重鎮。農業結構調整取得明顯成效。2007年新增瓜菜面積3000畝,杞柳2000畝,苗木800畝、花卉300畝。 基礎設施 泄湖鎮基礎設施建設日趨完善。實施村村通公路工程,投資1378.6萬元新建和整修道路28條,公路里程達50.7公里。投資300多萬元,完成37個村的村村通自來水工程,解決3.1萬人的飲水問題。投資280萬元實施鎮駐地改造工程,共改造路段2830米,綠化28800余平方米,埋設排水管道4382米,安裝路燈112盞。投資136萬元架設6公里工業專用輸電線路。投資350萬元,修復程梅路5.7公里。投資210萬元新建衛生院。投資120萬元,建設敬老院,總占地面積達10.69畝,房屋65間。 鄉鎮發展 2008年來,鎮黨委、政府按照“基礎設施先行、項目帶動發展,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和開放開發興鎮”的經濟工作思路,積極實施產業結構調整,大力發展工商業、非公有制經濟,鎮域經濟和社會得到飛速發展。基礎設施條件全面改善,先后投資1千多萬元,新建洩湖鎮中學及沙河等幾所小學,拓寬改造集鎮街道,栽植風景樹,修建花園,安裝街燈,水泥硬化沿川村組道路20多公里,整修半嶺沙石路27公里,泄湖鎮28個村實現“三通”。特色產業初具規模,已形成櫻桃樹專業村5個,建成水雜果基地1個,總面積達11000多畝,每年為群眾創收4000多萬元。養殖業呈現多元化齊頭并進的發展態勢,泄湖鎮牛存欄4278頭,豬4021頭,養雞180萬只,成為西安市重要的肉蛋生產基地。招商引資呈現跳躍發展態勢,2005年內聯資金合同額4220萬元,實際進資2420元,分別較2003年增長81%和44%,2005年,引進項目8個,總投資達3410多萬元。 2008年來,洩湖鎮黨委連續被縣委評為先進黨委,鎮政府被評為滿意單位。泄湖鎮社會總產值從2002年的2.72億元,增長到2005年的3.46億元,人均純收入從2002年的2150元,增長到2005年的2380元。 社會發展 2007年來,區委、區政府緊緊抓住西部大開發和西安發展重心南移的機遇,依托緊臨西安文化區和高新產業區的區位優勢及秦嶺北麓豐富的自然資源優勢,主動承擔和分享西安大都市功能,規劃策劃了“新長安戰略”,提出了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以強區富民、長安西安領先為目標,實施重點區域發展戰略,加快推進城市化進程,大力發展高新技術產業、高等教育、旅游業、都市農業和房地產業,建設具有競爭力的生態文化科教新城的工作思路,全區上下合力打基礎,奮力抓落實,強力求突破,區域經濟生機勃顯,城市面貌日新月異,發展環境不斷優化,綜合實力不斷增強,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2005年,全區實現生產總值66.19億元,同比增長16.9%;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62.83億元,同比增長52.4%;財政收入達到3.12億元,可比增長34.5%;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完成16.3億元,增長17%;農民人均收入3331元,增長7.5%。 新農村建設 城區進行了全方面、高檔次、大規模的改造和擴建,新建了城市道路20多條;建造了時代廣場、長安廣場等10多個城市休閑場所,新增綠化面積8.5萬平方米,供水、排水、供電、供氣、通訊、寬帶、有線電視等基礎設施一次到位。中心城區從26.4平方公里拓展到74平方公里,控制區面積達131平方公里,城市規模擴大了五倍,城市的綜合服務功能明顯提高,現代氣息和文明程度顯著增強。 交通條件 在道路建設上,相繼建成西灃路、西漢高速長安段、西康鐵路長安段、環山公路長安段等高等級公路,加之2008年持續投入近3億元建設的韋鳴路、韋斗路、子午大道、雁引路等5條80.7公里的主干公路,全區“五橫十縱”的道路骨架正在形成,實現了與西安市的快速對接。農村公路建設步伐加快,投資9500萬元,新修通水泥路村92條210公里,改造縣鄉超齡公路22條90公里;2006年將爭取市級補助資金2382萬元,區財政配套資金878萬元,改造縣道1條8.4公里、鄉道13條71公里。從2004年起,政府采取以獎代補的辦法鼓勵農村道路建設,持續投入財政資金1416萬元,帶動農民多渠道投資近1.5億元,硬化村內道路2403條總里程448.4公里,村際道路106.3公里,改善了農村生活環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