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首頁 >> 陜西 >> 西安市 >> 鄉鎮介紹 >> 焦岱鎮 |
![]() |
焦岱鎮 |
焦岱鎮屬于陜西省西安市藍田縣。地貌地形復雜,南部為秦嶺山地,中西部川、塬相間,北部是橫嶺,屬暖溫帶半濕潤大陸性季風氣候,宜林、宜牧、宜糧。經濟以農為主,產小麥、豆類等。中藥材有天麻、五味子、杜仲等。林產有油桐、漆樹等,白皮松是名貴樹種之一,礦產有玉石、鐵、石棉,尤以玉石有名,藍田玉、金川牛為主要特產。 行政區劃 焦岱鎮轄焦岱街、大洋峪、小洋峪、東光、謝家嶺、吳家寨、鮑寨、任家莊、張家、柳家灣、水泉、安寺溝、陳家溝、趙家扁、梁家扁、候家扁、蔡家坡、樊家坡、榮家溝、佘家灣、溝口、老虎溝等22個村委會。 基礎設施 焦岱鎮基礎設施日臻完善。水電資源豐富,電網設施健全。境內有11萬伏的變電站一座,建有中小型水力發電站7座、,年總發電量為1100萬千瓦。焦岱鎮24個行政村的電網改造已全部完成,電力供應非常正常和充沛。有小型水庫共計9座,有日供10噸水水廠1個。豐富的水電資源為桂花鎮工業發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帶來了具大的發展潛力。小集鎮建設初具規模。2002年投資100余萬元對焦岱鎮柏墩街道進行了硬化和美化,建成鎮政府至中學的功偉路和1公里桂花街,街道兩旁統一規劃了居民小區。城鎮人口吸納率、農村居民城鎮化率進一步擴大。路網建設不斷完善。村級公路總長90余公里,24個村村級公路基本拉通,特別對鳴泉路、南五路等鄉村主干道進行了拓寬和修復,改變了過去“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的窘況。由于焦岱鎮經濟基礎薄弱,還有大部分村村級公路路況沒有得到改善。 在保護和大力發展三大資源的基礎上,加大對焦岱鎮資源深加工和精加工的開發和探索,進一步擴大“生生生川”牌青磚茶的規模,提高其品味和知名度;加大對豐富的油桐、漆樹資源、白云石資源、鳴泉水庫自然景觀等資源的招商引資和開發力度。 旅游資源 藍田縣焦岱鎮作為古人類生息繁衍的地方,是十多個朝代的京畿之地及古代中國南北交通要道,留下了眾多的古遺址和豐富的文化遺存。境內山雄水秀,川美嶺闊,自然風景秀麗。有馳名中外的“藍田猿人”,聞名遐邇的壁塑瑰寶水陸庵、著名隋唐寺院。 上下悟真寺在焦岱鎮東約10公里普化鄉王順山。分上下兩院,相距1.5公里。上寺在司真峪內西邊的山崖上,竹林蔥翠,俗稱竹林寺。下寺在悟真峪口外的藍水南岸,環境清幽。唐代詩人王維、杜甫、張籍等均有游悟真寺詩傳世。因歷代破壞,范圍大為縮小,殿宇都是近代建筑,只有青山綠水仍是詩人描寫的“藍水色似藍,日夜長潺潺,周回繞山轉,下視如青環”的意境。 水陸庵在焦岱鎮東10公里普化鎮王順山下。三面環水,形似孤島,就此建庵。這里青山聳立,河水環流,故稱水陸庵。是關中名勝古跡之一。本是古悟真寺的水陸殿。庵內大殿,系明代建筑,特別是殿內彩色泥質壁塑,是有名的古代雕塑藝術品。泥塑均采用連環塑的形式,上下疊層列塑佛本生故事。 藍田猿人遺址在焦岱鎮陳家窩村和公王嶺。1963-1966年在當地發現猿人下頜骨與頭蓋骨化石,兩地化石統一命名為藍田中國猿人、藍田直立人,或簡稱為藍田人。藍田公王嶺猿人化石與北京猿人化石很類似,其嘴巴隆起,腦殼較厚,眉骨發達,額骨低平,經古地磁測定,公王嶺猿人距今約98-100萬年。陳家窩猿人距今約50萬年左右。藍田猿人使用的石器,有尖狀器、砍砸器、刮削器、石核等,種類不多,大都是一件石器多種用途,形制很不規則,原料大部是用石英、脈石英打制的。 發展目標 主要目標:到2010年,農村環境污染加劇的趨勢有所控制,農村飲用水源地環境質量有所改善,農村地區工業污染和生活污染防治取得初步成效,規�;笄蒺B殖污染得到一定控制,農業面源污染防治力度加大,有機食品、綠色食品占農產品的比重不斷提高,生態示范創建活動深入開展,農村環境監管能力得到加強,公眾環保意識提高,農民生活與生產環境有所改善。到2020年,農村環境質量和生態狀況明顯改善。 切實保護好農村飲用水源地,把保障飲用水安全作為農村環境保護工作的首要任務,依法科學劃定農村飲用水水源保護區,加強飲用水水源保護區的監測和監管,堅決依法取締水源保護區內的排污口,禁止有毒有害物質進入飲用水水源保護區,嚴防養殖業污染水源,嚴禁直接或者間接向江河湖海排放超標的工業污水。制定飲用水水源保護區應急預案,強化水污染事故的預防和應急處理,確保群眾飲水安全。 加大農村生活污染治理力度,因地制宜處理農村生活污水。按照農村環境保護規劃的要求,采取分散與集中處理相結合的方式,處理農村生活污水。居住比較分散、不具備條件的地區可采取分散處理方式處理生活污水;人口比較集中、有條件的地區要推進生活污水集中處理。新村莊建設規劃要有環境保護的內容,配套建設生活污水和垃圾污染防治設施。 逐步推廣“組保潔、村收集、鎮轉運、縣處置”的城鄉統籌的垃圾處理模式,提高農村生活垃圾收集率、清運率和處理率。邊遠地區、海島地區可采取資源化的就地處理方式。 優化農村生活用能結構,積極推廣沼氣、太陽能、風能、生物質能等清潔能源,控制散煤和劣質煤的使用,減少大氣污染物的排放。 嚴格控制農村地區工業污染,采取有效措施,提高環保準入門檻,禁止工業和城市污染向農村轉移。嚴格執行國家產業政策和環保標準,淘汰污染嚴重的落后的生產能力、工藝、設備。強化限期治理制度,對不能穩定達標或超總量的排污單位實行限期治理,治理期間應予限產、限排,并不得建設增加污染物排放總量的項目;逾期未完成治理任務的,責令其停產整治。嚴格執行環境影響評價和“三同時”制度,建設項目未履行環評審批程序即擅自開工建設的,責令其停止建設,補辦環評手續,并予以處罰。對未經驗收,擅自投產的,責令其停止生產,并予以處罰。加大對各類工業開發區的環境監管力度,對達不到環境質量要求的,要限期整改。加快推動農村工業企業向園區集中,鼓勵企業開展清潔生產,大力發展循環經濟。 加強畜禽水產養殖污染防治,科學劃定禁養、限養區域,改變人畜混居現象,改善農民生活環境。各地要結合實際,確定時限,限期關閉、搬遷禁養區內的畜禽養殖場。新建、改建、擴建規�;笄蒺B殖場必須嚴格執行環境影響評價和“三同時”制度,確保污染物達標排放。對現有不能達標排放的規模化畜禽養殖場實行限期治理,逾期未完成治理任務的,責令其停產整治。鼓勵生態養殖場和養殖小區建設,通過發展沼氣、生產有機肥等綜合利用方式,實現養殖廢棄物的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依據土地消納能力,進行畜禽糞便還田。根據水質要求和水體承載能力,確定水產養殖的種類、數量,合理控制水庫、湖泊網箱養殖規模,堅決禁止化肥養魚。 控制農業面源污染,采取綜合措施控制農業面源污染,指導農民科學施用化肥、農藥,積極推廣測土配方施肥,推行秸稈還田,鼓勵使用農家肥和新型有機肥。鼓勵使用生物農藥或高效、低毒、低殘留農藥,推廣作物病蟲草害綜合防治和生物防治。鼓勵農膜回收再利用。加強秸稈綜合利用,發展生物質能源,推行秸稈氣化工程、沼氣工程、秸稈發電工程等,禁止在禁燒區內露天焚燒秸稈。 積極防治農村土壤污染,做好全國土壤污染狀況調查工作,摸清情況,把握機理,逐步完善土壤環境質量標準體系,建立土壤環境質量監測和評價制度,開展污染土壤綜合治理試點。加強對污灌區域、工業用地及工業園區周邊地區土壤污染的監管,嚴格控制主要糧食產地和蔬菜基地的污水灌溉,確保農產品質量安全。積極發展生態農業、有機農業,嚴格對無公害、綠色、有機農產品生產基地的環境監管。 加強農村自然生態保護,堅持生態保護與治理并重,重點控制不合理的資源開發活動。優先保護天然植被,堅持因地制宜,重視自然恢復。嚴格控制土地退化和草原沙化。保護和整治村莊現有水體,努力恢復河溝池塘生態功能,提高水體自凈能力。加強對礦產資源、水資源、旅游資源和交通基礎設施等開發建設項目和活動的環境監管,努力遏制新的人為破壞。做好轉基因生物安全、外來有害入侵物種和病原微生物的環境安全管理,嚴格控制外來物種在農村的引進與推廣,保護農村生物多樣性。加強紅樹林、珊瑚礁、海草等海洋生態系統的保護和恢復,改善海洋生態環境。 加強農村環境監測和監管,建立和完善農村環境監測體系,研究制定農村環境監測與統計方法、農村環境質量評價標準和方法,開展農村環境狀況評價工作,定期公布全國和區域農村環境狀況。加強農村飲用水水源保護區、自然保護區、重要生態功能保護區、規模化畜禽養殖場和重要農產品產地的環境監測。有條件的地區應開展農村人口集中區的環境質量監測。 嚴格建設項目環境管理,開發建設活動必須依法執行環境影響評價和“三同時”制度,防止產生新的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禁止不符合區域功能定位和發展方向、不符合國家產業政策的項目在農村地區立項。加大環境監督執法力度,對不執行環境影響評價、違反建設項目環境保護設施“三同時”制度、不正常運轉治理設施、超標排污、在自然保護區內違法開發建設和開展旅游或者違規采礦造成生態破壞等違法行為,嚴格查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