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首頁 >> 陜西 >> 延安市 >> 鄉鎮介紹 >> 鐮刀灣鄉 |
![]() |
鐮刀灣鄉 |
鐮刀灣鄉位于杏子川北部,距離安塞縣城60公里,轄13個村,69個村民小組,2505戶,9850人,其中農業人口9650人,總土地面積232平方公里,現有耕地面積28600畝,其中基本農田19000畝,有林地面積15232.9畝,其中退耕還林98058.7畝,經濟林10500畝,現有大棚687座,養殖專業村8個,專業戶460戶,畜禽存欄800頭,家禽存欄3萬只。2006年,農民人均純收入2230元,人均產糧420公斤。 草畜發展 草畜業是該鄉的優勢產業,也是該鄉群眾增收的主要來源之一。“以草定畜、草畜同步發展”是該鄉近年來草畜產業開發的指導思想,按照“草畜配套”的發展模式,在鞏固提高原有養殖戶的基礎上,重點抓好示范戶、專業村、重點村的建設,通過幾年的努力,該鄉新種優質牧草50000畝,建成養殖專業村8個,發展養殖示范戶460戶,羊子存欄6000只,生豬存欄1800頭,大家畜存欄800頭,家禽存欄3萬只。2006年,畜牧業總收入395萬元,人均收入達到401元。 林果發展 該鄉緊緊圍繞“六大工程”建設的第二大以主導產業為主的富民工程為突破口,截止2006年底,全鄉果園面積達到5200畝,其中掛果(5年以上)面積1200畝,幼園(2-5年)2500畝,新建園(1-2年)1500畝,年產水果850噸,年產值達到170萬元,占農業總產值的18%。雙山村蘋果品質高、口感好,曾多次獲得縣上領導的贊賞。 棚栽發展 鄉黨委按照“一鄉一業”和“一村一品”的工作思路,建成了羅居、史川、李家河、段先等棚栽業基地。全鄉累計建成日光溫室大棚687座,棚均收入7500元,最高的達18000元,高出全縣平均水平,主要種植“安德烈”茄子,基本實現了產業化、規模化種植,初步形成了產地市場。 特色產業 近年來,該鄉初步形成了“川道大棚、玉米,拐溝紫花白洋芋、紅蔥”為主要特色產業鏈,群眾增收渠道進一步拓寬,生活水平得到充分提高。該鄉川道村共種植地膜玉米1000余畝,戶均收入6000余元,拐溝村紫花白洋芋1000余畝,全部地膜種植,形成了李坡、王咀、康河三個1000畝以上紫花白洋芋生產基地,加快了“一村一品”發展步伐。 基礎設施 近年來,在上級部門的大力支持下,通過多方籌措資金,農村基礎設施明顯改善。 一是多方協調,解決了火石界、寺咀、李家河、劉河、新勝、楊石寺等6個村275戶,1298人的移民搬遷新居問題,還有史川、牛圪嶗兩個村70戶349人的移民搬遷工程正在緊張有序地建設中,并圍繞新居工程建成養殖小區8個,邁出了產業化發展步伐,提高了人民生活水平。 二是全鄉實現了村村通車,今年新修鄉村道路120公里,使羅居、史川、鐮刀灣、楊石寺、雙山、劉河、段先則村7個村鋪設了瀝青路面,新勝、康河、李坡、王咀、高溝5個村道路實現了礫石化,生產生活條件進一步改善。 三是解決了李坡、王咀、新勝、雙山等5個村的自來水飲水問題。 四是農田水利建設成效顯著。新修農田23000畝,大大緩解了該鄉農田不足問題。 五是信息化工程進一步加強,幾年來,建成移動電話機站5個,羅居、史川村農業信息站2個。在偏遠村莊安裝了移動無線電話,使通訊覆蓋全鄉。 六是扶貧開發重點村項目正在實施當中,預計2008年全部完工,大大改善了農民住房條件,提高了人民的生產生活水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