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首頁 >> 陜西 >> 榆林市 >> 鄉鎮介紹 >> 店塔鎮 |
![]() |
店塔鎮 |
店塔鎮位于神木縣城北22公里處,下轄19個行政村,114個村民小組,總土地面積325平方公里,耕地面積2.7萬畝。總人口23813人,其中農業人口12179人,暫住人口9000多人。交通便利,是包神、府新公路及神延、神朔鐵路的交匯處。境內資源蘊藏豐富,主要有煤炭、石英砂等,藏量大、質量好。 建設發展 近年來,該鎮依托資源、區位優勢,努力培育煤炭、電力、建材、化工四大支柱產業,逐步形成了店塔為中心,以公路、鐵路為走向的能源化工產業帶。積極加快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加快農業產業化和農村城鎮化和農村工業化。 2004年全鎮社會總產值達7.3億元,其中工業產值5.56億元,鎮級財政收入突破1千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2550元。 經濟發展 店塔鎮強化項目建設、招商引資、“三農”工作。強力推進基礎設施建設 、“雙百幫扶”,不斷加強政治文化、精神文明及民主法制建設,在繼續做好安全生產、計劃生育、民政、武裝等各項工作的同時著力四個突破,實現全鎮經濟社會的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 一是突出民營經濟主體地位,在著力推進新型工業化上實現新跨越。店塔鎮有著豐富的礦產資源,開發建設的也比較早,已經成為全縣的工業大鎮,工業在全鎮的經濟總量中處于絕對主導地位。該鎮將做好三個方面工作進一步推進工業化進程。一是確立綠色GDP的增長方式,走循環經濟發展之路。全力配合縣上拆除污染嚴重的小蘭炭爐,全面實現節能、減排、降耗;二是進一步提高資源利用率,根據縣上確定的小煤礦整合方案,全力做好煤礦資源整合與技術改造工作。以規模化開采提高煤炭資源的利用率,提高煤炭產業的貢獻率,提高工業對“三農”的反哺率。同時,加強對煤礦的監管力度,加大安全方面的投入,高度重視安全生產工作,對上級負責,對人民負責;三是繼續推進招商引資,大力發展民營經濟。招商引資是推進工業化的重要手段,也是擴張經濟總量的根本出路。 二是突出項目建設,在夯實發展的基礎上實現新突破。石窯店工業區、神木新村的建設與楊家城的旅游開發對帶動店塔經濟增長、促進就業及第三產業的發展有積極的推動作用,同時店塔發展也面臨著新的挑戰。為此,該鎮決定在空間布局上把店塔鎮建成一個中心區、五個片區的新鎮區。一個中心區即鎮政府所在地,為全鎮政治、經濟、文化中心,主要承擔政治、文化、商貿服務職能。五個片區即下石拉溝到石窯店載能小區,楊伙盤、燕峁煤焦化小區,黃娘城溝至草地溝河電力、化工、建材工業小區,碾房灣村交通運輸、貨運信息、飲食服務小區,楊城、黃娘城、水頭村旅游業片區。 三是突出增加農民收入,在推進新農村建設上取得新進展。新農村建設是一個長期的 工作 ,既要整體推進,更要突出重點;既要顧及長遠,更要立足當前。今年該鎮以農民增收為核心,進一步加快新農村建設步伐。把“雙百幫扶”、“一村一品”等工程和新農村建設結合在一起,為建設新農村提供資金保障。大力發展現代農業。按照發展現代農業的要求,整合各類支農資金,努力改善農村基礎設施條件,著力推進農產品品牌創建和農業標準化生產體系、農產品質量安全體系建設。加強勞務輸出,培育新型農民。大力發展勞務經濟,堅持把勞務經濟作為促進農民增收的重要產業來抓,完善勞務輸出服務體系,切實維護農民工合法權益。繼續抓好農村富余勞動力培訓,舉辦農民實用技術培訓班,擇優選送“陽光工程”學員。 四是突出民生工程建設,在構建和諧社會上開創新局面。和諧社會建設與人民幸福安康息息相關。今年該鎮在經濟發展的基礎上,積極落實縣上各項惠民政策,突出以人為本,著力改善和保障民生,努力使全鎮人民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著力解決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集中力量辦好惠及廣大群眾的實事好事,使發展成果更多地體現到改善民生上。 農村建設 神木縣店塔鎮黨委、政府2007年多渠道籌集資金2400多萬元,用于新農村建設,改善了部分村組的基礎設施條件,增加了農民收入,提高了村民的生活質量。 圍繞新農村建設,該鎮首先從改善村組的基礎設施條件入手,共從鎮境內中、省駐店企業和民辦企業的煤礦、焦化廠等籌集資金2400多萬元引水、修路、建居民住宅,實施建供暖工程。先后為倪家溝村、韓家焉第二村民小組建人飲工程2處,兩個村350多人吃上了自來水。實施完成了1.9公里的馬家梁村道路硬化工程,為楊城村移民搬遷落實了30萬元資金。組織協調駐上石拉溝村一企業達成了為村上建設護提工程的意向協議。在鎮上的多次努力下,神華神東電力公司同意投資120萬元為店塔新村新修道路、建設飲水工程; 神朔鐵路公司投資80萬元為下石拉溝村硬化道路。在鎮上的統一組織下,由下石拉溝村出資600多萬元建設鍋爐房、鋪設管網;神朔鐵路公司捐贈兩臺價值300萬元的鍋爐建成的下石拉溝村供熱公司,已建成投入使用,208戶村民告別了用“土暖氣”、“洋爐子”取暖的歷史;上石拉溝村自籌資金800多萬元,新建了250多間、總建筑面積7500多平米的住宅房;店塔村投資600多萬新建了150多間門面房用于租賃。在改善部分村組基礎設施條件的同時,鎮政府還投入200多萬元改善鎮區市容市貌。新修了長1300米的鎮區排洪渠,建成了總長324米的交警中隊緯路、政府西路。為街道配備落雨井蓋30多套,安裝路燈20多盞,增加街道垃圾箱10個,在街道新栽了樹木,新建公廁2處。 黨建工作 店塔鎮充分發揮區位優勢,堅持走以經濟促黨建,以黨建促發展的路子,實現了黨建與經濟共贏。2004年以來,先后被市委、市政府評為“萬名干部下鄉包村工作”先進集體、“五型機關”標兵單位、“先進基層黨組織”、“文明機關”,被省委、省政府授予“文明村鎮”稱號。2007年“七一”前夕,又被省委授予“五個好”先進鄉(鎮)黨委稱號受到表彰。 加強自身建設,提高基層黨組織抓經濟和黨建工作的水平。該鎮堅持用科學發展觀指導農村黨建工作,通過采取集中與分散、自學與輔導、走出去與請進來相結合的學習辦法,提高鎮、村兩級干部對抓經濟促黨建,以黨建促發展的認識水平。鎮黨委堅持在鎮機關中層干部中實行“競聘上崗,雙向選擇”制度,鎮村先后有10名干部待崗,1人落選。針對農村基層組織建設動態性強,黨員流動性大的特點,鎮上抽調熟悉農村經濟政策、法律法規和善于調解民事糾紛的5名干部組成農村黨建工作隊,及時調處解決農村黨建與經濟發展中出現的矛盾糾紛。 采取多種形式發展村級經濟,為農村黨組織建設提供物質支撐。該鎮抓住地處陜北煤電基地的區位優勢和縣域經濟快速發展的機遇,大力發展民營經濟。僅今年上半年,全鎮民營經濟就完成固定資產投資1.3億元,新增個體工商戶200多戶。鎮上先后籌集資金4500多萬元,在改善基礎設施等投資硬環境的同時,還建立了進村入戶入企民情日記制度,發放了便民服務卡,公開辦事程序,減免費用,最大限度地為企業順利生產提供方便。投資環境的改善,吸引了大批企業來鎮投資,到6月底,全鎮共有中、省、市、縣駐鎮企業17個,各類私營企業56個,個體工商戶1500多戶,去年全鎮實現社會總產值10.56億元,其中工業總產值8.4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5100元。經濟的發展,推動了農村基層組織建設,目前全鎮19個行政村全部建起了兩委會活動場所,經濟與黨建實現了雙贏。 抓典型,實現農村經濟和基層組織建設協調發展。針對鎮上大部分干部既是黨支部書記,又是民營企業負責人的實際 ,鎮黨委提出“黨員干部是能人,能人入黨當干部”,“把黨員培養成能人,把能人中的先進分子培養成黨員或村組干部”。每年鎮上都要對鎮村兩級組織的黨員進行一次科技培訓,對入黨積極分子進行一次黨的知識、法律法規和科技新知識培訓。廣泛開展黨員干部與能人結對子活動。板東墕村主任折忠誠,動員村民入股辦礦,全村農民人均純收入1.5萬元。馬家梁村支部書記楊文卿將自己煤礦的6間房子無償提供給村兩委會,并投資為村里修建了20公里鄉村公路,長期幫扶9戶貧困戶,給全村70歲以上10位老人每年發放了300元生活補貼,資助村內11名大學生。該鎮涌現出一批像折忠誠、楊文卿這樣引領村民致富的典型。此外,鎮上還注重對有文化、有經濟頭腦、會干事的入黨積極分子的培養,幾年中先后吸收黨員180人,其中有50多人被選進村級領導班子,16人擔任了村支書、村主任。 社會評價 各項社會事業迅速發展,基礎設施建設實現水、路、電、通訊四通,近年來被中央文明委評為全國創建文明村鎮工作先進單位,被省委、省政府評為“文明單位”,被省教育廳命名為“教育強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