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江縣是特級英雄黃繼光的故鄉,位于德陽市東南部,距市區42公里,東鄰綿陽市三臺縣,南接遂寧市大英縣,西毗成都市金堂縣。全縣幅員面積2063平方公里,耕地面積7.5萬公頃。總人口137.4萬人,其中農業人口126.5318萬人,非農業人口10.8770萬人。

境內以淺丘為主,龍泉山脈橫亙縣境西部。縣境南北長,東西窄,地勢從西北向東南傾斜。屬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年降水量882.5毫米,年均氣溫16.7℃,無霜期286天。有繼光水庫、西眉湖水庫和人民渠水利設施,凱江、郪江等10余條溪河呈葉脈狀分布。達成鐵路、滬蓉高速公路,101、106省道過境。有南塔、北塔寺、壽寧寺、大雄觀、廣福銅山、倉山飛鳥等名勝古跡。縣人民政府駐凱江鎮。
行政區劃
中江縣轄29個鎮、16個鄉:
鎮:凱江鎮、南華鎮、回龍鎮、通濟鎮、永太鎮、黃鹿鎮、集鳳鎮、富興鎮、輯慶鎮、興隆鎮、龍臺鎮、永安鎮、雙龍鎮、玉興鎮、永興鎮、悅來鎮、繼光鎮、倉山鎮、廣福鎮、會龍鎮、萬福鎮、普興鎮、聯合鎮、馮店鎮、積金鎮、太安鎮、杰興鎮、南山鎮、東北鎮
鄉:古店鄉、青市鄉、瓦店鄉、石泉鄉、柏樹鄉、白果鄉、清河鄉、高店鄉、石筍鄉、太平鄉、民主鄉、永豐鄉、元興鄉、通山鄉、石龍鄉、合興鄉
歷史沿革
漢屬廣漢郡,三國蜀置五城縣,隋開皇3年改為玄武縣,13年在東南部(今倉山鎮)增設飛烏縣,唐調露元年又在中部(今廣福鎮)增設銅山縣。宋大中祥符5年改玄武為中江縣,以古中水(今羅江)而得名。元初飛烏、銅山縣入并中江縣沿襲至今。1950年屬遂寧專區,1958年屬綿陽專區,1983年屬德陽市。
2006年,四川省人民政府(川府民政[2006]15號)批準:同意中江縣鄉鎮行政區劃建制由原來的33個鎮、24個鄉調整為29個鎮、16個鄉。

中江縣凱江風光
自然地理
中江縣歷史悠久,地域寬,是四川省25個丘陵大縣之一,丘陵耕地面積占全縣耕地面積的77%。。西北高,東南低,為中低山區介于丘陵,其中有寬谷淺、中、深丘和窄谷中、深丘。中江縣氣候溫和,四季分明,雨量充沛,無霜期長,生態相對平衡。森林覆蓋率31.12%,綠化覆蓋率31.52%。
行政區劃面積2063平方公里,平均海拔500-600米。其中:淡水域2.9%,平壩5.8%,丘陵74.7%,山地16.6%。
年平均氣溫16.7℃,1月份平均氣溫5.5℃。8月份平均氣溫26.1℃,年平均降雨量882.5毫米。
中江縣最為豐富的是勞動力資源,全縣共有勞動力80多萬個。礦產資源有:天然氣、石油、鹽、銅、頁巖、粘土和優質礦泉水等,旅游資源有一定開發價值,如列為全國青少年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的特級英雄黃繼光紀念館,以及古墓群、山林溶洞、人造湖泊(水庫)等。

中江崴螺山森林公園
旅游景區
中江的旅游景區已開發的有:中江銅山風景區,中江西眉湖風景區,中江葳騾山森林公園,中江繼光水庫,中江白塔寺,中江陽平關風景區,中江黃繼光紀念館,中江壽寧寺,中江玄武觀風景區,中江文廟。
銅山風景區:四川著名古文化風景區。位于中江縣廣福鎮,因地處古銅山縣而得名。距縣城約50公里。景區內有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柑桔梁子崖墓、民主塔梁子東漢崖墓、玉江石刻群,有聞名全川的中江銅山古八景。景區內名人眾多,有五代時的天文學家趙延義、宋代狀元蘇易簡、文學家蘇舜欽、明代進士王惟賢、當代英雄黃繼光、趙宇等。
西眉湖風景區:川中休閑勝地。位于中江縣興隆鎮龍泉山脈中段西眉山下,距縣城約20公里。大型商務會議中心、休閑旅游景區。風景區依山傍水,景色秀麗,游樂設施齊全。景區內有聞名四川的白馬寺。
崴螺山森林公園:四川省級森林公園。位于中江縣會棚鄉龍泉山脈中干線上,距縣城約18公里。景區內有古柏樹數萬株,被譽為“天然氧吧”。主體屬龍泉山脈向東北延伸的—條支脈,山體最大比高九百八十六米,最大海拔六百九十八米。景區內以雄、奇、剛、秀、幽、壯、險于一體,以佛教文化和長壽文化著稱川北中部地區。地下礦泉水資源豐富,森林茂密,野生動植物繁多。以及我國清末張獻忠率部南征大將軍靈威古戰場遺址和葬死場所等人文景觀,使風景區更具悠久而深厚的歷史文化。
繼光水庫:位于四川省中江縣繼光鎮,屬于亞熱帶濕潤氣候,雨水充沛,四季分明。湖區綿延長約21公里,湖面面積1.2萬畝,總庫容9820萬立方米,可灌溉36萬畝田土。湖區共有岔溝岔彎58條,湖區蓄水最深處為33—43米。繼光湖水面可開發面積為1.2萬畝,陸地可開發面積為2.6萬畝。湖面開闊處,湖水猶如一面明鏡,湛藍清澈,山水相映成趣;湖面細窄的地方,河彎曲幽,如世外桃源。沿湖一帶峰巒迭起,有著盆地丘陵特有的秀、幽、奇、靜,山水、樹的和諧交融令人叫絕!
白塔寺:川中名剎。位于中江縣凱江鎮,距縣城中心約2公里,是川中著名寺廟。寺后北塔山上的宋代古塔為四川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我國高僧釋海空大師傳授如意金剛法的基地。寺院由天王殿、地藏殿、伽藍殿、大佛殿、觀音大悲殿、大威德金剛殿和五樓、五亭、五院、一塔組成。高28米的露天緬玉佛像和一千六百四十尊佛像巧奪天工,堪稱一絕。
陽平關:位于中江縣城西7公里的凱江河畔,四川省道教策源地,省內著名風景區。景區內有地下溶洞、古戰場、小三峽風光、古道教中央教區“陽平都理”之印、東漢崖墓等。描述陽平關的“古綿州巴歌”曾被載入中國文學史冊。 為古時中江的水陸通道。兩岸峰巖聳能源工峙,形成小三峽風光;古代帛氏奴,蜀王程道養,清朝的李永和等歷代農民起義軍都曾把景區內的天臺山、雞冠山等作為屯兵練武,安營扎寨的地方,雞冠山腰的三清洞,是神奇絕世的喀斯特溶洞,洞長八里,現已開發出1500米,洞內鐘乳懸掛,石筍林立,洞口由小河、田野構成的道家太極圖案渾然天成。此溶洞融自然景觀、人文景觀與悠久的歷史文化為一體。
黃繼光紀念館:坐落在城東松柏巍巍的魁山腳下,是一座仿古園林建筑。占地1.6萬平方米,建筑面積2000平方米。建有門廳、中心廣場、兩個中朝友誼亭、5幅漢白玉浮雕等。為了紀念1952年10月在抗美援朝戰爭中英勇獻身的中國人民志愿軍特級英雄黃繼光,1962年在縣城文廟內建立黃繼光紀念館。1984年5月在城東魁山西麓修建新館,即現在的黃繼光紀念館。
壽寧寺:位于四川省中江縣城西側,北靠蔥籠陡峭的樓妙山,而監清澈明凈的凱江河,與縣城南北二塔爭輝,同城東魁山相映。寺后樓妙山北有古跡“玉局洞”,寺前有中江八景之一的“樓妙飛韋”,吸引著拜佛參觀的群眾來此登高眺望。清代邑訓導左凝登樓妙山有詩云:“尋常極目嘆崔嵬,此曰登監實異哉。四面群峰呈畫譜,一灣流水倒瑤臺。燕隨春風高低舞,風送松聲遠近來。看看煙霞從地起,不知身在彩云堆。”寥寥數語,色畫出樓妙山秀麗風光。
文廟:亦稱孔廟或圣廟,是供奉古代偉大思想家和教育家孔子的祀殿。中江文廟坐落在縣城下南街,占地一公頃有余。東西寬50.2米,南:比長212.46米,臼紅墻圍護。由萬仞宮墻,東西石坊,欞星門、天池,泮池,大成殿,崇圣祠,名宦祠,鄉賢祠,藏經閣,鐘鼓樓等部分構成一個結構完整、宏偉典雅,古4;1、莊嚴的建筑群。院內遍植柏樹,株株高大的古柏挺然屹立,濃蔭蓋地。
龍華山莊:川中休閑勝地,位于中江縣通濟鎮,距縣城約10公里。是集游覽、觀光、會務、休閑、度假為一體的綜合旅游度假區。度假村占地200余畝,依山傍水,環境清幽,娛樂設施齊全,有石刻、人造沙灘、小長城等著名景點,度假村內設有網球、保齡球等體育設施,被譽為山城、水城、不夜城。
中江美食
中江掛面:中江手工掛面歷史悠久,相傳為南宋紹興年間創制,至今有近千年歷史。此面為傳統特產,手工精制,條細如絲,粗如韭葉,神奇而中空,堪稱一絕。因工藝復雜,受氣候限制,歷代以珍品上貢。它的特點是味甘色白,柔嫩可口,面體因經多次發酵而有微孔,故有“莖直中通”之說,其特別柔嫩易消化也緣于此。現在為增加其營養成份,在制作過程中又分別加以韭汁、菠菜汁、雞蛋精、雞蛋黃、朱神砂等制成蛋清面、蛋黃面、朱砂面、翡翠面等,以滿足不同消費者的需求。中江掛面曾先后數次被省、地、市、縣評為地方優質特色食品,深受廣大消費者青睞。是探親訪友、饋贈親朋的最佳食品之一。
中江八寶油糕:具有200多年的歷史,系由8種主要原輔材料精制而成。外觀呈梅花狀,表面油潤光滑,食之具有油而不膩、外酥內細軟、芳香綿糯的特點,且富有多種維生素,為糕點中之珍品。中江八寶油糕以精面粉、精油、蜂蜜為主要原料,摻入花生、蜜瓜泥、核桃仁、雞蛋、鮮玫瑰泥、蜜櫻桃、芝麻、白糖等,用手工制作的糕點佳品。因工藝特殊,選料考究,制作精細,營養豐富,外酥內軟,香甜可口,品質優良曾先后四次被省、地、市、縣評為優質糖果,被譽中江食品中獨具特色的傳統營養食品。八寶油糕的特點是油而不膩,酥而不澀,甜度適中,香味適宜,富營養,易消化,是很好的營養滋補佳品。
中江柚:以獨特的風味著稱。果大,皮薄,可食比例大。果肉乳白微黃,質地脆嫩化渣,酸甜適度,汁多味美,營養豐富,有止咳,化痰,順氣,平喘的藥用功能。中江柚栽植歷史悠久,但在漫長的歲月里,由于一般農民未掌握果樹嫁接管理的科學技術,故發展緩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