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首頁 >> 四川 >> 涼山彝族自治州 >> 鄉鎮介紹 >> 安哈鎮 |
![]() |
安哈鎮 |
安哈鎮位于西昌市中心東南30公里,地處二半山、高山地帶,平均海拔二千米以上。面積144平方公里。安哈鎮16個村民小組,14個村民小組,該鎮交通運輸較為方便。安哈鎮地處國家級名勝風景區——螺髻山風景區的腹地。經濟發展良好,特色農產品豐富,旅游、水利及礦產資源也相當豐富。安哈鎮成立于2002年,是四川省涼山州西昌市唯一的彝族建制鎮。 轄區人口 安哈鎮總人口為4027人,非農業人口446人,農業人口3581人。其中:彝族占99.9%,漢、回、藏等占0.1%;男女比列:男性占51.7%,女性占48.3%;文化結構:文盲半文盲占52%,小學文化程度占35%,初高中占12.5%,大中專占0.5%。 地理環境 安哈鎮按地貌區劃,屬二半山及高山山區,從境內最低處海拔1700米,到境內最高處海拔4182米,形成了北低南高的態勢。年平均氣溫14℃,年均日照2140小時,年均降水量1200毫米,無霜期250天左右。土壤有水稻土、紫色土、山地黃紅壤、亞高山草甸土四類。 自然資源 該鎮由于地處二半山及高山地帶,海拔1700米——4182米,因而山溪河流較多,水能資源十分豐富,共有水域面積389.9畝,目前除已建成5座電站,裝機1600千瓦,在境內還有裝機容量近800千瓦的水利資源有待開發,另外地下水資源豐富,可建冷水魚養殖基地。 該鎮地處山區,礦產資源豐富,在轄區內經探明的有鋅、鉛、銅、白云石和磷礦等。其中白云石礦床儲量4600余萬噸,并且品質高,經采樣分析為優質白云巖。 經濟發展 安哈鎮前身州螺髻山種畜場是“以場帶社”的一個特殊體制單位,受體制、政策的制約,多年來處于一個封閉半封閉的狀態,社會經濟發展相對滯后。彝族農民除種植一些主要農作物(玉米、洋芋、蕎子和少量的水稻、小麥等)和一些經濟作物(花椒、核桃、梨子等)以及畜牧業(有黃牛、水牛、耗牛、馬、山羊、綿羊、毛豬和雞、鴨、鵝)外,基本沒有其它經濟收入,1999年—2002年完成耕退林任務1806畝,2002年安哈鎮人均毛收入706.5元,人均占有糧食711.04斤,人均耕地2.45畝。第一產業是安哈鎮經濟基礎,第二產業空白。近年來隨著旅游業的逐步發展,第三產業開始逐漸起步。 安哈鎮有耕地8790畝(其中水田439.5,旱地8350.5畝);林地120000畝(其中國有林地107580畝,集體林地12420畝); 園地2791.35畝;牧草地27480畝;居民點及工礦企業用地778畝;交通用地397.6畝;水域389.9畝;未利用土地3520.4畝。 旅游資源 安哈鎮轄區因受地貌及氣候的影響,氣候呈垂直分布壯態,有“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之說;植被種類豐富,從山谷到山頂植被呈立體分布,從而具有優美的自然景觀,2001年5月螺髻山被列為國家自然保護風景區。螺髻山自然風景點主要集中在我鎮轄區內,具體有聞名世界的古冰川遺址、五彩湖、金廠壩、黑龍潭、仙人洞等到自然景觀,螺髻山有國家原始森林自然保護區,具有豐富的珍稀動植物及花卉。1997年起,實施了螺髻山亞高山草地(31.3萬畝)自然保護區建設,通過對環境保護,大力發展種草養畜和旅游業,以達到增收的目的。 仙人洞分路口“曲比彝莊”老板曲比在春節期間,除年初一、初二接待游客較少外,其他時間每天均接待游客200多人次,日進賬8000元以上。 鄉村旅游的火爆,直接帶動了該鎮雞、豬、羊及土特產的銷售,安哈廣大彝族群眾得到了實惠。春節黃金周期間,該鎮共實現旅游收入11萬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