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首頁 >> 四川 >> 南充市 >> 鄉鎮介紹 >> 東壩鎮 |
![]() |
東壩鎮 |
東壩鎮位于四川省瀠盤公路線上,北距南部縣城29公里,南距南充51公里,幅員面積35平方公里,海拔高度:345米.地屬淺丘,現有耕地14705畝,轄19個行政村,1個居委會,142個村民小組,東壩鎮總人口24731人。東壩鎮國內生產總值3796萬元,農業總產值2114萬元,其中種植業2109萬元,全年糧食總產量8047噸,蔬菜總產量1679噸,漁業總產量30噸,油料578噸,生豬出欄16331頭,存欄10843頭,年末大牲畜共的663頭。財政收入221.4萬元,農村居民人均年純收入2400元。 行政區劃 東壩鎮下村:楊家壩村 彭家堰村 銀家灣村 尤家祠村 千佛庵村 紅山嶺村 土橋子村 安福寺村 圓壩寺村 龜山廟村 繼龍廟村 蓼葉灣村 八卦嶺村 上乘寺村 馬蹄嶺村 寨營庵村 樓房溝村 打鼓山村 楊家店村 城鎮發展 東壩鎮村村通公路、通電話、通有線電視,80個社達到自流灌溉。鎮內有高完中1所,教師83個,初級中學1所,教師30個,教學班13個,小學12所,中心校1所,教師68人,具有規模的私立學校2所,東壩鎮在校學生共5883人,入學率達100%,已普及九年制義務教育。東壩鎮有中心衛生院1所,鄉鎮衛生院1所,村級醫療站14個,共有醫務工作者42人,病床100張。實行了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保險,人民健康得到了保障。東壩鎮有公務員26人,事業工作人員19人。1999年7月經南充市人民政府批準列入市級小城鎮建設試點鎮,2000年5月經四川省人民政府批準被列為四川省級小城鎮建設試點鎮。經過開發和建設,場鎮建成區面積已達1.5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13萬人,駐鎮單位部門32個,各類企業25家,個體工商戶574戶,是一個名符其實的農、工、商、貿易重鎮。2003年、2004年分別獲得南充市委、政府授予的安全示范鄉鎮和社會治安綜合治理模范鄉鎮稱號。 產業結構 東壩鎮以糧、油為主兼多種經營,糧經比例為5:5。糧食作物主要有水稻、玉米、小麥和各種小雜糧,經濟作物有蔬菜、水果、蠶桑、棉花、油菜、花生等,養殖業以生豬、山羊、獺兔和小家禽為主。通過調整農業結構,推進農業產業經營,東壩鎮形成了畜禽、蔬菜、水果、蠶桑四大主導產業;通過商品基地建設,形成了2000畝的優質水果基地,2000畝的蠶桑生產基地,2000畝的商品蔬菜基地,500畝以業主承包方式成片種植的龍竹基地;通過制訂優惠政策,引進業主實施開發,加快土地流轉,全年引進業主5戶,累計投入資金44萬元,實現經濟效益20萬元。全面實施退耕還林工程建設,退耕還林面積1900畝。森林覆蓋率達28%。 民營經濟 加快民營企業的發展,加強對民營企業的領導,是加快東壩經濟跨越式發展的關鍵。在制定加快發展民營經濟的若干優惠政策的同時,加強了發展環境的整治,強化了政府的服務職能,形成了以優惠的政策、良好的秩序、優質的服務為主要內容的對外開放、廣納賢才、廣聚客商的發展格局。東壩鎮現有大型頁巖機磚廠、加氣加油站、三惠食品廠、湖南酒廠、汽車修理廠、大眾超市、興旺復合肥廠、天愛菌業公司、金鷹學校等民營企業20余家。全鎮充分利用自身的交通優勢和環境,強化服務意識,提高辦事效率,營造良好的環境,增加招商引資實效,將一些有項目、有資金、有技術、有前景、有信譽的企業、單位和個人引進來,進行農業綜合開發。投資400萬元的民營學校—金鷹學校已正式啟用,投資100萬元的萬福來超市已正式投入使用,生意興��;投資500萬元的楊家壩新區開發正在建設中。 基礎設施 基礎設施建設全面加強,城市化水平進一步提高。場鎮建設步伐加快。楊家壩新區開發已硬化道路180米,引進住戶40戶,單位4個。場鎮9條街道5000米長,得到了全面硬化、亮化和綠化。改善了場鎮街道臟、亂、差現象,人畜飲水的源泉——西紫河水得到了徹底凈化。園壩寺村4公里村級公路已修成水泥路面,馬蹄嶺村3公里水泥路、上乘寺文明新村建設已全面啟動。移動、聯通、電信等通訊設施紛紛落戶東壩,天然氣、閉路電視和水電紛紛進入各居民戶,改善了東壩人居環境,提高了城鎮化水平和人民的生活質量。 社會事業 保障制度建設加快。東壩鎮327戶特困戶共694人,141戶居民列入了最低生活保障體系,全年共發放低保資金11.16萬元,優撫政策全面落實,144個五保對象實行了檔案管理,全年支出贍養費9.6萬元,民政救濟300戶,發放救濟金1.5萬元。加大了安全穩定工作力度,建立了社會治安整體聯動防范工程網絡,實施了場鎮夜間巡邏守護制度;農村聯戶聯防治安防范制度;一崗雙責責任追究和檢查督查力度。完善信訪接待制度,及時處理各類糾紛,將矛盾化解在基層,確保社會的穩定和人民的群眾的安居樂業。 旅游開發 據考古專家考證上乘寺村是譙周故里,并列入南部縣旅游開發總體規劃之中,2004年10月10日由宗教事務部門掛牌成立了上乘寺管委會。六面山生態公園建設已成雛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