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首頁 >> 四川 >> 遂寧市 >> 鄉鎮介紹 >> 荷葉鄉 |
![]() |
荷葉鄉 |
荷葉鄉位于蓬溪縣的東端,距蓬溪縣城68公里,距達成鐵路35公里,距成南高速公里35公里,東西長12.5公里,南北寬10公里,總面積33.3平方公里,荷葉交通十分方便,陸路可通荷三公路(6.5米寬的水泥路)到遂武路,水路可通過涪江航道逆水至遂寧,順水到重慶。2005年底止全鄉有8個行政村,76個農業合作社,有3838戶,人口13885人,全鄉耕地面積10711.9畝,主要民族為漢族。 荷葉鄉地處涪江沿岸,三星電站庫區,有優質肥沃的壩地,區位優勢和資源優勢凸顯。近年來,鄉黨委政府堅持以市場為導向,以農業科技推廣應用為保障,大力發展蔬菜產業。已在定水、細壩、茶園和烏木四個村適宜種植蔬菜的壩地,發展種植面積3000余畝,建有種植蔬菜大棚600余個,主產:辣椒、茄子、黃瓜、萵筍、白菜、胡蘿卜品種等,產品主銷:重慶、廣安、遂寧等地,可實現年產值2400余萬元,人均收入3000元。 荷葉鄉有水利工程塘、庫121口,其中小型水庫三座,山坪塘118口。這些小型水利只能解決荷葉的小部分土地用水,荷葉的大部分灌溉都主要是從涪江里提水,鄉政府每年都要對提水設施進行檢修、對溝渠進行清淘。荷葉鄉共有固定電站臺提水設施兩座。2009年開春,荷葉鄉提早組織了對提灌站的維修,其中烏木村電站臺提水設施已經維修好,定水村電站臺提水設施正在組織維修。 鄉黨委政府采取“一村一品、因地制宜、分類指導、協調發展”的工作思路,同時采取以結構調整為主線,以市場為導向,以科技為依托,以增加農民收入為根本,發揮地緣和基礎設施優勢,爭創地方名優特色蔬菜,大力推進蔬菜產業發展。在適宜種植蔬菜的壩地引導農戶種植蔬菜,并同時為解決土地撂荒問題,組織引導農戶土地合理流轉。2005年在烏木村引進重慶市巴南區木洞鎮的代光才、代光福、鄧為東三位老板租賃承包土地820余畝。2008年在定水村引進重慶市巴南區的韓永遠租賃承包土地200余畝,種植大棚蔬菜。種植能手的典型引路,帶動了本地50余戶種植大戶戶平收入3萬元以上和400余農戶的種菜積極性,土地的租賃承包也解決了本地剩余勞動力。近年來該鄉狠抓轉變觀念,拓寬服務領域:一方面不失時機地對菜地進行種植技術培訓,舉辦各類形式的培訓班,提高生產者素質;另一方面鼓勵、督促農技人員深入下去,到農民中間去,及時了解生產狀況,指導農民進行無公害化生產。繼續加大蔬菜種植技術特別是設施栽培技術的推廣力度。擴大拱棚菜、日光溫室、地膜菜、輪作菜面積;制定無公害蔬菜生產計劃,推廣綠色食品生產技術;重視新品種的引進,篩選出適合本地的拳頭品種,形成地方特色菜。四是適應市場需求,增加蔬菜花色品種,在稀特菜、野生菜上做文章,做到人無我有,人有我優,人優我廉,增強市場競爭力。五是高度重視良種的選育開發和推廣應用。積極推廣優良品種,加速蔬菜品種的更新,提高良種覆蓋率。 按照有形市場和無形市場相結合、硬件建設與軟件建設相結合的原則,加強與各大中城市的聯系,建立銷售網點,銜接外地市場,發揮市場中樞作用,擴大覆蓋面。二是組建蔬菜產業聯合會和菜農專業協會。2005年、2008年分別先后在定水村成立了“蔬菜種植專業合作社”,在細壩村成立了“蔬菜種植協會”,并充分發揮職能作用,對外開拓市場,建立營銷網絡,對內組織生產、籌措資金、協調關系、規范行為,逐漸實現生產、流通集團化操作,形成動作有序,敏捷高效,互利互惠的蔬菜生產態勢。并突破“小而全”生產格局,推進規模化、專業化生產。調整蔬菜種植結構,大力發展名優新蔬菜品種和無公害蔬菜生產。順應消費者對蔬菜優質化、多樣化、高檔化、無公害化的消費需求,引導菜農引種和擴大適銷對路和新品種和效益較高的名優特蔬菜品種。按照“突出特色、統一規劃、區域布局”原則,重點建設專業化生產基地。根據各村實際情況,確定自己的品種,逐漸形成一村一品、一組一業規模化經營新格局,建立集約化程度高、規模適度的蔬菜生產基地,實現連片種植,集約經營管理,促進規模生產,提高種植效益。 鄉黨委政府將繼續抓好、抓落實蔬菜基地的發展,做大做強蔬菜產業,做出特色,并逐步實現上檔升級,提高產值,實現農民增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