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城縣,隸屬于新疆伊犁哈薩克自治州,位于伊犁河谷西北部,北依天山與博爾塔拉蒙古自治州溫泉縣、博樂市毗連;南瀕伊犁河與察布查爾縣隔水相望;東接伊寧縣、伊寧市、可克達拉市;西與霍爾果斯市為鄰,總面積3184平方千米。霍城縣轄6個鎮、3個鄉,另設有1個育種中心、1個兵團分部。霍城縣戶籍人口有334721人。
霍城位于伊犁河谷西端,是出入“亞歐大陸橋”的咽喉要道,也是古絲綢之路的北道重鎮,被譽為“中國薰衣草之鄉”,擁有四爪陸龜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四爪陸龜國內棲息的唯一家園。境內有伊犁河濕地、綠洲沙漠圖開沙漠、被譽為“世界野果類植物天然基因庫”的野生櫻桃李自然保護區、賽里木湖、果子溝森林公園等。
【行政區劃】
霍城縣轄6個鎮、3個鄉:
鎮:水定鎮、清水河鎮、蘆草溝鎮、惠遠鎮、薩爾布拉克鎮、蘭干鎮
鄉:三道河鄉、三宮鄉、大西溝鄉
【建置沿革】
上古,霍城縣歷史悠久,三千年前就有人類活動。 西漢,漢之前有塞種人、月氏人,后有烏孫人。 魏、晉,有悅般。 隋、唐,有西突厥。 唐,統一西域后,先屬昆陵都護府管轄,后屬北庭大都護府。 五代至宋,屬喀拉漢車和西遼王朝。 元,屬察合臺汗國。 明,永樂年間(1403—1424年),為瓦刺游牧地。崇禎十六年(1643年)后,屬西蒙古準噶爾部。 清,乾隆二十年(1755年),清政府平定準噶爾部后,在縣境內烏哈爾里克(今水定鎮)設辦事大臣。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在烏哈爾里克筑綏定城,設總統伊犁等處將軍(簡稱伊犁將軍)統治天山南北和巴爾喀什湖以東、以南地區。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在伊犁河北岸建惠遠城,伊犁將軍移駐惠遠。后又陸續修建塔勒奇、廣仁、瞻德、拱宸、熙春、寧遠、惠寧等城。惠遠、綏定和此七城史稱伊犁九城。同治十年(1871年),伊犁被沙俄侵占。光緒二年(1876年),清政府收復伊犁。光緒十三年(1888年),清政府設伊犁府,府治駐綏定城,設綏定縣。同年,設霍爾果斯分防廳,隸屬伊犁府。 民國元年(1912年),革命黨人在惠遠起義,成立中華民國軍政府新伊大都督府。 民國二年(1913年),裁伊犁府,綏定縣屬伊塔道。 民國三年(1914年),撤霍爾果斯分防廳,從綏定縣析置霍爾果斯縣(新中國成立后稱霍城縣),縣府駐拱宸城。 民國六年(1917年),伊塔分道,綏定、霍爾果斯屬伊犁道。 民國三十三年(1944年),綏定、霍爾果斯屬伊寧特區政府。 新中國成立后,綏定、霍爾果斯縣屬伊犁地區,霍爾果斯縣改稱霍城縣。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霍城縣位于伊犁河谷西北部,北依天山與博爾塔拉蒙古自治州溫泉縣、博樂市毗連;南瀕伊犁河與察布查爾縣隔水相望;東接伊寧縣、伊寧市、可克達拉市;西與霍爾果斯市為鄰。南北長約120千米,東西寬85千米,總面積3184平方千米。縣城距自治州首府伊寧市45千米。
地形地貌 霍城縣北部、東北部為山地和山前丘陵,丘陵區以南為平原,地勢由東北向西南傾斜。海拔530—4283米。
氣候特征 霍城縣屬溫帶大陸性半干旱氣候。地處伊犁河谷的開闊地帶,氣候溫和,四季分明,日照充足,年均日照時數2550—3000小時,年均氣溫8.2—9.4℃,極端最高氣溫40.2℃,極端最低氣溫-26.8℃。年均降水量140—420毫米,年均無霜期165天。
【交通運輸】
霍城縣境內312國道由東向西橫貫縣域,在霍爾果斯口岸與哈薩克斯坦共和國公路相接,218國道與312國道在清水河經濟技術開發區交匯,往東南通往伊犁首府伊寧市。
【社會事業】
教育事業 霍城縣共有學校131所,其中幼兒園74所,小學46所,普通中學9所,特殊教育學校1所,中等職業教育學校1所。全縣中、小學在校學生數42738人,比上年減少588人,同比下降1.4%。其中,普通中學在校生17290人,比上年增加51人,同比增長0.3%,小學在校生25448人,比上年減少639人,同比下降2.4%;幼兒園在園幼兒8383人,比上年減少1938人,下降18.8%。全縣專任教師3929人,同比下降3.4%,其中,幼兒園專任教師832人,小學專任教師1838人,普通中學專任教師1192人,特殊教育學校專任教師數24人,中等職業教育學校專任教師43人,全縣小學學齡兒童入學率100%,初中階段適齡少年入學率100.8%,高中升學率99.7%。
文化事業 霍城縣共有文化館1個,鄉鎮文化站10個,藝術表演團體1個,公共圖書館1個,公共圖書館圖書藏量11.06萬冊。
衛生事業 霍城縣共有衛生機構130個,其中,醫院5個,基層醫療機構11個,擁有醫院、衛生院床位數1112床,衛生技術人員1747人,其中,執業(助理)醫師464人。
【風景名勝】
中華福壽山旅游區
位于霍城縣大西溝鄉境內,為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規劃總面積180平方千米,景區于2013年開發建設,由山花野果觀光區、游牧文化體驗區、鄉村民俗旅游區、養生度假體驗區組成。2018-2019年景區投資了5000萬元進行綜合旅游開發建設,包含花崗巖滑道、玻璃漂流道、七彩滑道、網紅橋、喊泉等項目。
解憂公主薰衣草園景區
位于古絲綢之路的北道重鎮——霍城縣清水河鎮。地處天山北麓伊犁河谷,與薰衣草原產地法國普羅旺斯的地理位置、氣候條件和土壤環境非常相似,因而解憂公主薰衣草園是中國首家匯集了包括薰衣草引種育苗、標準化種植、GMP生產加工、產品展示、大地景觀、香草品種園以及薰衣草文化傳播、經典婚紗景觀等薰衣草全產業景象展示的主題觀光產業園區。
惠遠古城
歷史上伊犁是新疆通往中亞的重要通道,清代乾隆為了加強在伊犁地區的治理,在此設伊犁將軍,建惠遠城,并陸續在其周圍建起八座衛星城,統稱為“伊犁九城”。現保存較好的是被稱為“伊犁九城”之首的惠遠城,城內還保留著將軍府舊址。惠遠古城中心矗立者宏偉高大的鐘鼓樓,登樓遠眺,城內外風光盡收眼底。林則徐曾在這里領導百姓開通水利,受到了伊犁將軍和各族人民的尊敬。
霍城絲路農桑園
位于霍城縣以南3千米的蘭干鄉中心村境內,東西長1.5千米,南北寬1.2千米,區域面積1.8平方千米。2015年4月開始建設,以560棵百年古桑為依托,建成了集特色種植、旅游觀光為一體的“絲路農桑園”。園內引進天人菊、金雞菊、松果菊、洋甘菊、矢車菊、荷蘭菊、地被菊等觀賞類花卉、實施了200畝花卉試驗示范,引進新品種油用牡丹、觀賞牡丹及觀賞芍藥6萬余株,示范栽植金銀花30畝,烏克蘭大櫻桃20畝,水蜜桃20畝,草莓及蔬菜采摘園20畝,蛋白桑60畝,優質大白珍珠果嗓(新白玉2號)30畝,生態桑30畝,輻射帶動蘭干鄉種植優質蛋白桑300畝。
阿伊朵薰衣草文化旅游景區
景區建設時在保持原生態田園風光的基礎上,以薰衣草別具一格的自然美景和本地獨特的民族文化相結合。景區以“浪漫愛情、花海、休閑旅游”為主題,形成休閑旅游、度假、種植栽培、加工提煉、婚紗攝影、藝術創作、學術研究、體驗、娛樂、薰衣草芳香文化館、芳香科普教育、特色購物、產業交流等多功能為一體的原生態薰衣草文化景區。
果子溝
有“伊犁第一景”之稱,位于霍城縣城東北的40千米處,是312國道烏魯木齊-伊犁公路的必經通道,它的北端出溝口便是著名的塞里木湖。介紹果子溝全長28千米,山勢高峻,云杉密布,烏伊公路在景色優美的山谷中蜿蜒。果子溝是大自然賦予的天然寶庫,野果眾多,藥材資源豐富,自春至秋野花爛漫,果香馥郁。
伊犁將軍府遺址
伊犁一直是新疆通往中亞的重要通道,歷史上曾建有許多城鎮在這里扼守邊界,發展貿易。清代乾隆為了加強在伊犁地區的治理,在這里設伊犁將軍,建惠遠城。現保存較好的是被稱為“伊犁九城”之首的惠遠城,是西陲軍、政治中心的伊犁將軍府所在地。將軍府舊址正大門以及庭院中廳堂、曲徑、回廊、將軍亭的古韻依舊。
霍城伊犁河谷國家濕地公園
位于霍城縣南部,西起中哈邊境,東至惠遠古城城墻下的防洪堤,南部以伊犁河為界,北至圖開沙漠南緣,總面積10953公頃。濕地率高達95.4%。規劃區內濕地類型豐富,包括洪泛平原濕地、沼澤濕地和人工濕地。伊犁河谷濕地是新疆生物多樣性最豐富的地區之一,是多種水禽的繁殖地、棲息地和遷徙途徑,伊犁河北岸濕地區域生長著高等植物149種,其中有國家二級保護野生植物1種,水體浮游植物72種。棲息著脊椎動物130種,其中魚類32種,有國家一、二級保護動物18種。
【榮譽稱號】
2020年1月2日,霍城縣入選全國第四批率先基本實現主要農作物生產全程機械化示范縣(市、區)名單。 2020年10月9日,被生態環境部命名為第四批“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 2021年11月1日,入選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文化和旅游廳第三批自治區全域旅游示范區公示名單。 2021年11月22日,被國家民委擬命名為第九批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區,公示時間為2021年11月22日至11月26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