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山市,云南省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首府,位于云南省東南部,文山州西部,東北部與硯山縣接壤,南部與馬關縣毗鄰,東南部與西疇縣相接,西部與紅河州蒙自市連接,并與屏邊縣一河相隔,是文山州委、州政府所在地,全州政治經濟文化信息中心。全市總面積為2967.17平方千米。文山市下轄3個街道、7個鎮、7個鄉,共141個村委會(社區)。文山市常住人口62.74萬人。
文山市是云南省的東南大門,進入北部灣、珠三角和通往東南亞國際通道的重要交通樞紐。先后入選2018年全國縣域經濟投資潛力100強、2019年中國西部百強縣市、中國三七之鄉。
【行政區劃】
文山市轄3個街道、7個鎮、7個鄉:
街道:開化街道、臥龍街道、新平街道
鎮:古木鎮、平壩鎮、馬塘鎮、德厚鎮、小街鎮、薄竹鎮、追栗街鎮
鄉:東山彝族鄉、柳井彝族鄉、新街鄉、喜古鄉、壩心彝族鄉、秉烈彝族鄉、紅甸回族鄉
文山市地圖
【建置沿革】
文山市較早就有人類居住,建制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 前111年西漢王朝,置郡縣時就已納入牂牁郡,進桑二縣轄地。到西漢元封二年(前109年),另設賁古縣時,縣境西部歸屬賁古縣。東南部為夢都、進桑二縣地�?h名從《易經》的“賁”和“大畜”二卦推演而得,即“取諸賁而得文之源,取大畜而知山之固”,改名文山縣。 清雍正八年(1730年),裁開化通判,設文山縣,屬開化府,轄區為開化府所設開化、永平、安南、王弄、東安、樂龍、逢春、江那八里,后從樂龍分新現共九里,里下設甲、牌,均屬原三長官司所屬地。嘉慶二十五年(1820年),改馬白同知為安平廳,分管逢春、永平、東安三里,文山縣轄六里。 民國元年(1912年),成立縣公署。民國二年(1913年)4月,裁府留縣,改設開化縣。劃分南區設靖邊行政區。民國三年(1914年)1月,因與浙江省轄縣重名,復名為文山縣,隸蒙自道。民國十八年(1929年),廢道,文山縣直隸于省。民國二十一年(1932年),劃東區設硯山設治局。民國三十一年(1942年),隸第二行政督察區(駐文山縣)。民國三十七年(1948年),隸第四行政督察區(駐硯山縣)。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后,1949年4月15日成立文山縣民主政府。 1950年1月,文山縣城解放,滇桂黔邊區滇東南行政專員公署進駐文山縣城,同年3月,改稱文山專區專員公署。 1960年9月13日,國務院全體會議第103次會議通過:撤銷硯山縣,將原硯山縣的行政區域并歸文山縣。 1962年3月27日,國務院全體會議第115次會議決定:恢復硯山縣,以合并于文山縣的原硯山縣行政區域為硯山縣的行政區域(1961年8月分置)。 2010年12月2日,經國務院批準,撤銷文山縣,設立文山市(縣級)。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文山市位于云南省的東南部,文山州的西南部。東、北與硯山縣相連,南鄰馬關縣,西與紅河州的蒙自市相接、與屏邊縣隔河相望,東南接西疇縣。文山市第三次全國國土調查,全市總面積為2967.17平方千米,文山市政府所在地中心城區同時也是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州府所在地,是全州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文山市距323國道高速公路35千米,距文山普者黑機場26千米,北上省會昆明308千米,東至廣西南寧市576千米,南下天保國家級口岸116千米、都龍口岸90千米、河口口岸163千米,西至紅河州蒙自市126千米,是云南省的東南大門,進入北部灣、珠三角和通往東南亞國際通道的重要交通樞紐。
地形地貌 文山市內地形地貌屬滇東南巖溶山區,地形復雜,喀斯特巖溶地貌突出,總體地勢西北高、東南低,山巒連綿起伏,河谷、溝壑縱橫交錯。西部有薄竹山、連云山、化余山、老君山,坡度一般在25°以上。地面海拔約1250米,山峰海拔約1500余米,薄竹山海拔2991.2米,為滇東南第一高峰,該峰臨空虎踞、雄峙西南。西南部那么果河和法果河交匯處最低海拔618米,與最高峰相差達2373.2米。 文山市全境分為西部高山峽谷區、西部邊緣中山區、北部低山丘陵區、東部中山區、南部中低峰叢區、西南邊緣陡坡峽谷區、中南部中山區、中西中北部中低山區八大類不同類型的山嶺地區。盤龍河從西北流向東南,斜貫全境,隨盤龍河及其支流形成兩側高、中間低的走廊式地形。市城所處的河谷盆地面積為31.15平方千米,是全市最大的盆地。全市山地與壩子總面積之比約為9:1。
氣候 文山市地處云南省東南部低緯度高原,東南近北部灣,西南鄰孟加拉灣,來自這兩個方向的水蒸汽帶來豐沛降雨。北回歸線橫穿市境,市境大部在北回歸線以南,屬中亞熱帶季風氣候。大部地區冬無嚴寒,夏無酷暑,春秋長,冬夏短,四季氣候宜人。整體氣候通常是“一年有冷熱,久雨變成秋;冬晴如春暖,驚蟄有冬寒”。年平均日照時數2028小時,年均積溫6829.3℃。無霜期平均為309天,初霜出現于12月初,終霜出現于1月底,雪天平均約10年一遇,年平均氣溫18.4℃,全年晝夜溫差11.7℃,平均相對濕度75%,常年平均降雨量1187.8毫米,全年降雨量約28億立方米。
【社會事業】
教育事業 文山市幼兒園數148所,比上年增加11所;學前教育毛入學率96.29%;在園幼兒32362人,比上年增長9.64%;教職工人數3380人,比上年增長0.87%。小學校數77所,教學點26個,在校學生58498人,比上年增長0.72%;小學專任教師3424人;學齡兒童入學率99.99%,小學在校學生輟學率0.02%。普通中學校數29所,普通中學在校學生43266人,比上年人數增長1.05%,其中:初中27008人,比上年人數增長1.02%;普通中學專任教師3366人。初中階段毛入學率108.61%,初中階段輟學率0.07%。普通高中7所(完全中學3所,高級中學3所,十二年一貫制學校1所)學生人數16258人。
文化事業 文山市轄區內各種藝術表演團體439個,其中:專業表演團體1個,非專業團隊438個;文化館1個,公共圖書館1個,文化站17個,公共圖書館圖書總藏量49千冊。全市轄區劇場、影劇院個數7家,廣播電臺1座,廣播電視臺1座,全市廣播、電視人口覆蓋率分別達到99.62%和99.71%。
醫療衛生 文山市衛生機構23個,其中醫院2個、衛生院14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4個,婦幼保健院(所、站)1個,專科疾病防治院(所、部)1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防疫站)1個,衛生監督所(中心)1個。醫療衛生機構床位數2528張,其中醫院床位數1498張,衛生院床位數1030張;醫療衛生機構技術人員2618人,其中執業醫師及執業助理醫師1145人;村衛生室109個,鄉村醫生322人;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6.01‰,嬰兒死亡率3.51‰,產婦住院分娩比例100%;全年甲、乙類法定報告傳染病發病人數1057例,報告死亡56例,與上年持平;傳染病發病率169.5(1/10萬);有政府辦衛生院的鄉(鎮)14個,有全科醫生的鄉(鎮)14個,有衛生廁所的鄉鎮醫院數14個,有污水處理系統的鄉鎮醫院數14個。
【風景名勝】
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博物館
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博物館,位于云南省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文山市開化鎮,占地面積2000平方米,建筑面積15000平方米,展廳面積1400平方米,是地方綜合性博物館。 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博物館館內藏品來源主要靠征集,文山是個多民族自治州,館內藏品有壯、苗、彝、瑤、回、傣、白、布依、蒙古、仡佬10個少數民族50余個支系各具民族民俗特色的民族服飾、民居建筑、節日慶典等文物及文獻資料。據中國博物館志顯示,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博物館現有文物藏品6000余件,其中國家一級5件、二級2件、三級10件。
西華公園
西華公園原名西山寺,始建于康熙初年。位于文山市環城路西方西山之上。公園依山而上,山勢巍峨峻秀,宕壁陡垂險要,巖洞寬敞如廳、幽然相通。西華公園內有抗戰留下的飛機,著名的作家、書法家、文學家楚圖南先生的銅像。
【歷史文化】
文物 文山市共有不可移動文物14處,其中省級3個、州級2個、縣級9個;按類別劃分,其中古遺址類(1項);石窟寺及石刻類(2項);古建筑類(9項);近現代史跡及其代表性建筑(2項),分布于開化、馬塘、德厚、秉烈、平壩、小街等5個鄉(鎮、街道)。文山市共有一般文物15個。分布于開化、馬塘、德厚、薄竹、古木、柳井等6個鄉(鎮)。
非遺 文山市共申報了23個項目和64個傳承人。其中,國家級項目傳承點1項:《壯劇》(文山樂西土戲與富寧土戲、廣南沙戲合報);省級項目4項;州級項目15項;市級項目3項。省級傳承人8人,州級6人,市級40人。(原共有64名傳承人,已故10人,現今有54人)。
云南壯劇 云南壯劇主要流傳于云南省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它有富寧土戲、廣南沙戲和文山樂西土戲三個分支,各分支起源不盡相同。其中富寧土戲形成最早,至今已有三百多年的歷史,云南壯劇最早的唱腔形式即源自富寧土戲;廣南沙戲和文山樂西土戲均形成于清代光緒年間。 云南壯劇在融匯壯族山歌、舞蹈、音樂、說唱、民間故事等藝術形式的基礎上不斷吸收外來戲劇的長處,經過長時間的發展,成為成熟的地方戲曲劇種。在壯族最為隆重的“隴端節”上,壯劇是必演節目,有“隴端必有戲,無戲無隴端”的說法。 云南壯劇體現了云南壯族人民的精神追求、理想信仰和價值取向,其劇目涉及當地壯族群眾日常生活、節日慶典、婚喪嫁娶等方方面面的內容,如同云南壯族社會的一部百科全書。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處于邊境地區,各種境外的異國文化以有形或無形的方式影響著當地人民的思想。通過充滿民族情感和民族氣派的藝術表演鞏固中華民族的文化觀念和文化習俗,這是云南壯劇的特殊價值所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