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北區位于寧波市區西北部,東南臨甬江與江東區相望,南瀕姚江,與海曙區、鄞州區連接,東北毗鄰鎮海區,西接余姚市�?偯娣e208.7平方千米。全區總人口229748人,其中非農業人口141306人。是寧波市最大的中心城區。區人民政府駐 新馬路61弄。
行政區劃
江北區轄7個街道、1個鎮:
街道:中馬街道、白沙街道、孔浦街道、文教街道、甬江街道、洪塘街道、莊橋街道
鎮:慈城鎮
寧波市江北區地圖
歷史沿革
2000年,江北區轄4個街道、4個鎮、1個鄉:中馬街道、白沙街道、孔浦街道、文教街道、甬江鎮、莊橋鎮、洪塘鎮、慈城鎮、乍浦鄉。
2002年,江北區轄4個街道、4個鎮,26個社區、30個居民區、110個行政村:中馬街道、白沙街道、孔浦街道、文教街道、甬江鎮、莊橋鎮、洪塘鎮、慈城鎮。
2004年,江北區轄7個街道、1個鎮:中馬街道、白沙街道、孔浦街道、文教街道、甬江街道、莊橋街道、洪塘街道、慈城鎮。
自然地理
江北境內地勢平坦,有糧地12.8萬畝,低矮山丘6萬畝,內河水面3萬畝。
江北區境內較大的河流有甬江、余姚江、慈江及江北大河,這些干系河流又與各鄉鎮河流相通,構成網絡,形成比較完整的水利體系。
江北區屬于亞熱帶季風氣候,氣候條件優越。年平均氣溫16.1—16.5℃。1月平均氣溫4.1℃,極端低溫-9.5℃。7月平均氣溫28.1℃,極端高溫39.2℃。大于10℃積溫5080℃。無霜期235天。降水量大、相對濕度高:由于地處海濱,降水量豐富。年平均降水量1370mm,降水量最小年為899.5mm,最大降水量為1634.2mm。

經濟概況
江北區認真實施“生態興區”、“工業強區”、“城鄉一體化”戰略,經濟社會取得很快發展。寧波現代都市農業園區坐落洪塘鎮,是省級現代化農業示范園區,該示范園區科技示范、科普教育、休閑觀光功能初步顯現;浙江省最大的生產、經營花卉盆景基地“寧波市虹星園藝中心”,年生產名貴花和盆景數百萬株;國家級五星林業示范園區穩步發展;城區綠化、生態公益林建設具有一定規模;市一線蔬菜基地占全市蔬菜基地總面積的三分之一以上�!�
2009年GDP完成325.4億元,增長17.2%,比2008年17.1%的增速加快0.1個百分點,表明我區經濟正步入新一輪快速發展的上升通道。2009年我區人均GDP(按常住人口計算)為47051元,比上年增長15.3%。從三次產業分析,第一產業增加值2.7億元,增長2.4%,第二產業增加值126.2億元,增長19.4%,其中工業增加值106.2億元,占全區GDP總量的32.7%,第三產業增加值196.5億元,增長15.9%,其中批發和零售業增加值78.9億元,占全區GDP總量的24.3%。二三產業共同發展,是推動我區經濟增長的內生動力,第二產業對全區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到45.2%,拉動全區經濟增長7.8個百分點,其中工業對全區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到41.7%,拉動全區經濟增長7.2個百分點;第三產業的貢獻率達到54.7%,拉動全區經濟增長9.4個百分點,其中批發零售業對全區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到27.7%,拉動全區經濟增長4.8個百分點。
產業結構不斷優化,呈現三二一的產業結構,一二三產業比為0.8:38.8:60.4, 第三產業成為我區經濟主導產業。
農業結構
農產品產量有增有減。全年糧食產量15169噸,比上年增長8.6%;蔬菜產量21722噸,比上年下降14.5%;肉類產量5076噸,比上年增長53.8%;生豬出欄44774頭,比上年增長38.0%;牛奶產量9823噸,比上年下降5.9%;水產品產量847噸,比上年下降35.1%。
調整優化農業結構,加快特色產業發展步伐。在全區逐步形成了以奶牛養殖加工為主的“白色產業”和以花卉苗木、蔬菜、水果為主的“綠色產業”兩大支柱產業。魚嘴鎮種植牧草1500畝,奶牛存欄3200頭,初步形成以牧草種植、奶牛養殖、菌菇栽培的循環經濟發展模式;復盛鎮依托“品田公司”發展現代農業,農業地1000余畝,腌制菜基地2000畝;五寶鎮以苗木花卉、食用菌、無公害蔬菜、集約化生豬種養殖為載體穩步推進新農村建設。
扎實推進統籌城鄉發展。大幅增加“三農”投入,發放直補資金768萬元,惠及5萬農民。完成農業綜合土地治理1.4萬畝、“一池三改”543戶,新改建農村公路56公里,清潔能源入戶率達99.5%以上,改廁2000戶,農村垃圾污水無害化處理率達95%以上,改造農村危舊房130戶,農民新居“雙溪興苑”竣工交房,成為巴渝新居建設的典范。推進光纖進村、寬帶入戶,實現村級公共服務設施全覆蓋。勞務經濟提質發展,新轉移農村剩余勞動力3064人,培訓農村勞動力1355人。五寶鎮國土整治完成階段性任務,基本完成74平方公里江北區統籌城鄉發展規劃。
工業企業
工業是我區經濟的支柱和經濟增長的主動力。全區實現工業增加值106.2億元,占地區生產總值的32.7%,對全區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41.7%,拉動全區經濟增長7.2個百分點。
全年汽車產量30.6萬輛,比上年增長71.6%,洗衣機138.2萬臺,增長81.1%,熱水器32.5萬臺,增長33.7%,彩色電視機38.2萬臺,增長13.1%。
全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完成總產值367.2億元,比上年增長37.7%,增幅位居主城第一;實現工業銷售收入344.3億元,比上年增長34.0%;實現利潤總額20.2億元,比上年增長169.2%;工業經濟效益綜合指數達到231.3%,比上年提高64.5個百分點。
重點骨干企業發展迅猛。2009年工業總產值上十億的企業有6家,其中上百億的一家,6家上十億企業完成總產值219.8億元,占全區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的59.9%,增長75.1%。建筑業穩定發展。全區建筑業實現增加值20.0億元,占全區GDP的6.1%,比上年增長7.7%,對全區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3.5%,拉動全區經濟增長0.6個百分點。全區具有資質等級的建筑企業完成總產值70.8億元,比上年增長13.3%,完成施工面積638.2萬平方米,比上年增長15.9%,竣工面積43.3萬平方米。
貿易投資
固定資產投資較快增長。我區固定資產投資在房地產開發投資持續較快增長和市區重點投資建設項目相繼動工的推動下,2009年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保持較快增長。全年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325.1億元,比上年增長23.0%,投資總額居主城第二。從投資管理渠道看,建設與改造完成投資額149.6億元,占投資完成額的46.0%,比上年增長25.5%;房地產開發項目完成投資額175.5億元,占投資完成額的54.0%,比上年增長20.9%。
消費品市場持續繁榮。按經濟普查口徑調整后,2009年我區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80.7億元,比上年增長26.3%,增幅全市第一,社零總額已提前一年實現“十一五”規劃目標。觀音橋商圈繼續保持高速增長。2009年觀音橋商圈規劃區域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65.3億元,比上年增長36.7%,占全區社零的91.5%;核心區域累計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40.7億元,比上年增長43.0%,占全區社零的77.9%。商圈的高速增長,強有力地帶動了全區社零總額的增長。
對外開放取得新成就。大力開展聚商新潮行動,強力推動招商引資工作,全方位、寬領域、多渠道引資格局基本形成,對外經濟有了新突破,實際利用外資再創歷史新高,全年完成7.45億美元,占全市總量的近1/5,首次躍居全市第一,增幅達82.8%,居主城九區第二位。外貿進出口在全市總體低迷的情況下率先實現逆勢回升,全市完成進出口12.1億美元,占全市總量近1/6,居主城九區第二位,增幅比上年下降5.2%,遠低于全市19.0%的平均降幅,增幅居主城九區第一。
交通郵電
交通運輸業穩定發展。全區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實現增加值21.7億元,比上年增長4.1%;轄區公路貨物運輸量3142萬噸,比上年增長12.3%;公路旅客運輸量3129萬人次,比上年增長12.0%。
郵電業穩步發展。全年郵政業務總收入1886.8萬元,郵政業務總量5428.9萬件,比上年增長4.7%,其中函件290.8萬件,包裹5.5萬件,報刊發行796.6萬份。
旅游發展
旅游業持續快速發展。積極開展招商引資,在今年西部旅游博覽會上成功簽約4.25億元,第十三屆都市旅游節五寶喬木園簽約10億元。昆明國內旅游交易會、海峽兩岸臺北旅展的成功舉辦,為提升江北旅游知名度打下堅實的基礎。全年接待國內游客354萬人次,比上年增長20.5%;國內旅游收入18億元,比上年增長71.4%;接待入境國際旅游者6.1萬人次,比上年增長29.7%;國際旅游外匯收入1840萬美元,比上年增長45.7%。

風土人情
慈城東南有座獅子山,山頭不高,卻很象一只前踞后伏的獅子。山頭的底座呢,是一脈長長的土丘,傳說獅子山真是獅子變的。很久以前,這里有個湖,湖里水清魚肥,湖邊土地肥沃,一年四季鮮花盛開。一方山水養一方人,遠近而來的百姓,見這里是個好地方,就一批批聚居起來,湖邊開出萬畝良田,湖里魚蟹水產長年豐足,人們安居樂業,相安無事。 不料有一年,厄運降臨這個世外桃源。有一條青龍閑游四方,見這里風景如畫,物產富庶,特別看上這個湖泊,水清見底,涼爽相宜,就賴在湖里,不肯離開。青龍時常風雨雷電,興風作浪,把一泓清靜的湖水,攪得濁浪滾滾,魚蝦翻肚。這一來,安居樂業的鄉民遭了秧。常言道“靠山吃山,靠水吃水”,鄉民吃水煮飯靠它,澆菜灌田靠它,打魚捉蝦靠它,這“水”還怎么吃?鄉民們硬是斗不過惡龍,只得來軟的,依著老祖宗的辦法,抬著三牲豬、牛、羊前往祭祀,還請大發慈悲,保佑一方百姓。
趙文華家境貧寒,出生不久就沒了爹,但命中注定要做大官,傳說他的名字就有一番來由。當年慈城南門,來了夫妻兩人,男的是個風水先生,懨懨病態,一副行將就木的模樣。女的步履蹣跚,肚子挺凸。風水先生一路拖拖沓沓,來到一個人家,看了大門又看院子,院中有一方石雕護欄,高不過一尺,中間有水,說井不像井,說池不像池,說來比井大一點,比池又小得多。風水先生門外門內屋前屋后看個真切,不禁對主人說:“這是一方風水寶地,此家子孫后代要出大官。”房主是個上了年紀的,聽了頓覺意外,怔怔接道:“要出大官?子孫后代?”“是啊,出不了天子,要出宰相!”風水先生也不相瞞。說來敗興,這一家夫妻兩人年屆五旬,膝下無子無女,風水先生所言也就沒根沒底,哪知風水先生心中有了謀劃,轉彎抹角探得這家房主姓華,也無子女,現下居者姓文,兩人相交多年,此房屋既為借住又為托管,已有多年。
滔滔東流的慈江上,有一座三也石橋,名叫太平橋。橋的得名據傳與打死華爾有關,華爾是在慈城死的,只因他罪大惡極,無惡不作,死后鄉民彈冠相慶,祈愿天下從此太平,就把這座橋起名太平橋。華爾是個洋鬼子,本理個流氓無賴,在外國侵略軍洋槍隊當上了隊長,在東南沿海犯下許多罪行�,F在的慈城當年是慈溪縣城,就是華爾率領洋槍隊打進來的,進城之后,殺人放火,強奸擄掠,無惡不作,又特別貪色下流,百姓們恨得咬牙切齒。當地民眾有自發抵抗洋鬼子的,華爾就被列為人們設計除奸的頭號惡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