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為首頁 | 收藏本站

安徽合肥發文:2020年全市裝配式建筑規模力爭達到1000萬平方米

 二維碼 56

來源:合肥市城鄉建設局
關于印發《合肥市2020年裝配式建筑工作要點》的通知

合建產組辦〔2020〕2號

各縣(市)區政府、開發區管委會、濱湖科學城管委會,市有關單位:

經市政府同意,現將《合肥市2020年裝配式建筑工作要點》印發給你們,請認真抓好各項目標任務推進落實工作。

附件:1.《合肥市人民政府辦公室關于進一步推進建筑產業化發展的實施意見》(合政辦〔2019〕22號)
2. 《關于做好我市裝配式建筑項目實施有關工作的通知》(合建產組辦〔2019〕13號)

合肥市建筑產業化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
2020年3月11日

合肥市2020年裝配式建筑工作要點

2020年是“十三五”規劃的收官之年,全市裝配式建筑工作將堅定不移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全會精神為指引,按照《合肥市人民政府辦公室關于進一步推進建筑產業化發展的實施意見》( 合政辦〔2019〕22號)各項工作任務,開拓進取、擔當作為,推動我市裝配式建筑高質量發展。

一、工作目標

(一)總體建設目標。2020年全市裝配式建筑規模力爭達到1000萬平方米,裝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的比例力爭達到20%,其中重點推進區域(廬陽區、蜀山區、包河區、瑤海區、經開區、高新區、新站區)、積極推進區域(安徽巢湖經開區、巢湖市、肥西縣、肥東縣、長豐縣、廬江縣)2020年新建裝配式建筑面積分別不低于80萬平方米、50萬平方米。全市特色小鎮、美麗鄉村示范區及農村住房連片改造等建設項目采用裝配式建筑達到2000戶以上, 各縣(市)區原則上應有一處200戶以上的裝配式農房集中示范區。(牽頭單位:各縣(市)區政府、開發區管委會、濱湖科學城管委會,配合單位:領導小組各成員單位)

(二)全產業鏈產值目標。搭建裝配式建筑產業創新聯盟,爭創2到3家省級及以上裝配式建筑產業基地,全市預制構件產能提高30%以上。培育裝配式建筑工程總承包骨干企業15家以上,培育設計、生產、研發、檢測、咨詢服務及設備配套等骨干企業50家以上,實現全產業鏈總年產值達1000億元。(牽頭單位:市城鄉建設局,配合單位:各縣(市)區政府、開發區管委會,市經信局、市投資促進局)

(三)工程質量安全目標。裝配式建筑工程項目力爭獲得省級及以上工程類獎項2項以上,市級工程類獎項5項以上,在建裝配式建筑項目施工繼續保持“零死亡”目標。(牽頭單位:市城鄉建設局,配合單位:各縣(市)區政府、開發區管委會、濱湖科學城管委會)

二、工作任務

(四)落實政策激勵,完善配套措施。各縣(市)區政府、市直部門應按《合肥市人民政府辦公室關于進一步推進建筑產業化發展的實施意見》( 合政辦〔2019〕22號)等文件要求,根據任務分工,制定工作計劃,完善政策措施,落實工作目標。

1、落實容積率獎勵。對符合裝配式建筑標準的房地產開發項目,其外墻預制部分建筑面積不計入成交地塊的容積率。(牽頭單位: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各縣(市)區政府、開發區管委會、濱湖科學城管委會,配合單位:市住房保障和房產管理局)

2、優化保證金繳納方式。市城鄉建設局負責落實工程質量保證金、農民工工資保證金繳納方式和工資性工程款支付比例,市公管局負責落實工程投標保證金、履約保證金繳納方式,市住房保障和房產管理局負責落實預售重點監管資金。(牽頭單位:市城鄉建設局、市公管局、市住房保障和房產管理局,配合單位:市重點局)

3、強化財稅金融扶持。將裝配式建筑產業納入招商引資重點行業。加大建筑產業化企業政策扶持,落實稅收優惠、融資扶持。制定和完善建筑產業化項目企業獎補辦法。(牽頭單位:市投資促進局、國稅總局合肥市稅務局、市地方金融管理局、市財政局、市城鄉建設局,配合單位:市發改委、市科技局)

(五)強化規劃引領,抓好項目落地。編制專項發展規劃,指導全市建筑產業化發展。各縣區、各部門要嚴格履行裝配式建筑項目建設程序,加強建設各環節監督指導,確保項目按要求實施。

1、編制“十四五”裝配式建筑專項發展規劃。(牽頭單位:市城鄉建設局,配合單位:市發改委)

2、明確年度目標任務和建設計劃,落實裝配式建筑項目用地。(牽頭單位:各縣(市)區政府、開發區管委會、濱湖科學城管委會,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配合單位:市城鄉建設局)

3、做好裝配式建筑項目立項和規劃管理。在項目立項審核、建設用地規劃設計條件、土地供應方案、土地出讓公告和土地出讓合同中,按照合政辦〔2019〕22號和合建產組辦〔2019〕13號文件要求,明確新建裝配式建筑裝配率等指標內容。(牽頭單位: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市發改委,配合單位:各縣(市)區政府、開發區管委會、濱湖科學城管委會)

(六)優化產業布局,推動科技創新。緊密圍繞裝配式建筑上下游產業鏈,培育骨干企業,打造裝配式建筑產業集群。推動裝配式建筑南部制造基地(合肥經開區)向肥西、廬江延伸,加大東部制造基地(合肥循環經濟示范園)、北部制造基地(北城-吳山)產業鏈上下游企業引進力度,引導東南部制造基地(黃麓-夏閣)裝配式鋼結構及各類集成部品部件的產業布局。(牽頭單位:各縣(市)區政府、開發區管委會,配合單位:市投資促進局、市經信局)

推廣裝配式建筑承重構件采用“電子標簽”(RFID)標識、鋼筋套筒灌漿可視化施工等關鍵技術應用,探索裝配式建筑BIM技術與地理信息集成技術、物聯網、大數據等技術的集成應用,推動裝配式建筑構件企業標準化、信息化建設。(牽頭單位:市城鄉建設局,配合單位:市科技局)

(七)創新建造模式,促進轉型升級。全市新建裝配式建筑實施“1+5” 建造模式比例力爭達到50%。著力優化裝配式建筑項目招投標流程,出臺裝配式建筑工程總承包招標工作導則。加強裝配式建筑建設過程中工程總承包管理模式、BIM技術、新型模板技術等方面應用指導。(牽頭單位:市城鄉建設局、市公管局,配合單位:各縣(市)區政府、開發區管委會、濱湖科學城管委會)

(八)強化技術支撐,拓展應用領域。貫徹執行裝配式建筑技術標準,完善我市裝配式建筑裝配率計算方法,實施合肥市裝配式建筑應用技術系列手冊,開展疊合板式混凝土剪力墻等結構體系應用試點,研究編制保障性住房標準化戶型和裝配式裝修應用。(牽頭單位:市城鄉建設局,配合單位:市市場監管局、市公管局)

大力推進裝配式鋼結構住宅建設,擴大輕鋼結構在農村住房中應用規模,改善農村住房條件和居住環境。不斷拓展部品部件在臨時設施、建筑裝飾、地鐵站口、地下綜合管廊、城市道路、文化街區等領域應用。(牽頭單位:各縣(市)區政府、開發區管委會、濱湖科學城管委會,配合單位:市城鄉建設局、市農業農村局、市軌道交通集團)

(九)推動示范建設,創新監管方式。開展市級建筑產業化示范項目和示范基地創建工作,打造海恒大廈、映月灣、肥東縣人才公寓、肥西縣人才公寓等一批樣板(試點)項目,支持優秀項目和企業申報國家級裝配式建筑科技示范工程、示范基地。進一步完善裝配式建筑設計圖審、施工許可、構件生產、工程驗收等環節監管機制,強化對裝配式建筑設計方案評審、裝配率審核認定的監督,推動駐廠監造行為規范化、標準化。(牽頭單位:市城鄉建設局,配合單位:各縣(市)區政府、開發區管委會、濱湖科學城管委會)

(十)創新組織形式,加強隊伍建設。持續開展裝配式建筑專家進工廠、進現場活動,實現兩場(廠)聯動、同頻協作。全年計劃開展裝配式建筑專業培訓(講座)5期(場),人數不少于500人。組織裝配式建筑職業技能大賽和BIM應用技能競賽,開展在建裝配式建筑關鍵崗位作業人員輪訓工作,實現持證上崗率100%。(牽頭單位:市城鄉建設局、市人社局,配合單位:各縣(市)區政府、開發區管委會、濱湖科學城管委會)

(十一)完善工作機制,加強監督考核。充分發揮市領導小組統籌、協調和指導作用,完善工作聯動機制,市領導小組辦每半年召開工作聯席會議,研究解決工作推進中的問題和困難等。市領導小組辦對各區不定期開展裝配式建筑工作落實情況檢查,重點檢查項目立項、土地、規劃、設計、施工等環節落實情況,并將檢查結果納入市政府目標考核。(牽頭單位:市建筑產業化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配合單位:領導小組各成員單位)

(十二)積極宣傳引導,提高公眾認知。多形式宣傳裝配式建筑知識,開展志愿者進社區活動,加強裝配式建筑政策宣貫,小組成員單位應將發展裝配式建筑列入年度宣傳教育計劃,提高公眾對裝配式建筑的認知度,營造各方共同關注、支持裝配式建筑發展的良好氛圍。(牽頭單位:各縣(市)區政府、開發區管委會、濱湖科學城管委會,配合單位:領導小組各成員單位)

附件下載:關于印發《合肥市2020年裝配式建筑工作要點》的通知.pdf
附件1:合肥市人民政府辦公室關于進一步推進建筑產業化發展的實施意見(合政辦〔2019〕22號).pdf
附件2:關于做好我市裝配式建筑項目實施有關工作的通知(合建產組辦〔2019〕13號).pdf


展會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