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裝配式混凝土框架結構節點處理方法施工措施關鍵要點 二維碼
99
裝配式混凝土框架結構是裝配式建筑的主要形式之一,是一種新型的綠色建造方式。裝配式混凝土框架結構節點是工程質量控制的關鍵環節,在設計施工中具體處理方法和施工措施如下。 一、 框架結構節點特點 鋼筋混凝土框架結構節點處既是上下框架柱、框架梁和樓板交叉結合的地方,又是建筑物結構抗震設防的關鍵點,在結構設計過程中一般要加強配筋,因此框架結構節點的鋼筋縱橫交錯十分密集。作為裝配式混凝土框架結構,預制框架柱、預制框架梁、預制樓板等構件均有預留鋼筋,如何使這些鋼筋集合在一處,無相互碰撞,且承力合理是必須考慮的重大問題,也是工廠預制加工,現場吊運裝配施工中亟待解決的首要問題。另外,裝配式混凝土框架結構在節點處采取現澆混凝土連接形成整體,模板的選擇與加固,混凝土澆筑都是現場施工質量控制的重點和難點所在。 二、框架結構節點處理方法 1. 預制框架柱連接處理方法 裝配式混凝土框架結構的預制框架柱上下連接在樓板面以上,高于框架柱、框架梁和樓板交接處(圖1),便于施工操作和控制工程質量。預制框架柱連接大多采取鋼筋套筒灌漿連接形式,采用半灌漿接頭,金屬套筒一般會連接鋼筋固定在預制鋼筋混凝土柱的根部,與下部柱的預留鋼筋正對套接,灌注水泥基灌漿料結合成整體,達到承力和傳力作用。 圖1??預制框架柱連接示意 2. 預制框架柱與預制框架梁連接的處理方法 框架柱的預制高度一般低于同層框架梁底標高10?mm,是因考慮到構件預制偏差和便于現場框架梁施工裝配等因素。框架柱與梁的節點應進行鋼筋優化設計,框架柱的縱向預留鋼筋的數量應盡可能少,可進行等截面"以粗代細", 縱向受力鋼筋的位置為不均勻排布,為框架梁底筋下落留出充足的空隙。框架梁在預制時外露預留底筋,鋼筋位置要重新排列,且應與預制柱縱向鋼筋留置空隙相匹配,必要時采取并列兩排筋的形式。縱向框架梁與橫向框架梁底部外露預留鋼筋在位置和標高上也應進行相互錯位處理(圖2),確保預制梁構件裝配時位置正確,可下落到位。
3. 預制框架梁與預制次梁處理方法 預制框架梁與預制次梁采取牛擔板連接形式(圖3)。在預制框架梁時,將與次梁交接位置處留出卡槽,上大下小,呈楔形。預制次梁時受力鋼筋收頭,連接預埋預留鋼板(圖4)。預制框架梁、預制次梁的外露箍筋采取封閉箍形式,在預制構件吊運裝配到位后,現場穿插梁上部縱向受力鋼筋與預留箍筋、板筋綁扎,澆筑混凝土形成整體。
4. 預制梁與預制疊合板處理方法 預制梁與預制疊合板的連接形式包括密縫連接和離縫連接兩種。采用密縫連接時,預制板一般要伸進梁構件側邊沿5~10mm。采用離縫連接時,預制板和預制梁構件在組裝時須留有約10mm的空隙。目前,在施工現場中采用離縫連接形式較多,其構件預制尺寸和吊裝精度相對寬松,后續采用硬架支模的方式進行接縫處理。 5. 預制樓梯處理方法 預制樓梯與框架結構的連接形式包括預留鋼筋連接和鉚接連接兩種。預留鋼筋連接是在建筑物梯梁處留有疊合梁,預制樓梯端部預留鋼筋,將預留鋼筋吊運進疊合梁內,再澆筑混凝土使其結合在一起。裝配式混凝土框架結構采用預制樓梯鉚接連接的較多。預制樓梯時,鉚接連接端部預留有孔洞,建筑物梯梁處有預留鉚固鋼筋(圖5),吊運裝配就位后,灌漿密實孔洞即可。
三、框架結構節點施工質量保證措施 (1)裝配式混凝土框架結構的柱梁節點現澆混凝土模板工程應盡可能選擇工具式模板和加固肋,材質可為鋼制、鋁合金、塑木等,要接槎順直、棱角方正、加固和拆除方便、快捷。 (2)裝配式混凝土框架結構柱梁節點的混凝土應優先澆筑,當混凝土澆筑至疊合板標高時,再隨樓層疊合板梁一起澆筑混凝土。若框架結構柱混凝土強度等級高于預制梁、疊合板時,除優先澆筑柱梁接頭混凝土外,在與預制梁、疊合板處還要用鋼絲網進行臨時圍擋,澆筑節點混凝土至樓層標高,最后澆筑低等級混凝土。 (3)灌漿操作要安排專人管理,須提前培訓和試驗。灌漿過程中應嚴格按要求作業,密切跟蹤監督、檢查,并做好施工記錄。 來源:沈陽石橋裝配式建筑技術有限公司 展會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