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為首頁 | 收藏本站

騰訊怎么對BIM下手了?騰訊微瓴又是啥?

 二維碼 315

如果你讀過《阿里巴巴的雄安棋局:既非跨界,也沒打劫》,應該對互聯網公司在建筑行業的動向有所了解,也應該知道,騰訊不可能眼看著阿里在建筑行業插小旗而不為所動,布局與競爭從幾年前就開始了。所以,咱們還得往前倒幾句來說這件事。在講阿里的時候,我們談到它在2016年4月開創「城市大腦」概念,以杭州為試點開始實踐。實際上就在2016年,阿里和騰訊的智慧城市之爭已經正式拉開了帷幕,騰訊已經和16個城市簽下智慧城市合作協議,阿里的「互聯網+城市服務」戰略也已經在12個城市上線。為了和阿里云的「城市大腦」對標,騰訊提出基于云的解決方案叫「WeCity 未來城市」。2019年7月,騰訊云以5.2億元中標長沙城市超級大腦項目,緊跟著,WeCity 發布會在北京召開。到今天,成立不到一年的騰訊產業創投有限公司,已經投資了奧格智能、翌擎科技、天闕科技、聚銘網絡、飛渡科技等公司,幾乎清一色都是智慧城市相關項目。根據最新發布的《全球智慧城市支出指南》,IDC指出2019年中國智慧城市的投資規模已經突破250億美金,預測2020年會達到266億美元。

    在我們工程人紛紛吐槽智慧城市「圈錢騙人」的時候,一個市場已經形成,無論人們覺得好或者不好。這樣的規模和增長率,是任何一個大公司都絕不會錯過的機會。
今天咱們要說的騰訊微瓴2013年就已醞釀起步,起初是作為自家的物聯網類操作系統,安裝在騰訊總部大廈里,在這樣的火熱行業背景下,它就從幕后走到前臺,進入了眾人的視野。2018年 11 月 ,中國建筑物聯網高峰論壇上 , 騰訊云副總裁王濤介紹了這套適配智慧建筑場景的物聯網操作系統 。他提到,微瓴是騰訊的技術出口,在智慧建筑里擔當信息樞紐,提供存儲、計算、分析、微信開放接口等基礎能力 。2019年3月,深圳騰訊云地產生態大會,騰訊云微瓴作為核心物聯網操作系統首次正式亮相,主要應用集中在停車、安防、辦公、物管、人臉識別等場景。
    下面咱們就可以聊聊它發布的BIM協同平臺了。在直播介紹一開始,騰訊微瓴高級產品經理羅曉曉就開宗明義的表示:微瓴平臺的定位不同于BIM行業里專業復雜的管理平臺,騰訊要做的是適用于移動互聯網時代的輕協作產品。「騰訊不是來顛覆,而是來合作」,這個產品定位在整場直播中被再三提及。
    這個技術平臺背后的公司叫大象云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也是在BIM輕量化平臺這個領域耕作多年,2016年在線云平臺產品上線,2017年拿到亞商資本的千萬級投資。
2019年大象云就已經官方宣布和騰訊微瓴合作,并在中國國際智能產業博覽會上亮相。關于商業合作咱們不多說,重點來說說它的技術特點。國內大多數BIM輕量化平臺使用的是WebGL技術,它的特點是把模型渲染工作放到客戶端瀏覽器上,對網速和服務器性能要求相對低一些,但是對本地算力的要求比較高。而大象云用的技術叫SME,不同于WebGL,它的做法是把渲染的工作放到服務器,再把渲染結果連同數據傳輸到客戶端,與WebGL正相反,它對客戶端性能要求比較低,不過對服務器和網速的要求比較高。在模型體量不大、使用配置比較好的PC端、網速也不錯的情況下,一般的使用者不會感到什么差異。但是在模型體量比較大的情況下,使用WebGL或者使用SME就是一個二選一的過程:大量數據的運算負擔是放在服務器和網絡傳輸中,還是放在本地瀏覽器中。所以你看,并沒有一項完美的技術,人們在選擇技術的同時也是在做一種取舍。對于使用WebGL的廠商會認為,更多用戶選擇在電腦上使用,性能問題不大,所以更多照顧了服務器負擔和網絡傳輸的穩定;而大象云的選擇,則是希望用戶在網絡穩定的情況下,用更好的服務器性能來照顧那些拿手機看大模型的人。從這一點上來看,大象云選擇和騰訊合作是非常明智的。首先和大企業合作,服務器負擔不會成問題;其次,騰訊這樣的企業比傳統企業更重視移動端開發,用網速換性能的云渲染本身就符合「云」的理念。值得一提的是,這種差異只在模型體量很大、或者手機性能一般的情況下才會體現出來,BOX實測下來,對于Revit自帶案例這樣體量的項目,云渲染和WebGL渲染無論在PC端還是移動端的體驗上完全沒有區別。
     還有一些小功能咱們就不在這列舉了,你可以到bim.weiling.qq.com免費注冊賬號。另外,對于輕量化協同平臺,我們詳細列了40多項指標和功能的評測項,并且找來了8家國內比較主流的平臺做了一個拆解對比,評測鏈接我放到文末,如果你感興趣,也可以參照這些細分項目來評測一下微瓴的平臺。
如果你之前用過協同平臺,看了這些功能,可能會覺得沒有太大驚喜。事實上,和其他協同平臺比起來,微瓴在技術上并沒有拿出爆炸性的顛覆創新,甚至在功能上做了一些減法,比如碰撞檢查、模型版本對比這些功能都沒有做進去。直播的時候,對用戶提出的一些功能上的問題,微瓴從技術和商業兩個定位來回應。? 技術定位上,他們沒有做一些沒必要的功能,因為開發的時候做了考察,比如在線碰撞檢查,他們認為這屬于偽需求,真的做出來放到那,也不會有用戶在輕量化平臺上做碰撞檢查這么個應用場景。當然,你也可以認為,因為是大象云提供的技術支持,大象云沒做出來的功能,當然也就事后諸葛亮的解釋成沒用了。不過我們倒是覺得,對于騰訊來說,在SaaS層開發幾個功能出來,也并不是什么難事。這就引出第二個商業定位層面了。? 商業層面,微瓴的定位有兩個重點:第一,不碰企業的管理業務;第二,專業模塊和行業內合作。直播中再三強調,騰訊入場不打算顛覆、也無法顛覆傳統行業,尤其是涉及到建筑企業復雜多變的管理流程,比如各種報批和采購業務,而是單純的專注在協同這一點上。協同這個詞又被咱們這個行業說飄了,咱們換個說法就是溝通。直播里說,這次疫情讓很多企業開始注重遠程溝通的重要性,他們也是在這個時間點把遠程溝通的理念劃個重點,少開會,少扯皮,少出差,提高溝通效率,就是微瓴想著重做的事。而在功能上,微瓴也是專心做好內容管理、可視化、協同這么三件事,牢牢把控自己作為數據中心的位置,至于更多的專業模塊,則是希望呼吁行業內更多的專業人士和企業加入到騰訊生態系統里,由專業的人去做更專業的開。













展會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