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為首頁 | 收藏本站

安徽:裝配式建筑新政發布 2025年三成新建建筑將是“裝配式”

 二維碼 30



  安徽省《關于促進裝配式建筑產業發展的意見》日前正式印發實施,4月9日,安徽省政府新聞辦舉辦新聞發布會,對《意見》的出臺背景和主要內容進行闡釋解讀,同時介紹了下一步《意見》實施的重點工作安排,并回答了記者提問。

image.png

  發展目標

  到2020年末,各設區的市普遍培育或引進設計施工一體化企業;全省培育10個左右省級裝配式建筑產業基地,裝配式建筑占到新建建筑面積的15%。
  到2025年,各設區的市培育或引進設計施工一體化企業不少于3家,全省培育50個以上省級裝配式建筑產業基地、3—5個省級裝配式建筑產業園區,裝配式建筑占到新建建筑面積的30%,基本形成立足安徽、面向長三角的裝配式建筑產業基地。

  《意見》四大亮點

  1、給建筑企業轉型升級帶來機遇
  原則上各設區的市不少于1個構配件生產基地,一批商品混凝土生產、墻體材料、門窗制作、鋼材生產加工等企業將通過技術改造,向裝配式建筑構配件生產企業轉型。裝配式建筑生產企業滿足生產基本條件、具有裝配施工能力,其項目經理和技術負責人具有相關業績的,可直接申請建筑工程施工總承包二級資質。
  2、明確發展目標,倒逼政府及企業跟進
  裝配式建筑市場需求會加大,裝配式建筑產業發展會加速。到2020年末裝配式建筑占到新建建筑面積的15%,到2025年末裝配式建筑占到新建建筑面積的30%,各地將會圍繞裝配式建筑發展目標,制定年度實施計劃,公布建設項目,為裝配式建筑產業發展提供市場需求,企業將會主動跟進,布局產業基地。同時,對全省培育省級裝配式建筑產業基地和省級裝配式建筑產業園區也有明確要求,有利于產業鏈形成和產業鏈聚集。
  3、加強裝配式建筑質量監管力量
  以往裝配式建筑“誰主導誰監管”,此次文件將省住房城鄉建設廳、省經濟和信息化廳、省市場監管局都納入到質量安全管理體系中,形成各自按職責分工的協同監管機制,指導督促企業加強對裝配式建筑構配件生產過程質量管理,完善裝配式建筑構配件生產加工過程檢測、出廠驗收相關制度,建設單位或受其委托的第三方應對裝配式建筑構配件實行駐廠監造,確保構配件出廠質量合格,加強對裝配式建筑質量安全性能等方面的檢測。
  4、提升裝配式建筑產業從業人員素質
  首先在建筑行業專業技術人員繼續教育中增加裝配式建筑相關內容,鼓勵具有建筑工程等相關專業的高等院校、職業學校設置裝配式建筑相關課程。其次開展精準技能培訓,有效提升建筑業農民工技能水平,建設裝配式建筑實訓基地,開展裝配式建筑產業工人技能大賽。最后將裝配式建筑技能人才納入全省高技能人才評選表彰范圍。這些將極大地幫助裝配式建筑產業從業人員提升技能水平和專業素養。

  《意見》出臺背景

  1、中央和國家層面對發展裝配式建筑有明確的要求:到2025年左右,力爭使裝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面積的比例達到30%。
  2、安徽省具有推進裝配式建筑發展的產業基礎。
  3、裝配式建筑具有產業鏈長和經濟關聯度高等特點,可以拉動相關產業的發展。通過大力引進行業龍頭企業,補齊、壯大、拓展裝配式建筑研發、設計、生產、運輸、裝配全產業鏈,支持設備制造、建筑材料等上下游企業加強產業協同,帶動建材、節能、環保等相關產業發展,拉動經濟增長。
  4、推廣裝配式建筑是傳統建筑業轉型升級的迫切需要。建筑業用工“難”和用工“貴”問題日益突出;原材料短缺、工地排放環保問題壓力加大;現場澆筑,質量通病難以克服等等倒逼建筑業依托科技創新,轉型升級發展。
  總體要求: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按照適用、經濟、安全、綠色、美觀的要求,重點推進預制裝配式混凝土結構、鋼結構,推動建造  方式創新,帶動建材、節能、環保等相關產業發展。
  重點任務:確定了培育生產主體、健全產業鏈條、擴展市場需求、開拓發展空間、提升競爭能力、加強質量管理等六項重點任務。
  保障措施:從用地保障、財政扶持、金融支持、人才培養等四個方面保障裝配式建筑項目、產業基地園區、企業、人才發展。

  答記者問環節干貨

  1、近幾年安徽省裝配式建筑發展情況
  安徽省推進裝配式建筑過程中,每年財政安排專項資金,發布示范項目(在建示范項目規模約500萬平方米),依托示范項目,總結提煉可復制的經驗。2019年全年,裝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面積比例達到13%;構配件生產企業70多家,混凝土產能460萬立方米,鋼結構產能530萬噸。目前,全省累計建造裝配式建筑面積超過6600萬平方米,2個城市5個基地列入國家首批裝配式建筑示范,76個項目入選省級裝配式建筑示范項目,裝配式建筑取得較好發展。
  2、裝配式建筑三個重點發展方向
  一是提升各級政府對裝配式建筑產業拉動經濟增長的認識。裝配式建筑具有產業鏈長和經濟關聯度高等特點,通過大力引進行業龍頭企業,補齊、壯大、拓展裝配式建筑研發、設計、生產、運輸、裝配全產業鏈,支持設備制造、建筑材料等上下游企業加強產業協同,帶動建材、節能、環保等相關產業發展,拉動經濟增長。
  二是完善裝配式建筑產業鏈,融合設計、構配件生產、現場裝配等環節,推廣EPC總承包模式,提升裝配式建筑產業綜合效益。
  三是完善技術標準,強化質量監管,不斷提升全社會對裝配式建筑的認同度。
  3、如何推進裝配式建筑發展?
  第一、提升材料質量。通過支持馬鋼、海螺、中建材等重點企業在皖做優做強,保障裝配式建筑部品部件生產所需優質鋼材、水泥、砂石骨料等基礎原材料供應;發展散裝水泥和新型墻材,推進預拌混凝土、預拌砂漿等產品在裝配式建筑產業應用,保障優質材料供應。
  第二、促進產業融合。推進鋼鐵、建材企業產業鏈延伸,產品向構件化、制品化發展;支持建材企業與建筑企業深層次合作,穩定供貨渠道,開展定制化生產;發揮行業優勢,支持有實力的建筑企業發展裝配式建筑構配件;培育省級企業技術中心、制造業創新中心,促進裝配式建筑構配件企業向設計、生產、施工安裝“一條龍”方向發展。
  第三、資金政策扶持。發揮支持制造強省、首臺套重大技術裝備首批次新材料首版次軟件發展等政策引導作用,支持符合條件的裝配式建筑構配件生產企業、裝備企業申請資金支持,扶持產業發展;實行不見面網上服務,每兩月開展一批新型墻體材料確認工作,及時組織申請確認,讓符合新型墻體材料目錄的裝配式建筑構配件生產企業及時享受增值稅即征即退等優惠政策。
  4、如何監管裝配式建筑質量?
  新型建造模式會帶來監管方式的變革,裝配式建筑質量監管涵蓋原材料、構配件工廠生產的工業化產品、現場裝配施工等環節,涉及市場監管、經濟信息、住建等多部門,需要建立協同監管機制,確保按標準生產、按規范施工。督促企業加強對裝配式建筑構配件生產過程質量管理,完善裝配式建筑構配件生產加工過程檢測、出廠驗收相關制度,確保構配件出廠合格。
  5、如何解決裝配式建筑的增量成本問題?
  裝配式建筑帶來建造方式的轉變,相比傳統建造方式,其成本變化要從全產業鏈和發展階段的維度綜合考慮,設計到具體項目還要考慮構配件運輸半徑、項目規模等變量。根據安徽省近年來建設的裝配式建筑項目測算,在建設體量較小、從業人員不熟、運輸距離較遠的推廣初期,建設環節的增量成本約為300-500元/平方米;一旦形成規模效應,增量成本將大幅下降甚至為零,如我省合肥市目前裝配式建筑項目的中標價已幾乎等同傳統建筑。
  6、如何克服裝配式建筑推廣的短板?
  一是提高認識,把裝配式建筑作為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踐行五大發展理念,實現綠色發展的重要內容來發展。
  二是搶抓機遇,狠抓《意見》宣傳,鼓勵更多從業企業以發展裝配式建筑為契機,加快轉型省級步伐。
  三是突出人才培育,依托BIM(建筑信息模型)應用等信息化科技化發展,進一步提升從業人員能力水平,通過推動裝配式建筑發展。
  四是強化科技支撐,促進高等學校、科研院所開展科研攻關,提升裝配式建筑關鍵共性技術研究能力。
  五是加大項目供給,指導督促各市通過狠抓目標任務完成,通過項目數量供給帶動裝配式建筑產業發展。


展會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