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為首頁 | 收藏本站

木結構經典案例——成都天府新區公園城市展示廳

 二維碼 134





成都天府新區公園城市展示廳位于興隆湖綠地以西的鹿溪智谷山頂處,集內容展示,場景體驗、管理配套功能于一體。該項目于2018年啟動建設,目前已建成并投入使用,作為天府新區“公園城市首提地”、公園城市建設理論及規劃成果的重要展示窗口,獲得了廣泛的社會好評。



規劃展示廳建筑總面積約800余平方米,主要分為三個展示廳,以集約的原則,將公園城市的實體模型、電子展板、規劃成果影片巧妙布置在展廳之中,并結合場景化的景觀布置引導參觀者體驗公園城市的深層內涵。



景觀將鹿溪河谷概念引入廣場空間,利用深淺色石材鋪裝形成河流流線,模擬鹿溪河的自然狀態。同時采用川西傳統灰瓦鋪設形成不同深色的三角斑塊,以此抽象化表達鹿溪河內的自然島嶼。



展廳以“茂林修竹”為主題,將川西林盤和竹文化作為設計內核,園中建城,城中有園,展現公園城市生態價值,反應了川西地區由長久以來的農耕文化形成的林盤形態。




傳統川西林盤院落是一種掩映于自然中的景觀空間。設計中減少了景墻的使用,采用竹對空間進行軟隔離,林建相融,人城和諧,同時形成這種若影若現的空間質感。



建筑采用了輕盈的木結構形式,貼近自然,回歸傳統的構造方式。


參觀者可在入口平臺俯瞰興隆湖全景。屋頂照明系統通過對天光的模擬,增加自然的滲透感,模糊了室內外的界線。



利用建筑周邊的灰空間,將通行道路景觀化處理,融入場地布景當中。



落地玻璃結合木結構陣列布置,讓參觀者產生漫步林間的意味。



建筑庭院采用層疊灰瓦鋪著,形成一定的空間層次,局部挖槽種植豐富的地被植物,形成多樣的植物群落。中景采用藍花楹孤景大喬,拉升豎向景觀空間,展現出川西院落的隨意自然。



建筑中的竹林夾道、花草群落、山石水景、紅墻綠竹的微妙結合,展現著川西隨意盎然的自然狀態。



以夯砼墻作為景觀墻體,運用傳統的造墻手法,創新性的使用混凝土來進行傳統夯土工藝的復刻,用現代的材料還原傳統技藝的表達,保留了現代夯土墻線條層次感的同時有更明顯的肌理痕跡,層層累積,造出自然的紋理,實現色彩分明的視覺效果,不同高度的景墻組合形成半圍合空間,對于墻基部分,運用灰瓦進行修飾,結合鏡面水的反射,打破了景墻厚實的質感,營造出錯落有致,一步一景的景觀視覺效果,同時設立片石山墻,為建筑內部營造景觀觀賞面。


來源:木屋世界


展會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