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毛志兵:科技創新引領中國建造進入新時代 二維碼
4
前 言 建筑業是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工程建造能力是國家實力的重要標志。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制造、中國創造、中國建造共同發力,改變著中國的面貌。放眼全球,新一輪科技變革和產業變革浪潮奔涌,科學技術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深刻影響著國家、行業和企業的前途和命運。在科技創新的支撐下,建筑業正在經歷一場深刻變革,新型的建造方式不斷涌現,轉型升級步伐持續加快,行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深入推進,必將引領中國建造邁入高質量發展的新時代。 01 打造中國建造品牌是新時代的行業使命 伴隨著我國邁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階段,高質量發展成為主題,客觀上決定了必須走創新驅動的集約式發展道路,推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提升產品品質和全要素生產效率,實現新舊發展動能轉換。建筑業是支撐國民經濟發展的重要部門,是興國之器、強國之基。在投資建設論證充分和規劃設計優良的前提下,提升工程建造水平是實現建筑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保障。當前,中國建造的總體水平已居世界前列,但我們的發展還不夠平衡和充分,在內涵上還需要進一步提升,要變革生產方式,推動轉型升級。伴隨著時代的變化、世界的變化、 中國的變化,做強做優中國建造具有強烈的政治意義、經濟意義和社會意義,主要體現在以下方面。 從國家層面看,是增強國家競爭實力的有效途徑。建筑業上下游鏈條長,輻射范圍廣,大量的制造業產品以建筑、基礎設施為終端。特別是在當前外部形勢下,“中國建造” “走出去” 更具便利和優勢,通過塑強“中國建造”品牌,有利于更好服務“一帶一路”建設,帶動眾多關聯產業走向國際市場,推動“中國制造”整體更好“走出去”。 從城市層面看,是推動新型城鎮化建設的重要支撐。建筑和基礎設施是城市構成的基本物質單元。生態城市、智慧城市代表了新型城鎮化發展的主要方向。通過發展綠色建造、智慧建造,創造綠色智慧的建筑和基礎設施,將綠色發展落到實處,使城市智慧運行具備了支點、紐帶與空間,推動生產和生活互聯互通、高效便捷。 從產業層面看,是實現建筑業可持續發展的必由之路。當前,傳統建造方式面臨的資源、環境、人力等制約不斷凸顯,難以滿足新時代發展要求,迫切需要轉變建造方式,通過采用現代技術手段,提高建造及運行過程的資源利用效率,降低對生態的影響,實現節能環保、效率提高、品質提升與安全保障,促進可持續發展。 02 科技創新引領中國建造高質量發展 在新時代,以科技創新為支撐和引領,發展新型建造方式、深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成為行業高質量發展、做強中國建造的關鍵路徑。 2.1 科技創新引領中國建造發展的邏輯 新時代,以科技創新引領中國建造發展,主要源于三個邏輯。 ?。?經濟社會發展的“現實邏輯”。當今時代,科技創新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的地位不斷提升,實現了從融入經濟發展到支撐引領經濟發展的重大轉變。 建筑業承載著為人民提供幸福生活空間的使命,客觀上要求必須通過科技創新來解決需求的結構矛盾和發展的牽引動力這兩個根本問題,為實現“平衡”和“充分”的高質量發展提供關鍵支撐。 ?。?科學技術發展的“演進邏輯”。歷次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都引發了生產和生活方式的巨大變革。當前,新一輪科技革命正在加速推進,互聯網、物聯網、區塊鏈、人工智能、大數據、云計算等新興技術正在改變各行業的發展形態。正如歷史上混凝土的發明、鋼結構的應用一樣,新興技術必將改變建筑業未來發展的形態。 3)行業轉型升級的“內在邏輯”。與先進制造業相比,建筑業生產方式還相對粗放,資源消耗大,勞動密集特征明顯,有待進一步提升產品品質和建造效率,加快“走出去” 的步伐。為此,在內外部發展環境的倒逼下,工程建造向“綠色化、信息化、工業化、國際化”的方向轉型,已成為必然。展望未來,行業將伴隨著空間云聚集、產業鏈大協同、智慧化鏈接、綠色化建造、工業化生產、多元化建筑文化等新趨勢的推進,塑造新的產業生態??萍紕撔抡谝l行業全方位變革,引發新需求,創造新業態,加快向平臺經濟、服務建造轉變。 2.2 實現創新驅動行業發展的有效路徑 當前,中國建造總體水平已居世界前列,被譽為“基建狂魔”,但發展質量還需要進一步提升,其關鍵就是要搶占新科技革命先機,發展新型建造方式,深化建筑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打造中國建造品牌。在創新驅動的支撐與引領下,我國建筑業將以綠色發展為核心,以提升品質為路徑、以深化改革為抓手、以轉型升級為標志、以創新創效為目標,沿著“提升品質-深化改革-轉型升級-創新創效”這樣一條主線,邁入高質量發展新時代??萍紕撔率侵聘哔|量發展的核心動力。實現創新驅動關鍵在于把握好以下幾個方面。 ?。?實現創新驅動的基本方向是推動“縱向拉通、橫向融合、空間拓展”??v向拉通就是圍繞建筑業主業從投資融資、規劃設計、施工建造、運營維護按上下游產業鏈條縱向拉通,橫向融合就是結合國際發展趨勢、行業發展特點,推動新興技術與建筑業的跨界融合發展,空間拓展就是推動工程建造向空中、地下、海洋的立體式發展?;诖?,可進一步把行業發展趨勢總結為12個字:“上天入地下海,低碳民生既改”。就是在空間維度推動立體式的開發建設,在社會維度推動綠色建筑、民生工程和既有建筑改造,這是新時代做強中國建造的重要方向。 ?。?實現創新驅動的基本路徑是發展新型建造方式。在新材料、新裝備、新技術的有力支撐下,工程建造正以品質和效率為中心,向綠色化、工業化和智慧化程度更高的“新型建造方式” 發展。新型建造方式其落腳點體現在綠色建造、智慧建造和建筑工業化,將推動全過程、全要素、全參與方的“三全升級”,促進新設計、新建造、新運維的“三新驅動”。 ?。?實現創新驅動的根本保障是強化“資本+技術+市場”產業要素的有機融合。為此在資本支撐上,要強化利益驅動和風險合理分擔,在技術路徑上,要做到理論研究、跨界融合、技術集成、示范應用、效率優先,在市場模式上,要與國際慣例密切結合,與項目特點相互對應。 ?。?實現創新驅動的抓手在于深化改革。一是不斷探索企業組織管理模式改革,建立完善企業標準管理、員工觀念培養、監督機制“三位一體” 的管理模式,推動精細化轉型。二是不斷探索工程建造方式變革,促進標準化設計、工業化建造和信息化管理,全面提高建設效率和工程品質。三是以新型建造方式為重點,不斷探索建造技術革新,增強核心技術儲備,提高工程科技含量和企業競爭力。 03 以新型建造方式做強做優中國建造 建筑業高質量發展,依賴于深化行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關鍵要通過推進新型建造方式,提高行業供給質量,矯正要素配置扭曲問題,解決發展粗放問題,淘汰落后產能,升級生產方式,擴大有效供給,提高資源效率,開辟新領域,重塑行業發展新生態。總的看,發展新型建造方式,是國家和行業發展的大勢所趨,是做強做優中國建造的關鍵抓手。 3.1 新型建造方式的內涵 我們嘗試從品質和效率的視角定義新型建造方式(Q-SEE):就是在建造過程中能夠提高質量 (Q)、保證安全與健康(S)、保護環境(E)、提高效率 (E)的技術、裝備與組織管理方法,均為新型建造方式。 新型建造方式以“綠色化”為目標,以“智慧化” 為技術手段,以“工業化”為生產方式,以工程總承包為實施載體,實現建造過程“節能環保、提高效率、提升品質、保障安全”,其落腳點體現在綠色建造、智慧建造和建筑工業化,這三者間的關系可以這樣理解:綠色建造是工程建造的終極要求,堅持可持續發展這一根本理念,體現“以人為本”和對自然的尊重,是對建造的本質要求,智慧建造追求功能自動化和決策智能化,實現建造執行系統與決策指揮系統的統一,是實現綠色建造的技術手段,建筑工業化推動生產方式變革,提高品質和效率,是實現綠色建造的生產方式??傮w上,新型建造方式的根本驅動力是科技創新,將推動產業形態從生產型建造向服務型建造轉變。 3.2 推動新型建造方式發展的路徑 探索新型建造方式的發展,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多措并舉,推動“綠色化、集約化、智慧化、工業化、內生化”五化發展。 1)發展目標綠色化——推進綠色建造。綠色建造追求綠色建筑產品和建造過程的統一,是可持續發展理念下工程建造的本質追求。綠色建造在推進中應遵循以下原則:先進理念是指導,符合國情是重點,因地制宜是抓手,以人為本是目的,自主創新是靈魂,投入產出是關鍵,單項技術是基礎,集成技術是核心,政策法規是保障,持續發展是根本。 要從以下層面持續推動:一是理念上要形成對綠色建筑的系統認識,通過系統梳理綠色建筑的內涵,以清晰的理念指導工程實踐,完善建造管理體系,向綠色建造的更高形態升級。二是目標上要突出工程建造綜合效果最優,從全生命期出發,統籌考慮項目建設各個目標,系統策劃實施,追求綜合效益最優。三是要提升全產業鏈水平,帶動包括綠色設計、綠色施工、綠色建材等產業鏈環節,優化配置人、機、料、法、環等產業要素,有效支撐綠色建造實施。 2)組織管理集約化——發展工程總承包。當前,建筑產業“碎片化”、信息孤島和協同不足等,造成了產品觀念不強、資源整合能力不足、產業整體效率不高,亟待推進工程總承包、設計施工一體化、全過程工程咨詢,優化專業類別結構和布局,提升項目集約化管理水平。 為此:一是推進管理標準化,完善企業標準管理、員工觀念培養、監督機制 “三位一體”的管理模式,向精細化管理轉型。二是推行項目目標責任管理、項目策劃、集中采購等,建強管理機制,提高執行力。三是著眼項目全生命期,強化協同,優化組織結構,完善運作流程,提高信息化管理水平,推動設計、施工、采購的深度交叉與高效協同,做好權責利的協調,提升運行效率。 ?。?技術手段智慧化——探索智慧建造。當前,在新一代信息技術的推動下,工程建造行業將必然向智慧建造時代邁進。我們認為,智慧建造是在設計和施工建造過程中,采用現代先進技術手段,通過人機交互、感知、決策、執行和反饋,提高效率和品質的工程活動。智慧建造覆蓋建筑、基礎設施等土木工程各個領域,影響工程建造各個環節,不僅變革建造模式,還將改變企業運營乃至行業管理,是數字化的新型建造方式。 當前,智慧建造在我國得到了高度重視和快速推進,但仍然存在著亟待解決的一些問題,為此:一是以全過程集成應用為主導,打造優勢。探索新型設計組織方式、流程和管 理模式,構建智慧工地基礎平臺和集成系統,推動施工機器人的發展,打造項目多參與方協同工作平臺,拉通建造全生命期和全產業鏈,開拓“平臺+服務”的工程建造新模式,推動智慧設計、智慧工地和智慧企業發展。二是以自主研發BIM基礎平臺為支撐,補齊關鍵軟件短板。目前,我國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BIM基礎平臺缺失。為此要加大基礎平臺的研發投入,重點解決三維圖形引擎等關鍵技術,建立國家標準,加快突破智慧建造自主發展的技術瓶頸。三是以服務智慧城市建設為方向,拓寬智慧建造領域。通過現代科技的集成創新,將建筑和基礎設施的系統、服務和管理等基本要素進行優化重組,開拓智慧建筑、智慧社區、智慧交通、智慧環保等新業態。 4)生產方式工業化——推動新型建筑工業化。新型建筑工業化的主要標志是實現“四化” ,即建筑設計體系標準化、構配件生產工廠化,現場施工裝 配機械化和工程項目管理信息化。 我們要科學合理地推動建筑工業化發展:一是完善裝配式建筑的產品及技術體系,一體化統籌各專業,強化主體結構與其他部件的匹配度,進一步推動全產業鏈的高度集成和縱向貫通,完善產品體系和技術體系。二是提升裝配式建筑產品的品質,進一步強化協同設計和標準化設計,打破“等同現澆” 理念約束,變革照搬現澆施工的“經驗主義”做法,強化設計與施工的一體化,科學確定建造工藝,打造高品質產品。三是提高裝配式建筑的技術經濟協調程度,不盲目追求“預制率”等指標,切實把品質提升和經濟合理作為工程建造的根本準則。 ?。?發展動力市場內生化——強化建筑產品理念。建筑產品全生命期所涉及的相關方眾多、利益導向不一致,不利于品質提升。 建筑作為一種市場化的商品,應著力強化產品理念,為此:一是要形成完備的產品建造說明書,來體現產品性能,使用戶消費的明白,完善建筑效果后評估等機制,促進建設各方和最終用戶的信息對稱,增強打造高品質產品的市場內生動力。二是要形成完備的產品使用說明書,使消費者用的明白。要改進使用者行為模式,推動建筑運行更加智能、先進,引導和規范使用者形成合理的行為模式,把建筑產品生命期拉通。 結 語 總的來看,探索新型建造方式,是深化建筑業供給側改革的重要途徑,是在科技變革的時代背景下建筑業轉型升級的必然選擇,是建筑業走向高質量發展新時代的重要路徑,是做強做優中國建造的關鍵抓手。 展會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