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蘇南京首個、國內橋寬最寬、噸位最大的預制裝配式橋梁進入裝配期 二維碼
43
5月12日上午,312國道南京繞越高速公路至仙隱北路段改擴建工程項目迎來抗疫復工后第一個重大節點---立柱首件拼裝。南京市交通運輸局以此為契機,在G312NJ-SG5標施工現場開展立柱首件及拼裝技能競賽啟動儀式。隨著吊機的轟鳴,首塊高7.89米、重81.18噸的預制橋墩平穩拼裝到位。作為南京首個、國內橋寬最寬、噸位最大的預制裝配式橋梁,首件立柱拼裝標志著項目建設進入裝配期,進入施工的關鍵期和攻堅期。 仙隱北路改擴建工程是南京首個裝配式橋梁公路工程。“簡單來說,就是除了必須在現場完成的構建,其他的全部在工廠里預制完成,然后運到現場拼裝成型。”仙隱北路段改擴建工程指揮長張金康告訴記者,橋梁施工創新采用了預制裝配式技術,整個工程項目高架上部結構采用的小箱梁,下部結構采用的帶蓋梁柱式墩,包括立柱本身,全部橋梁構件在預制場提前加工完成,運至現場后“積木”式安裝。預制構件體量大,全部采用智能循環流水線法施工。預制墩柱386根,單根墩柱最重110噸;預制蓋梁212片,單塊最重341.7噸;預制箱梁1839片,構件平鋪面積達50多萬平方米,相當于近百座足球場的面積。 “裝配式橋梁公路工程有質量易保證、事故風險低、現場工期短、交通影響小、環境污染少、勞動力減少幾大優勢,最明顯的有三方面。”張金康告訴記者,一是所有的構件在場內施工,構件的精度和質量更容易控制;二是提高了安全系數,工程采用流水線施工,在工場里工人只從事專門的環節,分工更加專業,熟練度大大提高,有效降低事故率;三是大幅節約工期,傳統的立交施工是先打樁,然后澆承臺,再搭架子,澆立柱、蓋梁,再搭架子,澆箱梁。每一個環節都要等待混凝土凝固成型,然后拆除架子再進行下一個環節。而裝配式施工各環節可以同時進行,大大節省了施工時間。“一般立交橋支架現澆的話,一聯(90米)施工時間大約需要3到4個月”,仙隱北路改擴建工程工程部部長凌偉告訴記者,“用裝配式橋梁,理論上一聯只需要2個月,工期可以縮短三分之一。” 裝配式橋梁的優點如此明顯,但對城市硬件的要求也很高,以該工程為例,300噸的構件運到現場,像搭積木一樣壘成橋梁,需要過硬的交通基礎設施和精細的管理。記者了解到,在仙隱北路改擴建工程規劃階段就把預制廠建在工程旁邊,減少了運輸的成本,同時南京發達的路網也提供了有力的支撐。在裝配式橋梁領域,江蘇在全國較早開始實踐,仙隱北路改擴建工程在裝配式橋梁對于培養高素質產業工人、加快建筑業向信息化和工業化轉型升級都具有重要意義。 記者了解到,312國道南京繞越高速公路至仙隱北路段改擴建工程是江蘇省及南京市重大交通工程和重點民生工程。它東起南京繞越高速公路棲霞互通,向西沿既有312國道改擴建,沿線途徑南象山風景區、仙林高鐵站和棲霞商務區,止于仙隱北路交叉處。路線總長7.345Km。路線采用高架+隧道的主輔分離快速化改造方案,其中主線為雙向六車道一級公路標準,設計速度80km/h,輔道為雙向六車道城市主干路標準,設計速度50 km/h。全線設置互通式立交2處、明挖式隧道1處。全線跨過9個紅綠燈,工程完工后,從仙林到市區早晚高峰能節省20分鐘,是南京完善區域路網,帶動紫東地區發展,促進寧鎮揚一體化的“快速走廊”。 展會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