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預制裝配式鋼結構總體造價與成本分析 二維碼
57
隨著政府對建筑工業化的政策性推動,預制裝配式結構建筑在很多城市得到了大力推廣,建設了樣品房、試點工程、安置房等一系列項目。從目前看,裝配式建筑的成本高于傳統建筑,讓裝配式有一點“叫好不叫座”的意味,這影響了裝配式建筑的發展和應用,從而直接影響我國建筑工業化的進展。因此分析裝配式鋼結構體系的造價成本構成,非常有必要。 一、工程建造成本的構成 建筑工程造價由直接費(“人才記錯”人工費、材料費、機械費、措施費)、間接費(企業管理費、規費)、利潤和稅金構成。其中直接費是構成建造成本的主體部分,也是工程取費的計算基礎,直接費的變化對工程造價變化起決定作用。 預制裝配式鋼結構與傳統現澆施工模式在直接費構成上存在一定差別,主要有:
因為兩種結構的基礎費用相差不大,后期裝飾工程及安裝工程相同,本文重點對比分析某試點工程建造成本中的土建工程直接費(即“人才記錯”人工費、材料費、機械費、措施費),同時全面分析兩種建造模式的建造成本,以分析預制裝配式鋼結構建造的成本構成及與現澆混凝土結構建造模式相比較的優勢。 表1 兩種建造方式的上部主體結構形式
2.1 基本工程量對比 試點工程總建筑面積為3870平方米,兩種建造方式的主體結構工程量見下表,表中工程量為每平米用量: 表2 兩種建造方式的主體結構工程量 從表中可以看出:
2.2 兩種建造方式上部主體結構工程造價的對比 2.2.1 造價構成 這里主要對比采用兩種不同的連接方式其直接成本的不同。通過查詢相關的《建筑工程消耗量定額》及《工程造價信息》,兩種不同方式造價如下:
表3 預制裝配式鋼框架上部結構造價 注:表中合價為直接費中人、材、機費用合計 由上表分析可知:采用預制裝配式鋼框架結構,其梁、柱、樓板、墻板等主要構件分別占總造價的26.87%、18.171%、15.726%、30.777%,防腐及防火占總費用的4.418%。
表4 現澆混凝土框架上部主體結構造價 注:表中合價為直接費中人、材、機費用及專業施工項目措施費總和。 由上表分析可知:采用傳統現澆混凝土框架施工模式時,其梁、柱、樓板、墻板等主要構件分別占總造價的20.22%、16.22%、25.30%、30.5%。 通過以上兩種不同的建造方式的造價組成可以看出:
2.2.2工程造價經濟性分析 注:主體部分指的是梁和柱這兩部分 從兩種不同的建造方式其主體各部件的對比中可以發現:
兩種不同建造方式造價人、材、機指標對比: 注:總工日是工程計量的時候統計人工費的一個依據,比如修一間房子,有 5個工人,每天如此,修了一個星期7天,那么總工日就是35個(5人*7天),一天的工日就是5個(1天*5人)。 由上表分析可知:
參考文獻: 【1】崔璐. 預制裝配式鋼結構建筑經濟性研究[D]. 山東建筑大學, 2015. 【2】郝際平, 孫曉嶺, 薛強,等. 綠色裝配式鋼結構建筑體系研究與應用[J]. 工程力學, 2017, 34(1):1-13 展會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