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為首頁 | 收藏本站

疫情之后, 內裝工業化的發展趨勢

 二維碼 11


5月20日,由中國房地產業協會內裝產業專業委員會、樂居財經、新浪家居聯合主辦的中國品質居住系列直播第八期《內裝工業化的品質居住賦能之路》成功舉辦。直播現場,連線嘉賓中國建筑標準設計研究院裝配式建筑研究院副院長魏曦就內裝工業化等相關內容展開分享:


疫情之后,整個內裝工業化進入了快車道。這次新冠肺炎疫情對我們整個社會來說是個考驗,同時對我們行業也是個機會,尤其是對于內裝工業化的發展來說是一個機遇。


疫情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改變,大家從原來的996到7×24小時的宅家生活、再到慢慢復工,經歷了史無前例的長期宅家之后,我們對住宅的品質都有了新的認識和新的需求。同時,疫情過后,全面復工復產也會使大量的工程項目面臨工期緊張、勞動力短缺、原材料漲價等多項問題,建設工程都受到了很大的影響。

目前,我們在通州城市副中心的工程項目中,深深感覺到了各方面的壓力。正是這種壓力或者困難,讓我們希望可以用標準化、模塊化、成品化等工業化的建造方式提供更好的產品去應對困難,所以說,這是疫情給行業發展帶來的機會。

image.png

今年的火神山和雷神山兩個醫院的建設,讓全世界都嘆為觀止,看到了中國速度。這是我們應用大量的BIM技術和裝配式技術才能實現的中國奇跡,是建筑工業化、信息化給我們帶來的奇跡。

通過疫情,大家越來越關注建筑本身品質的提升和建筑信息化的普及。說道建筑品質,是需要大量的建筑部品、技術的升級和提升去支撐的,包括建筑的施工周期,也是靠部品和技術的升級來實現的。我們一直在說的BIM系統,各大設計院已經推了大概有十年的時間了。這次疫情,大家沒辦法像以前一樣面對面溝通,更多的是在線上平臺上溝通,在這種情況下信息化反而推動速度特別快。所以,信息化的普及就非常必要了,所有人在同一個平臺上用同樣的信息交流,才能讓建設工程項目順利進行。

image.png

傳統的裝修方式有非常突出的問題,一個是高負荷環境下的低質量供給,傳統的裝修方式需要大量的水泥、砂漿等資源的高消耗、環境的高負荷,帶來的卻是低質量的產品,裝修的品質不高,給施工企業也帶來了很大的困難,比如后期的維修、更換的繁瑣與不便。

習大大一直在講“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我們要推動整個建筑行業綠色、高質量發展?,F在也是中國經濟從高速發展向高質量全面發展的過程,在這種情況下,我們要提高建筑的品質和質量,同時降低資源和環境負荷,以建筑的工業化為契機,有效推動裝配化裝修和內裝工業化,改變傳統的裝修方式,這是推動內裝工業化的目的和意義。

內裝工業化帶來的效益是多元素和多方面的,從國家、社會、企業,包括我們每個人都可以從中得到很多好處。從整個社會來說,生態文明、綠水青山、人口紅利的衰減都要靠工業化的方式來做應對。大家現在越來越關注家里空間的充分利用,室內空氣環境質量,未來便捷的檢修、維修等,通過內裝工業化讓原來出現的各種問題不再成為我們生活的困擾。

疫情期間,很多人在說我們的建筑是“致病宅”,大家都希望未來有理想的生活狀態,都很向往有好的建筑、好的房子給我們帶來想要的生活,這是我們每個人的期待。

如何去做呢?內裝工業化發展到今天,尤其是疫情之后,這不是一、兩個企業或者一、兩個人的事,甚至不是一個行業、兩個行業的事,我覺得這是全產業鏈整個鏈條都應該去行動起來的事,這樣才能把內裝工業化做好,單靠某個個體或者某個行業都是做不好的。

我們從行業協會、開發企業、設計企業、部品生產企業、施工企業、再到社會群體等從六個方面來看,應該怎么做、怎么去應對。

image.png

第一個從行業協會的層面來說應該怎么做。從行業來說,要對內裝工業化有一個全新的認識,深刻理解裝配式內裝和內裝工業化的意義。我在北京市評了很多內裝的項目方案,發現有不少方案是為了裝配化得分率,為了得分而得分,為了裝配而裝配,這是目前很普遍的事情,并沒有把工程質量或者內裝質量提升作為根本目標,這是不可取的。要進一步理清裝配式內裝的概念和內涵,為什么要做管線分離,為什么要做可逆化裝修,要避免濕法施工,免掉水泥、砂漿、膩子,內裝工業化一定是可以拎包入住的,對小業主來說拎包入住很好的交付狀態。同時,還要盡快完善相關的標準和技術規范。這幾年標準院也在積極推進,編了很多標準和規范,但也不能完全滿足目前行業發展的需要,也要整個行業一起來完善標準和技術。

政府層面要做好頂層設計,強化政策引領,積極推動裝配式內裝項目建設實施。包括體系、實施指南,都需要我們共同完善。同時,要大力推動EPC工程總承包的方式,改進工程施工的組織方式。這是真正可以全面釋放內裝工業化的核心價值和優勢的途徑。裝配式建筑一定是一體兩翼,其中一翼就是EPC。從在裝配式方式、工業化方式來說,還是要強調以設計為引領的全過程的價值創造,以設計為引領的EPC模式應該大力推行。

image.png

從開發企業來說,是整個產業鏈的上游企業。這次疫情給房地產企業帶來的沖擊非常大,房地產行業第一季度的銷售也不是特別好,大家在挖空心思來想怎么去銷售。原來到售樓處看現房的銷售方式已經不行了,更多的變成了通過AR、VR技術實現的網上銷售,這是非常好的模式。但是銷售模式只是一方面,老百姓當前更關注的是開發商能不能給提供一個真正健康的、安全的、能夠滿足居住需求和未來理想生活的好房子、好產品。

開發企業一方面應該做好銷售模式的創新,同時更應該去做好建筑產品本身的研發,給居住者提供一個更好的建筑產品,從工業化的品質化、智能化、體驗化和綠色化,這幾化上實現真正的建筑的好產品。大家都在網上關注了疫情期間的抗疫戶型,有1.0版本、2.0版本,還通過這些戶型做了很多演變。有個大的房企在疫情期間還組織了一個戶型競賽,我覺得這都是很好的途徑。

在這個階段提出全能住宅或者全能建筑的更好的產品,需要的是系統性能更加完善,空間功能更加實用,技術部品更加優良的全能組織,才能夠滿足消費者包括小業主真正的需求,這樣開發企業才能夠真正去應對疫情,把房子做好、再賣好,企業同時也能收到更好的收益。

image.png

第三,從設計企業來講,設計是引領整個EPC的模式的關鍵,所以設計企業在這里面起到龍頭的作用,非常重要。要全面提升裝配化設計的能力和水平,以精細化的設計引領高品質的工程。近幾年,我們做的裝配化內裝設計咨詢工作比較多,真正能夠做好裝配化的設計公司或者企業并不多。我們現在也在給很多設計院做相關咨詢工作,確實需要從設計階段就要想好裝配、想好部品?,F在很多設計人員,對部品、對技術,甚至對施工工藝和材料了解的程度不夠。我們經常有機會去國外的設計事務所去交流,他們的設計環境我們差不多,設計院工作環境看著不是很整潔,每個設計師桌子上擺著大量的材料和部品。我有時候開玩笑說他們是逆向思維,他們從一個單品甚至從一個桌子、椅子開始做設計,很注重模數化、標準化,而且全專業。而我們設計院現在做的設計還是片段式的,不是全過程、一體化的設計。我們希望做的大設計應該是從前期咨詢到方案、到部品采購,再到施工的安裝組織,最后再到維護維修,我覺得設計應該是貫穿整個鏈條的。

我們提出來設計的“新四化”是針對裝配式內裝、建筑工業化的標準化、系統化、信息化和精細化的設計。設計應該是系統化的過程,一提裝配式,我們就說要像造汽車一樣去造。那么設計是不是能夠像設計汽車一樣去設計房子呢,設計的深度往系統化發展,跟汽車設計、產品設計相差還是非常大。

我們也提出來“設計向善”,設計還是強調以人為本,設計是源頭,通過設計形成相應的技術集成體系,能夠去真正實現設計落地,這個都是相通的。

image.png

第四,從部品企業來講,這也是現在裝配式內裝產業鏈里最依賴的、最依托的。從字面上說,裝配式就是把原來現場的手工作業和濕作業轉換到的工廠里,變成產品,變成系統化的、標準化的生產過程。未來從裝配式內裝和內裝工業化來說,真正依托的是部品企業。雖然部品企業在整個產業鏈里來說算是中下游,但是起到是中流砥柱的支撐作用。

現在裝配式內裝的部品嚴重匱乏,體系也不是十分完善,尤其是一些核心部品產業很落后。一提到裝配式內裝,大家都會說整體廚衛,尤其是整體衛生間。對開發商和政府來說,目前部品的質量是有待提升的,而且有很多不完善的問題。同時整個體系也是不完善的,墻面、頂面、地面都有各自的系統,但是不同系統去連接的時候,往往會出現很多問題。我們現在的內裝工業化很多是向鄰國日本去學習,日本能把內裝工業化做好,實際上也是依托了非常強大和完善的部品體系。所以需要我們的部品企業一起加油,結合工業4.0,真正把部品體系完善、豐富。

另外,這一輪疫情過后,很多的健康部品、消毒部品件成了必需品。疫情帶火的是智能產業,尤其是智能馬桶以及消毒抑菌的燈具等,疫情給這些部品或者這些行業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機遇。

這次疫情也說寵物貓狗可能會傳播新冠病毒,雖然否定了這些,但是寵物之家一直以來確實存在一些問題。在日本專門有針對寵物除臭、消毒的內裝部品,從吊頂、墻面、地面到門、以及專用空間包括換氣都有專門的部品,這些未來可能都是寵物之家的必需品,也都是我們可以嘗試去研發、生產的部分。

部品體系的研發也需要大家共同去做,而且是加大力度、全方位的聯動制造業,開展產業協同。產品的開發雖說是依托于部品企業,但也不是只有工業企業去做,一定要跟設計院、開發商共同研發。日本大的部品企業都是根據政府或者大開發商的需求做針對性的部品研發,這一定是一個全產業協同創新的過程。我們需要根據裝修的常見問題,行業通病或者一些亟待解決的生活問題,形成新的體系、新的工藝和新的部品。

image.png

第五,施工企業。從裝配式內裝來說,先要有好的產品,還要有好的安裝,因為這是最終是要落地的。施工企業需要有更好的技術或者更好的建造方式來把真正好的設計、好的部品呈現給每一個住戶?,F在來看,我們的工程施工方式還是比較落后,更多的還是傳統的串聯式施工,而裝配式的施工方式可以是并聯。在日本,建筑施工現場,五層以上還在做結構,五層以下就可以做內裝了。但是在中國就會出現無序的交叉,甚至是“打架”的情況。本身裝配式可以帶來時間成本的降低,但實際工程中的施工周期優勢、成本的降低并不明顯,沒辦法充分體現裝配化裝修的真正優勢。

現在建筑行業的工業化程度、信息化程度比較低。去年麥肯錫咨詢數據顯示,建筑行業信息化是排名最后的,前年還是倒數第二,排在農業之前,去年已經排到了農業之后?,F在5G的普及,甚至大家開始談6G了,都是大數據、信息化,我們的施工也應該用信息化的手段來武裝自己,真正用信息化做全過程的管控,這樣才能把工程管得更好。

施工企業要有好的產品,還要有好的安裝,那就需要產業工人。但不是傳統的水木工、泥工、瓦工,而是專業的安裝工人,這樣才能真正保證施工品質。

image.png

最后,社會群體,也就是我們每一個人。建筑和居住者、使用者一定是相互影響的,好的建筑一定會影響好的生活方式、好的生活方式也會影響建筑。疫情期間我們應該選擇更健康的生活方式,比如說更加極簡的生活方式,這樣才能真正提升自身免疫力,真正達到和諧。今年五一之后,北京在實施最嚴的垃圾分類,我自己家里都開始用多個垃圾袋袋,把廚余垃圾、可回收垃圾做了分類,但實際上效果并不好,家里應該有專門結合廚房、衛生間設計的垃圾分類的部品。同時社區里也可以看到垃圾分類和資源回收,現在快遞會產生大量的包裝等垃圾,有些是可以做回收的,有些是可以直接做到垃圾分類。所以這不光是家里,包括社區,都是互動的過程,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實現垃圾分類,這種好的設計、好的建筑、好的設計環境才能影響我們去做好這些事情,這是可以互相影響的過程。

image.png

最后再說說,行業未來發展方向。內裝工業化相關的最新的技術,包括區塊鏈、人工智能、5G,未來我們應該主動擁抱這些新技術、新產業,跟它們去產生碰撞,它們會改變建筑生產的方式。從三個方面:組織模式、生產模式、交互模式上都會發生改變。

比如內裝工業化跟區塊鏈之間的銜接,就會讓組織方式發生改變,傳統的供應鏈以前會依托供應鏈企業或者自己去采購,未來就是在區塊鏈上、在平臺上采購,我們的需求通過大數據搜索,可能我們甚至不知道這個產品從哪來的,但只要它能滿足我們成本的要求、品質的要求,我們就可以采購這些產品,可以在這個平臺上形成價值共享、和而不同的利益生態圈。

內裝工業化跟人工智能結合就會改變生產方式和模式,碧桂園的楊總用機器人貼磚,做外墻涂料等等,他已經做了很多嘗試。未來我們不可能用機器人完全替代人,這不太現實,機器人或者人工智能確實能夠提高施工效率,降低施工成本,可以提高生產效率。

內裝工業化+5G,交互方式會發生變化。5G時代不只是從4G到5G一個傳輸速度的變化,而它真的會改變我們從設計師到開發商或者承包商到業主的合作模式和交付模式。未來我們一定是用裝配化或者工業化的方式給業主交付一個真正好住的、好品質的好房子,同時還要交付一個數據真實的虛擬房子。未來我們很有可能生活在一個真實與虛擬并存的空間,虛擬空間各種各樣的情景都是要靠前期的信息化,將我們交付的真實信息到虛擬空間來呈現。我們也想象一下,我們交付的虛擬空間數據是不真實的,那未來的場景很可能會帶來我們想象不到的毀滅性的災難,所以我們交付的數據一定是真實的。

弗雷·奧托是德國一個建筑大師,普利茲克建筑獎的得主,他說“我們建筑房屋,不僅僅是給人們提供住所,更是在輔助人們找到適合自己的生活重心?!蔽覀兘裉熘v的裝配化或者工業化等等,希望我們整個行業能夠給居住者、使用者、給所有群體提供好的房子,同時能夠影響我們養成更好的生活習慣,讓我們這個社會能夠真正成為和諧的社會。人和環境相互適應、相互依存,是一個恒久發展的過程,這就是我們做建筑工業化真正的意義,這也需要我們每個行業、每個人都為之努力,才能真正達到這樣的目的。

來源:國標CBS


展會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