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為首頁 | 收藏本站

一文看懂預制裝配式混凝土剪力墻結構施工技術要點

 二維碼 82


預制裝配式砼剪力墻結構安裝精度要求高、連接形式復雜且質量管控難度大,要想有效確保裝配式建筑的施建質量及施作工期,必須牢牢掌握預制裝配式砼剪力墻結構施工技術要點。

1 施工前準備

預制構件編號

預制構件安裝施工前,技術人員必須嚴格依照施工圖紙的相關內容要求,對預制墻板類型、尺寸予以細致核對,確保預制墻板幾何尺寸允 許偏差符合相關規定,并確定各個預制墻板的裝配位置。最后,正式安裝作業前應嚴格按照吊裝流程對預制構件予以核對編號。

測量放線作業

按照預制裝配式住宅施工圖 紙的內容,分別將墻體位置線、內墻與外墻邊線、門窗 洞口邊線等于預制樓板的相應位置用墨線依次彈出,并 彈出預制墻板50cm水平控制線,以及作業面50cm標高控制線。在完成所有控制線的放線作業后,還應于墻 體上標注出對應的墻體型號。

鋼筋定位校正

預制構件無論采用套筒灌漿還是漿錨連接,都對鋼筋定位有著十分嚴格的要求,如若鋼筋出現較大偏差,則會導致上部構件無法予以安裝到位。因此,在完成測量作業后,施工技術人員務須利用鋼筋定位裝置對預留的豎向鋼筋予以嚴格復核(見圖1),并對存在偏位的鋼筋予以校正處理,校正后的預留鋼筋中心位置偏差范圍0~±3mm,從而有效確保預制構件能夠實現順利安裝。

圖1 鋼筋定位校正

2 預制墻板吊裝

吊裝前準備

豎向構件吊裝前,須先徹底清理構件拼縫內的雜質,再對標高螺栓或硬質墊片予以調節,使其滿足板底標高要求,并嚴格按照要求檢查預留鋼筋是否存在偏差、預埋件尺寸及位置是否滿足要求等。其次,為確保鋼絲繩垂直受力,應嚴格根據吊裝作業要求準確計算吊點布設位置與數量,以有效確保整個吊裝過程吊點均衡受力(見圖2),防止因失穩而發生安全事故。

圖2 預制墻體吊裝

構件吊裝順序

構件起吊前,應安排專人對預制構件規格型號、外觀質量等予以檢查,確保無誤后方可實施吊裝作業。之后嚴格依照施工現場實際及項目部總體安排,各單元間合理安排流水作業。其中,各單元外墻、內墻的吊裝依照逆時針順序依次進行,每個單元預制墻體構件吊裝全部完畢后,再進行下一單元的吊裝作業,整個吊裝過程嚴謹打亂吊裝順序。

構件吊裝要求

吊裝作業前,應首先開展試吊作業,并嚴格按照“慢起、快升、緩放”的操作原則。整個吊運過程應逐級、緩慢加速,嚴禁出現越檔加速操作。另外,為確保整個吊運過程構件轉動及就位平穩,應于構件根部系好纜風繩,并且惡劣天氣及大風條件下嚴禁實施吊裝作業。吊運時,由于構件引風面較大,因此需要借助慢就位機構使預制墻體能夠緩慢下放。此外,為有效避免預制墻板就位時出現晃動,可在預制墻板與安裝作業面安裝臨時導向裝置的方式,促進預制墻板能夠一次到位。構件吊裝至與安裝作業面20cm時停止,由專人檢查墻板正反面與圖紙是否一致,并檢查套筒與預留鋼筋是否對正,確認無誤后繼續緩慢下降,并在預制墻板構件就位并做好臨時固定后且連接牢固后方可松鉤。

3 固定斜撐安裝

斜撐體系構成

用以固定預制墻板的斜支撐結構體系,主要包括支撐桿、U 形卡座兩部分。其中,支撐桿主要由正反調節絲桿、正反螺母、外套管、手把、高強銷軸以及固定螺栓組合而成,主要用于側向荷載受力以及墻板垂直度的調整。

固定斜撐安裝

墻體下落至穩定后,且復核預制墻板垂直度、標高準確無誤后,便可進行固定斜撐的安裝。先安裝固定鋼板卡座,再將固定斜撐一端固定于2/3墻板處,另一端連接預留于樓板上的膨脹螺栓(見圖3)。斜撐與豎向呈35~45°,且每個墻板斜撐安設不得少于2個。

圖3 固定斜撐安裝

微調就位

固定斜撐安裝完成后,利用斜撐的微調功能對預制墻板的垂直度予以調節,并通過靠尺或線錘等予以檢驗復核,確保墻板垂直度能夠滿足相關規范要求。另外,通過水平標高控制線或水平儀對墻板水平標高予以校正,并通過測量時放出的墻板位置線、控制軸線校正墻板位置,并利用小型千斤頂對偏差予以微調。

4 鋼筋綁扎作業

預制外墻板與內墻板連接現澆區的鋼筋綁扎作業時,應先對暗柱縱筋內的附加箍筋予以綁扎,綁扎時按照從下到上的次序依次綁扎,綁扎固定暗柱縱向鋼筋與箍筋平面內的外露箍筋、附加箍筋。鋼筋綁扎作業時,應嚴把綁扎質量關,以有效確保鋼筋與預制墻板構件的箍筋以及甩出筋能夠通過綁扎固定形成統一的整體。另外,現澆連接區域的模板安裝時采用穿墻螺栓予以固定,再根據現澆區外觀尺寸大小與受力分布特點等對模板支撐點位置予以確定。

5 鋼管套筒灌漿

預制裝配式砼剪力墻結構中,通常采用鋼筋套筒灌漿螺紋連接接頭。首先,于預制墻板底部預埋套筒及鋼筋直螺紋連接件,其次,于下層預制墻板頂部預埋連接鋼筋,在進行墻板安裝作業時,將下層預制墻板頂部的鋼筋插入上層墻板底部的套筒內。最后,通過灌漿的方式對連接套筒予以灌漿處理,從而實現上下墻板鋼筋的有效連接。套筒灌漿作業前,應注意以下方面。

1.預制墻板就位并校正完畢后,對預制墻板構件預留板縫予以細致清理,再將墻體表面浮漿、灰塵以及油污等徹底清理干凈,同時,于灌漿前24h用水將墻板內表面予以充分濕潤。

2.拌制灌漿料的量應以能夠一次灌注至分倉處為宜,灌漿料的質量直接決定著灌漿質量與密實度,因此,灌漿料拌制時應嚴把加水量(加水量=12%干料量)。拌制時,應先加足水,再將70%灌漿干料加入并攪拌1~2min,加入剩余灌漿干料并攪拌3~4min,至灌漿料充分均勻。靜置2~3min,將灌漿料內空氣充分排凈后,加入專用灌漿泵內開始灌漿作業。

3.灌漿作業時,應從一側注漿孔灌入漿料并在出漿孔有漿料溢出后封堵并停止灌漿,從而便于設備基座與砼基礎間的空氣被充分排出,使灌漿更加密實,需要注意的是,灌漿時應嚴禁從四側同時作業。

4.整個灌漿過程中,須水平向上保持連續作業,嚴禁出現間斷,同時應盡量壓縮灌漿時間。另外,為確保灌漿后達到足夠的強度,完成灌漿作業后的環境溫度大于15℃時,應確保16h內不得對墻板構件進行振動、沖擊等作業;若灌漿作業后的環境溫度為5~15℃,應確保24h內不得對墻板構件開展較大擾動的作業;若灌漿作業后的環境問題小于5℃,則須對預制構件連接處持續加熱48h,加熱溫度不得低于5℃,整個加熱期間的24h內不得擾動構件。

5.為確保灌漿料凝固后的強度滿足預制墻板構件的相關標準要求,每個施工段現場均須制作并留置一組灌漿試塊,灌漿作業時用三聯強度模按照同樣條件進行試塊養護,并將完成制作的試塊密封存儲于連接處的實際環境溫度條件下,按照標準養護28d的灌漿試件,其抗拉強度應滿足相關規范要求。

來源:龐少劍


展會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