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為首頁 | 收藏本站

預制柱施工技術常見問題及解決措施

 二維碼 150


裝配式混凝土預制柱施工的質量是裝配式建筑工程質量的重點控制對象。本文對預制柱施工中普遍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提出通過在預制柱上、下連接處增加角鋼,避免柱子連接處混凝土產生缺棱掉角;采用改進的全灌漿口順序灌漿工藝,確保預制柱漿錨連接的質量;通過柱節點插筋的二次定位,確保預留插筋位置準確。同時強調施工前應進行施工圖深化設計、保障施工組織方案的實施、合理選擇吊裝機械。技術分析結果可為相應的裝配式混凝土結構預制柱施工提供參考。


01

項目概況


該項目為企業自用辦公綜合樓,地上7層,無地下室,底層為展廳和接待室,底層平面圖如圖1所示,標準層平面圖如圖2所示;建筑平面規則,X 向( 縱向) 長度46.20m,Y 向(橫向)長度寬16.20m,建筑Y向剖面如圖3所示。


該工程預制混凝土柱子的范圍為二層至七層(屋面層),每層的角柱、邊柱、中柱共有24 根。二層至四層柱子主要截面尺寸為600mm× 600mm(角柱、邊柱)、700mm×700mm( 中柱),五層至七層的柱子主要截面尺寸為600mm× 600mm。


圖1 底層平面圖


圖2 標準層平面圖


圖3 建筑剖面圖


02

安裝要點


預制柱施工常見問題主要為安裝尺寸偏差及灌漿質量問題。


1.安裝尺寸偏差包括實際平面位置與設計平面位置偏差及垂直度不符合要求等,其主要原因包括放樣偏差、預制柱尺寸偏差,施工人員配合不當等。


2.灌漿質量問題主要包括灌漿材料強度、流動度等特性不滿足要求、套筒灌漿不飽滿及柱底漏漿等。


預制裝配式混凝土結構中預制柱的預留插筋長度僅為8D(D為鋼筋直徑)+20mm。鋼筋套筒內壁邊比其寬3mm以內,預留鋼筋偏差大,超出套筒內壁時直接造成豎向構件無法吊裝,吊裝就位將出現無法施工的問題。預留插筋的定位偏差在套筒內,但是超出了允許偏差3mm時,即使預制構件能夠勉強吊裝,也將會導致柱子垂直度產生較大的誤差,鋼筋連接套筒灌漿質量難以達到要求,由此可見預制柱預留插筋定位準確的重要性。為此,分析總結安裝要點如下。


工藝流程及施工準備


工藝流程為:施工準備→柱吊裝→柱校準定位→灌漿→柱節點插筋定位→柱節點插筋二次定位。熟悉經審查合格的施工圖及構件安裝做法。核對預制柱進場型號、尺寸、外觀質量、預埋件位置和尺寸、吊環的規格和位置及構件數量,如表1~表2所示。其中準備工作包括:



1.預制柱主筋套筒質量檢查、套筒內部清理、構件編號和吊點確認。


2.預制柱角鋼包邊平整度檢查、柱長度檢查。預制柱上、下連接處角鋼包邊如圖4所示。


圖4 預制柱上、下連接處角鋼包邊


3.預制柱預留插筋預留長度的檢查(不小于柱內鋼筋套筒長度)。


4.準備吊裝前所需設備( 斜撐及固定鐵件、經緯儀等)。


5.確認預制柱吊裝順序,檢查灌漿料質量及準備施工工具。


6.預制柱連接處混凝土面清理。


7.放樣出柱邊線。


預制柱吊裝


1.預制柱吊裝機械利用現場的塔吊。吊點為柱內預埋吊鉤( 環),并應根據柱重量采取不同尺寸的吊鉤。


2.必須在預制柱裝卸前檢查施工環境。吊索應完好,捆綁應牢固,柱與其他物件不得接觸、連接。


3.預制柱在吊裝時應嚴格按起吊點起吊,起吊時吊索應等長,嚴禁偏心起吊。在吊裝過程中禁止柱出現大幅度晃動。


4.預制柱在吊裝時應控制好尾端溜繩,防止因晃動造成柱邊緣磕碰破損。


5.預制柱吊裝時先將柱吊離地面500mm左右,對中后再緩慢升鉤。移動到安裝位置上方約500mm處之后,拉溜繩旋轉柱到正確方位。


6.利用高精度的鏡子觀察預留插筋與柱內套


筒位置,調整柱至預留插筋與預留套筒逐根對應,全部準確插入套筒后,柱緩慢下降,由安裝人員根據輔助定位線輕推柱初步定位。


預制柱校準定位


1.在軸線上架設經緯儀,并控制經緯儀與預制柱的距離。保證經緯儀視線面與觀測面相互垂直,以防止因測點偏差而產生測量偏差,盡量避免因遮擋而影響觀測。


2.吊裝順序應安排合理,首先吊裝施工困難的預制柱,再吊裝施工容易的預制柱。


3.架設兩臺經緯儀來校準預制柱邊緣與定位控制線位置,并通過在柱下方放置鋼墊片來調整柱垂直度。


4.將斜撐桿與預制柱穩固連接(斜撐應相互垂直),如圖5所示。


圖5 預制柱校準定位


5.預制柱安裝調節完畢后,須進行復核和驗收。驗收通過后,方可進行柱底角鋼焊接固定操作。


預制柱底灌漿


1.漿液水料比應嚴格按照設計配制,先放置70%的漿料進行攪拌,約1min~2min后,再將余料加入,攪拌至漿料徹底均勻。靜止2min~3min待氣泡自然排出。灌漿料須在30min內使用。


2.選取一對灌、出漿口作為工作口,其余洞口采用橡膠塞封堵,并將上、下層柱之間的接縫用透明塑料板密封。


3.通過螺桿式灌漿泵將灌漿料從工作灌漿口注入,待工作出漿口連續流出圓柱狀漿液時,封堵這一對工作口。


4.依次選取下一對灌、出漿口作為工作口重復以上步驟,并保持灌漿套筒內壓強,以確保灌漿套筒內灌漿料密實。


5.直至所有鋼套筒、透明封板中漿料飽滿且漿料無氣泡時停止灌漿,如圖6所示。


圖6 預制柱套筒灌漿


預制柱節點插筋定位


綁扎梁柱節點鋼筋后,采用特制定位鋼板及經緯儀對柱預留插筋的位置進行定位調整,防止綁扎梁鋼筋時擾動柱預留插筋而使柱筋偏位。應根據圖紙對中心位置偏差超過3mm的鋼筋進行位置校正,鋼筋校正時應采用1∶6冷彎校正,如圖7所示。


圖7 柱節點鋼筋定位


預制柱節點插筋二次定位


節點混凝土澆筑完成后,采用經緯儀將預制柱的各個截面控制線準確定位。再次利用定位鋼板對連接鋼筋進行二次定位。確保連接鋼筋位置準確及預制柱漿錨連接的質量。對個別位置偏差較大的鋼筋,應鑿去鋼筋根部混凝土至有效高度后再進行冷彎校正,如圖8所示。


1 - 定位鋼板;2 - 預留插筋

圖8 定位鋼板二次定位


03

預制柱質量控制和驗收


預制柱混凝土澆筑質量控制和驗收

制定裝配式結構施工專項施工方案。施工專項方案應結合柱吊裝與支撐體系等進行制定,并考慮裝配式結構施工的特點。

對進場的預制柱須進行全數質量驗收,驗收合格后方可吊裝。

1.主控項目:檢查柱質量文件、標識;插筋和預留孔洞的規格、位置和數量等。

2.一般項目:檢查預制柱外觀質量、尺寸允許偏差等。


預制柱安裝質量控制和驗收

對預制柱的安裝與連接進行質量驗收,主要的內容分為主控項目和一般項目。

1.主控項目:預制柱垂直度偏差不應大于柱高度的1/500且構件頂部偏移不大于5mm。柱連接應全數檢查,灌漿應飽滿密實,滿足《福建省預制裝配式混凝土結構技術規程》的要求。后澆混凝土外觀質量不應有嚴重缺陷,不應有影響結構性能的尺寸偏差,檢查數量和檢驗方法按現行國家標準《混凝土結構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GB 50204-2015) 的相關規定。


2.一般項目:預制柱安裝的尺寸偏差應符合《福建省預制裝配式混凝土結構技術規程》表5.2.3條款的規定,應抽查柱數量的10%,且不少于3件。后澆混凝土外觀質量不應有一般缺陷、后澆混凝土拆模后的位置和尺寸偏差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混凝土結構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GB 50204-2015) 的相關規定。


04

結論


通過對該工程的施工,現場跟蹤記錄和分析了預制柱安裝施工過程,得到以下4點重要結論。

1.通過在預制柱上、下連接處增加角鋼,可大大減少預制柱連接處混凝土產生缺棱掉角。

2.改進了全灌漿口順序灌漿工藝,確保預制柱漿錨連接的質量。

3.通過預制柱節點插筋二次定位,確保預留插筋位置準確。

4.施工部署階段應進行預制柱施工圖深化設計,根據實際施工現場情況和條件選擇吊裝機具及吊裝方法。

來源:施工技術


展會新聞